(共42张PPT)
只有一个地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19课
抓住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最后的结论的。
语文要素
1.会写“莹、裹”等 12个生字,会写“晶莹、摇篮、壮观”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重点)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说明方法。
4.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
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重点)
5.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
行动。(难点)
学习目标
第1课时
你们认识这个字吗?
母
妈妈
祖国、地球
地球
水球、生命的摇篮、家园……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地球
质疑课题
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宇宙那么大,地球真的只有一个吗?
资料袋
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经常运用一些说明方法,比如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
科学小品文
自读提示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读完课文,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地球?
kāng kǎi gòng làn jī dǔ
贡
yíng guǒ lán ǎi zī kuàng
蔼
慷
慨
矿
篮
莹
裹
资
我会写
睹
基
滥
晶莹 摇篮 壮观 和蔼 资源 有限 矿产 无私 慷慨 节制 枯竭 贡献 毁坏 滥用 生态 设想 例如 基地 目睹 子孙
词语认读
整体感知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美丽壮观
渺小
资源有限
无法移居
概括大意
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小组讨论
为什么文中说“只有一个地球”?
深入探究
课文到底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呢?
随堂练习
2.《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______(文体),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对你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薄弱 薄脆 B.提供 供品
C.系列 系上 D.灾难 责难
D
说明文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第2课时
遥望 美丽壮观 和蔼可亲
渺小 茫茫宇宙
有限 资源 枯竭 不加节制
毁坏 滥用 威胁 生态灾难
指望 移居 设想 别无去处
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品读课文
(课后练习题一)
地球美丽但渺小
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
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文中提到在宇航员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为什么说地球“太容易破碎”呢?
交流思考
它是与宇宙相比较而言的,而且它只有那么大,不会再长大。因此说它是渺小的。
读第2自然段。思考: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千米,为什么还说它是“渺小”的呢?
品读课文
·感悟地球的渺小
选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 )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我会做
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品读课文
·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
不可再生资源: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可再生资源:可保持增长率再生的资源。
默读3-4自然段,说说什么是“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
品读课文
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请用文中的句子说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
品读课文
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可再生资源是否就可以无条件再生呢?请用文中的例子说明。
·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
品读课文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如果把这句话中的“本来”去掉,你认为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
不能删去。“本来”一词强调了地球原先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资源原先是可以再生的,因为“随意破坏”后,现在不可再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品读课文
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地球?请展开想象说一说。
(课后练习题三)
设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
小组合作
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取之有度,才能用之不竭。
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
品读课文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思考:“至少”这个词在文中说明了什么?
·明确人类无法移居到其他星球
这个词说明了“40万亿千米”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最小的范围,也告诉我们这个范围以外的情况,科学家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和严谨。
品读课文
地球是目前唯一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的星球。
月球
月球没有大气,再小的尘埃也会直接轰击月面。月面条件比地球条件恶劣得多,白天接近130摄氏度,晚上低于零下170摄氏度,而且是白天和晚上的时间各占半个月,交替进行。
火星:
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与地球一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冬季最低温度约为零下133摄氏度,夏季最高将近27摄氏度。有稀薄的大气,虽然没有看到液态水,但有水流痕迹,两极有大量的冰存在。尽管火星与地球最相似,但火星上昼夜温差大、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这些可怕的问题,还是让移居火星暂时只是梦想。
由此可见,宇航员的感叹不无道理:
地球的确是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课文小结
小组讨论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
(课后练习题二)
小组讨论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无法移居第二个星球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课文梳理
地球
人类
珍爱家园
造福子孙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渺小、
自然资源有限
别无去处(出路)、
精心保护
本文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主旨
随堂练习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以上两句话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地球的_______。
列数字
作比较
渺小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让我们一起向全世界呼吁:精心保护地球!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完成本节课习题。
课后作业
课程结束第六单元 第19课 只有一个地球
内容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从地球的资源状况和在宇宙中的地位两方面,阐明了人类 “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又被不加节制的开采或随意损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自然资源枯竭的威胁。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本文语言朴实、流畅自然、说理清晰、饱含深情,尤其在表达方面,本文注意用词的准确性,行文十分严谨,知识性较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写“莹、裹”等12个生字,会写“晶莹、摇篮”等20个词语。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句,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学会抓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2.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图片
教学活动
小组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莹、裹”等12个生字,会写“晶莹、摇篮”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语: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课件出示象形文字:母)
(“母亲”的“母”)
看到这个字你们会想到什么?(妈妈)除了自己的妈妈,你们还会把什么也称作母亲呢?(祖国、地球)我们还可以把地球称作什么?(水球、生命的摇篮、家园……)
2.这个在浩瀚宇宙中美丽的星球,就是地球。(课件出示宇宙中美丽的地球图片)地球不仅是人类的母亲,还是所有生物的母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地球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3.齐读课题。
4.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宇宙那么大,地球真的只有一个吗?
设计意图:课题质疑作为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阅读期待,使学生更快融入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了解科学小品文。(课件)
科学小品文: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经常运用一些说明方法,比如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
2.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读完课文,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地球?
3.检查自读情况。
(1)认读字词。(课件:本课词语)
多种形式读记生词,正音。
(2)关键句子,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
①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②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③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④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指名读,正音。试着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关键语句是文中能揭示题意、点明主旨、归纳要点、承转前后的语句。把握了关键语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三、概括大意,初解课题
1.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小组讨论:为什么文中说“只有一个地球”?
3.指名交流。
4.教师小结:课文到底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呢?等读完全文,我们应该会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解读课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中心和主要内容。有效地解读课题,能使学生把课文题目读懂、读透、读出感情来。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能设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请同学们开火车读一读以下词语。(课件分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遥望 美丽壮观 和蔼可亲
第二组:渺小 茫茫宇宙
第三组:有限 资源 枯竭 不加节制 毁坏 滥用 威胁 生态灾难
第四组:指望 移居 设想 别无去处
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关于地球的哪几方面的内容。
二、深入解读,明确中心
同学们,文中提到在宇航员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为什么说地球“太容易破碎”呢?
1.感悟地球的渺小。(课件)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千米,为什么还说它是“渺小”的呢?说说你的理解。(它是与宇宙相比较而言的,而且它只有那么大,不会再长大。因此说它是渺小的。)
(3)练习,体会说明方法。
选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 作比 较列数字 打比方
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千米的星球。( )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2.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课件)
(1)默读第3、4自然段,思考:文中提到了哪些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
(2)指名说说什么是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课件)
不可再生资源: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可再生资源:可保持增长率再生的资源。
(3)请用文中的句子说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4)可再生资源是否就可以无条件再生呢?请用文中的例子说明。(从“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可以看出如果人类不节制使用、不保护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也会变成不可再生,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5)体会第4自然段中“本来”用词的准确性。(课件)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如果把这句话中的“本来”去掉,你认为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
(6)设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课件)
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地球?请展开想象说一说。
预设一:我看到了地球到处都是汽车,尾气让天空布满灰霾。
预设二:我看到了地球许多河流的水污浊,上面漂浮着许多不同颜色的泡泡……
②课件出示地球被污染的图片。
③小组合作设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
④全班交流,小组展示。
3.明确人类无法移居到其他星球的事实。(课件)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1)理解“至少”的意思和用词的精确。
这个词说明了“40万亿千米”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最小的范围,也告诉我们这个范围以外的情况,科学家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和严谨。
(2)感悟“40万亿千米”有多远,体会地球是目前唯一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的星球。
(3)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第一句话。
(4)了解“移民基地”的设想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实。
学生交流火星和月球的相关知识,了解“移民基地”的设想是遥远、难以实现的事情。
(5)资料袋:(课件出示相关知识链接)
月球:月球没有大气,再小的尘埃也会直接轰击月面。月面条件比地球条件恶劣得多,白天接近130摄氏度,晚上低于零下170摄氏度,而且是白天和晚上的时间各占半个月,交替进行。
火星: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与地球一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冬季最低温度为零下125摄氏度,夏季最高22摄氏度。有稀薄的大气,虽然没有看到液态水,但有水流痕迹,两极有大量的冰存在。尽管火星与地球最相似,但火星上昼夜温差大、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氮气等这些可怕的问题,还是让移居火星暂时只是梦想。
4.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宇航员的感叹不无道理:地球的确是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6.小组交流讨论: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
7.小组代表总结。(课件)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
地球是渺小的
↓
地球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
人类无法移居第二个星球
↓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三、课堂小结,感情升华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让我们一起向全世界呼吁:精心保护地球!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设计环保宣传广告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虽是科学小品文,用词严谨的同时,表达却很生动。文中赞美地球的语言特别生动,通过指导朗读,读出赞美之情,感受地球的可爱,与后面“地球容易破碎”的内容相照应,可以使学生更加由衷地热爱地球,热爱我们的家园,更加发自内心地要保护地球。研读“地球的易碎性”这一部分内容时,通过课前查找资料、课上交流、观看图片等,使学生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伤痕累累的家园与前面看到的、感受到的美丽家园形成了对比,内心形成冲击的同时,更是希望用实际行动保护地球。
升华情感,内化行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有了保护地球的愿望时,让学生动笔设计宣传语,更具说服力,所写的宣传语更是发自内心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