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 下(R版)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_____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
(6)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7)《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作者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准确测定珠峰高程,所以测量登山队在珠峰周边设了6个交会点位。
B.医生们竭尽全力投入疫病预防与救治,最大程度增加了检测率、治愈率。
C.中国地域广大、资源丰富,有着巨大的旅游消费和旅游产业发展空间。
D.止咳祛痰片是热销药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桔梗、川贝母等配制而成。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自古以来,梅花就是中国文人喜爱的形象之一,这种喜爱起自《诗经》,历经汉魏、隋唐,到了宋代进入diān__①__(A.颠 B.巅)峰时期。林和靖__②__(A.jìnɡ B.qínɡ)以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花的__甲__(A.隐匿 B.隐逸)孤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诗句又使梅的形象于“孤清”中多了几分高洁傲然;“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抒写出梅花不堕凡俗的__乙__(A.坚不可摧 B.坚贞自守);而苏轼的《定风波·红梅》中的“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则将高洁俊逸的“梅格”与作者旷达超脱的人格融为一体……可以说,梅花是凌寒绽放于冬日的精神之花,中国文人从梅花的品性中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__丙__。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2)从文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还广泛地存在于我国的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之中
②梅花的形象不仅存在于诗歌中
③这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4~5题。(6分)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是作者在中秋之夜写给吕叔潜的一首对月抒怀、寄托情思之作。
B.作者将月亮比作一面刚刚磨过的铜镜,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月光的明亮。
C.辛弃疾“把酒问姮娥”,苏东坡“把酒问青天”,都流露出消极情绪。
D.这首词想象丰富奇特,意境开阔大气,实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品。
5.“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蕴含作者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韩魏公①器量过人,性浑厚,不为畦畛峭堑②。功盖天下,位冠人臣,不见其喜;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怡然有常,未尝为事物迁动,平生无伪饰其语言。其行事,进,立于朝与士大夫语;退,息于室与家人言,一出于诚。人或从公数十年,记公言行,相与反复考究,表里皆合,无一不相应。
(节选自《忍经》)
【注】①韩魏公:韩琦,北宋大臣,官至宰相,封魏国公。②畦畛(zhěn)峭堑:原指田间的小道和陡峭的壕沟,这里指反差极大的情形。
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4分)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韩魏公器量过人 查阅词典:①器具;②度量,胸怀;③才能,本领;④量词(《古代汉语词典》) ________(填序号)
(2)功盖天下 推测字源:小篆体(《说文解字注》:“苫也。”) ________
(3)怡然有常 参考成语:怡然自得 ________
(4)立于朝与士大夫语 链接课内: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核舟记》) ____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
B.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
C.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
D.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退,息于室与家人言,一出于诚。(3分)
(2)表里皆合,无一不相应。(2分)
9.本文段与《岳阳楼记》都写到“进”与“退”,但分别体现了韩魏公与范仲淹不同的品质,请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螺旋井 张金豹
①泰山以东几十里,有个掌平洼村。村外有口老井,井口是圆的,直径约18米,井台距水面26米。井壁上的台阶呈螺旋状,一圈一圈向下盘旋。台阶用乱石砌成,但严丝合缝,自成格局,端详一番,有点像毕加索的画。台阶两侧有不规则的洞口,岩层中暗暗涌动着细如游丝的水,慢慢汇成细流,顺着洞口流进井里。当地人称之为“螺旋井”。
②老井像一个历尽风霜的老人,盘坐在那里,闲看花开花落、雁去雁归,静听风声雨声、鸟叫蝉鸣。
③我与这口老井相遇,纯属偶然。那天,我结束了一天的调研行程,在返城途中,见许多人围在那里游览拍照。我近前一看,不由眼前一亮。各种各样的水井我见过不少,但像这样的螺旋井,我是第一次见到。
④这时,一位大爷提着水桶,顺着石阶走下去,用水瓢将井水舀进桶里。老大爷家有自来水,但他说这井里的水甜,喝着舒服:“当年,全村几百口人豁出命来才把它打成,反过来,它又养活了全村几百口人。现在井虽然不怎么用了,但喝进肚里的水早已和身上的血混在一起,分不开了。”
⑤攀谈中得知,这位人称“老榆木”的大爷,见证了老井的诞生。原来,干旱缺水一直是掌平洼村人的心病。这个村挂在半山坡上,村子周围不是峭壁就是山包。村民们种地吃饭全靠老天的脸色。雨多点的年景,倒也说得过去,遇到大旱就麻烦了,轻则减收,重则绝产。到20世纪60年代,村党支部的成员们坐不住了,深感这个“家”当得有愧,当得无光。他们反复商量,提出在村子周围凿石打井。想法一传开,立刻引来议论纷纷。村党支部书记是个硬汉子,他黑下脸:“闭眼难见三春景,出水才看两腿泥。不试怎么知道不行?”
⑥他们请来水利部门的技术人员帮助寻找水源。技术员几乎跑遍了整个村子,最后选定了打井的位置。不过他说,地下水肯定有,但要打通岩石,下挖上百米,实在太难了。村党支部书记的话斩钉截铁、掷地有声:“为了吃上水,再难也得干!”
⑦1967年,打井工程开工了,全村男女老少但凡有劳动能力的都上了工地。“老榆木”当时还是个毛头小伙,媳妇刚生儿子,他二话没说,拿着铁锤加入了打井的队伍。
⑧那是个物质十分匮乏、生产力极其落后的年代,困难可想而知。没有挖掘机械,他们就靠镢刨锨挖,用铁锤钢钎凿石打眼,一锤下去,火星飞溅。日子一天天过去,锤头砸烂了,钢钎磨秃了,炸药用光了。怎么办?还是那句话,再难也得干。庄稼汉吐口唾沫是颗钉,洒滴汗水摔八瓣。一把把铁锤一根根钢钎,沾满了鲜红的血渍。一筐筐碎石渣,浸染着黏稠的血水和汗水。
⑨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
⑩终于有一天,钢钎下面开始湿润,接着汩汩冒水,大家欣喜若狂,奔走相告,朝思暮盼的井——打成了。
!1967年动工,1977年竣工,用了整整10年时间,搬动土石3千多方。
@属于老井的那个时代渐行渐远,许多人和事已化为烟云。但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根还在,魂还在,凝结在它身上的精神永远不会消失。
# “老榆木”很健谈,他看了看几个正在嬉戏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说:“这些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只知道甜,哪知道苦?事不经过不知难。只有从那个时候过来的人才能体会,井水是甜的,汗水是咸的。”
$此时,风过绿野,辽阔的天空碧蓝如洗,一团团棉絮一样的白云,轻盈地变换着不同形状。老井依然盘坐在那里,像一只天眼,凝望着风云变幻、岁月沧桑、人间百态,又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什么。
(选自2021年04月1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介绍了井的规模、形状、构造等,暗示凿石挖井要费很大功夫。
B.“老榆木”与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均是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农民形象的代表。
C.结尾写老井依然“盘坐在那里”,与第②段照应,表达作者对老井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本文以螺旋井为线索,叙事生动,行文舒展自如,富有生活气息。
11.文中村民挖井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简要概括。(3分)
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5分)
(1)他黑下脸:“闭眼难见三春景,出水才看两腿泥。不试怎么知道不行?”(赏析加点字)(2分)
(2)只有从那个时候过来的人才能体会,井水是甜的,汗水是咸的。(赏析句子)(3分)
13.“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4.属于老井的时代渐行渐远,但作者为什么说“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日益严峻。滥用、超范围收集、交易公民个人信息不仅给大众的正常生活带来困扰,更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为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提供“精准引导”。
在2018年中国消费者协会(简称“中消协”)组织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问卷调查中,85.2%的受访者表示遭遇过APP个人信息泄露,遭遇信息泄露的九成受访者表示曾接到过推销电话或骚扰短信。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2019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显示,每款APP平均收集20项个人信息和设备信息。
更为无奈的是,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几乎让每一位互联网公民束手无策。
从信息获取的角度看,在互联网空间,购物休闲、居家出行、投资理财、打卡登记等都需提供个人信息,公民数字身份的“行走轨迹”如此之多、如此之长,个人信息到底在哪一步骤被“出卖”,很多时候连当事人自己都想不清楚。
再看信息扩散链条。从源头的信息注册,到中间的倒手贩卖,再到精准的诈骗犯罪等,链条之长、困难的举证要求、漫长的处理周期,也让你我对维权望而却步。因此,我们常常耳闻目睹身边发生信息泄露事件,却很少听到有哪些泄露信息的个人或企业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益,2020年7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启动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治理工作,重点打击APP后台私自上传个人信息等问题。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个人隐私权的法典保护时代开启。民法典中,人格权独立成编,首次提出“私人生活安宁”,明确了侵害他人隐私权的具体行为,并强化对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
私人数字生活的“安宁”,既要靠法律,也要靠自己。在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日益完善的保护下,公民个人也应树立隐私信息保护意识,掌握防范泄密窃密的基本技能。比如,妥善保管好包含个人信息的票据、信件等,谨慎参与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促销活动,不随意连接公共网络等。当发觉个人信息被泄露或接到骚扰电话时,应及时记录号码、邮箱等信息,第一时间向监管部门投诉,或诉诸法律。
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让公民隐私权的防护网越织越密,个人信息的防火墙越筑越牢。
(选自张漫子《维护私人数字生活安宁》,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带来一定隐患。
B.根据2018年中消协的问卷调查结果可知,个人信息泄露的罪魁祸首是过度地使用手机。
C.我国民法典首次提出“私人生活安宁”,体现国家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决心。
D.不随意丢弃带有个人信息的快递单,是公民应当掌握的防范泄密窃密的基本技能之一。
16.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3分)
17. 李华的爷爷收到一条来路不明的短信,正要点击短信内的链接时,一旁的李华阻止了爷爷的操作。假如你是李华,请根据文章向爷爷解释。(6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10分)
材料一:从直播助农到直播售楼,从直播卖车到直播卖飞机,直播销售的边界不断扩大。这种新型消费业态的生长拔节看似轻巧,实则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其背后是中国几十年发展积累下来的市场潜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流通、消费的深度融合,推动网络消费形成热潮。加上受疫情影响,多产业“云复工”、消费者“云购物”热情高涨,更是助推了这种模式的演进。不可否认,直播带货的确解决了一定程度的供销难题,然而市场和消费者也存在种种疑问:直播带货究竟是刚需,还是一时新鲜?如何让直播带货走得更长更远?……
(摘编自光明日报《直播带货,流量取胜还是质量取胜》2020.4.30,有删改)
材料二:2016—2020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及使用率情况。
(摘编自中商情报网《董明珠快手直播带货超3亿元 我国网
络直播规模持续扩大》2020.5.11)
材料三:随着直播电商不断增多,行业市场也逐渐鱼龙混杂。假货销售、虚假宣传、维权困难等现象层出不穷。中国消费者协会3月31日发布《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报告建议有关部门强化监管规范职责,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覆盖,引导直播电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由于直播电商行业的特殊性,立法机关不妨以《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为契机,将直播电商列入法律规制范畴,进一步厘清相关平台、经营者与主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直播销售从助农到售楼,从卖车到卖飞机,其边界不断地扩大。
B.消费者对直播带货的实质和发展前景等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C.只有控制直播电商人数,才能够遏止假货销售、虚假宣传等现象。
D.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初始稳步增长,2018年有所回落。
19.阅读材料一,概括直播带货形成热潮的三点原因。(3分)
20.小明的父亲是种植专业户,近来荔枝销路不畅,父亲很焦虑。小明想为父亲分忧,他查找资料,从材料二、材料三发现了新的销售方式。如果你是小明,你怎么向父亲提建议?请做到有理有据。(4分)
(六)名著阅读。(6分)
21.填空题。(3分)
(1)在《儒林外史》中,足以和范进媲美,被科举制拨弄得神魂颠倒的可悲可怜可笑的人是________。
(2)在《儒林外史》中,________是以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____________。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3分)
【他】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哭是的?”【他】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选段中的【他】是谁?【他】为什么痛哭不止?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某民调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新冠疫情让中国民众更懂得感恩了。是啊,我们感恩那些“逆行”而上的医护人员,感恩冒着危险穿行于大街小巷的志愿者,感恩在各个卡口执勤的人民警察,感恩硬把自己逼成“主播”的所有老师……
请以“感恩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套作和仿作。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1)衡阳雁去无留意
(2)会挽雕弓如满月
(3)醉里挑灯看剑
(4)长烟落日孤城闭
(5)英雄末路当磨折
(6)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8)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2.C 3.(1)B A (2)B B (3)C
二、(一)4.C
5.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让人间有更多光辉,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
(二)6.(1)② (2)压倒,胜过 (3)喜悦,快乐 (4)说话
7.A
8.(1)退朝后,在家休息时跟家人说话,全都是出于真心实意。
(2)(韩琦)言行完全一致,没有不相符合之处。
9.韩魏公在朝廷和在家中表现如一,体现他处事待人的真诚品质;范仲淹在朝廷为官或被贬官在外都心怀天下,体现他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参考译文】魏国公度量很大,生性质朴宽厚,从来不做反差极大的事情。他的功劳超过天下所有的人,他在所有的大臣中位居首位,但是从来没有见他(特别)高兴;他担当着再大不过的责任,面临着不可预料的灾祸,处境非常危险,但是从来没有见他因此而担忧。(他的生活)悠闲愉快并且有规律,从来没有因为事物的改变而改变,他一生讲话都不会虚伪掩饰。他做事(一贯风格一致)。上朝的时候,就站在朝廷上跟其他官员交谈;退朝后,在家休息时跟家人说话,全都是出于真心实意。有人跟随韩琦有几十年了,他记录韩琦的言行,放在一起反复研究,发现韩琦的言行完全一致,没有不相符合之处。
(三)10.C
11.地理条件恶劣;物质匮乏(工具简陋);工程量大(工期长)。
12.(1)神态描写,写出他面对别人的嘲讽时的愤怒(生气),表达他想要带领大家凿石打井的坚定决心。
(2)“甜”写出了凿井成功的喜悦,“咸”写出了凿井过程的艰辛;两者形成对比,突出经过艰苦劳动后获得成功的自豪感。
13.极言时间之漫长,突出凿石打井的艰难,体现村民的坚持。
14.①凿石打井过程艰难。②老井养活了全村人。③老井凝结了掌平洼人打井时自强、担当、坚韧的精神品格。
(四)15.B
16.面对信息泄露,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让公民隐私权的防护网越织越密,个人信息的防火墙越筑越牢。
17.爷爷,现在个人信息泄露严重,我们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来路不明的链接千万不要点击,一旦点击就可能埋下安全隐患,给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五)18.C
19.①中国几十年发展积累了市场潜能。②新技术与流通、消费深度融合。③“云复工”“云购物”热情高涨。
20.爸爸,别着急!我们可以试一试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扩大荔枝销路。您看这几个月来,网络直播用户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手机上做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只要我们讲诚信,接受网络平台监督,网上售卖应该是可行的。
(六)21.(1)周进 (2)严贡生 云片糕事件
22.选段中的【他】指的是周进,他痛哭不止的原因是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却连秀才也未考上,参观贡院时,触景生情。
三、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