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学习方法提示
1.为什么改革?
——背景
2.如何改革?
——措施
3.效果如何?
——影响
斯大林
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
“小修小补”
1964年10月,勃列
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第
一书记。
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经济基础日趋衰弱,难以支撑沉重的军事负担,使得综合国力逐渐
衰退,社会矛盾不断积聚。
改革结果
两次改革失败的原因:
都是在计划经济的范围内进行,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和生产力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1985年,戈尔
巴乔夫担任新一任
苏共中央总书记。
改革目的:维护苏联世界
大国地位,解决苏联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
经济上:
加速发展战略
苏联食品短缺,人们排长队购买食品。
政治上: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思想界混乱
苏共领导地位及中央政府的控制力被弱化
直接导致
苏联解体
实质:从根本上否
定社会主义。
后果:国内经济持续下滑,党内矛盾尖锐化,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催化了东欧各国的巨变。
戈尔巴乔夫改革有哪些经验教训?
要始终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等。
阅读课文相关内容,结合课后搜集的材
料,说一说苏联解体的进程。
部分加盟共和国独立
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1991年)
“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21日)
叶利钦掌权
苏联解体
独联体成立(1991年12月)
苏 联
这一事件
实质是苏联“传
统派”为了挽救
国家的完整和
统一,为了挽
救社会主义而
采取的一场政
变行动。
1991年10月23日,戈尔巴乔夫和叶
利钦在议会中祝贺挫败八一九事件
但这种政
变在西方国家
的强大压力和
叶利钦等人的
猛烈反扑下,
最后只能以失
败告终。因此
反而加速了苏
联的解体。
俄罗斯联邦总统鲍里斯-叶利钦
叶利钦站在被包围的俄罗斯
议会大厦外面一辆坦克上演说。
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简称。1991年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已不复存在,并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独联体的性质不是国家,而是一个独立国家的联合体.
苏联解体对
世界局势产生了
哪些影响?
“冷战”结束,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基本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出现。
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的打击是严重的,使之面临更大的困难。
苏联解体的原因
1、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方针和政策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2、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联邦制国家
结构的矛盾和传统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是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3、西方国家对苏联长期实行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演变和解体的外部原因。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是社会制度不先进,而是经济的长期不良状况激化了民族矛盾以及领导阶层的分歧,最终改革失败导致了解体。
东欧巨变原因:
1、经济发展缓慢;(照搬苏联模式)
2、西方和平演变;
3、戈尔巴乔夫的松绑。
苏联和东欧巨变的启示:
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2、警惕西方和平演变 ;
3坚持改革开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警惕霸权主义,坚持民族和谐,维护民族团结 ;
5、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