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胡适曾俏皮地说道,北大是由“三只兔子”(如下图)而成名的。这“三只兔子”的共同点是 ( )
①反对传统封建道德 ②追求民主政治 ③提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④支持无产阶级革命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2.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3.“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
A.维新变法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4.“这种以武力威胁为后盾的无耻外交手段,巩固了日本在中国山东和东北的地位,但未能把中国变为日本的一个保护国。在这一过程中,它反而把中国的民族意识激发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材料中的“新的高潮” ( )
①促使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 ②使“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共识
③开始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右面漫画的名称为《救火器的误用》,用它来表达对下列哪一事件的看法最为恰当 ( )
A.清政府镇压武昌起义
B.北洋军阀政府镇压五四运动
C.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
D.列强镇压义和团运动
6.五四运动……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由此可知,五四运动 ( )
A.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B.推动国民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
C.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促进中国各民族革命力量联合
7.一位史学家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说法,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
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新文化运动
8.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
A.1921年7月,中共一大先后在上海和嘉兴秘密召开
B.中共一大有13位代表参加,代表了全国50多个党员
C.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9.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图示解读正确的是 ( )
A.图示反映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在①时间,洋务派提出了“求富”口号
C.③时间反映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D.②和④爆发的运动都彻底批判儒家思想
10.下面是中国早期的铁路工人斗争情况表。铁路工人斗争情况的变化是由于 ( )
时间 概况
1912—1920年 仅一部分人参加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发生的,没有其他工人的声援
1921—1923年 罢工持续时间长,组织严密,斗争复杂,斗争策略娴熟,牵涉面广
A.帝国主义的侵略逐步加深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推动
C.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D.工人斗争由自发阶段走向自觉阶段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计20分)
11.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 》和 。(4分)
12. 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 作为新文学的语言。(4分)
13.五四运动前期的主力是 ,后期的主力是 。(4分)
1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 年 的召开。(4分)
15.1923年, 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 。(4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计10分)
16.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和社会进步的里程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不屈斗争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怎样理解“新”的含义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2分)
(3)说明“为什么五四运动能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4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计40分)
17.(20分)[改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5分)
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三 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作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 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了它是不能打胜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 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和毛泽东对五四运动认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材料四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昌、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作准备……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摘编自熊月之等《历史记忆: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3)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背景。(6分)
材料五 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重申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在现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材料五中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如何评价这一纲领 (3分)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分)
18.(20分)[改编]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它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激励人们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学制度促觉醒】
材料一 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该事件对辛亥革命有什么影响 (4分)
【思想文化促创新】
材料二 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开始,陈独秀认为,(东洋文明)……名为“近世”,其实犹古之遗也。可称曰“近世文明”者……即西洋文明也……新文化的主张者们大都认为……东西方文明是不相融的……后者是“世界的”“科学的”,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
——摘编自《中华文化通志·现代文化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为什么主张 “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4分)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此时正是我们中国用德先生的意思废了君主第八年的开始,所以我要写出来本志得罪社会的原因,布告天下。
——摘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们中国用德先生的意思废了君主”是指什么 (2分)
【五四精神显力量】
材料四 开展纪念五四运动的活动,对于引导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的思想条件是什么 五四运动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4分)
【开天辟地展新篇】
材料五 1921年7月30日,在上海兴业路76号举行的大会,因受法租界巡捕房的干扰而暂时中断。8月初的一天,大会的最后一次会议,改在浙江省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
(5)材料五中的“大会”是指什么会议 该会议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4分)
(6)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2分)
答案
1.A 2.B 3.D 4.C 5.B 6.B 7.C 8.D 9.A 10.B
11.新青年 北京大学
12.胡适 白话文
13.学生 工人
14.1921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5.京汉铁路工人 顶峰
16.(1)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新的阶级即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3)说明: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反帝爱国是五四运动的鲜明主题;由爱国学生发起,工人、商人等相继加入,群众基础广泛。(任答两点即可)
17.(1)救亡图存(或思想启蒙或民族复兴)。变化:西方模式到苏俄模式。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等。
(2)同:都指出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并加以肯定。异: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毛泽东则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
(3)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成熟。
(4)是在中共二大上制定的。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明确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广大工农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思想武器。
18.(1)戊戌变法。对辛亥革命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当时的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内忧外患,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陈独秀认为东西方文化是两个极端,不相融;当时西方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等。
(3)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精神;等等。
(5)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6)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促进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