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20 10:3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一、单选题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内层火焰最明亮
B. 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石蜡熔化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刚熄灭蜡烛时,烛芯有一缕白雾飘出
在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的实验中,有关观象及分析推理均合理的是
A. 使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说明气体全部难溶于水
B. 把燃着的木条伸进瓶内,木条熄灭,说明瓶内气体为二氧化碳
C.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内,木条不复燃,说明瓶内气体中没有氧气
D. 向干净玻璃片上“哈气”,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
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呼出气体成分 判断依据
A 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 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更浑浊
B 呼出气体中含氧气少 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 呼出气体中含水蒸气多 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 呼出气体含有氮气 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吸收
A. A B. B C. C D. D
你曾参与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活动中,下列现象和结论,错误的是
A.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人体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浊
B. 燃着的小木条插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没有明显的变化
C. 干燥的玻璃对着人体呼出的气体,出现一层凝聚的水雾,变得模糊不清
D. 人呼出的气体中已经不再含有氧气
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过程中,结论正确的是
A. 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 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 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D. 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水
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根据操作和现象,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和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用小刀切割蜡烛,以研究石蜡的硬度
B. 将石蜡放入水中,研究石蜡的密度,以及能否溶于水
C. 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以研究白烟能否燃烧
D. 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秒后取出,以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
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科恩美、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城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使整个化学领域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是
A. 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 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 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 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某化学小组按照图示步骤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
有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实验Ⅰ中小木条c处最先变黑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实验Ⅱ中可能会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被熏黑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外一端,无火焰产生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烛芯点燃的缘故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其中正确的有
A. B.
C. D.
实验室有一瓶未贴标签的无色气体,同学们怀疑是二氧化碳气体,于是,小丽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这一环节属于
A. 作出猜想 B. 设计方案 C. 实验验证 D. 得出结论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后取出,能观察到火柴梗
A. 均匀地被烧黑 B. 与火焰最外层接触的部分被烧黑
C. 与火焰中间接触的部分被烧黑 D. 与火焰最内层接触的部分被烧黑
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蜡烛燃烧能生成 燃烧能发光发热 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 只有 B. 只有 C. 只有 D.
二、填空题
认真阅读图,判断下列过程中各部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中A处发生的变化是 ,原因是 处发生的变化是 ,原因是 。
中发生的变化是 ,原因是 。
中发生的变化是 。
综上所述,判断物质变化的唯一依据是 。
化学是一门以________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________得到的。
为了比较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同学向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如图A所示,他接下来所做的对比实验应选图 ______ 填“B”或“C”装置,你的理由是 ______ 。
A.在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B.在盛满空气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
C.在盛满空气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三、实验题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硬度 。
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1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 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把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是 ,说明 再把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是 ,说明 。
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图2所示,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最外层火焰最明亮,故A错误;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这不是实验现象,而是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的结论,故C错误;刚熄灭蜡烛时,烛芯会飘出一缕白烟,而不是白雾,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在空气中冷凝得到的石蜡固体,故D错误。
2.【答案】D
【解析】解:A、呼出气体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把燃着的木条伸进瓶内,木条熄灭,说明氧气含量不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C、把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内,木条不复燃,说明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不高,不能说没有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说明呼出气体有较多水蒸气,遇冷成水雾。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此项说法正确;
B、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变少,故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甚至熄灭,故此项说法错误;
C、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此项说法正确;
D、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故说法正确。
故选:B。
吸入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体要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样就会使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变大,同时人体还通过呼吸排除一些水蒸气,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
此题是对呼出气体成分的考查,只要把握呼吸作用的原理即可正确解题.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较为简单,了解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和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的检验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解答】
A.由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所以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人体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浊,故A正确;
B.燃着的小木条插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故B正确;
C.由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较多,干燥的玻璃对着人体呼出的气体,出现一层凝聚的水雾,变得模糊不清,故C正确;
D.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少量氧气,故D错误。
故选D。
5.【答案】D
【解析】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人体呼吸作用没有吸收氮气,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说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熄灭,而不是能使木条燃烧更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能支持燃烧,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我们吸入的气体是空气,不全部是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我们呼出的气体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D、我们呼出的气体不全部是水,还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石蜡很容易被小刀切断,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可以研究石蜡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B、将石蜡放入水中,可以探究能否溶于水,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可以研究白烟能否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秒后取出,可以说明蜡烛火焰的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蜡烛及其燃烧,难度不大,掌握蜡烛的性质、燃烧的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
【分析】
题干明白无误的说明了实验和理论相辅相成,共同使整个化学领域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因而科恩美和波普尔英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本题考查化学科学中实验与理论的关系问题,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解答】
A.化学离不开实验,也需要理论的指导,故A正确;
B.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故B错误;
C.化学也需要理论研究,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故C错误;
D.化学无论何时,都需要实验来验证,故D错误。
故选A。
9.【答案】D
【解析】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实验 Ⅰ中与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故错误;蜡烛燃烧会产生水蒸气,实验Ⅱ中用干冷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故正确;若氧气不充足,蜡烛燃烧不充分,会生成炭黑,实验Ⅱ中可能会观察到烧杯内壁被熏黑,故正确;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的另一端,由焰心导出的气体主要是石蜡蒸气,所以会有火焰产生,故错误;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火柴接触的是白烟而不是烛芯,故错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故正确。
10.【答案】C
【解析】向未知气体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是进行实验,属于实验验证,故选C。
11.【答案】B
【解析】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温度最高,故火柴梗与火焰最外层接触的部分被烧黑。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蜡烛燃烧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燃烧时发光、放热,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的上方,烧杯内壁变浑浊;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蜡烛燃烧的现象,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蜡烛燃烧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最明亮,温度最高,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的上方,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蜡烛燃烧时能发光、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得出结论正确。
故选:D。
13.【答案】物理变化
在水烧开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
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蜡烛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燃烧放出热量使蜡烛熔化
物理变化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解析】中A处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处木柴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中蜡烛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灯泡发光属于物理变化。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判断物质变化的唯一依据是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14.【答案】实验;实验
【解析】
【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故答案为:实验;实验。
15.【答案】C 必须在同一体积内,相同操作下,比较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解析】解:依据对比实验方法,本实验的变量为空气和呼出气体,则需要控制其它量都相同,则所做的对比实验应选图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很少,实验现象基本上无明显变化,如不盖上玻璃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使与石灰水反应产生更多的浑浊,这样就没法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则选C装置的理由是必须在同一体积内,相同操作下,比较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故填:必须在同一体积内,相同操作下,比较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依据对比实验方法,变量为空气和呼出气体,其它量都相同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实验探究能力,主要是利用对比分析法及实验图示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16.【答案】小;小
;外焰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蜡烛燃烧生成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解析】解: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石蜡的硬度小,即蜡烛质地较软;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接触火焰的火柴梗的两端先变黑,即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碳化,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把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水;再把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不是氧气,故选项错误。
B、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不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C、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不是水蒸气,故选项错误。
D、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