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
一、单选题
1.某种鸟类在营巢时,若发现巢内有破蛋,会将蛋壳远远弃置于巢外。为了解此种行为是否与巢的安全有关,科学家将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壳,观察其被天敌吃掉的比率,下表为实验结果。
蛋壳与蛋的距离和被天敌(乌鸦)吃掉的比率
蛋壳与蛋的距离(cm) 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被吃掉的比率(%)
15 63 87 42
100 48 102 32
200 32 118 21
根据表中的数据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
A. 蛋与蛋壳的距离不影响天敌吃蛋的比率
B. 蛋壳有助于天敌发现蛋,增大了蛋被吃掉的机会
C. 蛋壳离蛋越远,越可防止细菌滋生,降低蛋被感染的机会
D. 蛋壳离蛋越远,蛋被天敌吃掉的机会越大
2.可选取若干油菜花籽平均分成如下环境条件,其他条件相同,能验证温度对种子萌发有影响的一组对照实验是( )
组别 温度 土壤 空气
① 常温 湿润 暴露
② 冷藏 湿润 暴露
③ 常温 干燥 暴露
④ 常温 湿润 隔绝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②和④ D. ③和④
3.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的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掠过,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A. A B. B C. C D. D
4.下列是小明对班级同学所提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哪位同学最帅 B. 哪位同学质量最大 C. 哪位同学最高 D. 哪位同学跳的最远
5.小明通过学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但实验所得数据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 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 反复多次做实验查找原因 B. 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C. 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D. 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6.这个学期开设了《科学》课程,同学们都很喜欢,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的做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 留心观察 ,认真思考
C. 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D. 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7.同学们要学习《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这就需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仙宫湖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 B. 九龙湿地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C. 处州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 D. 校园里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8.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前提是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A. 瓦特研究水的沸腾时顶起壶盖的现象后,改进了蒸汽机
B. 小明发现用铅笔触碰蜗牛后,蜗牛会做出反应
C. 小王发现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食醋会变红色
D. 小军发现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内部会形成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到水面后破裂
9.某同学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探究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他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发现在某种细菌(记作R)的周围,其他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把R细菌接种到专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他除去R细菌,用该培养基再培养其他细菌,结果其他细菌仍然不能在这个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在R细菌的周围其他细菌不能生长和繁殖的可能原因是( )
A. R细菌产生了不利于其他细菌生存的物质 B. R细菌更容易吸收培养基中的物质
C. R细菌占据了其他细菌的生存空间 D. R细菌吞噬了其他细菌
10.当今地球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而古代曾有人“预言”:若干万年后,地球将诞生第五大洋,新的大洋将出现在非洲大陆内部,会将完整大陆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对这种“预言”,你认为是( )
A. 科学探究中的建立假设 B. 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C. 科学探究中的得出结论 D. 没有根据的胡说八道
11.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规范的操作方法是获取可靠实验结论的基本保证。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充分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
B. 实验前用简单的文字或图表设计出实验步骤流程图
C. 实验前把实验报告中相关的现象、数据和结论预先填好,以便在实验时对照进行
D. 实验中要尽量保持安静,不随意走动,防止发生安全意外
12.当你肚子疼到医院看病时,医生通常会问你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然后用手触摸一下,并叫你去化验,医生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建立假设 B. 获取事实与证据 C. 制定计划 D. 提出问题
二、填空题
13. ________和________是探索自然奥秘的重要方法。
14.请你将下列相关内容匹配起来.
a、探究态度 b、探究途径 c、探究的基础 d、得出结论的过程 e、宣布结论
①观察、实验、调查
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③推理、判断
④实事求是
⑤表达、交流
三、解答题
15.材料一:国际微生物学界有一个科赫法则,主要包括:I.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Ⅱ.要从宿主中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该微生物;Ⅲ,上述培养出的微生物接种到健康宿主中,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Ⅳ.从试验发病的宿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如果进行上述4个步骤,并得到确实的证明,就可以确认该微生物即为该病害的病原体。
材料二:沃伦和马歇尔猜想幽门螺杆菌可能是引起胃溃疡的原因。为此,他们进行探究:①在100例胃溃疡患者中,都找到了幽门螺杆菌。②从胃溃疡病人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③无胃溃疡症状的马歇尔当众吞下从胃溃疡病人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出现胃溃疡症状,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恢复健康。④招募10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大规模的试验,将从患胃溃疡病人中分离培养的幽门螺杆菌接种到部分志愿者,出现了胃溃疡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马歇尔用自己吞下幽门螺杆菌培养液,出现胃溃疡症状的行为,想证明科赫法则的第________步骤,体现了科学家________精神。
(2)当时医学界有很多人都不认同马歇尔自己喝培养液的行为与观点。推测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_。
(3)要证明胃溃疡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最终,沃伦和马歇尔证明了胃溃疡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由此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四、实验探究题
16.小李在探究影响鱼呼吸速度(即鱼每分钟开闭鳃盖的次数)的因素时:
(1).请你写出小李的另一个猜测:
①鱼呼吸速度可能与水温有关;
② 。
(2).小李为研究水温对鱼呼吸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五条相同的金鱼放在不同的水温下(其他条件相同),测出每分钟鱼呼吸次数,请你分别写出测量水温和时间的仪器: 、 。
(3).小李在实验中得到的四组不同温度下呼吸速度如下表:
温度(摄氏度) 18 20 22 24
呼吸速度(次/分) 92 98 106 116
根据上表的数据,写出得出的结论: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可知: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多。
【解答】A、由表可以看出,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远,被乌鸦吃掉的比率越小,A不符合题意;
B、蛋壳有助于天敌发现蛋,增大蛋被吃掉的机会,B符合题意;
C、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蛋壳与滋生细菌没有直接关系,与蛋是否为细菌感染也无直接关系,C不符合题意;
D、由表可以看出,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被乌鸦吃掉的比率越大, 蛋被天敌吃掉的机会越大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
【解答】解: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可知,实验的单一变量的是温度,其它量必须相同,故选取的实验组别是:①和②;
故答案为:A。
3.【答案】 D
【解析】【分析】科学实验探究的一般环节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交流合作;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评估; 分析论证
【解答】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属于结论;火焰为什么向上?属于解释原因;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属于实验现象分析;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属于设计的实验方案.
故答案为: D
4.【答案】 A
【解析】【解答】科学问题,往往要涉及量的测量、现象规律或者物质的性质等等,据此分析即可。
【分析】A.哪位同学最帅,不设计任何测量、规律和性质,故A符合题意;
B.哪位同学质量最大,涉及物质质量的测量,故B不合题意;
C.哪位同学最高,涉及高度的测量,故C不合题意;
D.哪位同学跳得最远,涉及长度的测量,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探究实验的方法与要求分析。
【解答】实验结果与理论有误差时,要查找原因,检查装置重新实验,但不能认为与理论值相差不多,认为实验成功;
故答案为:C。
6.【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认识科学,学习科学,思考科学知识点。
【解答】 A、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因此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A不符合题意。
B、懂得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B不符合题意。
C、要学会认真思考,学会分辨正确的科学中的知识,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C符合题意。
D、科学前辈积累的知识都是经验,因此可以学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 C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
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所以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
【解答】A、仙宫湖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B、 九龙湿地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D、 校园里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都具有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
而C、处州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只是个人的观点,不具有研究价值,不属于科学问题;
故答案为:C。
8.【答案】 A
【解析】【分析】科学发现指的是在科学活动中对未知事物规律的揭示,发现事实并提出理论。
【解答】A、 瓦特研究水的沸腾时顶起壶盖的现象后,改进了蒸汽,改进蒸汽机是瓦特根据事实进行研究得到的,A选项属于科学发现;
B、 用铅笔触碰蜗牛后,蜗牛会做出反应,这个是一个已知的客观事实,不是小明发现的,B选项不属于科学发现;
C、 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食醋会变红色,这是实验中的已知的规律,不是小王发现的,C选项不属于科学发现;
D、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内部会形成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到水面后破裂,这个是已知的客观事实,不是小军发现的,D选项也属于科学发现;
故选A。
9.【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实验的设计能力、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控制变量的原则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解答】实验设计的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的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的结果;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是实验变量;题干中把R细菌接种到专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R细菌,用该培养基再培养其他细菌,结果其他细菌仍然不能生长和繁殖的可能原因是R细菌产生了不利于其他细菌生存的物质,故A正确;
故选A。
10.【答案】 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中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 A、 若干万年后,地球将诞生第五大洋,新的大洋将出现在非洲大陆内部,会将完整大陆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这是假设地球上诞生第五大洋,会将完整大陆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这是根据现有的知识以及经验作出的假设,A符合题意。
B、此题中并没有提出问题,B不符合题意。
C、此题中并没有得出结论,C不符合题意。
D、这是可以作出假设的思考方式,有所根据的作出假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和实验操作规程判断,科字探究实验的步骤为: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
【解答】A、对设计的实验充分预习,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步骤,才能顺利完成实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防止出现问题,所以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前用简单的文字或图表设计出实验步骤流程图,属于设计实验步骤,所以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要尊重实验事实,应先完成实验,再根据实验现象或结果填写实验报告,所以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实验操作规程,为防止发生安全意外,实验中要尽量保持安静,不随意走动,所以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答案】 B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答案作岀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都会通过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其中,获取事实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是不可缺少的。医生给他化验血液、大便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事实与证据,然后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3.【答案】 观察;实验
【解析】【分析】科学就是探索自然奥秘,学会观察、实验有利于探索广阔的自然世界。
【解答】 实验和观察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因为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的信息,科学探究需要实验,需要通过各种途径验证和得出结论,需要建立假设,需要用证据去证明假设,得出实验结论。
故答案为:观察;实验
14.【答案】 b;c;d;a;e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解:①在提出问题和对问题答案做出假设的前提下,要判断假设的正确与否,需要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记录,收集与实验课题有关的证据,为最终分析假设是否正确提供实验支持.
②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提其中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所以进行一个科学探究的前提和基础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③推理和判断是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
④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假设不一定正确,必须通过实验来检验假设的正确与否,有时所得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不一样,或者与课本知识不一致,这时要对实验的设置和实验过程进行检查,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多做几次实验,若实验结果仍然与预期的或者与课本知识不一致,此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相关知识提出质疑.
⑤表达和交流,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最终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b c d a e
三、解答题
15.【答案】 (1)Ⅲ;为科学献身
(2)样本数量太少,结论不具说服力,具有偶然性
(3)从接种后患胃溃疡志愿者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探究中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探究的结果要经过实验论证.
【解答】(1)马歇尔用自己吞下幽门螺杆菌培养液,是为了证明培养出的微生物接种到健康宿主中,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也就是科赫法则的第Ⅲ步骤,他这种不畏危险的举动体现了他为科学献身的精神;(2)在科学探究实验时,为了使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通常都要做多次实验,一次实验会有偶然性,不具代表性;(3)马歇尔实验已经进行了科赫法则的前三步,要证明胃溃疡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第四步,即从从接种后患胃溃疡志愿者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鱼呼吸速度可能与水中含氧量有关
(2)温度计;秒表
(3)温度越高,鱼的呼吸速率越快
【解析】【分析】鱼类必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当水由口流入后经鳃盖后缘流出,水中的氧气将进入到鳃丝中的毛细血管。
【解答】(1)鱼呼吸速度即开闭鳃盖的次数可能与水温、水中含氧量等因素有关。
(2)进行探究实验时,测量水温用温度计,测量时间用秒表。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温度越高,鱼的呼吸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1) 鱼呼吸速度可能与水中含氧量有关 ;(2)温度计;秒表;(3)温度越高,鱼的呼吸速率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