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1教学目标
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2学情分析
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而言,“中括号”并非是必不可少的,完全可以分步列式,因为分步与综合只是表达形式上的区别,没有高下之分。怎么让学生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性呢?我从常见的数学游戏入手“添上适当的数学符号使等式成立”。这不仅是数学游戏,也是借机复习带有和不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平台,更是逼迫学生创生“中括号”的问题情境。
本课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今后学习及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1、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重视观察法、迁移法、比较法和讨论法的应用,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混合顺序来解决新课。在“观察”、“比较”、“验证”中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自我创新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设计针对性练习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做题反馈情况及时给于引导和补救突破难点,使之形成技能。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
难点: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性。
4教学过程
4.1中括号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师板书:1 2 3
问:这些数字是什么数字?
生:阿拉伯数字。
师:为什么叫阿拉伯数字呢?
生:讲述阿拉伯数字的起源。
师:每个简单的数学符号背后都有一个不简单的故事。
活动2【活动】自主探究
1、出示: 18 2 3 6 = 18
要求:添上适当的数学符号使等式成立。
得出: 18÷2 +3 +6 = 18
18 +2×3 -6 = 18
18×2÷3 +6 = 18
… …
2、出示: 18 2 3 6 = 81
提示: 九九八十一
得出: 18÷2×(3+6)= 81
问:为什么要加( )?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板书:改变运算顺序。
3、出示: 18 2 3 6 = 1
提示: 9×9=81 ,9÷9=
生:18÷2÷(3+6)= 1
问:还有别的办法吗?
得出:18÷【2×(3+6)】= 1
4、认识中括号
问:【】这是什么?
板书课题:中括号
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加中括号?
生:只有()不够用了。
生:和()作用一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
问:中括号和小括号有什么不一样?
生:位置不一样,小括号在中括号里面。
问:这道题怎样计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活动3【讲授】引导归纳
出示练习: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90÷10+5×2
90÷(10+5)×2
90÷【(10+5)×2】
问:观察比较这三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括号不一样,运算顺序不一样,结果不一样。
引导总结:我们在计算含有中括号的算式时,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中括号外的。因为有了小括号和中括号,运算顺序不一样了,所以得数也不一样了。
活动4【练习】练习深化
脱式计算:板演750÷【(81-56)×3】
问:【】在第2步能不能丢?为什么?
练习:42×【163-(78+35)】
【184-(48+36)】×78
活动5【练习】拓展总结
拓展题:保证运算顺序不变,哪些括号可以去掉?
【(36+24)÷15】+18
320÷【5×(26-18)】
24×【19-(2×6)】
师总结:不是所有的算式都需要加小括号和中括号,简洁是数学永远追求的目标。
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中括号有什么作用?如果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我们先选择加上什么数学符号?只加小括号不够用呢?中括号还不够用呢?在数学上,一般用到大括号就可以了,但在计算机程序里是没有中括号和大括号的,都是一个一个的小括号,一个小括号不够用就再套一个,不够用再套一个。很有趣吧!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去查资料好吗?
活动6【讲授】板书设计
中括号 改变运算顺序
18÷2 +3 +6 = 18 750÷【(81-56)×3】
18÷2×(3+6)= 81 = 750÷【 25×3 】
18÷2÷(3+6)= 1 = 750÷ 75
18÷【2×(3+6)】= 1 = 10
活动7【讲授】教学反思
新课标的学习带来了新的变化,我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坚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积极探索适合全体学生特点的课堂模式,努力提高计算课的教学质量。
1、精心设计导入,吸引学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注重起始环节,数学教学亦不例外。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是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本节课,我没有创设一个现实的问题情境,但就解决实际问题而言,“中括号”并非是必不可少的,完全可以分步列式,因为分步与综合只是表达形式上的区别,没有高下之分。怎么让学生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性呢?我从常见的数学游戏入手“添上适当的数学符号使等式成立”。这不仅是数学游戏,也是借机复习带有和不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平台,更是学生创生“中括号”的问题情境。
2、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起伏的情感体验当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得知识的办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在本课中“引导归纳”环节,我出示三道题目,数字、运算符号都一样。第一道没有括号,第二道有小括号,第三道不仅有小括号还有中括号。教师提问“比较一下,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有什么想法?”这是引领学生做“聪明的解题者”。“括号不同,实质上就是什么不同?”这是凸显,也是概括。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表现的异常积极。这样的学生才是一种享受。
3、精心设计练习,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许多知识如果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应用,那么一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练习深化”环节,脱式的书写,老师不讲,而是放手给学生尝试。尝试之后,老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表达,而不生硬地强加于人。课前练习,添加括号使等式成立,课尾练习,去掉不必要的括号。中括号的功能在一加一减的对比练习中得到了很好的突出。
4、教师“精讲”,提升教学效果。
“精讲”并不是少讲、不讲,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解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讲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在本课中的问题“中括号和小括号的作用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什么地方?”老师讲“中括号里面有个小括号,小括号就像打底衫,中括号就像外套,你看到过有人里面穿件外套,外面套一件打底衫的吗?”一个简单的比喻,立刻让学生理解并记住了中括号和小括号都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但是只能用在小括号的外面。
5、遗憾。
虽然在设计时用了很多心思,课堂教学也很顺利的推进,达到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效果。但是也有一点遗憾,由于时间有限,没有讲授并练习带有中括号的三步运算试题的读法,导致学生只会做题不会读题,只有放到第二课时去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