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方法》(教案) 体育与健康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方法》(教案) 体育与健康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1-10-20 10:0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方法》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6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于模仿,乐于冒险,对体育活动兴趣浓厚,然而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对安全运动的常识了解有限,而且此年龄的学生的骨骼正处于生长期,弹性较差,易于损伤。因此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危险,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提高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积极参与运动锻炼的热情,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和帮助别人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精神。
教材分析
新课程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本课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正是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面对水平三的学生,掌握和运用本教材的思想和方法,能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动避险能力,能够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还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对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及发生的原因。
2.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
(二)能力目标:
学会在运动中的相互帮助、相互协助及自我防护。
(三)情感目标:
树立终身安全运动的意识,尽量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终身运动安全意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询问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课程设计特点说明:
在课的构思中,从教材的重难点入手,通过细致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了本节课的设计与安排。在课的讲述中,淡化教学进程,突出教学环节,通过"发现--练习--体验--交流"的环节,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在教学方法上,轻讲解、重启发,采用分层次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不同难度的组别中练习,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又提高了学生掌握技术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
1.图片展示,揭示课题
通过PPT的展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展示“姚明受伤倒地”与“刘翔受伤停赛”的相关图片,很快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运动损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为下文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合作学习,掌握知识
思考运动损伤的概念,运动损伤并不仅仅出现于体育运动中,只要在运动就可能会出现运动损伤,展示处运动损伤的相关的部位,引申出下面的相关内容。
教师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先自学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再根据原因进行讨论,找到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法,分工合作做好摘录。合作小组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了解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学生合作学习的轻松氛围更好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3.动手操作,掌握技能
借助课件,通过老师介绍几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使学生对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有一个初步了解。再通过同学间的操作演示学会几种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的介绍和演示给予学生初步的了解,学生间相互的操作演示给了学生实际经验的积累,而本课的难点也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突破了。
4.自主作业,巩固知识
教师提出问题并进行小组展示回答,大家进行点评。并邀请学生上台进行展示运动损伤的处理实例操作。学生进行评价与自评中掌握本节课的学习要求。
5.课堂小结,提出要求
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并提出要求:回家后指导家人正确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
树立终身安全运动意识,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八.教学反思:
根据课堂反馈结果显示,基本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知道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与运动损伤处理的原则,并根据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掌握一、两种简单损伤的处理方法。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也表现出及高的兴趣,动手操作时非常的认真,提高了自身的运动避险能力,树立良好的运动安全意识,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