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2课 赶圩归来啊哩哩
六年级上册
导入
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歌曲的曲名?这位歌手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
广西歌手唐佩珠原唱的《赶圩归来啊哩哩》。
导入
广西是多民族的居住地,各民族能歌喜舞,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广西各民族文化既有自身浓厚的地域文化特点,同时又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乳交融。一年一度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正是承传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演变而来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唱由广西音乐人古笛、黄有异创作的《赶圩归来啊哩哩》。
讲授新课
简介作品:
广西肥沃的民歌土壤滋养着音乐工作者不断创作出新的优秀作品。80年代,古笛、黄有异联合创作出具有浓郁的广西特色,表现彝族姑娘赶圩归来喜悦、欢快的心情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很快唱红了全国。圩是农村贸易集市地点,民间称为“圩”或“集镇”。赶圩,又名“赶闹子”“逢闹子”,是农村的交易习俗。
讲授新课
简介作品:
至今,广西壮族还保留着很古雅的传统风俗,盛装赶圩。广西各地依然保留着赶歌圩的民间传统。每赶歌圩,成千上万的人就聚在一起引吭高歌,场面蔚为壮观。人们还用歌传情、以歌择偶。彝族的语言中“啊哩哩”是“OK”的意思,“啊哩哩”也是广西百色隆林的方言,意思是“姑娘”,“啊哩哩”也是当地的民族音乐的一种曲调,这首歌因此取名“啊哩哩”,既有民族特色,也能让大家记得住。
讲授新课
创作背景:
1979年冬天,壮族词作家古笛等一行到隆林德峨乡体验生活。当时正值圩日,只见彝族姑娘们身着五彩缤纷的服饰,欢天喜地地选购自己喜欢的布料、小工艺品,然后结伴走回山寨。姑娘们一路上欢声笑语、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讲授新课
创作背景:
古笛与歌舞团的几位编导深受感染,决定以姑娘们赶圩归来路上的情景作为切入点,编排一个彝族舞蹈,体现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出党的好政策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于是,古笛和黄有异写出了《赶圩归来啊哩哩》这个舞蹈的主题曲。
讲授新课
词作者简介:
古笛:壮族,1932年出生,国家一级作家,歌舞剧《刘三姐》的执笔者之一,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词作者,并以这些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
讲授新课
曲作者简介:
黄有异:广西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打击乐专家、国家一级作曲。从事艺术创作已有55年,至今,他已发表作品5000多首(部),获奖作品达227篇(次)。知名歌曲有《毛主席来到我广西》、《青山里流出一条红水河》和《赶圩归来啊哩哩》等。
讲授新课
欣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讲授新课
模唱主旋律二至三遍,要求边听、边唱边击拍。
讲授新课
按音乐节奏有表情地朗读歌词,要求咬字吐字准确。
讲授新课
听琴学唱其他声部旋律,正确无误后配唱歌词。
讲授新课
分声部练习。
讲授新课
合排歌曲。
讲授新课
再次欣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要求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注意倾听各声部的声音。要相互配合,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使歌声在和谐中显出丰富的层次,更加悦耳动听,更有艺术感染力,表现力。
讲授新课
全体同学用愉悦的心情,轻巧活泼、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综合表演
即兴舞蹈,部分学生用小乐器伴奏,其余同学合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课堂小结
作者当年到广西隆林德峨乡体验生活时,正值圩日。亲眼所见身着五彩缤纷服饰的彝族姑娘们,欢天喜地地选购物品,赶圩归来,一路上欢声笑语的景象,于是创作此歌来反映改革开放给少数民族人民带来的幸福生活。最后让我们唱起歌,跳起舞,一起过一个快乐的火把节,体验火把节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