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章第六节鱼类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章第六节鱼类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0-20 08:2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六节
鱼 类
观察研讨: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
鱼类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
体色
鲫鱼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
这种体色与水中生活相适应,是保护色。
体型
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大多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体表
常覆盖着鳞片,并分泌黏液,起保护作用。
侧线可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游泳
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鲫鱼的身体结构

躯干

鳃盖



侧线
胸鳍: 保持鱼体左右方向平衡,转换方向的作用。
腹鳍:保持鱼体左右方向平衡
尾鳍:保持 鱼体前进的动力和决定运动方向的作用。
背鳍:保持鱼体竖直方向平衡的平衡作用
臀鳍:协调其它鳍起保持平衡作用
总结:
鳍是鱼的运动器官
胸鳍、腹鳍(背鳍)有维持鱼体平衡的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
2.尾鳍能控制鱼体前进的方向,也是前进的动力。
4.鲫鱼的游泳主要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协调作用。
鲫鱼的呼吸器官:鳃
鱼的口与鳃盖交替张合,在鱼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水由口进经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空排出体外。
鳃耙
鳃弓
鳃丝
阻挡污物
支撑
内部密布毛细血管
呼吸:
(1)呼吸现象:鱼的口与鳃盖后缘交替张合;将墨汁滴在鱼口前方,观察到墨汁流入鱼口后,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
(2)呼吸器官:鳃是鱼的呼吸器官,其主要部分是鳃丝,其内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与水进行气体交换。
(3)呼吸过程:水(氧气)口(氧气)鳃丝(二氧化碳)鳃盖后缘(二氧化碳)体外。
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1、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易被敌害发现,是一种保护色;
2、身体呈梭形,能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3、体表被覆鳞片,有黏液,能减少游泳
时的摩擦;
4、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5、有鳍,是适于水中游泳的运动器官。
6、用鳃呼吸。
鱼类的主要特征是:
终生生活在水中;
体表大多长有鳞片;
用鳃呼吸;
用鳍游泳;
体温不恒定。
中华鲟
鲢鱼
镛鱼
青鱼
草鱼
淡水鱼类
淡水鱼类生活在江河湖泊中,常见的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及鲤鱼和鲫鱼等。
海洋鱼类
银鲳
鲨鱼
带鱼
海洋鱼类生活在海洋中,常见的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鲆鱼,鳕鱼,鲑鱼等。
四 大 家 鱼
青鱼
草鱼
鲢鱼
鳙鱼
鲢鱼
常见种类:
淡水鱼类:“四大家鱼”包括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
海洋鱼类:鲳鱼、鲨鱼、石斑鱼、带鱼、比目鱼等。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有利方面:提供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严重威胁:长期的过度捕捞和水污染使鱼类的生存面临威胁。
章鱼、墨鱼、鱿鱼不是鱼,是软体动物;带鱼是真正的鱼。
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且鱼与藻类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在黎明时池塘水中含氧量最低。这时,鱼因为缺氧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试图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天亮以后,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水中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便停止了浮头现象。
想一想:为什么鱼儿会有浮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