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0 13:5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  )
A.反对袁世凯独裁和复辟帝制
B.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
C.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2.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杀于上海火车站。经过调查,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的亲信,并直接牵涉到袁世凯本人。“宋案”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权力之争
B.美日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D.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3.“国民党人被迫应战,他们一开始就不能统一行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袁世凯以江西、南京为进攻重点……南京方面,由于部分讨袁军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被迫退守临淮关。”由此可见,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
A.缺乏统一的领导 B.列强干涉
C.国民党力量弱 D.脱离人民群众
4.某学生读了《八十三天皇帝梦》一书后,写下了相关的评论,其中恰当的是 (  )
A.资产阶级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B.皇帝复辟的失败说明了逆历史潮流的下场注定是悲惨的
C.袁世凯没有自己的武装,因此才做了如此短暂的皇帝
D.通过暴力夺取政权才能使皇帝梦更长久
5.导致20世纪初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社会根源是(  )
①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②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 
③袁世凯死后群龙无首 ④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政府增加苛捐杂税,有的地方田赋竟然增加50%,盐税增加两倍以上,以致老百姓家门口的对联由“民国万岁、天下太平”改为了“民国万税、天下太贫”。这主要反映了 (  )
A.北洋军阀军费开支增大
B.北洋军阀之间相互倾轧
C.中华民国不太平
D.北洋政府无视民生,百姓负担沉重
7.“国民党人被迫应战,他们一开始就不能统一行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袁世凯以江西、南京为进攻重点……南京方面,由于部分讨袁军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被迫退守临淮关。”由此可见,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
A.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
B.列强武装干涉
C.国民党力量弱小
D.革命脱离人民群众
8.下列袁世凯实行独裁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 ②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④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
9.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袁世凯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②“宋案”发生
③护国战争 ④二次革命 ⑤军阀割据
A.②④①③⑤ B.④②③①⑤
C.②①④⑤③ D.①②④⑤③
10.民国初年,梁启超发文称:“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制定约法,忽而修改约法;忽而召集国会,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总统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使全国民彷徨迷惑,莫知适从,政府威信,扫地尽矣。”这表明 (  )
A.民生主义思想深刻影响国民心理
B.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局面
C.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主流社会思潮
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割据
11.“袁世凯时代,各省的督军还多多少少对中央保持着一点服从,还能给中央上缴一点钱粮税款,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所以就国家重建而言,袁世凯的失败意味着中国也输了。”由此可见,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
A.军阀混战不休 B.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
C.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D.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
12.1918年,陈独秀在一则随感录中写道:“只因为外交团(辛丑以后产生的公使团)一个小小的劝告,督军团(北洋系督军为干政和镇压民主革命力量而组织的团体)都吓得各鸟兽散。什么国会的弹劾,什么总统的命令,有这样厉害吗 ”该材料主要说明 (  )
A.北洋军阀的统治依附帝国主义
B.《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北洋政府被督军团控制
D.《辛丑条约》破坏了我国的外交独立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A、图B分别是哪一历史事件的形势图 这两个事件发生的原因各是什么 (4分)
(2)无论是“讨袁”还是“护国”,图A、图B所示事件在目的上有何相同点 其结果又有何不同 (3分)
材料二 北洋军阀集团内部各派系都奉行“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信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朝失势,树倒猢狲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是北洋军阀派系势力消长的真实写照。
(3)根据材料二归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政局的特点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军阀混战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3分)
材料三 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昌言,万国所同喻,前此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飚发,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
——孙中山1912年《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故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务有以阻止国民革命目的之进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至于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孙中山1924年《北上宣言》
(4)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对西方列强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孙中山认识发生变化的因素。(4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分)
答案
1.C 2.D 3.A 4.B 5.D 6.D 7.A 8.C 9.A 10.B 11.B 12.A
13.(1)图A:二次革命;原因是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图B:护国战争;原因是袁世凯复辟帝制。
(2)目的: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维护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结果: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3)特点:军阀割据,国家四分五裂。影响: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使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4)变化: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称帝国主义为“友邦”,对其抱有幻想;在《北上宣言》中孙中山认识到“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主张推倒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因素:吸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再受挫的教训;目睹帝国主义勾结军阀与国民革命为敌;得到中共和苏联的帮助;自身不懈追求真理、坚持革命、与时俱进的精神。(任答两点即可)
(5)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