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全案(课件、教案、学案及练习):3.12《不会变形的金刚》(语文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全案(课件、教案、学案及练习):3.12《不会变形的金刚》(语文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22 19:54:24

文档简介

12.不会变形的金刚
相关知识精讲
1.作者简介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其中《不会变形的金刚》获第四届百花文学奖,《女人之约》获第四届青年文学奖、第五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紫色人形》获台湾第十六届《联合报》文学首奖,《昆仑殇》获第四届昆仑文学奖,《生生不己》获当代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奖,《补天石》获北京庆祝建国40周年文学作品奖,《预约死亡》获北京庆祝建国45周年文学作品奖,《素面朝天》获全国第五届报纸副刊一等奖。《预约死亡》获第6届小说月报奖,《原始股》获第7届小说月报奖。《红处方》获全国人口奖、北京市首届文艺大奖。《翻浆》获台湾第17届中国时报文学奖。
2.小说主要内容
小说以“我”为叙述视角,叙述了十岁的儿子与两个变形金刚之间的故事,反映了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我”对教育孩子的一些思考。
基础演练与综合应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折(zhē)腾翘(qiào)首擎天(qíng)惟妙惟肖(xiào)
B.烙铁(lào)累(lèi)赘对峙(zhì)如醉如痴(chī)
C.拽回(zhuài)清澄(chéng)胡诌(zhōu)偃(yàn)旗息鼓
D.埋(mán)怨纤(xiān)维内疚(jiù)金蝉脱壳(qiào)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授予郑重蝗虫生龙活虎B.抗拒曙光猜疑坚持不懈
C.肃穆扫瞄搪塞栩栩如生D.赔偿困窘耗费忐忑不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想用母亲温馨的心捻成毛线,为儿子织一间温暖的小屋,可惜我不是整个世界。
B.儿子在我手下不驯地挣扎着,十岁的男孩已经有了小牛犊一样的蛮劲。
C.终于,儿子回来了。他走路的步伐是那样轻,直到眼前我才从沉思中蓦然惊醒。
D.成千上万造型惟肖的变形金刚们,就像蝗虫一样杀上玩具柜台,像咬碎非洲的庄稼一般咽进父母们的钞票。
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小胖弄坏了威震天,你原谅了他,他很轻松,这是一件好事。”我做出循循善诱的样子,准备把儿子领进我的埋伏圈。
B.儿子是个典型的喜新厌旧者,他把全部的热情转移到大力金刚身上。
C.在一进门通常飘荡着化妆品香风的大厅处,摆满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玩具。
D.这场战争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创伤,使许多老百姓生灵涂炭。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春节前,扬州的“老字号”出现“井喷”现象,牛皮糖卖火了,包子卖空了,酱菜卖疯了:传统食品销售异常火爆。
B.在韩国教头金昶佰的魔鬼训练下,中国女曲又在韩国的土地上继世界杯夺冠后战胜奥运会冠军东道主韩国队,夺得了女子曲棍球比赛的金牌。
C.如今的春节长假成了商家收获颇丰的“黄金周”,全市重点商贸企业春节期间销售额共3.4亿元,与同期销售额相比同比增长20%以上。
D.“哥伦比亚”号机毁人亡令人痛惜,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美国民众对航天飞机的热情,约七成以上美国人认为应该继续航天飞机计划。
6.依次填入下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朝雨刚刚给天空洗过脸,,可不正是奇妙的五线谱?爸爸看着我无言以对,我在他的皱纹中慢慢成长,也许,我要迈出他那白发的门槛。
①鸟儿站在平行的电线上,轻风正给柳树梳着头
②轻风正给柳树梳着头,鸟儿站在平行的电线上
③一丝愧疚正掠过我的心湖
④我的心湖正掠过一丝愧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
小胖这次却并不是为了什么作业来请教儿子。他既不肯进来又舍不得退去,卡在门缝里,满脸困窘地对儿子,眼睛却瞟着我说:“真对不起,我把你的变形金刚搞坏了……”
儿子的脸色突然变得苍白,我好像还没见到他受过如此重大的打击。他从小胖手里接过散成一摊零件的威震天,平托在眼前,轻轻地吹着气,好像那是一只受伤的鸽子。
最初的震惊过去之后,儿子求救地看着我。
这是一个尴尬的场面。最初的一瞬,我惋惜地想到帽子和围巾。然而,我们还是面对现实吧。
我故意不看儿子,说:“威震天是你的,你看怎么办?”
儿子还是默不作声,也许我的在场,干扰了他的决定。我转身走进里屋。
静默。我听见小胖喘息的声音越来越粗。我真想跑出去对他说:“孩子,你可以走了。”可是,这决定应该由儿子自己做出。
“你是怎么给弄坏的?”儿子的声音充满愤怒。
“就这样……后来就啪拉一声……”小胖大概做了一个手势,我听见儿子喉咙里咕噜了一声,对这个害死威震天的动作恨之入骨。
怎么办呢?也许我该出面。变形金刚固然珍贵,但宽容比这更珍贵,我虽然相信自己平时对儿子的教育,但威震天对于他,相当于成年人的一台彩电,一架高级相机。拖延着的时间,对他对我对小胖,都是煎熬。
终于,儿子开口了。他好象走了很远的路,声音中含着一种虚弱,却还清晰。那是很简单的三个字:“没关系……”
小胖子噔噔噔地跑了,好像怕儿子会改变主意。
我长吁了一口气,好像自己也走了很远的路。我轻轻地吻了一下儿子的额头,他的汗咸而微甜。
7.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卡在门缝里()瞟着我()尴尬()一瞬()
8.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9.选段的叙述角度是怎样的?采用这种角度是如何得知儿子的心态的?
10.对文末的画线句如何理解?
拓展迁移与发散思维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4题。
珍惜愤怒
毕淑敏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硝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
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师传我,我授人;怒而伤肝,怒较之烟酒对人为害更烈。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寒毛竖紧……一如人们猝然间遇到老虎时的反应。
怒与长寿,好像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
人们渴望强健,人们于是憎恶愤怒。
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 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小悲小喜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倒拔垂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孕育极大张力的愤怒。
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胡须。当人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当人首先戒掉了愤怒,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之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了永恒——那就是死亡。
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喜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加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唯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它是石与铁撞击一瞬痛苦的火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
喜更像是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苦涩之外别有滋味。唯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赤裸裸地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于是,你想认识一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统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迄今没有任何骑手可以驾驭它们。愤怒是人生情感之河奔泻而下的壮丽瀑布,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
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
11.作者主张“珍惜愤怒”,其理由是:①②

12.林则徐主张“制怒”,作者则主张“珍惜愤怒”,二者是否矛盾 为什么?
13.愤怒“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使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含义是什么
14.对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以林则徐和医生为例,说明愤怒一则妨碍处世,二则有害健康,然后笔锋一转做出“永远珍惜愤怒”的宣示,令人为之一震,起到了先声夺人之效。
B.愤怒的消极作用早已人所共知,作者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专讲愤怒的积极作用,切中时弊,让入耳目一新,颇受启发。
C.作者论及何以要“珍惜愤怒”时,激情喷涌,语言犀利,且善用比喻,妙语连珠,警句迭出,读来颇有痛快淋漓之感。
D.作者主张“珍惜愤怒”,持之有据,也言之成理,不过,结尾处说“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有失分寸,且与前面称愤怒为“双刃利剑”相左。
E.文章热情讴歌了愤怒的积极意义,字里行间溢满阳刚之气,语言含蓄蕴藉,令人回味不尽。
12.不会变形的金刚
1.DA项“翘”读qiáo;B项“累”读léi;C项“偃”读yǎn
2.C“扫瞄”应作“扫描”
3.D应该为“吞噬”
4.D
5.AB项语序颠倒,应为“中国女曲继世界杯夺冠后又在韩国的土地上战胜奥运会冠军东道主韩国队”;C项用词重复,“同比”即“与同期……相比”;D项缺少谓语,可改为“继续实施……计划”。
6.C
7.qiǎpiǎogāngàshùn
8.儿子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决定原谅小胖,不要小胖赔偿玩具。
9.第一人称通过观察儿子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揣摩他的心态
10.“咸”的感觉符合生活实际,又反映出儿子内心斗争的激烈,同时“我”又为儿子终于能够用宽容对待他人而高兴,所以感觉儿子的汗“微甜”。
11.①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人生不能没有它;②各种情感中,唯有愤怒最真实;③愤怒可以使人做出辉煌业绩。
12.不矛盾。林则徐主张“制怒”一是针对愤怒的消极方面,二是他所处的环境使然;作者主张“珍惜愤怒”是就愤怒积极有价值的一面说的。
13.修辞方法是比喻(暗喻)。含义:愤怒是人生命力的瞬间强烈释放,它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14.DE说愤怒是双刃利剑是就它正反两面的特点说的,“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是就愤怒的积极作用而言的,并不矛盾,故D项错;本文的语言风格是痛快淋漓,不是含蓄蕴藉,而且“语言含蓄蕴藉”与该项中“溢满阳刚之气”相左,故E项亦错《不会变形的金刚》教案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通过阅读小说,探究作品多样性的主题
二、掌握小说写人的基本特点
三、通过阅读挖掘自己的思考和领悟
[教学方式]
一、以学生阅读为主体,老师适当点评
二、不同观点分组讨论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家作品介绍(找同学介绍)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山东文登人。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
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毕淑敏文集》4卷等。《不会变形的金刚》获第四届百花文学奖,《女人之约》获第四届青年文学奖、第五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紫色人形》获台湾第十六届《联合报》文学首奖,《昆仑殇》获第四届《昆仑》文学奖,《生生不已》获《当代》文学奖、《人民文学》作品奖,《预约死亡》获北京庆祝建国45周年文学作品奖,《素面朝天》获全国第五届报纸副刊奖。共发表作品200万字。国家一级作家。
二、找同学朗读,并予以指导。如:妈妈在看到儿子的懂事时的感动;儿子在回答父亲“故意”还是“成心”时的害怕和慌乱等处都要注意语气和语调的变化。
三、 内容分析
1?分析文章结构(找同学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感激地冲他笑笑”),写“我”和儿子在商场买变形金刚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又一天晚上”到“从小到大,儿子没挨过打”),写儿子的变形金刚被小胖弄坏了,而儿子又把一个小女孩的变形金刚弄坏了。
第三部分(从“那是冬天里极冷的一日”到完),写“我”因儿子去向小胖要赔偿而打了他。
2?讨论:第一部分中妈妈内心有何种矛盾,她是怎么解决的?
明确:因为随着身体的衰老,近来“我”很感到寒冷,还有女人的爱美天性,因此想买毛线给自己织一顶帽子和一条围巾。而恰在此时,儿子看上了柜台里的变形金刚玩具。在反复权衡下,“我”忍痛割爱满足了儿子的渴望,给他买了一个最小号的变形金刚。
3?讨论:身处贫寒,“我”买毛线的钱是哪来的?
明确:是丈夫短期内戒了烟,“我”在饭菜里减少了肉量而省下来的。
4?讨论:这么艰难的节省却为给儿子买玩具而放弃买毛线,这个妈妈是否太溺爱孩子了?
明确:一种看法,因为儿子幼小的年纪就知道克制自己的物欲,这点很可爱,做妈妈的因感动而满足了儿子的愿望。这情有可原,不能算是溺爱。
5?讨论:第二部分中再次出现的一个情节上的矛盾是什么?矛盾是怎么化解的?
明确:儿子的同学小胖把变形金刚弄坏了,“我”把处理的权利留给儿子。儿子最终原谅了小胖。
6?讨论:当儿子把一个女孩子的大号变形金刚弄坏并且决定向这个同学去道歉时,为何“我”如此紧张?
明确:因为“我”了解这个同学的母亲可能不够宽容,如果儿子去了,那位母亲不肯原谅他,担心儿子的心灵受到伤害。
7? 讨论:儿子为何就断定那家人会原谅自己而勇敢地去用道歉解决问题?
明确:因为儿子自己就是这样宽容地原谅了同学小胖的。
8?讨论:“我想用母亲温馨的心捻成毛线,为儿子织一间温暖的小屋,可惜我不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我”想竭力保护儿子,不让儿子纯洁的心灵受到任何伤害,但是这是“我”力所不及的,因为“我”只能给予儿子宽以待人的教育,不能限定社会上其他人的心灵。
9?讨论:“这世界上有许多像花布一样美丽的道理,却做不成衣服”是什么意思?
明确:当“我”阻止儿子去向小胖索赔时,面对儿子的“为什么”,“我”无言以对。因为道理通畅,但现实中并不一定人人都按照道理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造成了道理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因此作者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来含蓄地阐明这个无奈的事实。
10?讨论:“人有时飞快地迎着一个东西跑过去,其实是为了躲开它”是什么意思?
明确:人在极端恐惧的时候,往往会采取主动出击的行为,目的是尽快地摆脱这种恐惧心理。文中作者用这样的话语是为了烘托气氛,衬托出儿子面对爸爸的责备时的恐惧心理。
第二课时
一、内容分析
1?讨论:文中几次写到“我”吻儿子,为什么要吻儿子?
明确:第一次是因为儿子的懂事,遏制自己对变形金刚的欲望。第二次是儿子宽容地原谅了把他的变形金刚弄坏的小胖。我因儿子的宽容而感动。
2?讨论:当丈夫要打儿子时,“我”为何阻拦?之后“我”为何又亲手打了儿子?
明确:因为“我”十分疼爱儿子,从没有打过他,当丈夫下狠手打儿子的时候,“我”出于做母亲的保护意识加以阻拦;但当“我”知道了儿子向小胖索赔时,“我”为儿子的不宽容而气愤,因为这证明了“我”以前对儿子进行的美好品德的教育付之东流了。
3?讨论:为什么打完儿子“我”会肯定这不是最后一次?
明确:因为随着儿子的年龄增长,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还会有许多不合乎道德标准的事情让他遇到。恐怕儿子还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到那时,“我”还是要对他进行教育,甚至惩罚。
二、人物分析
你认为这一家三口身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1?儿子:是一个懂事、善良、而且有克制能力的好孩子。
作者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描述、行动及“我”的衬托写出儿子身上的这些特点的。
如:在卖玩具的柜台前,儿子明明十分想要变形金刚,但却压制自己的欲望说不想要,可是身体却背叛了他的语言,转向变形金刚那一边。
当“我”担心儿子会因为玩具而影响成绩时,儿子的克制能力让“我”欣慰。
当小胖因为把儿子的变形金刚弄坏而道歉时,儿子宽容地原谅了他。
当儿子受到女同学母亲严厉的指责后,因怕“我”伤心而让寒风把泪吹干,看出儿子的懂事。
儿子送给“我”最喜欢的绿色毛线,看出孩子对母亲的爱一如母亲对孩子之爱的深刻和细腻。
2?“我”是一个善良、宽厚、坚韧,心疼儿子而又不溺爱孩子的母亲。
“我”可以为了懂事的儿子放弃筹划已久的买毛线的愿望,任凭寒风吹袭。
“我”鼓励儿子的宽容行为,为此而骄傲。
当儿子在现实和美德面前游移不定时,“我”尽量教育他应该保守善良。
当儿子的行为违背了善良的准则时,“我”又严厉地惩罚了他。
3?丈夫是一个能吃苦,爱妻子,爱儿子,但又有些粗暴鲁莽的人。
他为给“我”买毛线而戒烟;为节省开支,满足儿子而尽量不吃肉;又为给“我”买棉靴而把戒烟的时间拉得更长。
三、写作特点分析
明确:情节生动,矛盾频生;写人物善用语言描写和对比;自然的叙述中融入了浓浓的亲情。
四、作业
思考: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当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与社会现实相左的时候你将如何?(共8张PPT)
动画片《变形金刚》曾在我们的童年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毕淑敏的《不会变形的金刚》。
不会变形的金刚
毕淑敏
人物形象
“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1.从情节入手感知母亲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
2.从行动、语言、肖像、心理描写具体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鲜明个性?(特别提示本文的突出特点:心理描写)
3.细节中感受母亲这一人物的生动性?
明确:母亲的俭朴、善良、宽厚、心地细腻、严厉等等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评价人物的方法请你概括一下“儿子”跟“丈夫”的形象特点?
举一反三
品读欣赏
找出你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 进行阅读欣赏?
从这方面来赏析:修辞;心理描写;哲理性等方面
合作探究
1、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你如何处理你跟“小胖”之间的事情?如何面对“女同学”和她“妈妈”对你的态度?
2、如果你是“妈妈”,你如何处理“儿子”跟“小胖”的事情?又如何处理“儿子”给“小胖”赔钱这一件事情?
3、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当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与社会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你如何看待?(讲述令自己感动的故事并做评价)
(说明:从课本到学生自身现实的感悟出发,问题开放性大,言之成理即可)
4、探讨本文的多样性主题?
(说明:对主题反映母爱,父母与小孩的代沟,商品社会两代人之间道德观念的冲突,钱可以让人屈服凡是真正敬佩的只有品德等)
拓展阅读
阅读毕淑敏《我很重要》并写读后感。不会变形的金刚
【积累与运用】
完成下列题目
1、下列加点词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踌躇(chú) 困窘(jiǒng) 折叠(dié) 诅咒(zòu)
B、槌子(chuí) 乜斜(miē) 嘱咐(zhǔ) 思忖(cǔn)
C、咋舌(zhà) 吞噬(shì) 擎天柱(qíng) 烙铁(lào)
D、焊接(hàn) 拧脖子(nǐng) 对峙(chì) 韬略(tāo)
2、下面几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有错别字的是( )
A、掏气 步骤 颠倒 依依不舍 B、犹豫 关系 木偶 呕心历血
C、遗憾 撤退 暂时 和颜月色 D、含糊 缘故 礼貌 深入虎穴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________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________,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________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________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4、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过错(过失、错误) 过犹不及(过头或不够都不好)
过瘾(满足癖好) 闻过则喜(听到以后就感到高兴)
B、道义(道德、正义) 道听途说(在道路上听到并传说)
道歉(表示歉意) 能说会道(善于言辞、很会说话)
C、工会(职工团体) 适逢其会(恰巧碰上那次聚会)
会谈(多人商谈) 心领神会(不用明说就已经领悟)
D、张望(向远处看) 剑拔弩张(拔出刀剑、把箭射出)
张榜(贴出文告) 虚张声势(假装、夸大自己的气势)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螳螂对人类的好处,它既能消灭害虫,卵巢还可入药。
B、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C、他们通过屏幕把把这些无中生有的形象,像烙铁一样印进孩子们的梦境里。
D、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
6、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他的小腿飞快地移动,好像怕变形金刚们会突然生吞活剥地把他拽回去。
B、全班同学早就集合好,兴致勃勃地向野游地进发了。
C、给柔弱的女孩子买如此大而凶恶的机器人玩具,丰衣足食可见一斑。
D、他想起母亲十多年来含辛茹苦的生活所指望者,就是他,然而现在她将不再看见他的儿子了。
7、对一家三口人的性格分析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作者通过人物语言的描述、动作及“我”的衬托写出了儿子的性格特点:懂事、善良而且有克制力。
B、作者在文中刻画了一个善良、宽厚、坚韧、心疼儿子甚至溺爱儿子的母亲形象。
C、文中的母亲对儿子有着最深的爱,但却并不娇宠孩子,十分注重对孩子优秀品格的培养。
D、丈夫是一个能吃苦,爱妻子,爱儿子但又有些粗暴鲁莽的人。
【欣赏与探究】
二、通读文章,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
8、文中几次写到“我”想吻儿子,那母亲为什么想要吻儿子?
9、当丈夫要打儿子时,“我”拼命阻拦,之后“我”为何又亲手打了儿子?
10、为什么打完儿子后,“我”会肯定这不是最后一次?
【迁移与拓展】
三、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后面的问题
她曾壮怀激烈地死去。
  如今又悄悄地回来了。避开熙熙攘攘的闹区,专走行人寥落的里巷小路。结果,
还是吃惊地发现:她——苏燕,已经成了这座城市的英雄。画家以她作画,诗人为她
写诗,作家正在搜集她的事迹写报告文学。
  市委礼堂前的空地上,停满了车子。灰的,蓝的,黑的,大的,小的。她故意问
看车的老头:
 “伯伯,里边演什么好戏,停下这么多车?”
 “呔,姑娘,不作兴这样问……(a)在开追悼会呢,连市长都戴上了黑套套。”
 “眼下,老干部的追悼会开得可真不少。”她装模作样地说。
 “闹两岔了,这是苏燕的追悼会!没听说过?咳咳,该知道了呀!是位姑娘,会
计,揭发城建局长贪污巨款的事情。往上告不准,就写了血书跳江。”老人动了感情,
抹着眼泪,哽咽地说,“多好的烈女啊……(b)咱这小城自古来就爱出烈女。”
哀乐,如沉重的铅液在大厅里缓缓流动。空气中充溢着悲壮和肃穆。苏燕捏着一
朵小白花,低头挤进人群,倾听新上任的局长致的悼词:“苏燕同志,你用年轻的生
命,唤醒了我们保卫‘四个现代化’成果的警觉性……(c)”
 感情像湍急的水流,半年前往事哗哗地奔涌在思维的大海。她一次次地写信、上
访、告状。面对着惊人的漠然和无动于衷,她给省里和中央写了血书,决心以死醒世。
她爬上高高的山崖,痛苦地闭上双目。巨大的江流在山脚下蜿蜒东去。
  “为了除去丑的,就一定得毁灭美的吗?”
  悲壮的发问,在这一瞬间,惊醒了自身。她返身下了山。
  ……(d)
  “……(e)安息吧!亲爱的苏燕同志。”
  她哭得如泪人。愿望实现了,恶人得了恶报。对自己的评价有多高啊,可自己
不是烈女。
  “也许自己原本不用那样做的。”她一边哭,一边想,可是又有所怀疑,“假
如当初不那样,现在也会这样吗?”
11、“她曾壮怀激烈地死去。”这句话具体指哪件事?
12、是什么原因使苏燕“如今又悄悄地回来了”?请用文章中的一句话回答。
13、从记叙的顺序看,第9自然段属于____叙部分。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14本文共用了五个省略号,从内容上看,省略号(e)处与省略号______处直接衔接。
15“也许自己原本不用那样做的”中的“那样”指_ _,“现在也会这样吗?”中的“这样”指 。
16、文章中哪句话最能“透视”全文的主题?“透视”出什么样的主题?
参考答案:
B(A诅咒zhǔzhòu C咋舌zé D对峙zhì)
D(A淘气 B呕心沥血 C和颜悦色)
3、C(既考实词,又考虚词。实词考察的是异音近义词。虚词考察的易混关联词。莅临lì,指上级到下层,是敬词。规划,指更长远更全面的发展计划。不是……而是……,表示平列;不仅是……而且是……,表示递进)
4、B (A项中“过犹不及”意为做的过头就像做的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解释中“或”表选择关系,不当;“闻过则喜”意为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很高 兴,“过”解释为“……以后”不当。C项中“适逢其会”意为恰巧碰上那次 机会,“会”非“聚会”。D项中“弩张”意为拉开了弓,并非“射出”;“张 望”意为向四周看,包括远处,而非单指“向远处看”。
5、C(A赘余,主语多余。在“它”前面加上“在于” B语序不当,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应该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D关联词语残缺,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6、A生龙活虎B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C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D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7、B(母亲并不溺爱儿子,虽然十分爱自己的儿子,但当儿子的行为违背了善良的原则时,“我”会严厉地惩罚他)
8、第一次因为儿子的懂事,遏制自己对变形金刚的欲望;第二次因为宽容地原谅
了把他的变形金刚弄坏了的小胖。我因儿子的宽容而感动,想要吻他。
9、因为“我”十分疼爱儿子,从没有打过他,当丈夫下狠手打儿子时,出于做母亲的保护意识加以阻拦;但当“我”知道了儿子向小胖索赔时,为儿子的不宽容而气愤,儿子这样的举动让“我”觉得以前对他进行的美好品德的教育付之东流,这让“我”很伤心,所以打了儿子后,我们一块儿哭起来。
10、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还会有许多不合乎道德标准的事情让他遇到。恐怕儿子还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到那时,“我”还是要对他进行教育,甚至惩罚。
11、苏燕揭发城建局长贪污巨款,往上告不准,决心以死醒世。
12、为了除去丑的,就一定得毁灭美的吗?
13、插叙或补叙;补充交代事情的经过
14、C
15、写血书决心以死醒世;恶人得到恶报,自己被当作英雄
16、“假如当初不那样,现在也会这样吗?”透视出社会的“麻痹”, 不用鲜血和生命不能唤醒世人。也告诉人们,这样的社会急需“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