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水和水的溶液最热同步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如果用此装置收集氧气,先在瓶中装满水,然后氧气应该从a导管进入
D.如果用此装置收集氧气,先在瓶中装满水,然后氧气应该从b导管进入
2.2020年春节期间,多地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疫情面前,多数人都能沉着应对。街道上没有人,开张的店铺门上贴着“没有戴口罩,不许进”,不论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都很自律。口罩在预防疫情传播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杀菌 B.消毒 C.过滤 D.干燥
3.蒸发操作时,除了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以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玻璃棒 C.漏斗 D.坩埚
4.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的方程式为 2H2O═H2↑+O2↑
B.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试管2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D.试管1、2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2
5.发生地震后,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由水分子构成
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6.冰浮于水面上,其原因是( )
A.水的熔点为0℃ B.水的比热容大
C.水的反常膨胀 D.水具有极强的溶解能力
7.现在校园内都推广“直饮水”,方便清洁.直饮水机内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③对应的作用是( )
A.吸附杂质 B.过滤 C.杀菌消毒 D.获得纯净水
8.自来水生产中用于杀菌消毒的是( )
A.明矾 B.活性炭 C.氯化铁 D.氯气
9.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明矾具有一定的净水能力
B.天然水中硬水属于混合物,软水属于纯净物
C.过滤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D.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10.放入足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芝麻油 C.花生酱 D.面粉
11.下列对氯化钠溶液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扩散到水中的过程,即为氯化钠的溶解过程
B.钠离子、氯离子扩散到水中的过程要放热
C.钠离子、氯离子水合的过程要吸热,故氯化钠溶液温度比先前水的温度低
D.氯化钠的溶解过程包括扩散和水合两个过程
12.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悬浊液的是( )
A.白砂糖 B.麻油 C.面粉 D.白醋
13.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渍
D.用盐酸清除瓶壁上的白膜
14.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100g水,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无溶剂损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都是KCl的饱和溶液
B.丁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
C.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的关系是:甲>丙=丁
D.若乙溶液恰好饱和,则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100g水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在溶液中,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溶质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D.硝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是110g,则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110g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6.水是人及一切生物所必需的,人人都应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1)将浑浊的河水用如图1所示的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起 作用。为了判断得到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 进行检验,生活中可以通过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如图2中,试管D内得到的气体是 ,电解水实验得出水由 组成。
17.自来水可通过直饮水机净化得到直饮水,其中净化步骤如图所示:
(1)请你写出净化步骤中,运用的净水方法有 、 (任写两种)。
(2)向直饮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若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是软水。
(3)①对应的作用是 (填字母序号),③对应的作用是 (填字母序号)。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沉淀过滤
d.蒸馏
18.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要加强治理,造福人民。黄河水中含有许多杂质,要除去其中的泥沙,自来水厂采取的操作是 。要得到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实验室常用
的方法。
19.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某同学取自来水于试管中,加入适量 振荡,产生较多浮渣,说明该自来水属于硬水;
(2)生活中使硬水软化为软水,常用下列方法中的 。
A.沉降
B.过滤
C.煮沸
20.镁和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一定有 ,可能有 ,溶剂是 。
21.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浊液的是 ,属于溶液的是 。(填序号,可多选)
①牛奶②黄河水③食醋④矿泉水⑤碘酒⑥高锰酸钾溶于水⑦色拉油与水混合⑧茅台酒
22.要使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可采用: , , 。
2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现将14g氯化钠放在50g水中,完全溶解后得到的溶液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继续放入6g氯化钠完全溶解后得到的溶液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2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以下问题:
(1)m点表示: 。
(2)20℃时,在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水,为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需加甲物质 g。
(3)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填一种即可)。
(4)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 (选填“>”“<”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25.可乐等饮料中溶解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打开瓶盖会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打开瓶盖,瓶内的压强 (填“变大”或“减小”),导致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 (填“大”或“小”)。此时,汽水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
(1)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b管尖嘴口,打开b管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 ,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 ,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2)图2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明矾的作用是 ,活性炭的作用是 ,消毒剂是 。
(3)1mol水中约含有 个水分子。
27.有关水的认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的组成的发现历程。
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不可再分。
1766年,英国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发现将金属锌加入到硫酸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这种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发生威力巨大的爆炸,他将这种气体叫做“可燃空气”。
同一时期,英国的科学家普利斯特里,也在研究这种“可燃空气”。这种气体密度只有的,普利斯特里多次将这种猛烈的爆炸当作魔术在当时的欧洲贵族聚会上进行表演,某一次爆炸表演结束后,他发现玻璃容器的内壁有白雾。随后通过多次反复实验,确认这雾就是水。
1775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验证空气不是一种元素,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氧气约占。
1776年,瑞典科学家舍勒加热硝酸钾获得了比较纯净的氧气。
1781年,卡文迪许改进了原来的实验方案,他用纯净的氧气代替空气,发现“可燃空气”在纯氧中可以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他还发现1体积氧气和2体积“可燃空气”恰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水,没有别的物质。但卡文迪许未能突破传统观念的来缚,错误地用两种气体里都含有水这种“元素“,来解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1782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1000多摄氏度高温金属铁管,获得了“可燃空气”和黑色固体。这个变化可以表示为:铁+水黑色固体+可燃空气”。由此他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可燃空气”和氧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1787年,拉瓦锡命名这种“可燃空气”为“氢气,正式提出“氢”是一种元素。
1800年英田科学家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进行了水的电解实验获得成功,进一步证明了拉瓦锡的结论。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空气的物理性质 。
(2)“可燃空气”是 (填“单质”或“化合物”)。
(3)已知1782年拉瓦锡实验中产生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Fe3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根据已有知识分析上述史实,你认为可以证明水的组成的实冠有 (填序号)。
A.普利斯特里爆炸实验
B.1781年卡文迪许实验
C.1782年拉瓦锡实验
D.1800年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实验
(5)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是 ,用火柴点燃1试管中的气体,可以看到产生淡蓝色火焰,这种气体是 ,写出该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水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证明水是由 和 组成的。
(6)获得的启示:化学上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28.小明同学去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里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图所示的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
(2)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3)过滤2~3次,溶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写一点即可)。
(4)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 。
(5)生活中常通过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9.“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
(1)如图2,②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填字母)。
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吸附颜色和异味
C.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2)为判断河水是否为软水,可取水样,向其中加入 ,振荡,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 的方法。
30.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溶解实验。
(1)所得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2)甲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范围是 (用“=”“>”“<”“≥”“≤”符号表示),B、C、D、E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用“=”“>”“<”“≥”“≤”符号表示)。
(3)t℃时固体恰好完全溶解,则此温度时甲的溶解度为 ,E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021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水和水的溶液最热同步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如果用此装置收集氧气,先在瓶中装满水,然后氧气应该从a导管进入
D.如果用此装置收集氧气,先在瓶中装满水,然后氧气应该从b导管进入
【解答】解:A、导管b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会使水从a管中排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B、导管b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则气体从a端输入,氧气从b端输出,连接病人吸氧导气管,故选项说法错误。
C、如果用此装置收集氧气,先在瓶中装满水,长导管是出水管,短导管是进气管,然后氧气应该从b导管进入,故选项说法错误。
D、如果用此装置收集氧气,先在瓶中装满水,长导管是出水管,短导管是进气管,然后氧气应该从b导管进入,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2020年春节期间,多地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疫情面前,多数人都能沉着应对。街道上没有人,开张的店铺门上贴着“没有戴口罩,不许进”,不论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都很自律。口罩在预防疫情传播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杀菌 B.消毒 C.过滤 D.干燥
【解答】解:A、口罩本身不能杀菌,故错误;
B、口罩没有消毒功能,故错误;
C、口罩可以对空气起到过滤作用,故正确;
D、口罩没有吸水功能,没有干燥作用,故错误。
故选:C。
3.蒸发操作时,除了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以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玻璃棒 C.漏斗 D.坩埚
【解答】解: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蒸发而析出溶质的过程,蒸发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四种仪器组成.故除了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以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
故选:B。
4.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的方程式为 2H2O═H2↑+O2↑
B.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试管2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D.试管1、2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2
【解答】解:A、电解水的方程式为 2H2OH2↑+O2↑,缺少条件,故A说法错误;
B、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说法错误;
C、试管2管内产生的气体是电源的正极生成的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C说法正确;
D、试管1、2中产生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8:1,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5.发生地震后,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由水分子构成
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解答】解:A、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例如各种营养物质的运送需要在水中进行,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D、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不能说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6.冰浮于水面上,其原因是( )
A.水的熔点为0℃ B.水的比热容大
C.水的反常膨胀 D.水具有极强的溶解能力
【解答】解:水有反常膨胀的性质,当水结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所以冰会浮在水面上。
故选:C。
7.现在校园内都推广“直饮水”,方便清洁.直饮水机内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③对应的作用是( )
A.吸附杂质 B.过滤 C.杀菌消毒 D.获得纯净水
【解答】解:步骤③紫外灯管照射可以杀灭水中的病菌、微生物,所以起到了杀菌消毒的作用。
故选:C。
8.自来水生产中用于杀菌消毒的是( )
A.明矾 B.活性炭 C.氯化铁 D.氯气
【解答】解:A、加明矾,明矾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不用于自来水生产中的杀菌消毒,故A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不用于自来水生产中的杀菌消毒,故B错误;
C、氯化铁不用于自来水生产中的杀菌消毒,故C错误;
D、加氯气,向水中通入氯气,氯气遇水会产生次氯酸HClO,用于消毒,故D正确。
故选:D。
9.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明矾具有一定的净水能力
B.天然水中硬水属于混合物,软水属于纯净物
C.过滤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D.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水中悬浮性杂质而沉降,可以净化水,故A正确;
B、软水是指含有较少或不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所以天然水中硬水属于混合物,而软水不一定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
C、过滤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不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C错误;
D、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沉降、过滤、吸附是物理变化,消毒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10.放入足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芝麻油 C.花生酱 D.面粉
【解答】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芝麻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B错;
C、花生酱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C错;
D、面粉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D错。
故选:A。
11.下列对氯化钠溶液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扩散到水中的过程,即为氯化钠的溶解过程
B.钠离子、氯离子扩散到水中的过程要放热
C.钠离子、氯离子水合的过程要吸热,故氯化钠溶液温度比先前水的温度低
D.氯化钠的溶解过程包括扩散和水合两个过程
【解答】解:A、氯化钠扩散到水中的过程,为氯化钠的溶解过程和钠离子和氯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钠离子、氯离子扩散到水中的过程要吸热;钠离子和氯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离子,需要放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C、钠离子、氯离子水合的过程要放热,钠离子、氯离子扩散到水中的过程要吸热,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表现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上述分析,氯化钠的溶解过程包括扩散和水合两个过程,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2.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悬浊液的是( )
A.白砂糖 B.麻油 C.面粉 D.白醋
【解答】解:A、白砂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麻油不溶于水,把麻油放到水里是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错误。
C、面粉不溶于水,以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悬浊液,故选项正确。
D、白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3.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渍
D.用盐酸清除瓶壁上的白膜
【解答】解:A、用自来水洗手,使附着在手上的泥土等污物与水形成溶液或浊液而被冲洗掉,不属于乳化作用,故A错误。
B、用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B错误。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乳化作用,故C正确。
D、用盐酸清除瓶壁上的白膜,是利用盐酸能与白膜反应,将其溶解,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14.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100g水,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无溶剂损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都是KCl的饱和溶液
B.丁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
C.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的关系是:甲>丙=丁
D.若乙溶液恰好饱和,则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100g水
【解答】解:A、甲溶液加入10g氯化钾能完全溶解所以该溶液是不饱和的,故A错误;
B、40℃时的乙溶液降温到20℃时,有晶体析出,所以丁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5.4%,故B错误;
C、甲溶液中加入10g的晶体,降温到20℃时,析出了6g的晶体,甲溶液的溶质质量是30g,丙、丁溶液的溶质质量为34g,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的关系是:甲<丙=丁,故C错误;
D、40℃时的乙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了6g的晶体,20℃时的溶解度是34g,所以乙溶液恰好饱和,则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100g水,故选:D。
故选:D。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在溶液中,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溶质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D.硝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是110g,则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110g
【解答】解: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为稀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溶液中,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溶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且溶剂不一定是水,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硝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是110g,是100g水中溶解110g硝酸钾形成的饱和溶液,所以应该是21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110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6.水是人及一切生物所必需的,人人都应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1)将浑浊的河水用如图1所示的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起 吸附 作用。为了判断得到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 肥皂水 进行检验,生活中可以通过 煮沸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如图2中,试管D内得到的气体是 氧气 ,电解水实验得出水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
【解答】解:(1)将浑浊的河水用如图1所示的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起吸附作用。为了判断得到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肥皂水进行检验,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如图2中,试管D内得到的气体是电源的正极生成的氧气,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可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故答案为:(1)吸附;肥皂水;煮沸。
(2)氧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17.自来水可通过直饮水机净化得到直饮水,其中净化步骤如图所示:
(1)请你写出净化步骤中,运用的净水方法有 吸附 、 过滤(或杀菌消毒) (任写两种)。
(2)向直饮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若观察到 产生泡沫较多 的现象,说明是软水。
(3)①对应的作用是 (填字母序号),③对应的作用是 a (填字母序号)。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沉淀过滤
d.蒸馏
【解答】解:(1)由直饮水机净化得到直饮水的净化步骤,运用的净水方法有吸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过滤(超滤膜进行过滤)、杀菌消毒(紫外线灯管照射)等。
(2)向直饮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若观察到产生泡沫较多,说明是软水。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色素及有异味的杂质,因此在自来水的净化中活性炭的作用为吸附作用;紫外线有消毒杀菌的作用.
故答案为:
(1)吸附;过滤(或杀菌消毒);
(2)产生泡沫较多;
(3)b;a。
18.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要加强治理,造福人民。黄河水中含有许多杂质,要除去其中的泥沙,自来水厂采取的操作是 过滤 。要得到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实验室常用 蒸馏 的方法。
【解答】解: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所以要除去其中的泥沙,自来水厂采取过滤操作;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所以要得到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
故填:过滤;蒸馏。
19.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某同学取自来水于试管中,加入适量 肥皂水 振荡,产生较多浮渣,说明该自来水属于硬水;
(2)生活中使硬水软化为软水,常用下列方法中的 C 。
A.沉降
B.过滤
C.煮沸
【解答】解:(1)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烧杯中,搅拌,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因此利用肥皂水进行检验;
(2)加热煮沸可使硬水中的钙、镁离子转化为水垢除去,降低水的硬度,沉降、过滤只能除去固体不溶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故答案为:(1)肥皂水;
(2)C。
20.镁和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一定有 氯化镁 ,可能有 氯化氢 ,溶剂是 水 。
【解答】解:盐酸与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所得溶液为氯化镁的水溶液,其中的溶质是氯化镁,溶剂是水,若盐酸有剩余,则溶液中还可能含有氯化氢。
故答案为:氯化镁;氯化氢;水。
21.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浊液的是 ①②⑦ ,属于溶液的是 ③④⑤⑥⑧ 。(填序号,可多选)
①牛奶②黄河水③食醋④矿泉水⑤碘酒⑥高锰酸钾溶于水⑦色拉油与水混合⑧茅台酒
【解答】解:悬浊液是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黄河水属于悬浊液;
乳浊液是液体小液滴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牛奶、色拉油混合水都属于乳浊液;
溶液是指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具有三个特点:均一、稳定、混合物,E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所以食醋、高锰酸钾溶于水、矿泉水、碘酒、茅台酒符合溶液的特点,属于溶液;
故答案为:①②⑦;③④⑤⑥⑧。
22.要使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可采用: 再加入硝酸钾 , 蒸发水 , 降低温度 。
【解答】解: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常用的方法有:再加入硝酸钾,蒸发水,降低温度。
故答案为:再加入硝酸钾;蒸发水;降低温度。
2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现将14g氯化钠放在50g水中,完全溶解后得到的溶液是 不饱和溶液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继续放入6g氯化钠完全溶解后得到的溶液是 饱和溶液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68 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6.5% 。
【解答】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是指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所以将14g氯化钠放在50g水中,完全溶解后得到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继续放入6g氯化钠完全溶解后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有2g氯化钠没有溶解,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18g=68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6.5%.
故答案为: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68;26.5%。
2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以下问题:
(1)m点表示: 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
(2)20℃时,在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水,为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需加甲物质 4 g。
(3)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加入乙物质 (填一种即可)。
(4)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 < (选填“>”“<”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解答】解:(1)m点表示: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2)2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在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水,为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设需加甲物质的质量为x,,x=4g;故答案为:4;
(3)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加入乙物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故答案为:加入乙物质(合理即可);
(4)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乙物质溶液的质量,因为甲有固体析出,乙没有固体析出;故答案为:<。
25.可乐等饮料中溶解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打开瓶盖会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打开瓶盖,瓶内的压强 减小 (填“变大”或“减小”),导致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 小 (填“大”或“小”)。此时,汽水是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解答】解:可乐等饮料中溶解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打开瓶盖会看到有大量气泡,是因为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有大量气泡从瓶口逸出,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此时,汽水不能继续溶解二氧化碳,是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
减小;小;饱和。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
(1)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b管尖嘴口,打开b管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 2:1 ,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 1:8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2)图2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明矾的作用是 吸附水中悬浮颗粒物,使之沉降 ,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色素、气味 ,消毒剂是 液氯 。
(3)1mol水中约含有 6.02×1023 个水分子。
【解答】解:(1)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管内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具有助燃性,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b管尖嘴口,打开b管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两种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1:8,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图2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由于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所以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水中悬浮颗粒物,使之沉降;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用是吸附色素、气味;消毒剂是液氯,液氯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3)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1mol水中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
故答案为:(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1;1:8;2H2O2H2↑+O2↑; 氢元素和氧元素。
(2)吸附水中悬浮颗粒物,使之沉降;吸附色素、气味;液氯。
(3)6.02×1023。
27.有关水的认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的组成的发现历程。
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不可再分。
1766年,英国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发现将金属锌加入到硫酸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这种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发生威力巨大的爆炸,他将这种气体叫做“可燃空气”。
同一时期,英国的科学家普利斯特里,也在研究这种“可燃空气”。这种气体密度只有的,普利斯特里多次将这种猛烈的爆炸当作魔术在当时的欧洲贵族聚会上进行表演,某一次爆炸表演结束后,他发现玻璃容器的内壁有白雾。随后通过多次反复实验,确认这雾就是水。
1775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验证空气不是一种元素,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氧气约占。
1776年,瑞典科学家舍勒加热硝酸钾获得了比较纯净的氧气。
1781年,卡文迪许改进了原来的实验方案,他用纯净的氧气代替空气,发现“可燃空气”在纯氧中可以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他还发现1体积氧气和2体积“可燃空气”恰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水,没有别的物质。但卡文迪许未能突破传统观念的来缚,错误地用两种气体里都含有水这种“元素“,来解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1782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1000多摄氏度高温金属铁管,获得了“可燃空气”和黑色固体。这个变化可以表示为:铁+水黑色固体+可燃空气”。由此他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可燃空气”和氧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1787年,拉瓦锡命名这种“可燃空气”为“氢气,正式提出“氢”是一种元素。
1800年英田科学家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进行了水的电解实验获得成功,进一步证明了拉瓦锡的结论。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空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密度只有空气的 。
(2)“可燃空气”是 单质 (填“单质”或“化合物”)。
(3)已知1782年拉瓦锡实验中产生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Fe3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e+4H2O Fe3O4+4H2 。
(4)根据已有知识分析上述史实,你认为可以证明水的组成的实冠有 ABCD (填序号)。
A.普利斯特里爆炸实验
B.1781年卡文迪许实验
C.1782年拉瓦锡实验
D.1800年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实验
(5)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是 氧气 ,用火柴点燃1试管中的气体,可以看到产生淡蓝色火焰,这种气体是 氢气 ,写出该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 ,水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由此证明水是由 氢元素 和 氧元素 组成的。
(6)获得的启示:化学上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有 分解法(或化合法) (写出一种即可)。
【解答】解:(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额物理性质,如“可燃空气”是无色气体、密度只有空气的 均属于物理性质;故填:无色气体、密度只有空气的 ;
(2)“可燃空气”是由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填:单质;
(3)在高温的条件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 Fe3O4+4H2;
(4)根据已有知识分析上述史实,ABCD均是可以证明水的组成的实验;故填:ABCD;
(5)在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试管2中的气体体积少,因此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能燃烧,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6)由题干信息中提供的实验获得的启示:化学上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有分解、化合;故填:分解、化合。
故答案为:(1)无色气体、密度只有空气的 ;
(2)单质;
(3)3Fe+4H2O Fe3O4+4H2;
(4)ABCD;
(5)氧气;氢气;2H2+O22H2O;2H2O2H2↑+O2↑;氢元素;氧元素;
(6)分解法(或化合法)。
28.小明同学去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里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图所示的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之加速沉降 。
(2)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吸附 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3)过滤2~3次,溶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写一点即可)。
(4)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 防止暴沸 。
(5)生活中常通过 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解答】解:(1)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之加速沉降;故填: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之加速沉降;
(2)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
(3)过滤2~3次,溶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故填: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4)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防止暴沸;故填:防止暴沸;
(5)生活中常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
29.“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
(1)如图2,②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填字母)。
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吸附颜色和异味
C.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2)为判断河水是否为软水,可取水样,向其中加入 肥皂水 ,振荡,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 加热煮沸 的方法。
【解答】解:(1)如图2,②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颜色和异味;故答案为:B;
(2)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故答案为:肥皂水;加热煮沸。
30.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溶解实验。
(1)所得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BDE ,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加水或升温 。
(2)甲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范围是 31.6g≤S甲<45.8g (用“=”“>”“<”“≥”“≤”符号表示),B、C、D、E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E>B=D≥C (用“=”“>”“<”“≥”“≤”符号表示)。
(3)t℃时固体恰好完全溶解,则此温度时甲的溶解度为 45.8g ,E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1.4% 。
【解答】解:(1)B、D溶液中含有未溶解的固体,E溶液中在t℃时恰好完全溶解,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所得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DE,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水或升温;
(2)20℃时,100g的水中加入31.6g的甲全部溶解,再次加入14.2g的甲,有晶体剩余,所以甲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范围是31.6g≤S甲<45.8g,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0%,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0%,E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所以B、C、D、E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E>B=D≥C;
(3)t℃时固体恰好完全溶解,则此温度时甲的溶解度为45.8g,E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1.4%。
故答案为:(1)BDE;加水或升温;
(2)31.6g≤S甲<45.8g;E>B=D≥C;
(3)45.8g;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