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三黑和土地 课件+教案(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三黑和土地 课件+教案(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0 21:32:38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第20课 三黑和土地
内容分析
《三黑和土地》这篇文章,是一首现代诗歌,描述了翻身农民三黑重获土地的喜悦心情,对土地的无比热爱之情,以及有了土地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体写出三黑得到土地后,视若珍宝、爱不释手的情感。认真地侍弄土地:仔细地翻地,来回地耙地,把土地弄得非常松散,简直像一张柔软的床。非常适合种子在上面生长。第二部分介绍三黑把荞麦种子播种到地里,看到麦苗的良好长势,听到地里的蝈蝈叫,想起心酸的童年生活,第三部分,展望未来,向往美好的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教学难点
1.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自己对脚下的土地能有新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图片、视频
教学活动
小组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了解背景
1.情境导入:(课件播放关于地主剥削农民的戏剧或影视片段)
2.了解土地改革运动。(课件出示土地运动相关资料)
土地改革运动之前实行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约占有农村70%~80%的耕地,他们以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则只占有20%~30%的耕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还常常受到地主、富农的欺辱。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土地改革。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把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变更为消灭封建的“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3.(课件播放电视剧《老农民》中宣布土地改革政策,农民得知自己有了土地欢天喜地的片段。)
4.导入课题。
5.解题:题目“三黑和土地”,交代了写作对象,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
6.了解作者。(课件:作者简介)
苏金伞,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地层下》《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本文选自《苏金伞诗选》。
设计意图:用播放旧社会剥削农民的视频导入,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离他们比较久远的历史,体会到农民被压迫的无奈,有了这一感受便能更好地体会到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以及拥有土地后无比的幸福和喜悦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明确阅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检查预习。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
(2)根据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
这首诗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新获得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民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3.理清文章思路。(课件)
诗歌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小节):农民拥有土地后的心情。
第二部分(4~8小节):三黑精耕细作,好让庄稼长得更好。
第三部分(9~15小节):三黑在地里的所见、所闻、所想。
设计意图:对课文的梳理是对全文内容的把握,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三、研读诗歌,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部分。(课件)
(1)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心情?说说你的感受。
“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这里把农民比作旱天的鹅,农民有了土地,就好比旱天的鹅见了水,让我体会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让我感受到农民拥有土地后无比舒畅的心情。
你能通过朗读来抒发你所体会到的情感吗?(指导读出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以及得到土地的喜悦。)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农民根本没有想过嫌弃泥土,每一块土都像是他们心中的宝,怎么爱它都不够,让我感受到了农民得到自己的土地之后无边的幸福。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农民对土地的深情——想要亲自投入土地的怀抱,感受土地的温度,期待种子在自己所热爱的土地上长得又快又好。
(2)请带着你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1~3小节。指名读,齐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
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形象?读一读特别能打动你的诗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课件)
(1)第4~6小节描写了三黑非常勤劳,做事非常认真、细致,体现了他对每一寸土地的热爱。
(2)第5小节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耙好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说明地耙得非常整齐、漂亮,三黑得有多么爱这块土地,竟把地耙得这么好。
(3)第6~8小节,用比喻的修辞把松散的地比作一张软床,可以看出地被翻得非常松软。第7、8小节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麦籽儿在土地上快乐成长的幸福,感受到了三黑用心耕作后的满足和幸福。
(4)“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有哪些含义?同桌间相互交流。
(5)分小组合作朗读。
3.学习第三部分。
(1)三黑在地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见荞麦开花,把白霎霎的荞麦花比作一片雪,这么美妙的比喻,可见三黑心中是多么喜悦!)
(2)第10小节,诗歌用“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这样质朴的语言写出三黑听到蝈蝈“吱吱吱”的叫声时心情的美好。(指名朗读,读出听到蝈蝈活泼可爱的叫声时高兴的心情)
(3)第11、12小节用三黑的回忆和拥有土地的现在进行对比,让人感受到了农民拥有土地的幸福、自由和惬意。(指导朗读,读出爹娘的埋怨和地主的痛骂,与自己对孩子们洒脱的“招呼”形成对比。)
(4)第13~15小节是三黑有了土地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生活因为有了希望而变得更加美好。
4.小结: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三黑渴望拥有土地,他愿意把整个生命投入土地,他把土地当成宝贝一样对待,想亲自品尝,想亲自钻进地里感受它的温度,土地让他对生活有了希望、有了美好的憧憬。
设计意图:作者在文中运用了许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的喻体多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是作者诗歌语言质朴的体现。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品味,能更深刻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同时更符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与学习略读课文的理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了解背景是前提。《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苏金伞。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对乡土的回忆,几乎处处皆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本诗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新获得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2.形象感知是关键。对于处在21世纪的孩子来说,他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经济条件优越,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农民的苦难生活离他们过于遥远。因此,学习本文非常关键的便是借助形象感知来理解课文内容。本文教学通过播放一段“地主剥削农民血泪史”戏剧片段,使学生对旧社会农民受地主剥削的苦难处境有了形象直观的感知和了解,使他们能深刻地体会农民那种失而复得的心情和热爱土地的情感。(共30张PPT)
三黑和土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结合诗句,感悟农民看待土地的态度。
语文要素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重点)
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重点)
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自己对脚下的土地能有新的感受。
(难点)
资料袋
土地改革运动之前实行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约占有农村70%~80%的耕地,他们以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则只占有20%~30%的耕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还常常受到地主、富农的欺辱。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土地改革。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把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变更为消灭封建的“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走进作者
苏金伞(1906—1997)
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现代著名乡土诗人,因其浓郁的乡土诗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主要著作有诗集《地层下》《窗外》《入伍》等。
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写了以______为代表的农民重新获得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黑
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
农民对土
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整体感知
说说整首诗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诗歌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小节):农民拥有土地后的心情。
第二部分(4~8小节):三黑精耕细作,好让庄稼长得更好。
第三部分(9~15小节):三黑在地里的所见、所闻、所想。
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心情?说说你的感受。
品读课文
第一部分
品读课文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比喻
这里把农民比作旱天的鹅,农民有了土地,就好比旱天的鹅见了水,让我体会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让我感受到农民拥有土地后无比舒畅的心情。
品读课文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先来尝一尝。
农民根本没有想过嫌弃泥土,每一块土都像是他们心中的宝,怎么爱它都不够,让我感受到了农民得到自己的土地之后无边的幸福。
品读课文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
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
合适不合适。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农民对土地的深情——想要亲自投入土地的怀抱,感受土地的温度,期待种子在自己所热爱的土地上长得又快又好。
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形象?读一读特别能打动你的诗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品读课文
第二部分
三黑非常勤劳,做事非常认真、细致,对每一寸土地都十分热爱。
品读课文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
耙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
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把翻好的地比作刚梳的头,说明地耙得非常整齐、漂亮,三黑得有多么爱这块土地,竟把地耙得这么好。
比喻
品读课文
这么松散的地,
简直是一张软床,
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想在上面躺一躺。
把地比作软床,可以看出地被翻得非常松软。
比喻
品读课文
三黑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今天准备好了,
叫麦籽儿睡上。
运用拟人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麦籽儿在土地上快乐成长的幸福,感受到了三黑用心耕作后的满足和幸福。
这么好的床,
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就想发芽,
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拟人
小组交流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有哪些含义?
三黑在地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品读课文
第三部分
看见荞麦开花,把白霎霎的荞麦花比作一片雪,这么美妙的比喻,可见三黑心中是多么喜悦!
品读课文
荞麦地里
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
吱吱吱……
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用“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这样质朴的语言写出三黑听到蝈蝈“吱吱吱”的叫声时心情的美好。
品读课文
通过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了农民拥有土地的幸福、自由和惬意。
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
常常挨骂,
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现在
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
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
“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对比
品读课文
第13~15小节是三黑有了土地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生活因为有了希望而变得更加美好。
小组交流
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三黑渴望拥有土地,他愿意把整个生命投入土地,他把土地当成宝贝一样对待,想亲自品尝,想亲自钻进地里感受它的温度,土地让他对生活有了希望、有了美好的憧憬。
情感升华
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课文梳理
得到土地——兴奋喜悦
热爱土地
憧憬未来
三黑和土地
翻整土地——认真仔细
劳作休息——充满幻想
课文主旨
这首诗通过朴实的语言将三黑在翻耙土地时欢喜的心情和对于幸福生活的憧憬表现出来。诗歌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就有了无边的幸福感,土地就是农民的命,甚至比命还重要,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状态。
随堂练习
喜悦
空落落
喜洋洋
笑哈哈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中“笑嘻嘻”一次反映出三黑________的心情。我还知道表示心情的ABB式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课后作业
完成本节课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