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word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word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20 10:2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走进化学世界
一、单选题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 爆竹声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 高粱常用于酿制白酒
C. 铜常用来制电线、电缆 D.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措施多种多样。下列防控措施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用“84”消毒液对室内进行消毒 B. 服用中药制剂抗病毒
C. 室内燃烧艾条 D. 经常开门开窗通风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苹果腐烂 B. 面包发霉
C. 橙子榨汁 D. 木柴燃烧
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正确的结论是
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燃烧时可产生发光发热的现象
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石蜡小颗粒.
A. 只有 B. 只有 C. 只有 D.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内层火焰最明亮
B. 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石蜡熔化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刚熄灭蜡烛时,烛芯有一缕白雾飘出
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我们呼出的气体不含氮气
B. 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C. 我们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D. 我们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收集证据 B. 实验 C. 得出结论 D. 猜想假设
区分一瓶空气和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可行的方法是
闻气味
看颜色
分别倒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A. B. C. D. 全部
某学生欲称量氯化钠,他在左边托盘上放了5g砝码,又把游码移到处,然后在右边托盘上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这时托盘上氯化钠的实际质量是
A. B. C. D.
用量筒俯视量取20毫升水,倒出一部分后,仰视剩余10毫升,则倒出多少?
A. 大于10毫升 B. 小于10毫升 C. 等于10毫升 D. 无法判断
某同学在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食盐的质量为以下用游码,如果其他操作正确,那么食盐的实际质量应为
A. B. C. D.
用天平称取的食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先将天平调平,并在两边的托盘中各放两张纸片 在左盘中放上药品 在右盘中放砝码 调节游码 取下药品和砝码,并将游码归零
A. B. C. D.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
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
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没有不时上下移动试管;
没有预热.
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 B. C. D.
存放药品时所选择的仪器及方式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阅读下面关于“氯气”的短文,从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句子填空填序号:
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
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氯气在标准大气压下,冷却到时变成液态氯
继续冷却到时,变成固态氯
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
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会燃烧
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氯气能用作消毒剂
以上句子中:
属于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______;
属于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______;
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______;
属于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______;
属于描述用途的是 ______。
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采用如图装置进行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将呼出的气体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进行实验环节
“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上述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 填序号。
实验室现有5mL、10mL、20mL、50mL、100mL的量筒,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应取______mL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为15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______填“”、“”或“”
给物质加热,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_________盖灭,若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__________扑灭。加热时可能导致试管炸裂的原因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试管外壁有水,未经擦拭就加热
B.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C.加热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外焰固定加热
D.加热后的试管,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下列三个操作图中均有错误,请指出主要错误之处,并说明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倾倒液体 给固体加热 闻气体气味
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要的仪器是______;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
加热时必须垫石棉网的是______;
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的仪器是______;
可用作化学反应的仪器是______;
用于存放气体或收集气体的是______;
给少量液体加热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此外还需添加______填名称。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硬度 。
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1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 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把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是 ,说明 再把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是 ,说明 。
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图2所示,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物理性质: ______ ;
化学性质: ______ ;
用途: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解答】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符合题意;
D.爆竹声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燃放烟花爆竹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难度不大,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是解题关键。
【解答】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物理性质;
B.高粱用于酿制白酒,是因为高粱发酵能够生成酒精等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化学性质;
C.铜常用来制电线、电缆,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和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物理性质;
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物理性质。
3.【答案】D
【解析】解:A、用“84”消毒液对室内地板消毒,是利用消毒剂与病毒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将其杀死,属于化学变化,故错;
B、服用中药制剂抗病毒,是利用中药与病毒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将其杀死,属于化学变化,故错;
C、室内燃烧艾条,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错;
D、经常开门开窗通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故选: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4.【答案】C
【解析】解:A、苹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面包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橙子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木柴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答案】D
【解析】解:外焰与空气接触多,充分燃烧,温度最高,所以说法正确;
通过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将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说法正确;
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所以说法正确;
熄灭后产生的白烟能够燃烧,说明是石蜡小颗粒;所以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结合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旨意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时认真观察,并会对实验进行描述。
6.【答案】B
【解析】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最外层火焰最明亮,故A错误;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这不是实验现象,而是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的结论,故C错误;刚熄灭蜡烛时,烛芯会飘出一缕白烟,而不是白雾,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在空气中冷凝得到的石蜡固体,故D错误。
7.【答案】D
【解析】解:A、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我们呼出的气体不能使木条燃烧更旺,故选项说法错误。
D、我们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打开瓶塞观察”属于实验,故选B。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9.【答案】B
【解析】解: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均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
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均没有颜色,用看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
分别倒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人体呼出的气体,无明显现象的是空气,可以鉴别。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能使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能使木条熄灭的是人体呼出的气体,可以鉴别。
故正确。
故选:B。
要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两种气体的目的。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托盘天平的使用,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
【解答】
某学生使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错误地把氯化钠放在右盘上,砝码放在左盘上,他选用的砝码质量为5g,游码质量为;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氯化钠的质量,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所以该量筒内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20mL;倒出一部分后,仰视剩余部分读数为10毫升,读数比实际偏低,因此剩余的液体体积数应该是大于10mL,倒出水的实际体积应该小于10mL。
故选:B。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接近刻度后要改用胶头滴管,读数时不能仰视或俯视,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或俯视读数时可利用假设数值的方法进行解答。
12.【答案】A
【解析】解: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的质量时,要把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此时药品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将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此时药品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1克以下移动了游码。所以游码质量为,砝码质量为15g;如果将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所以药品的质量为。
故选:A。
根据托盘天平平衡的原理:左物右码,左物质量右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了,则有左码质量右物质量游码质量,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托盘天平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掌握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托盘天平的使用,熟练掌握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的操作步骤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用天平称取的食盐,应先将天平调平,并在两边的托盘中各放两张相同的纸片,然后在右盘中放10g砝码,调节游码到处,接着在左盘中放上药品直到天平平衡,最后取下药品和砝码,并将游码归零,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C
【解析】解: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不会引起试管炸裂;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引起试管炸裂;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引起试管炸裂;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会使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喷出,不会引起试管炸裂;加热时没有不时上下移动试管,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会引起试管炸裂;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的中下部,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
故选:C。
根据给试管内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A、以防氢气漏气,玻璃片磨砂面向下,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集气瓶应倒放在桌面上,故操作错误;
B、稀硫酸可放于滴瓶内,滴管专用,故操作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应放于细口瓶内,并用橡胶塞塞紧,故操作错误;
D、碳酸钙固体应放于广口瓶内,故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毛玻璃片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B.根据少量的液体药品保存在滴瓶中分析判断;
C.根据液体药品保存在细口瓶中分析判断;
D.根据固体药品保存在广口瓶中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6.【答案】cd e ab fg h
【解析】解: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氯气在标准大气压下,冷却到时变成液态氯;继续冷却到时,变成固态氯,它们都属于无辣不欢;故答案为:c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e;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它们都属于物理性质;故答案为:ab;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会燃烧、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都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fg;
用途有:氯气能用作消毒剂;故答案为:h。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7.【答案】提出问题
获得结论
猜想与假设
反思评价
【解析】略
18.【答案】;凹液面的最低处;“”
灯帽;湿抹布;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分析实验现象出现原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遵循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规则,方可避免危险的发生。
【解答】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选用比量取液体体积数略大且能一次量出的量筒,所以量取15mL的盐酸,应用20mL的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这样读出的体积数最接近真实值;若某向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15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小于15mL;
用完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一般加热时试管炸裂可能是试管受热不均引起,也有可能是操作不当引起,例如:试管外壁有水、没有预热、收集完气体后,先撤酒精灯、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加热后,立即接触冷水等都会引起试管炸裂。故选:AD。
19.【答案】标签未向手心;残留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试管口向上倾斜;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鼻子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使人中毒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及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解答】
倾倒液体时,标签未向手心,标签没向着手心会造成残留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若没有略向下倾斜,产生的水冷凝后回流到试管底部,会使热的试管炸裂;
闻气体时,应该用扇闻法,不能直接闻,若没有用手扇闻,后果是可能引起中毒。
20.【答案】





试管夹
【解析】
【分析】
根据常用仪器的图形、名称、用途分析回答。
本题考查常见仪器的作用,要同学们不但认识各种常用仪器,还要了解它们的作用。
【解答】
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还需要用到胶头滴管,故答案为:cg;
试管可用于直接加热;故填:d;
烧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故填:f;
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的仪器是漏斗;故填:b;
试管和烧杯都可以化学反应的仪器;故填:df;
集气瓶用于存放气体或收集气体;故填:e;
给少量液体加热要用到的仪器有试管和酒精灯,此外还需添加试管夹;故填:dh;试管夹。
21.【答案】小;小
;外焰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蜡烛燃烧生成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解析】解: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石蜡的硬度小,即蜡烛质地较软;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接触火焰的火柴梗的两端先变黑,即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碳化,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把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水;再把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不是氧气,故选项错误。
B、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不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C、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不是水蒸气,故选项错误。
D、该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2.【答案】是淡蓝色气体;具有强氧化性;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等
【解析】解:臭氧是淡蓝色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臭氧可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等.
故答案为:是淡蓝色气体;具有强氧化性;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