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琵琶行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22 13:3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走近作者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 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
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
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
后期
(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本诗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琵 琶 行
请您聆听此传情之声······
课文朗读
重要字音
铮zhēng铮然 商贾g 悯默m n
转徙x 恬tián然 迁谪zhé
管弦xián 幽咽yè 冷涩sè
水浆迸bèng 铁骑jì 沉吟yín
敛容li n 红绡xiāo
憔悴qiáocuì 霓裳ní
此小节课后思考
请同学们思考:作者在听到琵琶语的时候产生了怎样的情感?他与琵琶女有哪些共鸣?
江心聆听曲
知人重闻声
琵琶女的“三奏”
送客初闻琴
青衫湿
作者的“三感”
悲凉、哀怨
知音、共鸣
文章结构 :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都从都城来到这个遥远的江州
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都有由盛到衰的遭遇感受
都有满腹的幽恨暗生
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
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
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
同抒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
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的使用“比喻”的等修辞手法
一:大量运用比喻。
二:摹声与比喻结合。
三:叙议结合,
妙语点睛。
作业:
收集有关描写音乐的诗词
运用语言艺术来描述听觉的手法,就自己喜欢 的一段音乐用形象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文体、字数不限
琵琶女的情绪变化(以声传情):
倾诉悲情(前奏曲)
急切愉悦
(欢乐曲)
幽愁暗恨
(沉思曲)
激越雄壮
(悲愤曲)
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