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通用技术第2课时第三章:设计的过程及评价(61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通用技术第2课时第三章:设计的过程及评价(61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通用技术
更新时间 2012-08-22 14:5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3张PPT)
第三章 设计的过程及评价
基本要求
1、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
2、知道设计活动是从产生需求和明确设计要求开始的,知道设计过程可能产生多个方案。
3、理解方案设计中创新的意义,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发展要求:
  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一、设计的一般过程
一、发现与明确问题
二、制定设计方案
三、制作模型或原型
四、测试、评估及优化
五、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1.发现与明确问题
户外活动无处坐
2、制定设计方案
1、收集信息
2、设计分析
3、方案构思
4、方案呈现
5、方案筛选
应明确:
1.运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
2.任何设计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性,好方案决不会仅有一个。
3.制作模型或原型
(1)绘制图样
(2)制作模型或者原型(缩小\简化)
4.测试、评估及优化
(1)测试:
检验产品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在结构和技术性能等方面能否达到预定的设计要求。(承重、稳定性)
(2)评估:
对各个方案的结构稳固、造型、制作难度、自重、体积、携带、成本等方面进行评估。
(3)优化:
分析测试和评估的具体记录,同时听取用户、专家等的意见进行改正。
(增加结构强度、美化外观)
5.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正确使用和维护可以使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并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如何设计使用说明书
二、设计的评价
设计的评价
什么是设计的评价
设计的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设计所涉及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认定的活动。
为什么要对设计进行评价?
从设计者自身来说有助于设计中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反思,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可以促使设计者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强化质量管理、高质量完成设计任务。
设计的评价
对设计过程的评价
对最终产品的评价
设计的评价不仅自评还要他评,不仅要对最终产品进行评价还要对设计的过程进行评价。
2、对设计过程的评价
设计过程是否完备,分工是否合理,采用的方法是否正确,各个环节或阶段的任务是否完成,形成的中间成果(方案)是否符合要求,全过程是否有相应的监督、改进措施等。
对最终产品的评价
如对一个日常用品,可以从其功能、形态、效率、创新性、安全性、易操作性、性能价格比、美学因素,对社会、环境、资源的影响及市场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不同的产品,评价的内容及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问题的来源——问题的种类
1、问题的来源
问题的种类 例子 备注
科学问题 冥王星为什么不是太阳系行星?
社会问题 矿难为什么屡屡发生?
技术问题 怎样使电热水器更安全? 我们探索的问题
…… ……
问题的种类
问题的来源
问题的来源——技术问题的来源







人类生存活动必
然会遇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人们如何进食的问题,
中国人设计出了筷子,
而西方人设计出了刀叉
别人提出需要设计
者解决的问题
当汽车速度超过200km/h时,
空气阻力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
出了外观呈流线型的汽车。
设计者自主发现
并要解决的问题
电话的发明
第三种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发明家的潜质,具有挑战性,利于技术的进步。
案例分析——铅笔盒的进步
第一代笔盒容量小
第二代笔盒容量增大,使用不便
第三代笔盒容量增大使用便
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观察日常生活
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收集和分析信息
文献法
询问法
集体询问、家庭询问、电话询问、个别询问
问卷法
交流活动:
1、你在研究性学习中有否接触过问卷调查?有何得失?问卷有哪些类型?问卷设计要注意什么?
2、P81马上行动:分析表中数据,得出问卷结论。
收集和分析信息
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
案例:伽利略发明体温表
这个案例说明了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往往会触发灵感,发现新问题,进而产生新发明。
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
二、明 确 问 题
问题是否明确?
分析问题表述是否明确?
—要抓住核心概念;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否明确?
—要抓住问题所涉及的环境;
分析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否明确?
—要抓住提出问题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与条件。
1
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
问题是否有价值?
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能否确定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
问题是否有普遍的意义?
该问题是否是主要问题?
现有技术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投入多少?投入与产出比是否合理?
1
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
是否有价值?
2、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及具体的设计要求
限制主要由两方面决定:
设计对象的特点和问题解决的标准
设计者的技术能力与条件
第五章 方案的构思方法
方案的构思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将客观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架构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抽象物,并采用图、模型、语言、文字等方式呈现的思维过程。
设计“分”析
方案“构”思
2、方案的构思方法:
(1)草图法: 用一幅草图把想法明确地表达出来。
(优点:捕捉灵感,自由发挥)
(2)模仿法: 模仿他物(结构. 形态.功能.原理.声音等) 进行方案构思. (优点:少走弯路)
(a)用模仿法进行方案构思,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
外形模仿
Usb台灯
Usb风扇
Usb台灯+风扇
功能原理模仿
仿生模仿
袋鼠式
母子雨衣
(b) 用模仿法进行方案构思,在现代科学技术中也常见,如仿生技术.
(3)联想法: 联想别类进行方案构思.
案例分析:
古人的飞天梦
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梦想很早就有,明朝有一个人名叫万户,他看到爆竹点燃爆炸后能升空,就联想到如果自己能乘坐爆竹不就能升到高空了吗?于是他就找了把椅子,在椅子的四条腿上分别绑上了大爆竹.当然,当他坐上椅子让别人点燃爆炸后,未能升上天空.而是让爆炸后的爆竹摔了一个大跟头.但后来的人们联想到这个原理,终于造出了能够飞上太空的火箭.
(4)奇特性构思法 :用奇特思想进行方案构思,
这些构思在历史上很少发生,或从来没有发生过。
案例分析:夜视镜
   在古今许多战争中,侦察员是个重要的角色。侦察员在战斗前,凭借夜色保护,到敌方前沿阵地侦察。夜色里,敌方看不见侦察员,但同时侦察员也很难看清敌方的情况。许多侦察员想,能有一双夜视眼就好了。这个想法在人的生理功能前提下不能实现。然而人们在对这个方案构思进行二次开发的时候,采用红外热敏材料造出了能在夜晚看清敌人的夜视镜 。
四种方案的构思方法:
一画-----画草图 (侧重表述方式)
二仿-----模仿
三想-----联想
四奇-----奇特性构思
思维方式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一、原型与模型
原型
通常是第一个能全面反映产品功能的物体,它广泛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中,有时原型就是最终产品。
模型
(1)定义: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
(2)功能:
A.使设计对象具体化。
B.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
小区住宅模型
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
(1)草模:
在设计的初始阶段,采用立体模型将设计构思简单地表示出来,供设计人员深入探讨时使用。
(2)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用于设计构思初步完成之后,在草模的基础上,用概括的手法表示产品的造型风格、布局安排,以及产品与人、与环境的关系,从整体上表现产品造型的整体概念。
雷诺概念车
马自达概念车
(3)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用于研究产品的风格性能以及人机关系,清晰的表达产品的结构尺寸和连接方式并用于进行结构强度实验。
(4)功能模型:
功能模型主要用于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同时也用于分析,检查设计的产品。
(5)展示模型:
采用真实材料按照准确尺寸做成与产品几乎一致的模型,为审核方案提供实物数据。
二、工艺
(1).工艺
是指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
(2)工艺的种类:
常见的工艺有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检测工艺、 铸造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等。
(3)工艺的作用:
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影响产品的功能、强度、外观等。
台虎钳 :用来夹持工件
刨子
羊角锤
钉冲
凿子
2、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划线:
划出基准——划尺寸线——划轮廓线——冲眼
锯割:钢锯对金属材料进行切割
锉削:钢锉对金属材料进行表切削
钻孔:台钻、麻花钻对金属材料进行钻孔
连接:固定的方法将金属连接
表面处理:表面刷光、喷涂油漆、镀层
常用的划线工具
(1)划线
----在待加工的材料上用相应的工具划出加工
部件的轮廓线或基准点和基准线。
步骤:划出基准——划尺寸线——划轮廓线——冲眼
划线:
Φ6
25
15
冲眼:
直线
弧线
样冲
(2)锯割
锯割姿势
3、锉削
锉削操作要领
(1)锉削时要注意身体和手臂手臂动作的协调
(2)在推锉的过程中,左手施压要由大变小,右手的施压要由小变大,使锉刀平稳而不上下摆动。
钻孔
划线定位
装夹工件
装夹钻头
钻孔
立式钻床
二要:
操作要集中注意力;
钻孔要戴防护眼罩,以防铁削飞出伤害眼睛
二不:
不准带手套,以防转头卷住手套而伤害手指;
不能用手直接扶持小工件,薄工件,以免造成伤害事故
阅读:安全操作警示
5、连接
(1)通过固定连接和半固定连接的方法可以实现金属件之间的连接。
(2)常用的连接方法有:
----铆接、黏结、焊接(包括锡焊、电焊、气焊) 、螺栓和螺母、平头螺丝、元宝螺帽、垫圈、弹簧垫圈
表面处理
表面刷光
喷涂油漆
镀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