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杠杆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疑引新 (出示练习)作出下列图中力F1、F2的力臂: (思考)力臂在什么时候等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和水平方向有何关系? 独立完成作图,找两名学生板演思考回答 通过对比作图让学生体会到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臂就是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为实验方案的设计做铺垫
新课教学 一、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利用杠杆时动力的大小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2、设计实验学生小组思考讨论以下问题:⑴利用杠杆时动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能否举例说明?⑵杠杆平衡是什么意思?试说出实验时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⑶动力、阻力可利用什么力来代替?有何好处?能否用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拉时应注意什么?⑷课本P4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测量次数为3次,你认为实验至少要做3次的理由是什么?在探究时每次都应 两个力的大小,其理由是什么。⑸结合上面讨论要点,设计实验步骤。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测量次数F1/NL1/cmF2/NL2/cmF1.L1F2.L21234、分析论证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5、应用⑴由F1.L1= F2.L2可得:F2.L2一定,动力臂越大,动力就越 。你现在能理解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吗?⑵学生自学课文P6例题,回答:解题过程应注意什么问题?二、三类杠杆⑴杠杆按照是否省力可分为三类,你认为是哪三类?它们分别具有什么特点?说说看。⑵认真看课本P5图11-6,请对图中杠杆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⑶阅读课本P7“人体中的杠杆”,试说明人的前臂是什么类型的杠杆?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回答大组交流合作探究总结归纳思考、回答自学理解 通过系列问题诱导学生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或理解课本上实验设计的意图学会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巩固提高 (例题1)如图所示,曲杆AOBC自重不计,O为支点,AO=60cm,OB=40cm,BC=30cm,要使曲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在C处作出施加最小的动力F1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1。(例题2)如上左图所示,这样能将萝卜均分吗?练习:1、请举出生活中常用的三个省力与费力杠杆的例子。2、完成课本P8“WWW”1、2题。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本课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那些新的收获? 学生思考交流 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作业设计 A组:课本P83题;《学习与评价》本节相应练习的前20题。B组:课本P83题;《学习与评价》本节相应练习的前15题。C组:《学习与评价》本节相应练习的前10题。 分层要求,异步达标
板书设计 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 F2.L2
教后反思(共30张PPT)
作出下列图中力F1、F2的力臂:
思考:力臂在什么时候等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和水平方向有何关系?
⑴利用杠杆时动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能否举例说明?
⑵杠杆平衡是什么意思?试说出实验时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
⑶动力、阻力可利用什么力来代替?有何好处?能否用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拉时应注意什么?
⑷课本P4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测量次数为3次,你认为实验至少要做3次的理由是什么?在探究时每次都应 两个力的大小,其理由是什么。
(1)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2)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分别要注意什么 这样做的目的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想一想
A
B
实验设计
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器材:
测量的物理量:
力
力臂
A、B两图中的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实验时采用哪幅图?为什么?
讨论:
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
C
D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实验前,是否也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
平衡?为什么?
讨论:
实验前,使杠杆在水平
位置平衡,为了避免杠杆
自身的重力对杠杆平衡的
影响。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步骤: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的左侧挂上适量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
3.改变钩码数量或位置,重复上面的步骤,得出三组数据。
实验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1
2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 +
+ +
3
F1×l1
(N·cm) F2×l2 (N·cm)
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⑴由F1·L1= F2·L2可得:F2·L2一定,动力臂越大,动力就越 。你现在能理解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吗?
⑵自学课文P6例题,回答:解题过程应注意什么问题?
杠杆的应用
O
l1=9m
l2=7cm
F1=200N
F2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例题:
由F1l1=F2l2 得:
解:
F2
=
F1 l1
l2
=
200N×9m
0.07m
=2.57×104N
m
=
F2
g
=
10N·kg-1
2.57×104N
=2.57×103kg=2.57t
杠杆的分类
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F1
F2
=
l2
l1
三类杠杆:
若l1>l2,则F1 F2
若l1=l2,则F1 F2
若l1<l2,则F1 F2
>
=
<
省力杠杆
等臂杠杆
费力杠杆
小结:
判断杠杆的类型,实际就是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
⑴认真看课本P5图11-6,请对图中杠杆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⑵阅读课本P7“人体中的杠杆”,试说明人的前臂是什么类型的杠杆?
想一想
杠杆的分类
请对下列应用的杠杆
进行分类:
等臂杠杆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费力杠杆
费力杠杆
杠杆的分类
请对下列应用的杠杆进行分类: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费力杠杆
费力杠杆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生活·物理·社会
生活中的剪刀
思考:什么情况下,人们会选用费力杠杆?
使用费力杠杆有什么好处?
当阻力比较小时,人们会选用费力杠杆。使用费力杠杆会省距离,很方便。
生活中的剪刀
人体中的杠杆
如图所示,曲杆AOBC自重不计,O为支点,AO=60cm,OB=40cm,BC=30cm,要使曲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在C处作出施加最小的动力F1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1。
F2
●
●
●
∟
l2
F1
l1
∟
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
条件F1l1=F2l2可知
因为F2l2不变,当F1
最小时,所以l1最长。
注意:杠杆上的支点与力的作用点的连线为力臂
时,力臂最长。
将原图中
力臂的虚线改
为了实线
怎么分呀?
哈哈……
我知道!
O
F1=G1
F2=G2
l1
l2
∴G1<G2
即G1×l1 =G2×l2
又∵l1>l2
∵F1×l1 =F2×l2
杠 杆
平衡状态:
平衡条件:
F1l1=F2l2
静止状态、匀速转动
分 类
若l1>l2,则F1 F2
省力杠杆
﹤
若l1=l2,则F1 F2
等臂杠杆
若l1<l2,则F1 F2
费力杠杆
小结:
判断杠杆的类型,实际就是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
应用:
=
﹥
杆秤、钳子、剪刀、羊角锤等
添加的
板书
想一想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那些新的收获?
A组:课本P8 3题;《学习与评价》本节相应练习的前20题。
B组:课本P8 3题;《学习与评价》本节相应练习的前15题。
C组:《学习与评价》本节相应练习的前10题。杠杆第二课时学案
一、小试身手
【动手作】
作出下列图中力F1、F2的力臂:
【想一想】
力臂在什么时候等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和水平方向有何关系?
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利用杠杆时动力的大小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设计实验】
学生小组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⑴利用杠杆时动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能否举例说明?
⑵杠杆平衡是什么意思?试说出实验时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
⑶动力、阻力可利用什么力来代替?有何好处?能否用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拉时应注意什么?
⑷课本P4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测量次数为3次,你认为实验至少要做3次的理由是什么?在探究时每次都应 两个力的大小,其理由是什么。
⑸结合上面讨论要点,设计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测量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F1.L1 F2.L2
1
2
3
【分析论证】
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推理】
如果动力臂L1是阻力臂L2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 。
三、应用
⑴由F1.L1= F2.L2可得:F2.L2一定,动力臂越大,动力就越 。你现在能理解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吗?
⑵学生自学课文P6例题,回答:解题过程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杠杆分类
【想一想、议一议】
⑴杠杆按照是否省力可分为三类,你认为是哪三类?它们分别具有什么特点?说说看。
⑵认真看课本P5图11-6,请对图中杠杆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⑶阅读课本P7“人体中的杠杆”,试说明人的前臂是什么类型的杠杆?
五、巩固提高
【想一想、作一作】
1、如图所示,曲杆AOBC自重不计,O为支点,AO=60cm,OB=40cm,BC=30cm,要使曲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在C处作出施加最小的动力F1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1。
2、如右图所示,这样能将萝卜均分吗?
3、请举出生活中常用的三个省力与费力杠杆的例子。
4、完成课本P8“WWW”1、2题。
六、反思整理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那些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