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
苏
轼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读懂词作,品味古代诗词语言凝练而又意蕴丰富之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
体会诗词艺术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领悟诗歌中蕴含的语言美,表达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学会表达真情实感,自觉传承诗词文化。
壹
走近苏轼
走近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坡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走近苏轼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走近苏轼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江西诗派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豪放派的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有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
绘画:开创“湖州画派”,善画墨竹
美食:东坡饼、东坡肘子、东坡豆腐
水利:杭州“苏堤”,广州“自来水”
医药:编《苏学士方》,建安乐坊
服饰:发明东坡帽(又称“东坡笠”)
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贰
文学常识
江城子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此词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韵。
江城子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悼亡诗
悼亡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安的《悼亡诗》三首。现在广义的悼亡诗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
悼亡诗
最有名的悼亡诗
离 思
元 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悼亡诗
最悲情的悼亡诗
沈 园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悼亡诗
最酸楚的悼亡诗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叁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1055年,16岁的王弗嫁给了19岁的苏轼,二人婚后,王弗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时( 1065年)就去世了。
1075年,苏轼被贬谪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任知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亡妻王弗,便写了《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悼亡词。此时诗人39岁,距离其妻王弗去世整整十年。题目上的“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1075年)。
肆
诵读诗词,理解词意
诵读诗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理解词意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茫茫:指双方茫然不相知。
思量(liáng):想念。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纵使:纵然,即使。
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理解词意
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忘。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理解词意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顾:看。
料得:料想,想来。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理解词意
译文: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伍
初读诗词,理清思路
初读诗词,理清思路
提问:哪些句子描写了梦境的内容?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初读诗词,理清思路
理清思路:
前5句 梦中相逢(梦境)
后3句 梦醒悲凉(现实)
上片:
下片:
词人处境 梦前思念(现实)
提问:本词题为“记梦”,除了写梦中的情景,还写到了什么呢?
陆
品读赏析
品读赏析
(1)如何理解“两茫茫” 传达了怎样的情思?
十年生死两茫茫
品读赏析
“茫茫”二字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样的哀绪。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笼罩全篇。
十年生死两茫茫
品读赏析
(2)“不思量,自难忘”是否矛盾
品读赏析
①“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②“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可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品读赏析
(3)“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句中的“凄凉”有哪些含义,请结合诗人及诗句具体分析。
品读赏析
①相思之情的凄凉。满腔的哀怨和思念无处倾诉,亡妻之恨,相思之痛,孤寂之苦只能遥寄于千里之外的孤坟。②仕途失意的凄凉。苏轼当时官运不佳,屡被贬放,此时被贬密州,流离坎坷的文豪满肚子的委屈需要发泄和倾诉,可他没地方诉说,也没人敢听他诉说,更没有可以诉说的人。至此,作者通过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
品读赏析
(4)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 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
品读赏析
①政治失意。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②屡遭贬谪,身心俱疲。苏轼不断地被外放,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③丧妻之痛。“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也是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是无处话凄凉,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品读赏析
(5)这首词的题是“记梦”,词人在梦中梦到了什么 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品读赏析
①词人梦见自己回到了故乡,妻子正像当年一样,凭窗梳妆,夫妻相见,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惟有相顾垂泪。②这表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
品读赏析
(6)赏析“夜来幽梦忽还乡”一句中“忽”字的妙处。
品读赏析
①(内容)“忽”写出了梦中还乡的快捷,突出了梦境恍惚迷离的特点。②(结构)“忽”字与上阙“十年”“千里”漫长的时间及阔远的空间相照应。③(情感)表现了作者梦中还乡的喜悦心情(或表现了作者似喜实悲的心情)。
品读赏析
(7)梦中相聚,应该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可是却“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为什么
品读赏析
①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万语千言,但不知道从何说起!②此时语言又是那么得笨拙和苍白啊,还是让他们流泪吧,就让那又惊又喜又忧又痛的泪水痛痛快快地流淌吧。③泪眼凝望,自会读出对方的关切、爱抚,真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那就让他们相看泪眼,无语凝噎吧。
品读赏析
(8)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
品读赏析
“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
小 结
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妻已逝,夫独留,万般凄情蚀九肠;人归去,情依旧,千载缘分绵且稠。
柒
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
1.虚实相生(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对写法
2.对比(妻子生前的幸福和死后的凄凉)
3.直抒胸臆,诉悲情,写的真挚朴素,沉痛感人。(自难忘、无处话凄凉、肠断处)
4.以景结情
5.白描(小轩窗,正梳妆)
6.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7.动作细节描写
捌
拓展阅读
带给我们感动歌诗词名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带给我们感动歌诗词名句
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这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