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0 11:2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 下(R版)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________,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____________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 (纳兰性德《浣溪沙》)
(4)__________________,因人常热。 (秋瑾《满江红》)
(5)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鱼我所欲也》中告诉我们,当生命和正义不能同时得到的时候该如何正确选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秋瑾的《满江红》中运用典故,抒发志同道合者难觅的苦闷心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民航局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完善航空货运枢纽网络布局和物流信息化水平。
B.能否真正巩固疫情防控成效,关键在于落实内防反弹和外防输入的各项措施。
C.2020中国品牌日主题活动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
D.美国一些政客妄言病毒起源地的原因是掩饰政府抗疫不力、推卸责任引起的。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步入辉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天辟地主题影展”活动在上海正式__甲__(A.起动 B.启动)。以公开招mù__①__(A.募 B.摹)的形式遴选出的百部优秀经典影片,带领观众走进峥嵘岁月,再现那段__乙__(A.瞬息万变 B.风云变幻)的岁月,集中展示中国共产党__丙__的伟大历程,为庆祝建党百年营造了浓郁的氛__②__(A.fèn B.fēn)围。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处______________ ②处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选项,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
(3)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在攻坚克难中壮大      ②在磨难挫折中成长
③在内忧外患中诞生      ④从胜利走向胜利
A.④③①② B.③②①④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4~5题。(6分)
(甲)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乙)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词都有小序,交代了时间和作词的缘由,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
B.甲词既写了作者在风雨中吟啸徐行的情状,也写了作者看到雨过天晴时的欣喜。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好像是作者对月怨怼,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D.乙词开篇设问,提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问和思考,表达词人想弄清宇宙奥秘之意。
5.甲乙两词都体现了苏轼哪种可贵的人生态度?(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④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侪:辈,类。吾侪:同辈,朋辈。③版:筑土墙用的夹墙板。④堵:筑墙的计量单位,多以长高各一丈为一堵。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诣】A.轼诣武卫营____________  B.诣太守,说如此____________
(2)【属】A.尾属于城____________ B.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D.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3分)
(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3分)
9.从文中可以看出苏轼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一棵会思考的松树 顾晓蕊
①在海岛上居住的日子里,总觉时光慢,山间岁月长。只要一得空闲,我常沿着曲折幽静的山路,在流青滴翠的丛林里转悠,轻嗅着空气中飘荡的松香气息,身心如被芳菲之气淘洗过一般,感到清爽又舒展。
②平日里一背书就喉咙发咸,像含着枚铁钉似的,而走在山中,我脑中不时灵光一闪,竟突来兴致,高声诵起诗来:“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走了几步,又念:“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③教我读诗的人叫李浩林,清瘦的脸,头发浓密微卷,写得一手好字,还会吹笛子,是干净清俊的男子。他大学毕业后,来到海岛上教书。
④海岛上的小学校环境简陋,两排破旧的房舍就是教室。有的老师受不了岛上的寂寞,待上一年半载就调走了,他却执意留下来。有一回语文课上,他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高山陡崖上,斜倚出一株松树。让我们看图写一段话。同学们嬉笑着说:“这树漫山都是,有啥可讲的嘛。”
⑤李老师不急不慢地说:“可别小瞧了它,这是一棵会思考的松树。一粒种子被一阵风或是一只鸟,携落在危崖石壁间。寒风不惧,冷雨不侵,它铆劲地长,努力思考,如何才能长成一株苍郁的、坚劲的、傲然翩立于山巅石隙处的松树……”
⑥那以后一进入林中,我会留心地看,一棵棵松树或直立挺拔,或虬枝横展,皆坚劲而秀逸,独立而峻朗。尤令人惊叹的是,偶一仰头,一棵松树突兀于高崖之上,一抹苍碧,犹如一团绿云。
⑦海岛的冬天寒风吹彻,因而一到深秋,老师便组织我们去山上捡松塔。正走着,小龙忽惊叫道:“那是什么?”我望过去,一堆乱松枝中半掩着个灰扑扑的麻袋,走近细瞧,袋口捆扎处有斑斑黑红色的血迹,散发出难闻的腐臭味。
⑧那年正热播《神探亨特》,我思忖片刻,断然道:“极有可能是凶案现场。”我深吸口气,竭力让自己镇静下来,对小龙说:“你守在这儿别动,我这就去找李老师。”小龙虽极不情愿,又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哭丧着脸说:“你快些回来,我怕!”
⑨那天随同我和李老师一起返回的,还有两名警察。现场被一条红绳拦起,将围看的人挡在外面。我离得远远的,吓得半捂住眼,有人在窃窃议论着,空气顿时凝重起来。麻袋解开,里面裹着头猪。警察转身对大伙说:“看情况是猪染上瘟病而亡,被主人抛到了山上。散了吧!”
⑩第二天早晨,我和小龙一进班,屋里炸开了锅。同学们兀然爆笑起来:“瞧,咱们的‘大侦探’来了。”我的脸由白转酡红,又变成茄子紫,头垂了又垂。笑浪一阵阵地涌来,如水花四处迸溅,简直要把房顶冲翻了。待李老师拎着包走进来,迈到讲台上,站定,他们仍大笑不停。我和小龙被挤到墙边,怅怅茫茫地愣站着。
!李老师挥挥手说:“别闹了,快回位坐好。今天咱们发糖,谁捡的松塔多,糖也就分得多。”李老师从包里掏出糖来,红红绿绿的水果糖堆在桌上,糖很快分完了,却没有我和小龙的。正讪然间,忽听老师喊到我们,犹疑地走上台,我俩各领到三颗大白兔奶糖。
@同学们惊异地睁大眼睛,又羡又妒的眼神很不服气。李老师的目光在人群中扫来扫去,而后,猛地抬高嗓门说:“今天受奖励的这两位同学,在遇事时表现得勇敢、爱思考,沉着冷静,真是好样儿的!”
#少顷,教室里响起繁乱如雨点般的掌声。我愣住了,就像个将要沉入幽深湖底的人,忽被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托起。我暗松一口气,眼中浮起层薄雾,脸上却闪起了笑。
$寒冬过后,和暖的春风徐徐吹来,我又漫步在山林中。到处淌着花朵的清芳,和着松脂的幽香气息,简直令人熏然欲醉。一想到几个月后将要毕业,而后要去岛外念初中,我心里多少有些伤感。
%耳畔再度响起了笛声,由远及近,低回、幽沉,不及往昔清亮明快。我仿佛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倚松而立,可就在那一瞬间,我忽地感到静夜流水般的笛声里,有着怎样的深沉无言的寂寞啊!
(有改动)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④段画线句交代了海岛学校工作环境的艰苦,也暗示了岛上生活的单调。
B.“我”在林中断“案”时所表现的沉着是受热播剧《神探亨特》的影响。
C.第⑩段中同学们称“我们”是“大侦探”,是嘲笑“我们”对事件的错误推断。
D.第$段“我心里多少有些伤感”,是因为要告别老师同学离开海岛到异地求学。
11.文章中“我”对李老师的感情是如何逐步加深的?请简要分析。(3分)
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6分)
(1)尤令人惊叹的是,偶一仰头,一棵松树突兀于高崖之上,一抹苍碧,犹如一团绿云。(赏析句子)(3分)
(2)我愣住了,就像个将要沉入幽深湖底的人,忽被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托起。(赏析加点词语)(3分)
1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4.文章以“一棵会思考的松树”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简要概述。(5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红绿灯有多大 朱会鑫
最近,一张修理红绿灯的照片火了。照片上两个修理工乘坐升降梯去换高高挂起的红绿灯,身材魁梧的修理工竟然比红绿灯灯体矮了一截。可谁不知道红绿灯只有碗口大小,难道我们亲眼所见也会出错?
那么,红绿灯究竟有多大呢?1868年,英国机械师纳伊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宫前的广场上安装了第一座红绿灯,它由红、绿两色旋转式煤气灯组成,灯柱高达6.7米,比一般的两层楼还高。
1920年,美国警察威廉·波茨在密歇根州底特律市发明了第一座三色信号灯,标志着现代红绿灯的诞生。经过不断改进,如今,现代红绿灯早就告别了笨重,而且越来越精致。即便如此,红绿灯仍然不可“小”觑。譬如最常见的400型红绿灯,自身高度达1.5米,加上边框就能到大部分人眼睛的位置了;非机动车道常用的300型红绿灯,自身高度也有1米左右……现代红绿灯型号有很多,但高度基本集中在1.3米到1.7米之间。
不仅如此,红绿灯的安装高度也是有规定的:道口交通红绿灯高度不得低于3米;立交桥上的红绿灯不得低于桥体净空,一般高度是5.5米至7米;人行横道的红绿灯须在2米至2.5米之间。
那么,为什么高大的红绿灯看起来却很小呢?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红绿灯与我们保持着“高冷”的距离。当我们在对面静等红绿灯时,眼睛与红绿灯的距离一般在50米左右,有的还要更远,距离使得我们在用缩小的成像去判断它们的大小,导致视觉和认知上出现偏差。
(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1920年,美国警察威廉·波茨发明了第一座三色信号灯,标志着现代红绿灯的诞生。
B.红绿灯安装高度也有相应的规定,道口、立交桥上、人行横道各有不同的尺寸。
C.高大的红绿灯看起来很小是因为与我们保持了50米的距离,导致视觉上出现偏差。
D.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这两种说明方法,突出了早期红绿灯高大的特点。
16.文章开头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3分)
17.现代红绿灯有多大?请简要概括。(6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10分)
材料一: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中欧班列是往来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欧班列成功开行。作为陆路运输的“钢铁驼队”,中欧班列在整个“一带一路”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作为“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厦门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被赋予重要的使命。2015年8月,首列中欧(厦门)班列从厦门出发,经成都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横跨亚欧大陆直抵波兰罗兹,打开了一条国际物流新通道。2017年8月,“海丝”与“陆丝”在厦门实现无缝对接,中欧(厦门)班列货运范围辐射至东南亚。2018年7月,厦门又开通了直达布达佩斯的班列,为货物出口欧洲提供又一便捷通道。在2020年疫情期间,中欧(厦门)班列开行数量逆势上扬。
材料三:在2019厦门国际贸易洽谈会暨丝路投资大会上,主办方设置了以下展板,展示“一带一路”建设以来取得的成绩:
1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1年3月,首列中欧(厦门)班列从厦门出发,横跨亚欧大陆直抵波兰罗兹。
B.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进一步推进了“一带一路”的投资贸易建设。
C.2017年8月,中欧(厦门)班列实现了“海丝”与“陆丝”的无缝对接。
D.从厦门出发的中欧班列,所运货物包含电子产品、鞋帽箱包等。
19.阅读材料一,简要介绍2011年至2019年中欧班列开行以来的运行变化情况。(3分)
20.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简要说说“一带一路”建设能给厦门市民带来哪些好处。(4分)
(六)名著阅读。(6分)
21.根据下面的《儒林外史》的阅读任务单,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方法 助读资料 阅读任务
关注评论 鲁迅曾评论《儒林外史》“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是一部“讽刺之书”。请你以书中的严监生为例,结合与他相关的情节,简要评论作品的讽刺意义。 (1)讽刺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关注人物 次日起马,范进独自送在三十里之外,轿前打恭。周学道又叫到跟前,说道:“龙头属老成。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我复命之后,在京专候。” (2)此文段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本回目主要写了两人科举高中,一人是范进, 另一人是_____。(2分)
关注写法 吴敬梓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儒生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批判。书中还通过描写少数淡泊名利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阅读此类作品要注意体会批判精神,欣赏作者的写法。 (3)写法:_____________。(2分)
三、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逆行”的本意是指朝着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行进,比如驾驶员驾驶车辆在道路上逆向行驶。也可引申为面对困难和危险,不是逃离,而是迎面而上,比如医护工作者勇敢地向疫区进发,消防队员向着火灾现场进发,军人向着战场进发……
请以“逆行”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能套作和仿作。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1)人不寐 
(2)古今多少事
(3)一抹晚烟荒戍垒 
(4)算平生肝胆
(5)燕然未勒归无计 
(6)酒酣胸胆尚开张
(7)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8)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2.C 
3.(1)A B (2)B B (3)B
二、(一)4.D 点拨:表达的应是对明月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5.这两首词都体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二)6.(1)A.到 B. 拜访 (2)A. 连接 B.同“嘱”,嘱托
7.B
8.(1)(如果)富人都出了城,百姓都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
(2)河水将要危害(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给我出力。
9.敢于担当(责任感强)、亲民爱民、公而忘私、以身作则、临危不惧(冷静沉着)、善于指挥、足智多谋等。
【参考译文】苏轼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如不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百姓都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一定不会让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危害(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给我出力。”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物应当为您效力。”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箕铁锹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住在堤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们分别在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三)10.B 点拨:“受热播剧《神探亨特》的影响”有误,“我”的沉着是受李老师之前的教导的影响。
11.开始因其多才多艺而喜欢(崇拜)李老师;后因在“我们”被嘲笑时为“我们”解围并肯定我们的做法而感激老师;最后在依依不舍中深深地理解老师的默默坚守。
12.(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松树的苍翠与茂盛,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
(2)“沉入”写出“我”被同学嘲笑时羞愧与难堪无助的心理,“托起”写出老师的赞赏和奖励让“我”感到无比温暖,一“沉”一“托”,突出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3.通过“我”的感受写出老师的寂寞和坚守,表现了李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升华了主题;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14.借物喻人(象征),既指“我”是一棵会思考的松树,在老师的教育和影响下,在生活中学会思考,遇事沉着冷静;又指李老师像一棵松树,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岗位,无私奉献,默默教育学生。
(四)15.C
16.从一张照片火了写起,点出人们的疑惑,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的对象——红绿灯。
17.①最常见的400型红绿灯,自身高度达1.5米。②非机动车道常用的300型红绿灯,自身高度也有1米左右。③现代红绿灯的型号很多,但高度基本集中在1.3米到1.7米之间。
(五)18.A
19.①中欧班列自2011年开行以来,去程班次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②中欧班列从2014年开始有了回程,回程班次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0.①中欧班列的开通,带动了厦门的经济发展,提高了老百姓的收入。②市民海淘购物既省钱又便捷。③“一带一路”为市民出国留学、研学和就业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条件。
(六)21.(1)严监生是个典型的悭吝鬼。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2)周进 (3)讽刺幽默
三、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