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嬉游曲》示范课件(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嬉游曲》示范课件(1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0-21 20:4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第6课 嬉游曲
五年级上册
营造氛围,激趣导入
弦乐器
小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中提琴
竖琴
营造氛围,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嬉游曲》,来了解弦乐四重奏。
欣赏歌曲,整体感知
这部作品在莫扎特的所有嬉游曲中最受欢迎。莫扎特于1772年创作此曲,当时他才十六岁。本曲与作者早年完成的四手联弹曲《D大调钢琴奏鸣曲》(K.38)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展开部的写法以及突出第一小提琴主导作用的写法,表现出奥地利作曲家米夏埃尔·海顿(Michael Haydn,1737~1806)对他的影响。
欣赏歌曲,整体感知
内容赏析:
第一乐章——快板,D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在各声部衬托下,第一小提琴呈示的第一主题生动活泼,富于动力性,犹如春天的溪水欢跃地奔流。这一轻快的主题奠定了整个乐章欢快的基调。这一主题反复以后,乐曲呈示第二主题。展开部主要以第一主题的素材为核心发展,在展开部的后半部分,乐曲转为小调,形成乐曲色彩的对比。再现部重新出现了呈示部生动活泼的气氛,最后平稳地结束第一乐章。
欣赏歌曲,整体感知
第二乐章——行板,G大调,3/4拍子,奏鸣曲式。
刚开始是行板主题,随后乐曲先后出现两支新的咏叹调那样流畅而富有表情的旋律。展开部很简短,音乐平稳地进入再现部后结束。
欣赏歌曲,整体感知
第三乐章——急板,D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
第一主题轻松跳跃,第二主题是音阶式的上下起伏,然后整个呈示部反复一遍。展开部将新出现的主题作赋格式的发展,经过再现部后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欣赏歌曲,整体感知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他的父亲里奥波尔德是那座城中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个作曲家。他的母亲也酷爱音乐,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莫扎特有很多兄弟姐妹,他是家中的第7个孩子;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5岁。
欣赏歌曲,整体感知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交响乐:《降E调第39号交响曲》、《帝王》、《G小调第40号交响曲》、《C大调第41号交响曲》、《丘比特》;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四号》、《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号》、《C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1号》、《A大调钢琴协奏曲第23号》;其它莫扎特的创作涉及音乐艺术的所有体裁,其中以歌剧和交响乐贡献最突出。
欣赏歌曲,整体感知
代表作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交响曲《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3首交响曲和歌剧《虚伪的善意》(1768)、《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娜》(1768)、《本都国王米特里达特》(1770)、《卢齐奥·西拉》(1772)等作品。
欣赏歌曲,整体感知
完整欣赏乐曲,体会弦乐四重奏的特点。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弦乐器,也认识了莫扎特,他的音乐明朗轻快,处处充满阳光,希望同学们也要做一个阳光快乐、豁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