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压轴同步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压轴同步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21 22:1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水和水的溶液压轴同步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
2.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离提纯的步骤,与粗盐提纯(只除去不溶性杂质)的三个实验步骤相同的是(  )
A.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B.从医用酒精中提纯酒精
C.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不考虑其他可溶性杂质)
D.从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废液中回收二氧化锰
3.粗盐提纯实验中,搭建蒸发装置时,下述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  )
A.放置酒精灯 B.固定铁圈位置
C.点燃酒精灯 D.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4.如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时,理论上得到氧分子和氢分子的个数比为1﹕2
B.理论上若得到8mL的氧气,可同时得到16mL氢气
C.理论上若得到4g氢气,可同时得到32g氧气
D.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水是氧化物
C.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6.下列有关指定容器中水的主要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主要作用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O2体积分数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温度,隔绝空气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7.以下是净水的操作,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静置沉淀 ②过滤 ③吸附沉淀 ④蒸馏。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8.按环保要求:凡是有颜色、异味的工业废水都禁止排放.净化此类废水可采用的方法是(  )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静置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回收废旧金属是为了防止金属生锈
B.大量使用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C.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含有大量CO2的废气可直接排放
10.从100克10%的氯化钠溶液中取出10克那么剩下的90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A.1% B.90% C.10% D.11.1%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输入氧气的钢瓶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可以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   .
12.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含有MnO2、ZnCl2、NH4Cl、C(少量)等物质.化学小组欲通过如图所示流程,分离并回收部分物质.回答相关问题;
(1)玻璃棒在操作I中的作用:   .
(2)固体B常用作催化剂,则B是   (填化学式),写出在空气中灼烧A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仅用硝酸银溶液   (填“能”或“不能”)区分E和F.某同学认为固体E是NH4Cl,则检验方法是:   .
(4)NH4Cl属于化学肥料中的   肥.
13.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通过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2)某自来水厂对汾河水进行净化,取水后,首先向其中加入明矾,再经过过滤、消毒灭菌后使之达到引用标准.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的生成物可以   悬浮于水中的杂质,加速沉降.要测定饮用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用   来检验.
(3)水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资源,写出实验室用水鉴别的一组物质   (合理即可).
14.为了对污水的净化开展有关探究,小星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净化装置,实验前他设计了如下表格
水体指标 水中漂浮物 水的pH 水体的浑浊度 …
净化前
净化后
(1)利用小星制作的装置,你觉得上述三项水体指标在净化前后不会有明显变化的是   .
(2)为了进一步说明该装置的净化效果,请你帮助小星再列出一项需要比较的水体指标   .
15.发现问题:煮沸对于硬水软化是否完全可靠?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分别取氯化钙和碳酸氢钙溶液置于试管中加热,冷却至室温 氯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碳酸氢钙溶液出现浑浊
2.将操作1中浑浊液体过滤后,与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 氯化钙溶液中出现浮渣,滤液中出现大量泡沫
实验结论:
1.煮沸对于硬水软化   (填“是”或“否”)完全可靠.
2.化学上还可以采用   (填操作方法)将硬水软化.
实验反思:本实验设计中存在的缺陷是   .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从大豆中提取并初步认识油脂的实验过程如下:①将5g大豆研碎;②将研碎的大豆放入试管中,再加入10mL己烷液体,振荡后静置几分钟;③过滤;④将盛放滤液的小烧杯放入一个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通过热水浴蒸发掉己烷(装置如图);⑤将大豆油移入试管,再加入10mL水,振荡后静置,豆油浮在水面上.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大豆研碎的目的是    .
(2)得到乳浊液的实验步骤是    (选填①、②、③、④、⑤).
(3)关于本实验中出现的加热方式﹣﹣热水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任何物质的加热都可采用热水浴;②小烧杯内试剂受热温度不超过100℃;③小烧杯内试剂受热较均匀.
(4)提取豆油所依据的原理是    .
17.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2)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植物油 B.醋酸 C.蔗糖 D.高锰酸钾
(3)区分软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质是   .
(4)如图所示是水的电解实验,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是   ,试管2中收集的气体可用   来检验.
(5)下列反应中,不能用来确定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   .
A.H2和O2反应 B.电解水 C.H2和Cl2反应 D.H2和CuO反应.
18.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图中五个实验分别用到水.
请回答:(1)实验A中水作   (填“溶剂”或“溶质”).
(2)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集气瓶   .
(3)实验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通过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的结论.
(4)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   .
(5)实验E中的水作   .
19.2013年党的十八大“美丽中国”的构想.水是生命之源,是“美丽中国”的元素,目前由于工农业的发展使水的污染有扩大的趋势.
(1)请你说出两种不同的净化水的方法;
(2)检验硬水和软水的简单方法及实验现象.
20.小明家的水壶内壁有一层水垢,如何用化学方法去除?用冷水洗衣服时泡沫少、浮渣多,他判断当地的水是   (填“硬水”或“软水”). 小明对水进行怎样的处理,才能穿上柔软干净的衣服?小明发现在烧水时温度还没有达到沸点,水中就常有气泡冒出,为什么?
2021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水和水的溶液压轴同步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
【解答】解:A、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收集氧气,气体从a端通入,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a端通入,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D、气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不能测量气体的体积。选项错误。
故选:D。
2.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离提纯的步骤,与粗盐提纯(只除去不溶性杂质)的三个实验步骤相同的是(  )
A.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B.从医用酒精中提纯酒精
C.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不考虑其他可溶性杂质)
D.从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废液中回收二氧化锰
【解答】解:A、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方法是先将空气液化,然后蒸发,利用液氮的沸点(﹣196℃)低于液氧的沸点(﹣﹣183℃)把氮气首先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了。故A错误;
B、从医用酒精中提纯酒精是利用水和酒精的沸点不同,加热将酒精先蒸馏出来。故B错误;
C、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和一些不溶性杂质,碳酸钾是可溶性的,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等步骤,可以把草木灰中的钾盐提取出来。故C正确;
D、从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废液中回收二氧化锰,分解后得水和氧气,所以残渣中主要成分为水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故溶解后,过滤时,二氧化锰在滤渣中。将滤渣烘干即可得二氧化锰固体。故D错误。
故选:C。
3.粗盐提纯实验中,搭建蒸发装置时,下述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  )
A.放置酒精灯 B.固定铁圈位置
C.点燃酒精灯 D.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解答】解:A、组装仪器时要从下向上组装,酒精灯在铁圈和蒸发皿的下方,通过先放酒精灯,才能确定铁圈的位置和高度。故A正确,
B、只有先放好酒精灯的位置,才能确定铁圈的位置,不然的话酒精灯的火焰得不到最佳位置,故B错误,
C、先点燃酒精灯,再放铁圈和蒸发皿,会造成酒精的浪费,故C错误,
D、把蒸发皿放在铁圈上,在调整铁圈的位置时,会比较麻烦,也会造成蒸发皿的损坏,故D错误,
故选:A。
4.如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时,理论上得到氧分子和氢分子的个数比为1﹕2
B.理论上若得到8mL的氧气,可同时得到16mL氢气
C.理论上若得到4g氢气,可同时得到32g氧气
D.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答】解:A、根据水电解时电解出氢气体积约为氧气体积的2倍,可判断氧分子与氢分子的个数比是1:2;故该说法正确;
B、根据水电解时电解出氢气体积约为氧气体积的2倍,故该说法正确;
C、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氧气与氢气,其质量比是8:1;故该说法正确;
D、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生成氢气,能燃烧;故该说法错误。
故选:D。
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水是氧化物
C.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解答】解: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正确。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能说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错误。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正确。
故选:C。
6.下列有关指定容器中水的主要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主要作用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O2体积分数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温度,隔绝空气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污染空气,因此水是用来吸收二氧化硫的,故选项错误;
B、水倒流,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O2体积分数是正确的,故选项正确;
C、集气瓶中加入水的作用是防止铁的熔化物温度过高而炸裂集气瓶,故选项正确;
D、探究燃烧的条件,开水是加热铜片温度,隔绝空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A。
7.以下是净水的操作,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静置沉淀 ②过滤 ③吸附沉淀 ④蒸馏。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解答】解:净化水时一般是先通过静置使水中悬浮的大颗粒固体沉降,再加入絮凝剂使水中悬浮的小颗粒固体凝聚而加快沉降,然后通过过滤能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但对于可溶性杂质过滤并不能除去,蒸馏除去了水中所有的杂质,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所以在这四个过程中静置沉淀的净化程度最差,其次是吸附沉淀,再次是过滤,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故选:C。
8.按环保要求:凡是有颜色、异味的工业废水都禁止排放.净化此类废水可采用的方法是(  )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静置
【解答】解:净化水时,一般是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有颜色、异味的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故选:C。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回收废旧金属是为了防止金属生锈
B.大量使用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C.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含有大量CO2的废气可直接排放
【解答】解:A、回收废旧金属是为了再利用。故A错误;
B、大量使用农药并不能提高粮食产量,反而造成毒粮食。故B错误;
C、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硬水与肥皂水分应能生成沉淀。故C正确;
D、CO2能造成温室效应,含有大量CO2的废气不可直接排放。故D错误;
故选:C。
10.从100克10%的氯化钠溶液中取出10克那么剩下的90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A.1% B.90% C.10% D.11.1%
【解答】解:因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
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可知,
则取出10克与剩下的90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且都是10%,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b导管连接输入氧气的钢瓶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可以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 速度 .
【解答】解:A、若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时,装置内的氧气越来越多,装置内压强大于外面的大气压,水就会沿着a导管被排出,故A说法错误;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即氧气从b导管进入,装置内的氧气越来越多,装置内压强大于外面的大气压,水就会沿着a导管被排出,故B说法错误;
C、氧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里面时会呈气泡冒出,现象明显,很容易判断是否有氧气输出,故C说法正确;
D、氧气经过水里多时,产生的气泡越多;氧气的流速快时,产生气泡就快,因此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故选C.速度
12.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含有MnO2、ZnCl2、NH4Cl、C(少量)等物质.化学小组欲通过如图所示流程,分离并回收部分物质.回答相关问题;
(1)玻璃棒在操作I中的作用: 搅拌,以加快溶解速度 .
(2)固体B常用作催化剂,则B是 MnO2 (填化学式),写出在空气中灼烧A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O2 .
(3)仅用硝酸银溶液 不能 (填“能”或“不能”)区分E和F.某同学认为固体E是NH4Cl,则检验方法是: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并在管口放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如果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为NH4Cl .
(4)NH4Cl属于化学肥料中的 氮 肥.
【解答】解:(1)该操作是溶解,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溶解速度.故答案为:搅拌,以加快溶解速度
(2)这四种物质中二氧化锰常用作催化剂、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答案为:MnO2 C+O2 CO2
(3)氯化锌和氯化铵中都含有氯离子滴入硝酸银都会产生沉淀;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水和氯化钠反应,氨气能和水结合成氨水这种弱碱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故答案为:不能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NaOH 溶液并在管口放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如果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为 NH4Cl
(4)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含氮元素的属氮肥、含磷元素的属磷肥、含钾元素的属钾肥,故答案为:氮.
13.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H2↑+O2↑ ,通过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2)某自来水厂对汾河水进行净化,取水后,首先向其中加入明矾,再经过过滤、消毒灭菌后使之达到引用标准.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的生成物可以 吸附 悬浮于水中的杂质,加速沉降.要测定饮用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用 肥皂水 来检验.
(3)水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资源,写出实验室用水鉴别的一组物质 碳酸钙和碳酸钠 (合理即可).
【解答】解:(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通过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2H2O2H2↑+O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的生成物可以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加速沉降.要测定饮用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用肥皂水来检验,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填:吸附;肥皂水;
(3)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水鉴别.故填:碳酸钙和碳酸钠.
14.为了对污水的净化开展有关探究,小星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净化装置,实验前他设计了如下表格
水体指标 水中漂浮物 水的pH 水体的浑浊度 …
净化前
净化后
(1)利用小星制作的装置,你觉得上述三项水体指标在净化前后不会有明显变化的是 水的pH .
(2)为了进一步说明该装置的净化效果,请你帮助小星再列出一项需要比较的水体指标 污水的颜色 .
【解答】解:(1)经过图示的净化装置,水中的漂浮物以及水的浑浊度都会发生改变,但水的pH不会改变;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污水的颜色会发生改变,所以还需要比较的水体指标是污水的颜色;
故答案为:(1)水的pH;
(2)污水的颜色.
15.发现问题:煮沸对于硬水软化是否完全可靠?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分别取氯化钙和碳酸氢钙溶液置于试管中加热,冷却至室温 氯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碳酸氢钙溶液出现浑浊
2.将操作1中浑浊液体过滤后,与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 氯化钙溶液中出现浮渣,滤液中出现大量泡沫
实验结论:
1.煮沸对于硬水软化 否 (填“是”或“否”)完全可靠.
2.化学上还可以采用 蒸馏 (填操作方法)将硬水软化.
实验反思:本实验设计中存在的缺陷是 没有注意对比试验的控制变量 .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加热碳酸氢钙溶液后,想滤液中加入肥皂水,出现大量泡沫,说明煮沸可使可溶性钙盐分解,大部分析出,降低水的硬度,但非全部,故不完全可靠;
2、化学中常用蒸馏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纯水,从而达到软化的目的;
实验反思:分析本实验可知,设计时未注意对比实验的控制变量,比如:加热的温度、液体的量等;
故答案为:1、否; 2、蒸馏;
实验反思;没有注意对比试验的控制变量.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从大豆中提取并初步认识油脂的实验过程如下:①将5g大豆研碎;②将研碎的大豆放入试管中,再加入10mL己烷液体,振荡后静置几分钟;③过滤;④将盛放滤液的小烧杯放入一个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通过热水浴蒸发掉己烷(装置如图);⑤将大豆油移入试管,再加入10mL水,振荡后静置,豆油浮在水面上.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大豆研碎的目的是  增加大豆与己烷的接触面积,加快油脂的溶解速率 .
(2)得到乳浊液的实验步骤是  ⑤ (选填①、②、③、④、⑤).
(3)关于本实验中出现的加热方式﹣﹣热水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②③ .
①任何物质的加热都可采用热水浴;②小烧杯内试剂受热温度不超过100℃;③小烧杯内试剂受热较均匀.
(4)提取豆油所依据的原理是  豆油易溶于己烷难溶于水,己烷的沸点低于豆油和水 .
【解答】解:(1)将大豆研碎,这样有利于增加大豆与己烷的接触面积,加快油脂的溶解速率;
(2)将大豆油移入试管,再加入10mL水,振荡后静置,豆油不能溶解在水中,是以小液滴的形式,存在形成的是乳浊液;
(3)①热水浴跟物质的沸点有关,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热水浴;②因为在标况下,水的沸点是100℃,所以小烧杯内试剂受热温度不超过100℃;③在水中加热这样使物质受热均匀;
(4)提取豆油所依据的原理是根据豆油易溶于己烷难溶于水,己烷的沸点低于豆油和水.这样先将油脂溶解在己烷中,再根据热水浴除掉己烷,然后利用油脂不溶水得到豆油.
故答案为:
(1)增加大豆与己烷的接触面积,加快油脂的溶解速率;
(2)⑤;
(3)②③;
(4)豆油易溶于己烷难溶于水,己烷的沸点低于豆油和水.
17.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2)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
A.植物油 B.醋酸 C.蔗糖 D.高锰酸钾
(3)区分软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质是 肥皂水 .
(4)如图所示是水的电解实验,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是 氢气 ,试管2中收集的气体可用 带火星的木条 来检验.
(5)下列反应中,不能用来确定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 C .
A.H2和O2反应 B.电解水 C.H2和Cl2反应 D.H2和CuO反应.
【解答】解:(1)从节约用水的方法及防止水污染的角度分析:
A、充分利用每一滴水是节约用水的重要体现;
B、工业废水是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有效地减少水污染.
C、水体污染的危害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因此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分析选项D说法错误.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是否能形成溶液:
A、植物油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
B、醋酸溶于水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C、蔗糖溶于水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D、高锰酸钾溶于水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故不能形成溶液的是植物油.
(3)软硬水遇肥皂水泡沫不同,硬水中泡沫少,软水中泡沫多,所以日常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4)由于点加水时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所以图中1试管中气体是氢气,2试管中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可采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鉴定,如果带火星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的存在.
(5)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时首先要求反应中必须有水出现,其依据一般是质量守恒定律中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A、H2和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水,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生成氢气与氧气,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H2和Cl2反应生成氯化氢与水无关,所以不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D、H2和CuO反应生成铜和水,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所以C选项的反应不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故答案为:(1)D;(2)A;(3)肥皂水;(4)氢气;带火星的木条;(5)C.
18.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图中五个实验分别用到水.
请回答:(1)实验A中水作 溶剂 (填“溶剂”或“溶质”).
(2)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集气瓶 炸裂 .
(3)实验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P+5O22P2O5 ;通过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的结论.
(4)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 隔绝空气 .
(5)实验E中的水作 反应物 .
【解答】解:(1)在溶液中只要有水,水一定作溶剂;
(2)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是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3)反应物是磷和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反应条件是点燃写在等号上边;由于进入水体积正好是集气瓶容积的,所以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结论;
(4)热水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能使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所以提供了热量,使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验证没有氧气是否能燃烧,所以水的作用是隔绝空气;
(5)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水是反应物.
故答案为:(1)溶剂;(2)炸裂;(3)4P+5O22P2O5;;(4)隔绝空气;(5)反应物.
19.2013年党的十八大“美丽中国”的构想.水是生命之源,是“美丽中国”的元素,目前由于工农业的发展使水的污染有扩大的趋势.
(1)请你说出两种不同的净化水的方法;
(2)检验硬水和软水的简单方法及实验现象.
【解答】解:(1)要净化水,可以通过自然沉降使不溶于水的物质沉淀下来,在通过过滤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在加入消毒剂对水进行杀菌消毒,故填:沉降;过滤;
(2)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中不含或含有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硬水能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浮渣,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故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故本题答案为:取水样加入试管中,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有浮渣产生的是硬水,有泡沫产生的是软水.
20.小明家的水壶内壁有一层水垢,如何用化学方法去除?用冷水洗衣服时泡沫少、浮渣多,他判断当地的水是 硬水 (填“硬水”或“软水”). 小明对水进行怎样的处理,才能穿上柔软干净的衣服?小明发现在烧水时温度还没有达到沸点,水中就常有气泡冒出,为什么?
【解答】解: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生活中常见的酸是食醋,故答案为:在水壶内先倒入一定量的食醋,进行清洗,之后再用清水洗几次.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等离子,与肥皂水作用易产生浮渣,用冷水洗衣服时泡沫少、浮渣多,所以当地的水是硬水,故答案为:硬水.
日常生活中常采用加热煮沸的办法降低水的硬度,故答案为:先加热煮沸后,再洗衣服.
水中溶解了氧气等气体,加热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在烧水时温度还没有达到沸点,水中就常有气泡冒出,故答案为:加热后,水中溶解的气体的溶解度减小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