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全案(课件、教案、学案及练习):1.3.1《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苏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全案(课件、教案、学案及练习):1.3.1《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苏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23 09:17:30

文档简介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
【课前导学】
1、作家作品
卡尔 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1818年5月5日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曾先后进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获哲学博士学位。后投身于政治斗争,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奔走呼号,不断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1847年和恩格斯一起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他们的学说,深刻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思想,成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指南。十九世纪五十、六十年代,马克思一面组织和领导欧洲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于1864在伦敦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一面进行大量写作和研究,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于1867年发表《资本论》第一卷。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期间,受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托,写了《法兰西内战》,深刻地总结了公社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1883年3月14日病逝于伦敦。其著作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2、写作背景
1835年8月12日,就读于特里尔中学的马克思完成了他的中学毕业考试德语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阅卷老师批阅后,评论道:“思想丰富,精采有力,值得赞许”,校长威登巴赫读后也赞扬:“此文以思想丰富和结构严谨而引人注目。”这年,马克思只有17岁,在这样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季节,他对自己的人生、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规划和设计。他以优美的文笔、深刻的语言,慎密的思考,严格的推理,使人兴奋、鼓舞,给人以震聋发聩的力量。文中所表述的一些见解和许多哲理性的语句都深入实际,给人启迪,时隔一个多世纪,本文仍对广大青年在现实生活中起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3、课前思考
1)、马克思认为青年选择职业应考虑哪两方面的问题?
2)、马克思认为影响职业选择的三大因素是什么?
3)、马克思认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要冷静地研究所选择的职业?
4)、“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松软的废墟上”这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5)、马克思提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应遵循哪几个原则?
6)、马克思为人们选择职业指明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7)、马克思自己所向往的职业是什么?
【课堂讲学】
一、教学目标
能够说出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点
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和人生道路的思考,尝试在多梦的季节规划人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十六七岁应是尝试规划人生、设计人生未来方向的时候,马克思说: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马克思以他十七岁的年纪谈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若干原则,以及自己职业选择的初步方向。
(二)、研讨课文
1. 马克思认为青年选择职业应考虑哪两方面的问题?
明确:怎样选择职业和选择怎样的职业。
2. 马克思认为影响职业选择的三大因素是什么?
明确:个人喜好、身体条件、自身能力。
3. 马克思认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要冷静地研究所选择的职业?
明确:在虚荣心让我们对某种职业产生短暂的热情的情况下。
4.“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松软的废墟上”这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所选职业超越体质的极限。
5.马克思提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应遵循哪几个原则?
明确:有尊严、深信正确、能提供广阔场所的接近完美的境地。
6.马克思为人们选择职业指明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明确: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7.马克思自己所向往的职业是什么?
明确: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的职业。 这其实是他在十七岁向社会发出的职业理想激情宣告。
(三)、质疑探究
1.写作思路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文章开头,马克思谈到选择职业时,“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深层考虑,我们有必要找出鼓舞的来源。
接下来,马克思谈了影响职业选择的若干因素,即容易让我们在职业选择时产生鼓舞的若干因素,它们是虚荣心、名利欲、幻想、亲人朋友、社会上的关系、体质、自身能力。把这些因素都考虑清楚后,再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如果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这份职业。
最后一部分,马克思谈自己的职业选择的基本原则及自己的职业选择。马克思在谈了对青年选择职业有影响的若干因素后,又对尊严的职业和职业选择一旦失误所造成的后果进一步作了阐释并对正确选择职业后对自身的影响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谈了自己职业选择的基本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在文章的最后,马克思以他十七岁的年龄为他自身的职业选择作了激情的宣告:要为人类的幸福献身。
2.重难点阐释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哪两个方面的原则?
第一个方面,马克思谈的是怎样选择职业的原则。在这一部分,马克思谈了影响职业选择的三大因素:个人喜好、身体条件、自身能力。在个人喜好因素中,虚荣心最能让人产生错误的幻想,以为自己所选职业是自己真的受到了鼓舞后的选择,其实不然,“鼓舞”的背后是虚荣心让我们对某种职业产生了短暂的热情。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冷静地对待,马克思在文中说,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了它的困难后,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这个时候我们才应该选择这份职业。在身体条件因素中,马克思坚持青年不应该超越体质的限制选择职业。在个人能力因素中,马克思强调青年应该在正确估计自身能力的基础上选择职业。在马克思看来,对这三个因素的重视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职业选择的方法原则。
第二个方面,马克思谈的选择怎样的职业,这一原则体现了对职业选择的价值追求。在这一方面,马克思主要提出了选择有尊严的职业、深信其正确的职业、能为我们提供广阔场所的完美境地的职业等原则。其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从文章最后的激情宣告中,我们知道马克思所向往的职业是能为人类的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四)、小结
本文富有激情和理性,文章逻辑性强。作者先谈怎样选择职业,再谈选择怎样的职业,然后谈自己的职业选择原则及自己的职业理想。在每一部分,行文中都能让我们看到作者思考的缜密和思想的睿智。
(五)、作业
根据你的个人实际,请为你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作一个设计,并请说出选择这种职业的理由。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恪(gè)守 赐(cì)予 钦(qīn)佩 战战兢兢(jīng)
B.刹(chà)那 犄(jǐ)角 纤(qiān)巧 瞠(chēng)目结舌
C.擂(lèi)鼓 教诲(huì) 累赘(zhuì) 面面相觑(qù)
D.商榷(què) 妥帖(tiē) 巷(xàng)道 相濡(rǔ)以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雏形 碑贴 一笔勾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寂寞 惭愧 嬉笑怒骂 有志者事竞成
C.惶然 斑澜 融会贯通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D.斟酌 噬啮 言论精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
①尊严就是使他 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无可非议 无可厚非)
②刹那间,无数声音 耳鼓,申述着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想在最后一分钟,挤进我的小筐。(充斥 充满)
③同学们的选择万千气象,绝不雷同,有些简直让人瞠目结舌,比如某男士的“足球”,某女士的“巧克力”,在我就大 。(不以为重 不以为然)
【课外探究】
我们应如何尝试去设计人生、规划未来,选择我们的职业?
十六七岁的年龄应该是尝试规划自己的人生、设计自己的未来的时候,马克思说: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马克思以十七岁的年纪谈了青年必须认真考虑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职业选择必须考虑的若干因素以及自己职业选择的初步方向。在与伟人的对话中,我们应该尝试着考虑自己一生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共16张PPT)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节选)
马克思
广州13中吴国深改编
卡尔 马克思
(1818—1883年)
人类历史上最
伟大的革命家,科
学家,全世界无产
阶级和被剥削被压
迫群众的伟大导师,
科学共产主义的奠
基人。
卡尔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曾先后进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获哲学博士学位。后投身于政治斗争,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奔走呼号,不断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1847年和恩格斯一起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他们的学说,深刻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思想,成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指南。十九世纪五十、六十年代,马克思一面组织和领导欧洲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于1864在伦敦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一面进行大量写作和研究,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于1867年发表《资本论》第一卷。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期间,受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托,写了《法兰西内战》,深刻地总结了公社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1883年3月14日病逝于伦敦。其著作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写作背景 1835年8月12日,就读于特里尔中学的马克思完成了他的中学毕业考试德语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阅卷老师批阅后,评论道:“思想丰富,精采有力,值得赞许”,校长威登巴赫读后也赞扬:“此文以思想丰富和结构严谨而引人注目。”这年,马克思只有17岁,在这样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季节,他对自己的人生、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规划和设计。他以优美的文笔、深刻的语言,慎密的思考,严格的推理,使人兴奋、鼓舞,给人以震聋发聩的力量。文中所表述的一些见解和许多哲理性的语句都深入实际,给人启迪,时隔一个多世纪,本文仍对广大青年在现实生活中起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自白
您最珍贵的品德——一般人纯朴 男人刚强 女人柔弱
您的主要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最能谅解的缺点——轻信
您最厌恶的缺点——逢迎
您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您最喜欢的文学家——莎士比亚、埃斯库罗斯、歌德、
狄德罗
您最喜欢的英雄——斯巴达克、开普勒
您最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您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速读课文,用铅笔画出要点:
① 马克思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
② 马克思向往的职业是什么?
③ 画出对你人生选择最有启发的语句。
马克思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
1、“选择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的”“我们自以为适合的职业”(答案出自l、8),
2、选择一种“使我们有尊严的”、“深信其正确的”、“能为我们提供广阔场所的完美境地的职业”(答案出自第13段)。
3、选择使“人类幸福”和“我们自身完美”的职业(答案出自22节),
思考: l、马克思认为“最有尊严的职业”是什么样的职业
2、马克思是如何阐述他对选择“我们深信其正确的职业”的理解的
3、选择“能为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与“使我们最有尊严”是否矛盾 为什么
思考:
马克思对自己在未来从事什么职业,并没有明确的回答,你能否根据文章有关内容,说出他所向往的职业?
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归纳:马克思在选择职业时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实现自身尊严与价值的职业,并愿意为这一职业而献身。
马克思对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哪两个方面的原则?
第一个方面,马克思谈了影响职业选择的
三大因素:个人喜好、身体条件、自身能
力。马克思坚持青年不应该超越体质的限
制选择职业。在个人能力因素中,马克思
强调青年应该在正确估计自身能力的基础
上选择职业。在马克思看来,对这三个因
素的重视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职业选择的方
法原则。
第二个方面,马克思谈的选择怎样的职业,这一原则体现了对职业选择的价值追求。在这一方面,马克思主要提出了选择有尊严的职业、深信其正确的职业、能为我们提供广阔场所的完美境地的职业等原则。其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从文章最后的激情宣告中,我们知道马克思所向往的职业是能为人类的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生命的意义》 :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在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我们将怎样度过呢?
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能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作业:
1、摘抄对你人生选择最有启发的语句。
2、结合人生感悟,修改你的理解和选择,并尝试规划人生,设计三年的高中生活:小作文《我的高中生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马克思所提出的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原则
2、正确认识、评估自己,初步拟定自己的人生规划
3、积极参加讨论,把自己的感悟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个正常人都需要职业,需要一份工作来人能够他养家糊口,维持生活。而我们经常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职业。
十六七岁是编织梦想,播种希望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里,同学们应该好好学习,尝试规划人生设计未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马克思在十七岁中学毕业考试时写的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下面请同学把书打开。(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下面我请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
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科学家,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他1818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律师家庭,1847年与恩格斯共同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写作了《资本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可以说,他一生都在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作奋斗,恩格斯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马克思的伟大思想“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给文章划分段落。(三部分)
第一部分,1——12小节,马克思提出了选择职业时应遵循那些原则
第一节,选择职业时要认真考虑,找到选择职业时的鼓舞来源;
第2——12小节,马克思谈到了影响我们在职业选择时的若干因素;
第二部分,13——25小节,马克思谈到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
2、小面具体看第一部分
快速阅读2——12小节,找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在文中把相应的语句画出来,并概括出要点。(同桌讨论)
(1)第二段,虚荣容易让人丧失理智,听任偶然机会和幻想的安排;
(2)第三段,职业不是用来炫耀的;
(3)第四段,不要用幻想把职业美化;
(4)第六段,我们的父母在我们被感情蒙蔽、丧失理智时支持知道我们;
(5)第八段,社会上的关系对我们选择职业的影响。
★这几段的中心就是要理智选择,务必克服虚荣心。
板书:克服虚荣心。
(2)作者还提出体质与选择职业之间的关系。
第十段,超越体质限制,我们会垮的。
我们应该选择与我我们的体质相匹配的职业,那样菜嫩甘心工作。如果体质略有赢余,那就更好了。
板书:体质。
(3)第11、12小节,选择力不胜任的工作,就会自愧无能,妄自菲薄。
“力”,不仅指体力、体质,还指能力。所以要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
板书:能力。
3、前面我们讲了在选择职业时要遵循的原则(克服虚荣心,体质,能力)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
浏览13——25小节,用笔在书上画。
(1)明确:作者提出要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
板书:尊严。
(2)重视作为我们职业的基础的思想,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我们本身的尊严,使我们的行为不可动摇”。
(3)选择一种能为我们提供广阔场所的完美境地的职业。
(4)主要指针: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板书:造福人类。
(5)请同学读最后一小节,马克思要选择怎么要的职业/
从文章最后的激情宣告中,我们知道马克思所向往的职业是能为人类的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是为千千万万人的幸福而默默奋斗的事业。
板书设计:
一、遵循什么原则
克服虚荣心
体质
能力
二、选择什么样的职业
自尊
正确
造福人类
(四)活动体验
项目确立志向
准确评估(优/缺点,性格、兴趣爱好、父母、社会关系)
奋斗目标(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也就是怎样努力}
(五)讲故事
有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觉得自己很有才华,却感觉到自己没有用武之地,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于是,他就到了海边来,想跳海自杀.这时,被一个老人叫住了.问明了原因.老人拣起一粒沙子,然后把这粒沙子丢到沙滩上.叫这个年轻人拣起刚才的那粒沙子.年轻人说,这个我怎么会找到呢 全是沙子啊.老人又从怀里拿出了一粒珍珠.珍珠闪闪发亮.他把珍珠又仍到沙滩上.这回,年轻人很快就找到了这粒珍珠.不仅找到了这粒珍珠,还找到了一个道理.他不想自杀了.他明白他现在只是粒沙子,所以无人认识.如果他是珍珠,很快就会被人找到的.他想,如何从沙子变成珍珠,才是他应该思考和行动的事情,而不是埋怨别人眼光的迟钝.
若要自己卓然出众,那就努力使自己变成一颗珍珠。苏教版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筑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赐予(yǔ)    废墟(xū)    吮吸(shǔn)    累赘(zhuì)
B.甄别(zhēn) 藐视(miǎo) 觑了一眼(qù) 墓冢(zhǒnɡ)
C.啮噬(niè) 商榷(què) 不啻(dì) 雏形(chú)
D.斟酌(zhēn) 舐犊情深(shì) 暴殄天物(tiǎn)
提示:C项,“啻”应读“chì”。
答案:C
2.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
伟大的东西是光辉的,光辉   引起虚荣心,   虚荣心容易给人以鼓舞或者一种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   ,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经无法支配他,   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去的地方;他已经不再自己选择他在社会上的地位   听任偶然机会和幻想去决定它。
A.就   可   但是   因此   却
B.则   而   但是   于是   而
C.因为  所以  可是   于是   而
D.则   可   于是   于是   却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24日,第59届联大召开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特别会议,日本《读卖新闻》在25日的晚刊,《朝日新闻》在26日的日刊都以很小的篇幅予以“关注”,不约而同地将报道聚焦在“阿拉伯国家缺席这一特别会议”上。
B.如果日本已深刻认识到其过去的滔天罪行,那么它就不会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一意孤行,不会在教科书编写上篡改历史,不会对毒气弹、慰安妇事件闪烁其辞。
C.就个人愿望而言,他强烈地想成为一名诗人;然而他考取的却是师范大学,于是他自怨自艾命运不佳。
D.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评委袁蕾磋叹:几乎所有的影评人都在夸奖《天下无贼》,而实际上该剧“一环强扣一环”的戏剧结构,只是跟着好莱坞大片邯郸学步。
提示:C项,“自怨自艾”用于悔恨自己的错误。
答案:C
4.说说“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这句话的含意。
“毒蛇”“啮噬”“毒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妄自菲薄”心态的危害,从而有力地论证了选择力不胜任的职业的恶果。
5.根据马克思的看法,青年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
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即完美境地的职业。
6.马克思认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是哪些人物?
为人类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为人类牺牲了自己的人。
综合应用
一、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居地位是高尚的,他也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尚。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7.读“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这句话,回答(1)~(2)题。
(1)“这两种利益”是指哪两种利益?
(2)为什么不应认为它们是敌对的?
提示:代词指代内容在文中找。
参考答案:(1)是指“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这两种利益。
(2)因为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这是人类的天性。
8.把画线的句子变换成主语是“伟大人物”的句子。
提示:句式转换,首先确定谓语,然后依次组句。
参考答案:伟大人物是那些被历史承认的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
9.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请列举“历史承认”的两位以往的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
提示:要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的人。
答案:(略)
10.从这几段文字可以看出,马克思选择职业的原则是什么?他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联系上下文,第二节开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这便是答案。
参考答案:马克思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而劳动,他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成为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二、语言运用
11.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使其成为语意前后呼应、句式一致、修辞恰当的一段话。
许多象形字,如“山”“水”“木”等是从自然界的实物抽象出来加工创造的。“山”很像连绵起伏的群峰;“水”      ;“木”      。它们生动地体现了汉字的自然之美。
很像波涛汹涌的长河 很像根深叶茂的大树
三、写作训练
12.请以“眼界”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答案:(略)
回顾展望
13.2010广东 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4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新型星际“指南针”。
提示:本题考查句式变换能力。长句之所以长,是因为中心词(主干)的修饰成分叠加较多。
这个长句的主干是“俄罗斯科学家设计出‘指南针’”,状语部分就讲了“指南针”的具体特点,把它们抽出来分成三个方面,再分别加上主语“指南针”(或用“它”代替),答案就出来了。
参考答案:(1)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新型星际“指南针”。(2)这种新型星际“指南针”的外型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3)它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4)它还具有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
14.2010全国卷Ⅰ 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将答案写在文段下面对应的序号后。
语言的形式 ① 能是美的, ② 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 ③ 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 ④ 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 ⑤ 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 ⑥ 二者这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提示:这道题既考查虚词的用法,也考查连贯。文章一共分了四句话,要分割。分割开来之后可以得出各个分句的关系:第一句,因果倒装;第二句,因果;第三句,并列;第四句,转折。了解清楚了这些,关联词就能填对。
参考答案:之所以 因为 所以 也 尽管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