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配制实验题练习(1)2020-2021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实验题
1.在实验室里,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需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
(2)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而其它操作均正确,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
(3)溶解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
(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_____g,水_____g。
(3)对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填序号)
A 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
B 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3.实验室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现有①托盘天平,②量筒(10mL,50mL,100mL),③药匙。根据要求填空。
(1)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2)具体操作步骤可概括为______。
(3)本实验中量取蒸馏水时应选用__mL量筒。量筒读数时,如果俯视(其他操作无误),则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
4.小明要配制用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所示
(1)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g,水的体积为_____mL。
(2)操作②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
(3)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____。
(4)小明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甲同学利用图 1 所示仪器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按实验要求,图 1 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它的名称是_____;
(2)完成此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装瓶存放等;
(3)甲同学按图 2 的操作称取 18g 氯化钠,乙同学发现甲同学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甲同学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甲同学纠正了错误后,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任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他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4)若所用的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某化学兴趣小组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如图是同学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
(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________。
(3)操作④中,当观察到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配好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7.将含有少量泥沙的食盐提纯,并配制食盐水溶液,某同学进行一下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指出图中的任意一处错误操作:____________ 。
(2)过滤时所需的仪器主要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玻璃棒及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
(3)蒸发时如果有大量氯化钠固体析出应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
(4)用上述实验得到的NaCl配制100g12%的NaCl溶液时,涉及一下过程①称量;②溶解;③计算④装瓶贴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5)若(4)中配制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2%,则造成误差的原因一定不是 。(选填字母)
A.溶解粗盐时加水量不足。
B.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量的氯化钠时,误将砝码放在左盘
C.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D.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后再使用
E.转移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8.实验室配制300g3%氢氧化钠溶液时,按所示步骤操作,请填空:
(1)计算:需要氢氧化钠_______g。
(2)称量:①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右,此时应_____(填字母)。
A.减少砝码 B.减少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C.增加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D.调节平衡螺母
②量取水的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保持水平。
(3)_______:此项操作中要使用玻璃棒搅拌。
(4)装瓶存放并贴标签: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不慎洒落,溶质质量分数将会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9.氢氧化钠是化学实验室中一种必备的化学品,易溶于水,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欲配制80g溶质量分数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
(1)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水(密度为lg/mL)_________mL。
(2)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配制该溶液时所需的玻璃仪器中不包括玻璃棒
B 用量程为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C 将称量好的固体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 称量时,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滤纸上
(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这时应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增加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B 减少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C 调节平衡螺母
(4)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于水的杂质
B 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溅出
C 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采用俯视的方法读数
D 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
(5)若要把配制好的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____克?(请写出计算过程)
10.某兴趣小组需要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
(1)①若选择40g.上述氢氧化钠溶液,则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从下表中
名称 托盘天平 酒精灯 小烧杯 玻璃棒 药匙 量筒
仪器
序号 A B C D E F
选择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所需要的仪器_________(填序号)
②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将一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___盘,称量其质量,然后___________(按操作的先后顺序选填字母),直至天平平衡。
a.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烧杯中 b.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
(2)实验室若用40%的氢氧化钠来配制所需溶液,需加水_________克 (写出计算过程)
(
2
)
(
1
)
参考答案
1.
(1)25
(2)小于
(3)玻璃棒
【分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方法掌握
(1)
设:需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的原则,则有:,解之得:
(2)
在实验操作中,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读数应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所以在这里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
(3)
溶解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
【点睛】
2.量筒 7.5 42.5 AB
【详解】
(1)标号a仪器的名称:量筒。
(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50g×15%=7.5g,水50g-7.5g=42.5g。
(3)A 、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实际称取药品质量等于砝码减游码,药品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B、 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导致水量取多了,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错误;
故选AB。
3.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50 大于
【详解】
(1)实验室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故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实验室配制50g5%的NaCl溶液操作步骤,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签。具体操作步骤可概括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3)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5%=2.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2.5g=47.5g(合47.5mL),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故应用50mL的量筒;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
4.10 90 加快氯化钠溶解 ④①③⑤②或③④①⑤② 小于
【详解】
(1)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0%=10g,水的质量为100g-10g=90g,故水的体积为90mL;
(2)操作②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氯化钠溶解;
(3)配置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然后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故操作顺序应是④①③⑤②,也可以先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再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故操作顺序也可是③④①⑤②;
(4)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使量取水的质量偏大,故溶液的质量偏大,溶质质量不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小明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点睛】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
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
5.玻璃棒 计算 称量 溶解 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 减少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偏小
【详解】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图1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存放;
(3)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若按图2操作,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10g+5g-3g=12g;称量过程中发现任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药品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4)若所用的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会造成实际所取水的质量偏大,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6.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 没有用玻璃棒进行引流 出现较多量的固体 ①②
【详解】
实验一:
(1)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
(2)图示操作中,没有用玻璃棒进行引流;
(3)在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当观察到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停止加热;
实验二: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时,会使氯化钠的质量减小,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偏多,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由于溶液的均一性,配好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对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
故填:①②;
7.
(1)A中瓶塞没有倒放或C中漏斗下端没有紧贴烧杯内壁或D中没有用玻璃棒搅拌
(2) 烧杯 引流
(3)停止加热
(4)③①②④
(5)E
【分析】
(1)
A中瓶塞没有倒放,错误;
B中溶解物质时使用玻璃棒搅拌,正确;
C中漏斗下端没有紧贴烧杯内壁,错误;
D中蒸发操作没有用玻璃棒搅拌,错误;
(2)
过滤时所需的仪器主要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玻璃棒及烧杯,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洒出。
(3)
蒸发时如果有大量氯化钠固体析出应该采取的操作是停止加热,使用余热蒸干溶液。
(4)
配制100g12%的NaCl溶液时,步骤为③计算、①称量、②溶解、④装瓶贴签,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
(5)
A、溶解粗盐时加水量不足,导致部分氯化钠损失,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量的氯化钠时,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实际称取物品质量为砝码减游码,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水取多了,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后再使用,水多了,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E、溶液是均一稳定的,转移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
故选E。
8.
(1)9
(2) C 凹液面最低处
(3)溶解
(4)不变
【分析】
(1)
需要氢氧化钠300g×3%=9g。
(2)
天平的指针偏右,固体质量偏少,应增加适量氢氧化钠固体,故选C。
量取水的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3)
溶解过程中要使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
(4)
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不慎洒落,溶质质量分数将会不变。
【点睛】
9.9.6 70.4 B A AD 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80g×12%=(80g+x)×8%
x=40g
答:需要加水的质量为40g。
【详解】
(1) 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80g×12%=9.6g;需要水的体积为(80g-9.6g)÷lg/mL=70.4mL
(2)A、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故错误;
B、选用量筒遵循“一次量取,量程最接近”原则,用量程为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70.4mL,故正确;
C、量筒只能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用作反应容器,将称量好的固体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故错误;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量时,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玻璃器皿中,故错误。
故选:B
(3) 用托盘天平遵循“左物右码”原则,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说明砝码重,需要增加适量氢氧化钠固体。故选:A
(4) A 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于水的杂质,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低,故正确;
B 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C 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采用俯视的方法读数,读数偏大,水的实际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错误;
D 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并且用到了游码,药品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
故选:AD
(5)见答案
10.4 ACE 左 ba 30
【详解】
(1)①需要40g10%氢氧化钠溶液,则溶质质量=40g×10%=4g;称取固体需要用到托盘天平(称固体物质)、烧杯(装固体)、药匙(取固体),对应编号为A、C、E;
②托盘天平使用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烧杯应放在左盘;先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再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烧杯中,直至天平平衡,因此顺序为ba;
(2)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