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真题同步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真题同步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20 20:2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水和水的溶液真题同步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输氧时,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输氧时,该装置也能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C.实验室中将该装置装满水收集氧气时,气体从a导管进入
D.实验室中将该装置盛浓硫酸干燥氧气时,气体从a导管进入
2.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提纯中不涉及到的实验方法是(  )
A.溶解 B.蒸发 C.结晶 D.升华
3.蒸发结晶实验(如图所示)中,不需要的仪器是(  )
A.漏斗 B.玻璃棒 C.铁架台 D.蒸发皿
4.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1中得到H2 B.水由H2、O2构成
C.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D.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5.关于水的组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水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一个水分子含有18个电子
6.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水不参与反应 B.水不能分解为H2和O2
C.常温常压下水是液体 D.干冰融化得到H2O
7.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据此判断“人工空气”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氢气
8.下列净水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沉淀 B.蒸馏 C.过滤 D.吸附
9.2021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自来水净水过程中不涉及的环节是(  )
A.沉淀 B.蒸馏 C.吸附 D.消毒
10.区分软水和硬水最简单的方法是加入(  )
A.食盐水 B.醋酸 C.蔗糖水 D.肥皂水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如图装置在化学实验及生活中有多方面的用途.如:装置中盛浓硫酸,让混合气体从A管进入,可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请你再举一例简述该装置的用途.如:   .
1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合物制氧气后,留下残渣.从残渣中回收氯化钾,有如图所示操作:
(1)A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图示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填序号).
13.在粗盐提纯过程中,将氯化钠溶液蒸发至有较多固体析出后,应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利用余热将余下水分蒸干.
14.在1800年,某科学家利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对水进行通电分解,当正极产生了10mL的    ,负极产生的气体约为    mL,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
15.1783年,拉瓦锡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往A杯中滴加少量的水,水通过灼热的铁管时发生汽化,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Fe3O4)和“可燃空气”,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在B装置中收集到纯净的可燃空气。最终,拉瓦锡证明了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1)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    。
(2)将B装置收集到的可燃空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了水。可燃空气的名称是    。
(3)若该实验中生成的黑色固体质量为m1,可燃空气的质量为m2,可燃空气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m3,如果水是由“氧元素”和“可燃空气元素”组成的,则m1、m2、m3三者应满足的关系是    。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北京3号卫星于2021年6月11日发射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实验室用氯酸钾和MnO2(MnO2作催化剂)反应制取氧气,为了不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完全反应后的固体进行回收,请写出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
17.实验室用的蒸馏水可以通过蒸馏自来水来制取。操作方法是:在如图所示蒸馏烧瓶中加入约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在确定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后,加热蒸馏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10mL左右蒸馏水后,停止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   ,B   。
(2)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应该是b进a出,不能a进b出的理由是   。
(3)细心观察发现:该装置明显少了一种支撑冷凝管的仪器,该仪器是   (填序号)。
a.三脚架
b.铁架台
c.泥三角
d.漏斗架
(4)实验中加入的沸石(或碎瓷片)   催化剂(填“是”或“不是”)。
(5)用该装置也可以将硬水软化为软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常用试剂是   。
18.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加入明矾,明矾的作用是   。
(2)制蒸馏水时,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   。
(3)图为电解水的装置。通电前,为增强导电性加入了少量的硫酸钠,再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通电一段时间后,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b试管中的水溶液呈红色,说明b试管中溶液pH   7(填“>”、“<”或“=”)。
19.生命离不开水,水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资源.
(1)水是由   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元素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反应中,氧气的作用是   .
(2)水和乙醇是两种重要的溶剂.氢氧化钠溶于水配制溶液时会   (填“吸热”或“放热”);在水和乙醇以3:7配成的溶液中,溶剂是   .
20.水在实验室常用于洗涤仪器、配制溶液,除此之外还在一些实验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如图,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的作用是   ;请再举出一个实验的例子,并说明水在该实验中的作用.   .
2021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水和水的溶液真题同步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输氧时,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输氧时,该装置也能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C.实验室中将该装置装满水收集氧气时,气体从a导管进入
D.实验室中将该装置盛浓硫酸干燥氧气时,气体从a导管进入
【解答】解:A.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导管进入,即a导管连接氧气钢瓶,b导管导出;如果导管接反了,会将装置内的水排出。正确;
B.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这样可以通过水下气泡的多少快慢判断气体的流速。正确;
C.用该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由于氧气密度比水小应短进长出,即气体应从b进a出;不正确;
D.根据用该装置洗气时,气体应长进短出,气体从a导管进入;正确。
故选:C。
2.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提纯中不涉及到的实验方法是(  )
A.溶解 B.蒸发 C.结晶 D.升华
【解答】解:由“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可知溶解后,蒸发结晶得到硝酸钾,则不涉及到的操作方法是升华,故选:D。
3.蒸发结晶实验(如图所示)中,不需要的仪器是(  )
A.漏斗 B.玻璃棒 C.铁架台 D.蒸发皿
【解答】解: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蒸发而析出溶质的过程,蒸发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四种仪器组成,无需使用漏斗.
故选:A。
4.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1中得到H2 B.水由H2、O2构成
C.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D.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解答】解:A、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试管1中得到的气体是电源的负极生成的H2,故A说法正确;
B、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不能说明水由H2、O2构成,故B说法不正确;
C、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水发生了分解反应,故C说法正确;
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5.关于水的组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水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一个水分子含有18个电子
【解答】解:A、水的化学式为H2O,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从微观上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故B错误;
C、水是一种物质,不能由氢气、氧气两种物质组成,故C错误;
D、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一个氢原子中有一个电子,一个氧原子中有8个电子,共有10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A。
6.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水不参与反应 B.水不能分解为H2和O2
C.常温常压下水是液体 D.干冰融化得到H2O
【解答】解:A.水是生物体需要的物质,在生物体内参与反应,如参与人体内糖类物质的水解,选项说法错误;
B.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分解为氢气和氧气,选项说法错误;
C.常温常压下水是液体,选项说法正确;
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易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据此判断“人工空气”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氢气
【解答】解:A、氮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D、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物是水,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下列净水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沉淀 B.蒸馏 C.过滤 D.吸附
【解答】解:A、沉淀是通过静置使水中不溶性固体的较大的颗粒逐渐沉降而把水与在颗粒固体进行初步分离,但是可溶性的杂质和异味等难以沉淀,故A错误;
B、蒸馏是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为纯净物;因此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故B正确;
C、通过过滤操作可以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是常用的一种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所以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的杂质,故C错误;
D、吸附是指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色素和异味,但是大部分的可溶性杂质不能被吸附,故D错误。
故选:B。
9.2021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自来水净水过程中不涉及的环节是(  )
A.沉淀 B.蒸馏 C.吸附 D.消毒
【解答】解:自来水的生成过程中,用到的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没有用到蒸馏操作。
故选:B。
10.区分软水和硬水最简单的方法是加入(  )
A.食盐水 B.醋酸 C.蔗糖水 D.肥皂水
【解答】解: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能与肥皂水混合产生大量的浮渣,软水中不含或含有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故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故选: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如图装置在化学实验及生活中有多方面的用途.如:装置中盛浓硫酸,让混合气体从A管进入,可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请你再举一例简述该装置的用途.如: 装置中盛NaOH溶液,气体从A管口进入,可除去CO气体中混有的CO2气体或装置中盛满水将不溶于水的气体从B管口进入,可收集(或储存)气体(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
【解答】解: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但一氧化碳不能;装置装满水后气体从短管进能将装置中的水排出,故答案为:装置中盛NaOH溶液,气体从A管口进入,可除去CO气体中混有的CO2气体或装置中盛满水将不溶于水的气体从B管口进入,可收集(或储存)气体(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1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合物制氧气后,留下残渣.从残渣中回收氯化钾,有如图所示操作:
(1)A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2)图示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BAC (填序号).
【解答】解:(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引流;
(2)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而氯化钾溶于水,所以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故填:BAC.
13.在粗盐提纯过程中,将氯化钠溶液蒸发至有较多固体析出后,应 停止加热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利用余热将余下水分蒸干.
【解答】解:在粗盐提纯过程中,将氯化钠溶液蒸发至有较多固体析出后,应停止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
故答案为:
停止加热.
14.在1800年,某科学家利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对水进行通电分解,当正极产生了10mL的  氧气 ,负极产生的气体约为  20 mL,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
【解答】解:某科学家利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对水进行通电分解,当正极产生了10mL的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氢气)约为20mL,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
故填:氧气;20.
15.1783年,拉瓦锡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往A杯中滴加少量的水,水通过灼热的铁管时发生汽化,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Fe3O4)和“可燃空气”,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在B装置中收集到纯净的可燃空气。最终,拉瓦锡证明了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1)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  水蒸气 。
(2)将B装置收集到的可燃空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了水。可燃空气的名称是  氢气 。
(3)若该实验中生成的黑色固体质量为m1,可燃空气的质量为m2,可燃空气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m3,如果水是由“氧元素”和“可燃空气元素”组成的,则m1、m2、m3三者应满足的关系是  m1+m2=m3 。
【解答】解:(1)根据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Fe3O4)和“可燃空气”,由于与水蒸气反应,故生成的气体不纯,实验的过程B装置中收集到纯净的可燃空气,因此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水蒸气;故填:水蒸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铁与水蒸气反应前有铁、氢和氧元素三种元素,生成四氧化三铁中有铁和氧两种元素,且气体具有可燃性,因此可燃空气的名称是氢气;故填:氢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黑色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与可燃空气的质量之和为生成水的质量,即×100%×m1+m2=m3;化简得:m1+m2=m3;故填:m1+m2=m3。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北京3号卫星于2021年6月11日发射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实验室用氯酸钾和MnO2(MnO2作催化剂)反应制取氧气,为了不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完全反应后的固体进行回收,请写出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
【解答】解:实验室用氯酸钾和MnO2(MnO2作催化剂)反应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的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用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出氯化钾,采用对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的方法分离出二氧化锰。
故答案为: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分离出氯化钾;对滤渣进行洗涤、干燥,分离出二氧化锰。
17.实验室用的蒸馏水可以通过蒸馏自来水来制取。操作方法是:在如图所示蒸馏烧瓶中加入约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在确定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后,加热蒸馏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10mL左右蒸馏水后,停止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 酒精灯 ,B 锥形瓶 。
(2)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应该是b进a出,不能a进b出的理由是 冷凝效果不好 。
(3)细心观察发现:该装置明显少了一种支撑冷凝管的仪器,该仪器是   (填序号)。
a.三脚架
b.铁架台
c.泥三角
d.漏斗架
(4)实验中加入的沸石(或碎瓷片) 不是 催化剂(填“是”或“不是”)。
(5)用该装置也可以将硬水软化为软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常用试剂是 肥皂水 。
【解答】解:(1)A是酒精灯,B是锥形瓶;故填:酒精灯;锥形瓶;
(2)水应从冷凝管的最下方接口进入,而且确保出水口在组装仪器的高处,否则冷凝效果不好,故填:冷凝效果不好;
(3)冷凝管应该用铁架台来固定,故填:b;
(4)蒸馏时,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液体暴沸,而不是催化剂,故填:不是;
(5)硬水中含有较多不溶性钙镁离子化合物,煮沸时分解产生水垢多,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浮渣多;故填:肥皂水。
18.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加入明矾,明矾的作用是 吸附沉降 。
(2)制蒸馏水时,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 防止液体暴沸 。
(3)图为电解水的装置。通电前,为增强导电性加入了少量的硫酸钠,再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通电一段时间后,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氧气(或O2) ;b试管中的水溶液呈红色,说明b试管中溶液pH > 7(填“>”、“<”或“=”)。
【解答】解:(1)加入明矾的作用是明矾可以吸附较大颗粒,加速沉降;
(2)实验中加入的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3)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a试管连接正极,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水中加入了酚酞,实验过程中b试管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pH>7;
故答案为:(1)吸附沉降;(2)防止液体暴沸;(3)氧气(或O2);>。
19.生命离不开水,水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资源.
(1)水是由 氢 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元素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在反应中,氧气的作用是 助燃 .
(2)水和乙醇是两种重要的溶剂.氢氧化钠溶于水配制溶液时会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在水和乙醇以3:7配成的溶液中,溶剂是 水 .
【解答】解:(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元素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在反应中,氧气的作用是助燃;
(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有水存在的溶液中,溶剂为水.
故答案为:(1)氢;2H2+O22H2O;助燃;
(2)放热;水.
20.水在实验室常用于洗涤仪器、配制溶液,除此之外还在一些实验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如图,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的作用是 降温,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请再举出一个实验的例子,并说明水在该实验中的作用. 硫在氧气中燃烧一一水用于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
【解答】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的作用是降温,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污染空气,所以可用水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降温,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一一水用于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