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 下(R版)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从军征》)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3)_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无限山河泪,__________________。 (夏完淳《别云间》)
(5)____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6)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7)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教育部颁布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旨在把教育惩戒纳入法制轨道。
B.在“航升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后,有力推动了遥感卫星快速响应和智能服务技术的发展。
C.通过学习生动的党史课,我们读懂了一个百年大党历尽艰辛、缔造东方奇迹的“密码”。
D.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亚太地区许多国家纷纷出台绿色发展政策,扩大绿色投资力度。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文艺媒体要关注中国故事的主流:要关注那些能全方位反yìnɡ__①__(A.映 B.应)中国历史与现实,注重突出中国进步与发展,突出中国人在迈进现代化路途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作品;要关注那些向世界提供__甲__(A.五花八门 B.多姿多彩)、大有作为的中国人的艺术形象的作品。文艺媒体要率__②__(A.lǜ B.shuài)先采用多种方式,彰显出优秀作品是__丙__,助力那些最能代表中国现实变化和中国精神的形象、那些丰满多元有传播力的艺术形象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更全面更__乙__(A.深入 B.深刻)的了解中国。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如何多角度、多视点挖掘代表中国历史现实的典型
②如何将人物的人性魅力与性格描写进行有机融合
③如何将这些典型的刚性表现与柔性表现并举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4~5题。(6分)
【甲】 【乙】
南安军 文天祥 春望 杜甫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下面对这两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首联简要叙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从中可看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B.甲诗颔联两“出”和两“归”重复对照,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家乡的情感。
C.乙诗开篇写诗人所见,寄情于景,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荒凉凄惨的气氛。
D.乙诗颈联采用了借代手法,“烽火”指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代指战争。
5.两首诗都写到了战争,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上①尝问大臣可为相者于兵部尚书张昭,昭荐李涛。上愕然曰:“涛轻薄无大臣体,朕问相而卿首荐之,何也?”对曰:“陛下所责者细行也,臣所举者大节也。昔晋高祖之世,张彦泽虐杀不辜,涛累疏请诛之,以为不杀必为国患;汉隐帝之世,涛亦上疏请解先帝兵权。夫国家安危未形而能见之,此真宰相器②也,臣是以荐之。”上曰:“卿言甚善且至公,然如涛者,终不可置之中书③。”涛喜诙谐不修边幅与弟瀚俱以文学著名,虽甚友爱,而多谑浪④,无长幼体,上以是薄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五》)
【注】①上:指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②器:才能,本领,引申为人才。③中书:即中书省,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④谑浪:戏谑放浪。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薄】①上以是薄之______________ ②薄暮冥冥________
(2)【举】①臣所举者大节也______________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__________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涛喜诙谐不修边/幅与弟瀚/俱以文学著名
B.涛喜诙谐/不修边幅/与弟瀚俱以文学著名
C.涛喜诙谐不修边/幅与弟瀚俱/以文学著名
D.涛喜诙谐/不修边幅与弟/瀚俱以文学著名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陛下所责者细行也。(2分)
(2)以为不杀必为国患。(3分)
9.文中两人对李涛的评价有什么不同?(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土地生暖 赵会宁
“囤里有粮,心里不慌”。土地在庄户人眼里是金贵的,土地上产的可吃的东西都是金贵的。
土地不薄村庄,只要勤快;土地从不怕被使唤。它可以终年拱绿,绿着庄户人的肚皮,绿着村庄。饥馑时,一把菜叶都足以叫人眼馋,在追求绿色食品的时代,蔬菜反客为主,跃为餐桌上的主角。厨房留住美好的诗意,烟火笼回远方的脚步。
土地最不愿意自己被荒着,毕竟有绿色一寸寸生长的日子才最实在、最走心。侍弄土地,心里不能有躁气。去年我在老家门前侍弄的几行辣椒,水没少浇,草没少拔,就是长得不景气,稀稀落落,我失去了耐心,草比辣椒长得盛。
四叔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他看我点的辣椒出苗不齐,有些地方空出偌大一块,心不落忍,徘徊良久,将土地细细翻整几遍,撒下些萝卜籽,浇水,施肥,除草,静心伺候,二尺高的辣椒围绕的这几片田地便不再寂寞。
拣着秋伏这个空闲的当儿,两三天的时间,土地上便生出星星点点的绿来——四叔点种的萝卜出苗了!两个星期过去,空地变成绿色的湖泊。湖泊里,众多小拇指似的生命已探出绿色的脑袋,惊喜地窥视这个神奇的世界。
立冬了,树叶跑得快,土地在静等一场雪。其实,在等待的这个节点上土地并不寂寞。旷野里有三五簇绿点染着,庄前屋后有一畦畦的绿固守着,秋把春的念想递给冬。
那绿着的,除了白菜便是萝卜。
霜愈重,绿色愈深,根根茎脉愈发挺拔。每个绿着的滚圆的肚皮都腆着,固守着自己的土坑,等待村民的手把它们捧回庭堂。刚刚出锅的一笼圆润的馒头在等待一碟“三大王”。小葱、辣椒、萝卜,三样切成丝,油盐酱醋相拌,绿、红、白三色相间的一碟品相上等的菜呈上来,馒头就着菜送进嘴里,馒头的劲道、小葱的辛味、红椒的辣感、萝卜的爽脆一股脑涌来。
庄户人懂得贮藏,把萝卜从土里收回又把它重新埋回土坑里,这不是多此一举。庄户人把萝卜深埋在冬无法侵入的土地深处,把这些生命护得更温暖些。土地亲着萝卜,萝卜也恋着根。
村里的女子是田野最灵巧的绣娘。你瞧,她们将绿色的萝卜叶割下来,一条一条码齐整,再一绺一绺挂上庭院的南墙,南墙上便悬生出一条绿色的瀑布来。初冬的阳光很知分寸,它把叶上的水分沥干,把绿色留住。等到大雪压来时,村民们拿出一两撮干萝卜叶放到热气腾腾的锅里,入锅的萝卜叶马上就恢复活性,一片片的绿滋养着锅,滋养着胃,更滋养着农人的日子。蕴在茎脉深处的绿使萝卜叶活得香甜。绿色馥郁着的烟火,鲜活了日子。
而那些回归土里的萝卜,聚了土地的温润厚实。抠开冻层,拨去浮土,窖在土地深处的萝卜,顶上竟还生了一圈鲜亮亮、脆生生的芽儿。
媳妇们将萝卜洗净,摁在案头,片刻工夫,变成了一堆粗细匀称的萝卜丝。早剥好的几根白嫩的小葱候在这里,醇香的紫苏油在锅里已不安分。一声“刺啦”,萝卜丝、葱段在油里成了亮黄色。水入锅,锅盖已摁不住喷香的味道,一缕香气飞出窗棂,整个庭院都被香气笼着。早备好的稀面糊在灶前已等候多时,锅开了,拿起筷子搅拌着将面糊倒入锅里,几分钟后,一锅拌汤即大功告成。白里隐着星星点点的绿,香葱味扑鼻,汤触过唇齿,柔滑生香,进入肚中,温润暖心。那一刻,农人该是舒坦的,烟火该是溢笑的,村庄该是惬意的。
坑里有萝卜,三冬一村暖。
(选自《人民日报》2020.01.08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叙写庄户人对土地、土地上萝卜的深情。
B.在追求绿色食品的年代,蔬菜从一文不值一跃成为餐桌上的主角。
C.文中“萝卜也恋着根”中“恋”写萝卜对土地的眷恋,内涵丰富。
D.本文语言富有诗情画意,笔下风物鲜活灵动,有田园牧歌的味道。
11.本文在第三段回忆了“我”侍弄辣椒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3分)
12.本文通过多处细节展现立冬后萝卜与庄户人生活的密切关系,请概括其中两处。(4分)
13.文章第五段的加点字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4分)
14.题目“土地生暖”中,“暖”的含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①有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群小孩子放在同一个房间里,并放上糖果,告诉他们等工作人员回来再吃,然后用隐藏的摄像头观察他们,发现只有少部分孩子克服了糖果的诱惑。通过长期的跟踪调查,工作人员发现,没吃糖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在事业上大都比较成功,而吃了糖的那些孩子少有成就,且失业率偏高。可见,自律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②所谓自律,就是针对自身的情况,以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一般来说,自律者皆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而且,自律会衍生强大的自我管控能力,让一个人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从而不断地战胜自我、成就自我。
③自律是成大事者的必备能力。晚清名臣曾国藩既无显赫家世,也无过人天赋,曾考了7次才中秀才,后来之所以能在9年间连升10级,并担任封疆大吏,一条重要秘诀就是自律。他修身有十三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写日记、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对普通人来说,这些事情要一一做到非常困难,但曾国藩做到了。一个懂得自律的人,才能形成自由行走世间的底气,成就自己想要的人生。
④自律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保持自律则需要坚定的毅力。村上春树在成为职业小说家后,给自己设定了雷打不动的写稿模式:写长篇小说时,每天凌晨4点钟起床,写作5小时,即使提不起劲,每天也要写满10页,每页400字;即使文思泉涌,也要在10页左右打住。村上春树说:“要让时间成为自己的朋友,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运用自己的意志去掌控时间。”
⑤一个人不自律,不仅难以成就事业,更可能毁了自己。在《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个关于马和骑师的故事。骑师驯了一匹好马,他认为给这样的马加上缰绳是多余的。有一天,他骑马出去时,就把马缰绳解除掉了。马在原野上飞跑,当它知道什么束缚也没有的时候,就越来越大胆了,一路狂奔,不仅把骑师摔了下来,还冲下了深谷,粉身碎骨。现实中,自律犹如给人生套上缰绳,能防止自己误入歧途、身败名裂。
⑥自律的人虽不一定能成功,但肯定会比别人走得更远,或者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可以说,一个人自律的水平,往往决定着其人生的高度。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生命之花必定会绽放得更加绚烂精彩。
(摘编自胡运生《成大事者必自律》,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受住糖果诱惑的孩子大都比较成功,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自律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B.任何时候自律者都会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C.曾国藩之所以能在9年间连升10级,并担任封疆大吏,是因为他比普通人更懂得自律。
D.虽然自律的人不一定成功,但养成自律的好习惯肯定会比别人走得更远,让自己更强大。
16.如何才能做到“自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3分)
17.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自律的重要性”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10分)
材料一: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拖延现象屡见不鲜,拖延是个人在明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人们对拖延行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拖延是“时间杀手”,是一种恶习,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哈里克说:“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
也有人认为,拖延一下并不要紧。从某种角度来说,拖延其实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当你面对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时,拖一拖,能缓解你的不良情绪,让你能平静地面对要做的事情。把很多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再做,往往能激发自身更大的潜能,完成任务的效率会更高。当然,这样的拖延也考验着你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对时间节点的准确把握,对做事节奏的精准控制。
材料二: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当拖延行为成为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时,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会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不断地否定自我,严重的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
调查表明,现实生活中认为自己患拖延症的人不少:5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6%的职场人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其中50%的职场人不拖到最后一刻不开始工作,13%的职场人不拖到领导再次催促,绝不去完成工作。拖延症常见的类型如下图:
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主观因素:有的人因害怕失败,不想承担失败的后果而拖延;有的人因过于追求完美,害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拖延;有的人本身就懒惰,不愿做事情;还有的人是受负面情绪影响,行动受阻。其次,也有外界因素,如任务过多或者难度过大,超出了个人的能力,会让人拖延或逃避任务;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也往往会导致拖延行为。
材料三: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焦虑不已,也想改掉,但依然一边焦虑,一边拖延。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曾对2004名受访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8.7%的受访者有过只顾着焦虑却迟迟行动不起来的情况。拖延症患者很难直接做困难的、需要意志力维持的事情,因此容易耽误学业和工作。
18.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患有拖延症的人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并会患上焦虑症、抑郁症。
B.调查发现,中学生、大学生、职场人三类人中,中学生的拖延症最为严重。
C.造成拖延症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害怕失败、追求完美,任务过多过难等。
D.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感到焦虑,也想改掉,却不采取行动。
19.请根据材料二给“拖延症”下定义。(3分)
20.王素和李想对拖延的认识产生了分歧,如果你在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4分)
王素:拖延的危害很大,咱们应该远离它!
李想:我觉得拖延也有好处,拖一下也没什么。
你:
(六)阅读名著,回答21~22题。(6分)
21.(1)在__________(填地名),仆人贝茜(有的版本译为“蓓茜”)的关爱是简·爱灰色童年中的一抹亮色;在洛伍德学校,教师__________小姐的友谊和陪伴给了简·爱心灵的慰藉,让她学会宽容和隐忍……这些人,给了简·爱向阳生长的力量。(2分)
(2)为了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自尊,简·爱对罗切斯特发出了经典的爱情宣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一句话概括)。(1分)
22.当简·爱与她深爱的罗切斯特走进婚姻殿堂时,发现了疯女人的存在,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当罗切斯特被大火烧成了残疾,简·爱又选择与他长相厮守。这是为什么?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回答。(3分)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段视频在网上流传:在一场青少年短道速滑联赛的决赛中,8岁的马子惠刚出发就不慎摔倒,但她没有犹豫,立刻爬起来追了上去,在鼓励声中紧紧咬住对手,几圈后成功弯道超越,率先冲过终点夺得了冠军!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作、仿作。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1)雉从梁上飞
(2)留取丹心照汗青
(3)忽如一夜春风来
(4)谁言天地宽
(5)一鼓作气
(6)奉命于危难之间
(7)兴 百姓苦 亡 百姓苦
2.C 3.(1)A B (2)B A (3)B
二、(一)4.B
5.《南安军》(甲诗)体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以身许国)的决心,《春望》(乙诗)表达了诗人伤时忧国、思念亲人之情。
(二)6.(1)①轻视,看不起 ②迫近,接近
(2)①提拔,推举 ②兴起,发动
7.B
8.(1)陛下所指责的是小事。
(2)(李涛)认为不杀(他)必定会成为国家的祸患。
9.张昭认为李涛能预见还未出现的涉及国家安危之事(或:懂得大是大非,有预见性),周世宗认为李涛戏谑放浪,没有长幼的规矩(或:不懂规矩,不注意小节)。
【参考译文】世宗曾经问兵部尚书张昭,大臣中何人可为宰相,张昭举荐李涛。世宗惊愕地说:“李涛为人轻浮且没有大臣的风度,朕问宰相人选而爱卿首先荐举他,为什么?”回答说:“陛下所指责的是小事,臣所推举的是他的大节。从前晋高祖的时代,张彦泽滥杀无辜,李涛屡次上书请求杀他,认为不杀必定会成为国家的祸患;到汉隐帝的时代,李涛又上书请求解除先帝太祖的兵权。国家的安危还没有形成便能预见,这才是真正做宰相的人才,臣因此荐举他。”世宗说:“爱卿之言很好而且极为公正,然而像李涛这样的人,终究无法安置在中书省。”李涛喜欢说笑逗乐,不拘小节,与弟弟李瀚都以文章博学而著名,虽然互相很友爱,却常常调戏谑笑放浪,没有长幼的规矩,世宗因此轻视他。
(三)10.B
11.与四叔种萝卜进行对比,突出侍弄土地需要静心、精心,体现了土地在庄户人眼中的金贵。
12.示例:①村民们用萝卜制成“三大王”。②庄户人深埋萝卜小心贮藏。③女子们割下萝卜叶晾晒。④村民们用干萝卜叶烹调食物。⑤媳妇们用萝卜制作拌汤。(任写两点即可)
13.“探”在句中是“不知不觉伸出”的意思,“窥视”是“偷偷观察”的意思,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萝卜籽发芽时娇嫩、柔弱、可爱的情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喜爱之情蕴含其中。
14.土地种着蔬菜,终年拱绿,是充满希望的暖意;产于土地的萝卜滋养着农人的生活,使农人感到温润暖心;农人依恋着土地,土地是农人精神的慰藉和寄托。
(四)15.B
16.①制定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②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③有坚定的毅力。
17.①自律是成大事者的必备能力;②自律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保持自律则需要坚定的毅力;③一个人不自律,不仅难以成就事业,更可能毁了自己。
(五)18.D 点拨:A项严重的拖延症患者才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B项职场人的拖延症最严重;C项任务过多过难不是主观因素。
19.拖延症是指拖延行为成为了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对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的一种心理疾病。
20.示例: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问题。拖延的确有危害,但有时拖延也有其合理性。一方面,拖延是一种不良行为,是一种恶习,是对人生的不负责任,会给人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能清醒地认识自我,准确把握时间节点,能精准控制做事节奏,合理的拖延就会成为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反而能激发人的潜能,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
(六)21.(1)盖茨黑德府 谭波尔
(2)每个人的精神和人格都是平等的。
22.简·爱自始至终都深爱着罗切斯特,选择离开是因为她发现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如果留下来就只能做他的情妇,就失去了人格尊严;选择长相厮守,一是因为他们有真爱,而真爱无关长相、地位与财富,二是因为疯女人已死,他们可以堂堂正正地结合。
三、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