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与液化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B. 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C. 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部汽化后,油才沸腾
D. 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水先沸腾,最后同时沸腾
2.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雾是水蒸气 B. 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 C. 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 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3.干燥的热天在地面上洒水我们会感觉凉快,这主要是因为水分( )
A. 升华 吸热 B. 熔化 放热 C. 蒸发 吸热 D. 液化 放热
4.通常情况下,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液态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态空气提取气体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最先分离的是( )
A. 氦气 B. 氧气 C. 氮气 D. 无法判断
5.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
6.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沸腾,后凝固 C. 先液化,后汽化 D. 先蒸发,后沸腾
7. 初春,我们永州连续出现“回潮”天气现象,这时我们室内地砖、玻璃等总是潮湿冒“汗”,形成“汗”的物态变化是( )
A. 汽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
8. 如图是我是新宁莨山八角寨美景:峰峦烟雾缭绕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其中雾的形成是( )
A. 汽化现象 B. 液化现象 C. 凝华现象 D. 凝固现象
9.在寒冷的冬天,人在室外呼出“白气”,这一现象属于
A. 熔化 B. 凝华 C. 液化 D. 升华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 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 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 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1.一瓶冰冻的矿泉水置于常温下,表面会变湿,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A. 熔化 B. 汽化 C. 凝华 D. 液化
12. 福城郴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资兴的“迷漫小东江”、宜章莽山的“翠屏雾海”、汝城热水温泉上的“白雾”,这些景观中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凝固
二、填空题
13.如图是某型号空调扇的简略示意图,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在 过程中 热量,产生的湿冷空气被风机吹出。
14.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工业上常用分离空气法来获得氧气和氮气。方法是先通过降温使氧气和氮气变成液体,然后利用它们的沸点高低不同,使其先后________(填物态变化)而达到分离。根据表中信息,先由液体变成气体的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5.五一节放假,早晨小明帮助妈妈准备早餐,当他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火腿(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却擦不干,但是在桌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火腿自己也会变干,请你解释上述现象。
四、实验探究题
16.小西见滴在皮肤上的“风油精”马上就“干”了,就想研究液体在什么条件下“干”得快。
(1)他猜想液体“干”得快,可能与:①液体的质量有关;②液体表面是否通风有关;③液体种类有关;你认为还可能与________有关。于是,他按照如图方式,分别独立进行了实验,水滴和酒精质量都相同。
(2)要验证猜想②,应进行________(选填序号)组实验,并获得证据________
(3)如果进行A、B组实验,发现B水滴“干”得快的结果。那么平日人们晾晒湿衣服时,利用这一结果的一项是 (选填序号)。
A.将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
B.尽量将湿衣服摊开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对容器底部加热,水和油都会吸热,由于蒸发不需要一定的温度,所以油会不断蒸发;下面的水由于被上面的油膜覆盖,因此无法蒸发。下面的水达到沸点后还会继续吸热,因此水会沸腾;上面的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因此在水没有完全汽化前不会沸腾。当下面的水全部汽化后,油吸热达到沸点开始沸腾。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答案】 D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雾的形成过程。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解答】雨后的空气中总有很多的水蒸气,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漂浮在空气中,而水蒸气是看不到的。
故答案为:D。
3.【答案】 C
【解析】【分析】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沸腾;汽化是吸热的过程,有致冷的作用。
【解答】解: 干燥的热天在地面上洒水我们会感觉凉快,这主要是因为水分蒸发成水蒸气,蒸发的过程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的环境温度降低,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 A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解答】解:液态空气温度升高后,温度首先达到沸点较低的液态物质,即液态氦,故液态氦先沸腾为气态,故先得到氦气.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5.【答案】 B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是放热的;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以及使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答】解:镜子上结雾,指的是镜子上出现的小水珠,它是由浴室里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使镜面模糊不清;
为了避免水蒸气的液化,防雾镜在背面装有电热丝,浴后的化妆、剃须、整发和装扮自己的仪容时,只要接通其电路,提高镜面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高的镜面,不能放热液化,所以能避免发生结雾现象,故B正确.
故选B.
6.【答案】 A
【解析】【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根据我们对于汽化和液化的了解来作答.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判断出是哪种物态变化。
【解答】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气态又变为了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所以蒸馏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故答案为:A
7.【答案】 B
【解析】【解答】解:
初春空气中的水蒸气比较多,水蒸气碰到温度比较低的瓷砖地板和墙壁,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也就是“回潮”现象.
故选B.
【分析】“回潮”指的是瓷砖地板和墙壁上出现小水珠,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可知,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8.【答案】 B
【解析】【解答】解: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故选B.
【分析】(1)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
(2)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变成气态;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是由气态变成固态.
9.【答案】 C
【解析】【解答】解:冬天,室外温度很低,从嘴里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所以在寒冷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
故选C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温度降低可以使气体液化
10.【答案】 A
【解析】【解答】解: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植被表面;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雪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1.【答案】 D
【解析】【解答】解:瓶子的外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壁液化形成的.故选D.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液化放热.
12.【答案】 A
【解析】【解答】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的液态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故选A.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叫液化.
二、填空题
13.【答案】 蒸发;吸收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蒸发现象;
(2)蒸发现象吸热致冷。
【解答】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在蒸发过程中吸收热量,产生的湿冷空气被风机吹出。
14.【答案】 汽化;液态氮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液体的沸点越低,越容易汽化。
【解答】氧气和氮气原来是液态,后来变成气态,因此它们被分离时经历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因为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气的沸点低,因此先变成气体的是液态氮。
故答案为:汽化;液体氮
三、解答题
15.【答案】 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火腿液化成小水滴附在火腿上,因此火腿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由于火腿的温度仍然很低,不断有水蒸气液化,因此擦不干。当放置一段时间后火腿温度升高,不再有水蒸气液化,小水滴汽化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因此火腿变干了。
【解析】
【分析】(1)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液化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2)在桌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火腿自己也会变干,是由于火腿的温度升高,水蒸气不再液化,而且火腿上的小水珠汽化的结果。
【解答】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火腿液化成小水滴附在火腿上,因此火腿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由于火腿的温度仍然很低,不断有水蒸气液化,因此擦不干。当放置一段时间后火腿温度升高,不再有水蒸气液化,小水滴汽化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因此火腿变干了。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温度
(2)AD;D先变干
(3)B
【解析】【分析】(1)影响蒸发的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的流速,据此分析解答;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确定变化的因素和不变的因素,从而选择实验并得到结论;
(3)分析A、B两个实验中哪个因素不同,并据此对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1)他猜想液体“干”得快,可能与:①液体的质量有关;②液体表面是否通风有关;③液体种类有关;你认为还可能与温度有关。于是,他按照如图方式,分别独立进行了实验,水滴和酒精质量都相同。
(2)要验证猜想②,即验证“干”得快慢与是否通风有关,那么就要控制液体的质量、种类和温度相同,而改变空气的流速,因此应该进行AD实验;因为空气流速大则“干”得快,所以D先变干;
(3)A、B两个实验中,液体的种类、质量和通风情况相同,只有表面积不同,因此得到结论:液体的表面积越大,则“干”得越快。
A.将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利用的是“温度越高干的越快”,故A不合题意;
B.尽量将湿衣服摊开,利用的是“表面积越大干的越快”,故B符合题意;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利用的是“空气流速越大干的越快”,故C不合题意。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