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昆虫、两栖类与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一、单选题
1.(2021·昆明)地中海实蝇是一种危害水果和疏菜的害虫,其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经历的时期是( )
A.卵→幼虫→蛹→成虫 B.卵→蛹→幼虫→成虫
C.卵→若虫→成虫 D.卵→若虫→蛹
2.(2021·云南)下图表示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受精卵,②是幼虫(若虫),③是成虫
B.由于有外骨骼的限制,②→③要经历蜕皮过程
C.蝗虫的发育方式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D.蝗虫的生殖和发育不经历蛹期
3.(2020·昆明)蜜蜂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该发育过程称为( )
A.体内受精 B.体外受精 C.完全变态 D.不完全变态
4.(2019·云南)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 )
A.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B.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C.体外受精、完全变态发育 D.体内受精、不完全变态发育
5.(2019·昆明)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了鸟繁殖行为中的( )
A.筑巢 B.求偶 C.交配 D.育雏
6.(2017·曲靖)“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这句诗说的鸟正处于( )
A.求偶期 B.孵卵期 C.筑巢期 D.育雏期
7.(2017·曲靖)青蛙受精作用的场所是( )
A.陆地上 B.雌蛙体内 C.输卵管中 D.水中
8.(2017·云南)青蛙与家蚕生殖发育过程的相同点是( )
①变态发育②不经过蛹期③将卵产在水中④有性生殖.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2017·昆明)鸟卵结构中,胚盘将来可能发育成雏鸟的主要原因是,胚盘里面含有( )
A.卵白 B.卵黄 C.系带 D.细胞核
10.(2021·云县模拟)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栖动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B.青蛙的幼体用腮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C.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是: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D.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
11.(2020·官渡模拟)青蛙是农田害虫的天敌,其捕食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
A.受精卵 B.蝌蚪 C.幼蛙 D.成蛙
12.(2020·马龙模拟)今年上半年,云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因此某地农田蝗虫数量增多。下列与蝗虫的发育过程相同的是( )
A.蟋蟀 B.家蚕 C.菜粉蝶 D.果蝇
13.(2019·景洪模拟)下列昆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是()
A.蟋蟀 B.家蚕 C.蜜蜂 D.蚊
二、综合题
14.(2021·云南)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今年10月在云南昆明举行。云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被称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云南拥有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有从热带谷地到高山寒带完整的生态系统系列,这是云南生物多样性中 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2)云南是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且受到威胁最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目前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填“人类活动影响”或“自然灾害”)。
(3)在云南,每时每刻都有来自大自然的惊喜,不断有濒危动植物被发现。下图是生态摄影师在我省“盈江犀鸟谷”拍摄到的,双角犀鸟雌鸟用其大嘴将洞口封闭缩小准备育雏和雄鸟正在给巢内的雌鸟喂食的罕见图像。从行为获得途径(发生)来看,双角犀鸟的这些行为属于 行为、双角犀鸟卵中能发育成雏鸟的结构是 。
(4)《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规定,“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15.(2019·云南)根据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6月2日报道,今年1月草地贪夜蛾首次被发现入侵云南,后相继在西南、华南地区出现,同时快速向广西、贵州等地迁飞蔓延。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杂食性害虫,其幼虫可大量啃食玉米、水稻等多种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事件引起了农业部的高度重视,目前按照科学方法进行防治的地块,虫害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1)草地贪夜蛾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 动物。
(2)草地贪夜蛾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 →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属于 发育。
(3)草地贪夜蛾原产于美洲,进入我国后,由于缺乏天敌而大量繁殖,这种现象叫 (填“生物入侵”或“物种引进”)。
(4)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强的迁徙能力,它所具有的这种迁徙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从行为的获得途径(发生)来看,该行为属于 行为。
16.(2017·昆明)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有关生物的多样性的问题.
饲养家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中华人民取桑椹,去果皮,用种子繁殖桑苗,采摘桑叶喂养家蚕,用蚕宝宝吐出的丝织成美丽的丝绸,骆驼驮运丝绸制品穿越茫茫戈壁滩,开辟了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
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提出,让家蚕和桑树这两个小小的物种所演绎的人类文明史诗,以及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又仿佛回响在人们的耳畔.
(1)桑树属于被子植物,依据是其种子外面有 包被着.
(2)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为提高吐丝量,可设法延长其中的 时期.
(3)有“沙漠之舟”美称的骆驼耐饥耐渴、善走沙漠,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填“适应”或“影响”).骆驼独特的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是通过遗传、变异和长期 ,不断进化的结果.
(4)生物圈中生活着包括家蚕、桑树和骆驼在内在数百万种生物,每个物种都有存在的价值.请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
17.(2021·云县模拟)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2019年初,蝗灾在红海岸的沙漠地带出现端倪时至今日,这场25年以来最严重的蝗灾已绵延到东非和西南亚地区,对粮食和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回顾蝗灾爆发的机制不难发现,蝗灾肆虐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耕地开垦由此带来的水资源失调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让蝗灾的爆发失去了最后的防线。
(1)由资料可知,使水资源失调、生物多样性丧失,让蝗灾的爆发失去了最后防线的原因是 。
(2)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其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坚韧的 。蝗虫的发育属于 (填“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3)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 的多样性,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4)蝗虫啃食农作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发生)的途径看,该行为属于 行为。
18.(2020·文山模拟)下面是生物生殖发育不同时期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上述图示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填写字母);与有性生殖相比,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 。
(2)图A中,保证①成活的关键是 ,假如①是樱桃的枝,其基因组成为aa,②的基因组成为AA,按该方式繁殖,樱桃果肉的基因组成应为 。
(3)图B是菜豆种子,其中胚是由 (填写数字)组成。
(4)与图E生物相比,在细胞结构上的区别是C有 ,安丘景芝白酒闻名全国,其生产过程的核心环节都离不开图C生物的发酵作用,不同品类的酒有不同的芳香和味道,主要原因是 。
(5)图D中既能对卵细胞起保护作用又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的结构是 。
(6)图E中生物的发育是从[ ] 开始的。
19.(2020·文山模拟)巴西遭遇严重的寨卡病毒疫情,此疫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当中传播。
(1)寨卡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2)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分析,发热的病人属于 。
(3)在预防寨卡疫情的公益广告中,提倡大家“齐动手,清积水”,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
(4)疫情爆发至今,尚无有效针对此疫情的疫苗。如疫苗研制成功并通过测试,该疫苗进入人体后在不引起疾病的前提下,刺激淋巴细胞产生 ,从而将入侵的病原体清除。
(5)如图所示为伊蚊的个体发育过程示意图,由此推测伊蚊的个体发育属于 发育。
(6)当小明被伊蚊叮咬后,迅速缩手并感觉到痛,痛觉产生的部位是[ ] ,写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若[G]处受到损伤,出现的反射状况是 。
20.(2019·盘龙模拟)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是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候鸟研究基地。每年春夏约有10万只鸟飞来度夏,主要有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燕鸥、黑颈鹤、天鹅、赤麻鸭等,景象十分壮观,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然而,游客捡鸟蛋、破坏鸟巢、乱扔垃圾的现象屡屡发生。 蜂拥而至的游客,打破了鸟岛的静谧,给鸟岛带来了生态灾难。2017年8月29曰起,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为减少旅游活动对于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关停了青海湖鸟岛景区,并停止了一切旅游经营活动。
请回答:
(1)鸟类的前肢变成 ,上面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适于搏击空气;身体里有发达的 与肺相同,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为飞行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2)鸟卵结构中将来可能发育成雏鸟的是 。
(3)资料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 的多样性。
(4)游客对青海湖鸟岛的破坏,警示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人有责。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既能正常开发生态旅游,又不破坏生物多样性。
(5)国家规定在每年“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日”期间,4周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以预防脊髓灰质炎。这是因为儿童服用糖丸后,能在体内产生相应的 ,从免疫获得的途径看,这属于 免疫。
(6)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脑膜炎双球菌是引起流脑的 。早期发现病人就地进行呼吸道隔离和治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7)健康人注射流脑疫苗后,不能对乙脑起预防作用,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地中海实蝇是一种危害水果和疏菜的害虫,其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经历的时期应该是:卵→幼虫→蛹→成虫。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2.【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蝗虫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图中①是受精卵,②是幼虫(若虫),③是成虫,A不符合题意。
B.蝗虫是节肢动,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因此在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B不符合题意。
C.蝗虫的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符合题意。
D.蝗虫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经历蛹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3.【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体内受精是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内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为新的个体,故A不符合题意。
B.体外受精是动物将精子和卵细胞排在体外,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一般来说动物的受精过程离不开水,故B不符合题意。
C.蜜蜂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差别明显,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故C符合题意。
D.不完全变态发育指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的差别不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完全变态发育是指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4.【答案】B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5.【答案】A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鸟类生殖发育的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而生殖行为是与繁殖后代有关的所有行为。繁殖行为包括识别、占有空间、筑巢、求偶、交配、孵卵、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的复杂行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属于占有空间和筑巢。
故答案为:A
【分析】在繁殖季节,许多鸟类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求偶行为,求偶成功,雌雄鸟进行交配,精子和卵细胞在雌鸟的体内结合成受精卵.然后选择合适的场所构筑巢穴.接着,雌鸟产下具有坚硬外壳的大型的卵.鸟的受精卵在雌鸟体内就已经开始发育,产出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需要由亲鸟孵化才能继续发育.孵化出后,一些晚成雏尚未充分发育,需要由亲鸟喂养一段时间,才能独立生活.所以鸟类的繁殖行为的几个过程的顺序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鹃.杜鹃将卵产在其他鸟类(如画眉,鸦雀,寿带鸟和柳莺)的巢内,让这些鸟类为其孵卵、育雏.无论各种鸟的生殖和发育有何特点,在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中,鸟必须有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
6.【答案】D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是鸟类的育雏行为.
故选:D
【分析】鸟类的生殖行为一般包括: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行为.
7.【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蛙类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水中受精,属于卵生.繁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四月中下旬,在生殖过程中,雄蛙鸣叫,吸引雌蛙,完成抱对现象,然后雌雄蛙分别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在水中完成受精,这叫做体外受精.
故选:D.
【分析】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是:雌性异体,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8.【答案】D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青蛙和家蚕二者的发育的起始点都是受精卵,都属于有性生殖.青蛙和家蚕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都属于变态发育,其中家蚕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卵是产在水中,而家蚕的卵是产在植物的叶等无水的环境中.
故选:D
【分析】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9.【答案】D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在鸟卵的结构中,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雏鸟.
故选:D
【分析】如图鸟卵的结构包括:胚盘,卵壳,系带,卵黄膜,卵黄,气室,卵白,卵壳膜.
卵壳起保护作用;
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
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
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
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10.【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为: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出外鳃,再长出内鳃,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所以青蛙的发育特点是体外受精,水中完成,变态发育,说明两栖类动物生殖发育没有摆脱对水的依赖。
故答案为:D。
【分析】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11.【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青蛙的生殖特点是水生产卵,水中受精、卵生,其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青蛙是农田害虫的天敌,素有“田园卫士”之称,一只青蛙一天可以捕食的害虫少则五六十只,多则两百只。所以,青蛙是农田害虫的天敌,其捕食能力最强的时期是成蛙。故答案为:D。
【分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变态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12.【答案】A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蝗虫、蝼蛄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蟋蟀、家蚕、菜粉蝶、果蝇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A。
【分析】 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
13.【答案】A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A.蟋蟀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A符合题意;
BCD.家蚕、蜜蜂、蚊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都属于完全变态发育,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昆虫两种发育方式比较如下:
发育方式 不同点 相同点 举例
发育过程 发育特点
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幼虫和成虫有明显的差异,有羽化现象 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都是有性生殖;都属于变态发育 家蚕、蚊、蝇、蜜蜂
不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成虫 幼虫和成虫相似,无羽化现象 蝗虫、蝼蛄、蟋蟀、螳螂、蜻蜓
14.【答案】(1)生态系统
(2)人类活动影响
(3)先天性(本能);胚盘
(4)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就地保护)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鸟卵的结构;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方面。云南拥有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有从热带谷地到高山寒带完整的生态系统系列,这是云南生物多样性中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2)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也是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且受到威胁最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有栖息地的破坏、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这些都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鸟类育雏、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从行为获得途径(发生)来看,双角犀鸟的这些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鸟卵结构中的胚盘含有细胞核,将来发育成雏鸟,所以双角犀鸟卵中能发育成雏鸟的结构是胚盘。
(4)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5.【答案】(1)节肢
(2)蛹;完全变态
(3)生物入侵
(4)先天性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1)根据分析可得,草地贪夜蛾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2)草地贪夜蛾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且幼虫期与成虫期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差异很大,这种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
(3)草地贪夜蛾原产于美洲,进入我国后,由于缺乏天敌而大量繁殖,这种现象叫生物入侵。
(4)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强的迁徙能力,它所具有的这种迁徙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从行为的获得途径(发生)来看,该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分析】(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有分节.
(2)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3)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
(4)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6.【答案】(1)果皮
(2)幼虫
(3)适应;自然选择
(4)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成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经济和未来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物进化的学说;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解:(1)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因此桑树属于被子植物,依据是其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2)“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由受精卵孵化成幼虫;幼虫取食桑叶,每隔5、6天蜕一次皮,经过4次蜕皮后,幼虫停止取食并吐丝结茧;结茧后幼虫化为蛹,到了蛹期蛹皮变硬不能吐丝,蛹不食不动;蛹过一段时间能羽化为蚕蛾(成虫).因此为提高吐丝量,可设法延长其中的幼虫时期.(3)“有‘沙漠之舟’美称的骆驼耐饥耐渴、善走沙漠”,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填“适应”或“影响”).“骆驼独特的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是通过遗传、变异和长期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的结果.(4)“生物圈中生活着包括家蚕、桑树和骆驼在内在数百万种生物,每个物种都有存在的价值”.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成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经济和未来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
故答案为:(1)果皮(2)幼虫(3)适应;自然选择(4)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成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经济和未来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
【分析】(1)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的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2)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3)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还要影响环境.(4)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物质(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7.【答案】(1)森林砍伐和耕地开垦
(2)外骨骼;不完全变态
(3)生态系统
(4)先天性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由资料可知,使水资源失调、生物多样性丧失,让蝗灾的爆发失去了最后防线的原因是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与耕地开垦。
(2)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其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蝗虫的发育经历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3)生物多样性通常包含三层含义,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而划出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加以保护的地区。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它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蝗虫啃食农作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发生)的途径看,该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分析】(1)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翅和足是运动中心,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牵动着运动器官。昆虫有3对足,其中足包括前足、中足和后足,均分节,后足发达。蝗虫胸部有翅和足是运动中心,胸部有发达的肌肉,牵动这些运动器官。昆虫有3对足,其中足包括前足、中足和后足,均分节,后足发达,有2对翅,翅分为前翅和后翅各一对,前翅革质、狭长,覆盖在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薄膜状,柔软而宽大,适于飞翔。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蝗虫还有发达的感觉器官比如触角,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8.【答案】(1)AC;亲代母本的遗传性状
(2)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aa
(3)①②③④
(4)细胞壁和液泡;应用的霉菌、酵母菌的种类以及生产工艺不同的缘故
(5)卵白(④)
(6)①;受精卵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鸟卵的结构;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综合);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图A嫁接和图C酵母菌的孢子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相比,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亲代母本的遗传性状。(2)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不会出现性状的变异,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砧木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假如①是樱桃的枝,其基因组成为aa,②的基因组成为AA,按该方式繁殖,樱桃果肉的基因组成与接穗相同,仍然是aa。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3)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由①胚轴、②胚根、③胚芽、④子叶组成。(4)C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和细胞核。而E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和液泡。安丘景芝白酒闻名全国,其生产过程的核心环节都离不开图C生物的发酵作用,不同品类的酒有不同的芳香和味道,主要原因是应用的霉菌、酵母菌的种类以及生产工艺不同的缘故。(5)图D中,既能对卵细胞起保护作用,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的结构是④卵白。(6)图中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和④成虫等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图E中生物的发育是从①受精卵开始的。
【分析】图A是嫁接,①接穗,②砧木;
图B中①胚轴,②胚根,③胚芽,④子叶,⑤种皮;
图C是酵母菌;
图D是鸟卵的结构①气室,②卵黄,③胚盘,④卵白,⑤系带;
图E是完全变态发育过程,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
19.【答案】(1)遗传物质
(2)传染源
(3)切断传播途径
(4)抗体
(5)完全变态
(6)F;大脑皮层;A→B→E→C→D;只缩手不产生痛觉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反射及其结构基础;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1)寨卡病毒属于动物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2)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病人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因此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分析,发热病人属于传染源。(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预防寨卡疫情的公益广告中,提倡大家“齐动手,清积水”,是为了减少或清除伊蚊,防止病毒通过伊蚊传播,因此这一预防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4)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接种疫苗进入人体后在不引起疾病的前提下,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将入侵的病原体清除,这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5)从如图可见,伊蚊的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E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和D效应器。所以反射弧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A→B→E→C→D,感受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如果G上行传导束受到损伤后,神经冲动不能传到大脑感受痛觉的神经中枢,因此人不能够感受到疼痛,但是反射弧完整,能完成缩手反射。
【分析】(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2)完全变态发育是指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是指看出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3)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4)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抗体具有专一性。(5)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0.【答案】(1)翼;气囊
(2)胚盘
(3)生物种类
(4)植树造林,绿化草地,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5)抗体;特异性
(6)病原体;控制传染源
(7)注射流脑疫苗获得的免疫属特异性免疫,只能预防流脑,不能预防乙脑
【知识点】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鸟卵的结构;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1)鸟类的前肢变成翼,呈扇形,利于飞行。 鸟类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使它在飞行时获得足够的氧气 ,鸟类的这种呼吸称为双重呼吸,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2)卵黄上的小白点叫胚盘,受精的胚盘颜色更白,因为胚胎已经发育,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鸟。(3)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丰富性。 每年春夏约有10万只鸟飞来度夏 , 主要有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燕鸥、黑颈鹤、天鹅、赤麻鸭等 ,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多样性。(4) 过热的生态旅游 使不少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与全球的温室效应分不开的。温室效应: 由于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放,毁林开荒,燃烧薪材取暖、做饭,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含量稳步增加 这些温室气体像温室的玻璃样,可以透射太阳光,并将由太阳能转化的热能存留温室内,因此使地球温度升高,这种效应被称做温室效应。因此,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
我们可通过植树造林,绿化草地,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5) 由分析可知给小儿服用的小儿麻痹疫苗糖丸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6)病原体是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传染病流行的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题干中“要尽量避免接触患者及其分泌物”,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早期发现病人就地进行呼吸道隔离和治疗”,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3)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后者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注射流脑疫苗获得的免疫属特异性免疫,只能预防流脑,不能预防乙脑。
【分析】1、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大多中空,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直肠极短,能减轻体重。
2、双重呼吸: 鸟类除具有肺外,并有从肺壁凸出而形成的薄膜气囊。气体经肺进入气囊后,再从气囊经肺排出,由于气囊的扩大和收缩,气体两次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能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这是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一种特殊呼吸方式。
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即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
(2)基因的多样性又叫遗传的多样性,它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起决定作用的多样性。生物的性状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细胞内有成千上万个基因。不同物种的生物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基因也有差异。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地球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又可以分出很多小的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个池塘、一条河流等,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这种免疫叫特异性免疫。
5、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
抗体具有特异性:特定的抗体只能对特定的抗原发生作用,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者使抗原失去致病能力。
6、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如下:
(1)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
1 / 1云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昆虫、两栖类与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一、单选题
1.(2021·昆明)地中海实蝇是一种危害水果和疏菜的害虫,其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经历的时期是( )
A.卵→幼虫→蛹→成虫 B.卵→蛹→幼虫→成虫
C.卵→若虫→成虫 D.卵→若虫→蛹
【答案】A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地中海实蝇是一种危害水果和疏菜的害虫,其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经历的时期应该是:卵→幼虫→蛹→成虫。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2.(2021·云南)下图表示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受精卵,②是幼虫(若虫),③是成虫
B.由于有外骨骼的限制,②→③要经历蜕皮过程
C.蝗虫的发育方式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D.蝗虫的生殖和发育不经历蛹期
【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蝗虫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图中①是受精卵,②是幼虫(若虫),③是成虫,A不符合题意。
B.蝗虫是节肢动,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因此在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B不符合题意。
C.蝗虫的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符合题意。
D.蝗虫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经历蛹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3.(2020·昆明)蜜蜂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该发育过程称为( )
A.体内受精 B.体外受精 C.完全变态 D.不完全变态
【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体内受精是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内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为新的个体,故A不符合题意。
B.体外受精是动物将精子和卵细胞排在体外,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一般来说动物的受精过程离不开水,故B不符合题意。
C.蜜蜂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差别明显,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故C符合题意。
D.不完全变态发育指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的差别不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完全变态发育是指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4.(2019·云南)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 )
A.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B.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C.体外受精、完全变态发育 D.体内受精、不完全变态发育
【答案】B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5.(2019·昆明)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了鸟繁殖行为中的( )
A.筑巢 B.求偶 C.交配 D.育雏
【答案】A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鸟类生殖发育的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而生殖行为是与繁殖后代有关的所有行为。繁殖行为包括识别、占有空间、筑巢、求偶、交配、孵卵、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的复杂行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属于占有空间和筑巢。
故答案为:A
【分析】在繁殖季节,许多鸟类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求偶行为,求偶成功,雌雄鸟进行交配,精子和卵细胞在雌鸟的体内结合成受精卵.然后选择合适的场所构筑巢穴.接着,雌鸟产下具有坚硬外壳的大型的卵.鸟的受精卵在雌鸟体内就已经开始发育,产出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需要由亲鸟孵化才能继续发育.孵化出后,一些晚成雏尚未充分发育,需要由亲鸟喂养一段时间,才能独立生活.所以鸟类的繁殖行为的几个过程的顺序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鹃.杜鹃将卵产在其他鸟类(如画眉,鸦雀,寿带鸟和柳莺)的巢内,让这些鸟类为其孵卵、育雏.无论各种鸟的生殖和发育有何特点,在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中,鸟必须有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
6.(2017·曲靖)“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这句诗说的鸟正处于( )
A.求偶期 B.孵卵期 C.筑巢期 D.育雏期
【答案】D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是鸟类的育雏行为.
故选:D
【分析】鸟类的生殖行为一般包括: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行为.
7.(2017·曲靖)青蛙受精作用的场所是( )
A.陆地上 B.雌蛙体内 C.输卵管中 D.水中
【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蛙类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水中受精,属于卵生.繁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四月中下旬,在生殖过程中,雄蛙鸣叫,吸引雌蛙,完成抱对现象,然后雌雄蛙分别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在水中完成受精,这叫做体外受精.
故选:D.
【分析】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是:雌性异体,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8.(2017·云南)青蛙与家蚕生殖发育过程的相同点是( )
①变态发育②不经过蛹期③将卵产在水中④有性生殖.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青蛙和家蚕二者的发育的起始点都是受精卵,都属于有性生殖.青蛙和家蚕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都属于变态发育,其中家蚕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卵是产在水中,而家蚕的卵是产在植物的叶等无水的环境中.
故选:D
【分析】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9.(2017·昆明)鸟卵结构中,胚盘将来可能发育成雏鸟的主要原因是,胚盘里面含有( )
A.卵白 B.卵黄 C.系带 D.细胞核
【答案】D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在鸟卵的结构中,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雏鸟.
故选:D
【分析】如图鸟卵的结构包括:胚盘,卵壳,系带,卵黄膜,卵黄,气室,卵白,卵壳膜.
卵壳起保护作用;
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
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
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
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10.(2021·云县模拟)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栖动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B.青蛙的幼体用腮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C.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是: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D.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
【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为: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出外鳃,再长出内鳃,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所以青蛙的发育特点是体外受精,水中完成,变态发育,说明两栖类动物生殖发育没有摆脱对水的依赖。
故答案为:D。
【分析】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11.(2020·官渡模拟)青蛙是农田害虫的天敌,其捕食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
A.受精卵 B.蝌蚪 C.幼蛙 D.成蛙
【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青蛙的生殖特点是水生产卵,水中受精、卵生,其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青蛙是农田害虫的天敌,素有“田园卫士”之称,一只青蛙一天可以捕食的害虫少则五六十只,多则两百只。所以,青蛙是农田害虫的天敌,其捕食能力最强的时期是成蛙。故答案为:D。
【分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变态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12.(2020·马龙模拟)今年上半年,云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因此某地农田蝗虫数量增多。下列与蝗虫的发育过程相同的是( )
A.蟋蟀 B.家蚕 C.菜粉蝶 D.果蝇
【答案】A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蝗虫、蝼蛄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蟋蟀、家蚕、菜粉蝶、果蝇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A。
【分析】 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
13.(2019·景洪模拟)下列昆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是()
A.蟋蟀 B.家蚕 C.蜜蜂 D.蚊
【答案】A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A.蟋蟀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A符合题意;
BCD.家蚕、蜜蜂、蚊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都属于完全变态发育,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昆虫两种发育方式比较如下:
发育方式 不同点 相同点 举例
发育过程 发育特点
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幼虫和成虫有明显的差异,有羽化现象 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都是有性生殖;都属于变态发育 家蚕、蚊、蝇、蜜蜂
不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成虫 幼虫和成虫相似,无羽化现象 蝗虫、蝼蛄、蟋蟀、螳螂、蜻蜓
二、综合题
14.(2021·云南)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今年10月在云南昆明举行。云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被称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云南拥有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有从热带谷地到高山寒带完整的生态系统系列,这是云南生物多样性中 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2)云南是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且受到威胁最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目前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填“人类活动影响”或“自然灾害”)。
(3)在云南,每时每刻都有来自大自然的惊喜,不断有濒危动植物被发现。下图是生态摄影师在我省“盈江犀鸟谷”拍摄到的,双角犀鸟雌鸟用其大嘴将洞口封闭缩小准备育雏和雄鸟正在给巢内的雌鸟喂食的罕见图像。从行为获得途径(发生)来看,双角犀鸟的这些行为属于 行为、双角犀鸟卵中能发育成雏鸟的结构是 。
(4)《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规定,“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答案】(1)生态系统
(2)人类活动影响
(3)先天性(本能);胚盘
(4)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就地保护)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鸟卵的结构;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方面。云南拥有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有从热带谷地到高山寒带完整的生态系统系列,这是云南生物多样性中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2)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也是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且受到威胁最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有栖息地的破坏、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这些都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鸟类育雏、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从行为获得途径(发生)来看,双角犀鸟的这些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鸟卵结构中的胚盘含有细胞核,将来发育成雏鸟,所以双角犀鸟卵中能发育成雏鸟的结构是胚盘。
(4)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5.(2019·云南)根据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6月2日报道,今年1月草地贪夜蛾首次被发现入侵云南,后相继在西南、华南地区出现,同时快速向广西、贵州等地迁飞蔓延。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杂食性害虫,其幼虫可大量啃食玉米、水稻等多种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事件引起了农业部的高度重视,目前按照科学方法进行防治的地块,虫害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1)草地贪夜蛾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 动物。
(2)草地贪夜蛾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 →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属于 发育。
(3)草地贪夜蛾原产于美洲,进入我国后,由于缺乏天敌而大量繁殖,这种现象叫 (填“生物入侵”或“物种引进”)。
(4)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强的迁徙能力,它所具有的这种迁徙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从行为的获得途径(发生)来看,该行为属于 行为。
【答案】(1)节肢
(2)蛹;完全变态
(3)生物入侵
(4)先天性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解析】【解答】(1)根据分析可得,草地贪夜蛾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2)草地贪夜蛾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且幼虫期与成虫期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差异很大,这种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
(3)草地贪夜蛾原产于美洲,进入我国后,由于缺乏天敌而大量繁殖,这种现象叫生物入侵。
(4)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强的迁徙能力,它所具有的这种迁徙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从行为的获得途径(发生)来看,该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分析】(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有分节.
(2)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3)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
(4)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6.(2017·昆明)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有关生物的多样性的问题.
饲养家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中华人民取桑椹,去果皮,用种子繁殖桑苗,采摘桑叶喂养家蚕,用蚕宝宝吐出的丝织成美丽的丝绸,骆驼驮运丝绸制品穿越茫茫戈壁滩,开辟了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
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提出,让家蚕和桑树这两个小小的物种所演绎的人类文明史诗,以及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又仿佛回响在人们的耳畔.
(1)桑树属于被子植物,依据是其种子外面有 包被着.
(2)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为提高吐丝量,可设法延长其中的 时期.
(3)有“沙漠之舟”美称的骆驼耐饥耐渴、善走沙漠,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填“适应”或“影响”).骆驼独特的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是通过遗传、变异和长期 ,不断进化的结果.
(4)生物圈中生活着包括家蚕、桑树和骆驼在内在数百万种生物,每个物种都有存在的价值.请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
【答案】(1)果皮
(2)幼虫
(3)适应;自然选择
(4)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成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经济和未来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物进化的学说;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解:(1)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因此桑树属于被子植物,依据是其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2)“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由受精卵孵化成幼虫;幼虫取食桑叶,每隔5、6天蜕一次皮,经过4次蜕皮后,幼虫停止取食并吐丝结茧;结茧后幼虫化为蛹,到了蛹期蛹皮变硬不能吐丝,蛹不食不动;蛹过一段时间能羽化为蚕蛾(成虫).因此为提高吐丝量,可设法延长其中的幼虫时期.(3)“有‘沙漠之舟’美称的骆驼耐饥耐渴、善走沙漠”,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填“适应”或“影响”).“骆驼独特的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是通过遗传、变异和长期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的结果.(4)“生物圈中生活着包括家蚕、桑树和骆驼在内在数百万种生物,每个物种都有存在的价值”.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成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经济和未来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
故答案为:(1)果皮(2)幼虫(3)适应;自然选择(4)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成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经济和未来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
【分析】(1)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的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2)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3)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还要影响环境.(4)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物质(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7.(2021·云县模拟)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2019年初,蝗灾在红海岸的沙漠地带出现端倪时至今日,这场25年以来最严重的蝗灾已绵延到东非和西南亚地区,对粮食和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回顾蝗灾爆发的机制不难发现,蝗灾肆虐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耕地开垦由此带来的水资源失调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让蝗灾的爆发失去了最后的防线。
(1)由资料可知,使水资源失调、生物多样性丧失,让蝗灾的爆发失去了最后防线的原因是 。
(2)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其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坚韧的 。蝗虫的发育属于 (填“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3)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 的多样性,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4)蝗虫啃食农作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发生)的途径看,该行为属于 行为。
【答案】(1)森林砍伐和耕地开垦
(2)外骨骼;不完全变态
(3)生态系统
(4)先天性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由资料可知,使水资源失调、生物多样性丧失,让蝗灾的爆发失去了最后防线的原因是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与耕地开垦。
(2)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其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蝗虫的发育经历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3)生物多样性通常包含三层含义,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而划出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加以保护的地区。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它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蝗虫啃食农作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发生)的途径看,该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分析】(1)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翅和足是运动中心,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牵动着运动器官。昆虫有3对足,其中足包括前足、中足和后足,均分节,后足发达。蝗虫胸部有翅和足是运动中心,胸部有发达的肌肉,牵动这些运动器官。昆虫有3对足,其中足包括前足、中足和后足,均分节,后足发达,有2对翅,翅分为前翅和后翅各一对,前翅革质、狭长,覆盖在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薄膜状,柔软而宽大,适于飞翔。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蝗虫还有发达的感觉器官比如触角,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8.(2020·文山模拟)下面是生物生殖发育不同时期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上述图示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填写字母);与有性生殖相比,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 。
(2)图A中,保证①成活的关键是 ,假如①是樱桃的枝,其基因组成为aa,②的基因组成为AA,按该方式繁殖,樱桃果肉的基因组成应为 。
(3)图B是菜豆种子,其中胚是由 (填写数字)组成。
(4)与图E生物相比,在细胞结构上的区别是C有 ,安丘景芝白酒闻名全国,其生产过程的核心环节都离不开图C生物的发酵作用,不同品类的酒有不同的芳香和味道,主要原因是 。
(5)图D中既能对卵细胞起保护作用又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的结构是 。
(6)图E中生物的发育是从[ ] 开始的。
【答案】(1)AC;亲代母本的遗传性状
(2)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aa
(3)①②③④
(4)细胞壁和液泡;应用的霉菌、酵母菌的种类以及生产工艺不同的缘故
(5)卵白(④)
(6)①;受精卵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鸟卵的结构;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综合);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图A嫁接和图C酵母菌的孢子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相比,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亲代母本的遗传性状。(2)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不会出现性状的变异,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砧木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假如①是樱桃的枝,其基因组成为aa,②的基因组成为AA,按该方式繁殖,樱桃果肉的基因组成与接穗相同,仍然是aa。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3)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由①胚轴、②胚根、③胚芽、④子叶组成。(4)C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和细胞核。而E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和液泡。安丘景芝白酒闻名全国,其生产过程的核心环节都离不开图C生物的发酵作用,不同品类的酒有不同的芳香和味道,主要原因是应用的霉菌、酵母菌的种类以及生产工艺不同的缘故。(5)图D中,既能对卵细胞起保护作用,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的结构是④卵白。(6)图中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和④成虫等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图E中生物的发育是从①受精卵开始的。
【分析】图A是嫁接,①接穗,②砧木;
图B中①胚轴,②胚根,③胚芽,④子叶,⑤种皮;
图C是酵母菌;
图D是鸟卵的结构①气室,②卵黄,③胚盘,④卵白,⑤系带;
图E是完全变态发育过程,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
19.(2020·文山模拟)巴西遭遇严重的寨卡病毒疫情,此疫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当中传播。
(1)寨卡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2)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分析,发热的病人属于 。
(3)在预防寨卡疫情的公益广告中,提倡大家“齐动手,清积水”,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
(4)疫情爆发至今,尚无有效针对此疫情的疫苗。如疫苗研制成功并通过测试,该疫苗进入人体后在不引起疾病的前提下,刺激淋巴细胞产生 ,从而将入侵的病原体清除。
(5)如图所示为伊蚊的个体发育过程示意图,由此推测伊蚊的个体发育属于 发育。
(6)当小明被伊蚊叮咬后,迅速缩手并感觉到痛,痛觉产生的部位是[ ] ,写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若[G]处受到损伤,出现的反射状况是 。
【答案】(1)遗传物质
(2)传染源
(3)切断传播途径
(4)抗体
(5)完全变态
(6)F;大脑皮层;A→B→E→C→D;只缩手不产生痛觉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反射及其结构基础;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1)寨卡病毒属于动物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2)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病人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因此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分析,发热病人属于传染源。(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预防寨卡疫情的公益广告中,提倡大家“齐动手,清积水”,是为了减少或清除伊蚊,防止病毒通过伊蚊传播,因此这一预防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4)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接种疫苗进入人体后在不引起疾病的前提下,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将入侵的病原体清除,这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5)从如图可见,伊蚊的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E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和D效应器。所以反射弧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A→B→E→C→D,感受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如果G上行传导束受到损伤后,神经冲动不能传到大脑感受痛觉的神经中枢,因此人不能够感受到疼痛,但是反射弧完整,能完成缩手反射。
【分析】(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2)完全变态发育是指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是指看出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3)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4)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抗体具有专一性。(5)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0.(2019·盘龙模拟)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是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候鸟研究基地。每年春夏约有10万只鸟飞来度夏,主要有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燕鸥、黑颈鹤、天鹅、赤麻鸭等,景象十分壮观,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然而,游客捡鸟蛋、破坏鸟巢、乱扔垃圾的现象屡屡发生。 蜂拥而至的游客,打破了鸟岛的静谧,给鸟岛带来了生态灾难。2017年8月29曰起,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为减少旅游活动对于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关停了青海湖鸟岛景区,并停止了一切旅游经营活动。
请回答:
(1)鸟类的前肢变成 ,上面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适于搏击空气;身体里有发达的 与肺相同,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为飞行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2)鸟卵结构中将来可能发育成雏鸟的是 。
(3)资料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 的多样性。
(4)游客对青海湖鸟岛的破坏,警示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人有责。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既能正常开发生态旅游,又不破坏生物多样性。
(5)国家规定在每年“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日”期间,4周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以预防脊髓灰质炎。这是因为儿童服用糖丸后,能在体内产生相应的 ,从免疫获得的途径看,这属于 免疫。
(6)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脑膜炎双球菌是引起流脑的 。早期发现病人就地进行呼吸道隔离和治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7)健康人注射流脑疫苗后,不能对乙脑起预防作用,原因是 。
【答案】(1)翼;气囊
(2)胚盘
(3)生物种类
(4)植树造林,绿化草地,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5)抗体;特异性
(6)病原体;控制传染源
(7)注射流脑疫苗获得的免疫属特异性免疫,只能预防流脑,不能预防乙脑
【知识点】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鸟卵的结构;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1)鸟类的前肢变成翼,呈扇形,利于飞行。 鸟类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使它在飞行时获得足够的氧气 ,鸟类的这种呼吸称为双重呼吸,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2)卵黄上的小白点叫胚盘,受精的胚盘颜色更白,因为胚胎已经发育,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鸟。(3)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丰富性。 每年春夏约有10万只鸟飞来度夏 , 主要有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燕鸥、黑颈鹤、天鹅、赤麻鸭等 ,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多样性。(4) 过热的生态旅游 使不少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与全球的温室效应分不开的。温室效应: 由于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放,毁林开荒,燃烧薪材取暖、做饭,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含量稳步增加 这些温室气体像温室的玻璃样,可以透射太阳光,并将由太阳能转化的热能存留温室内,因此使地球温度升高,这种效应被称做温室效应。因此,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
我们可通过植树造林,绿化草地,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5) 由分析可知给小儿服用的小儿麻痹疫苗糖丸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6)病原体是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传染病流行的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题干中“要尽量避免接触患者及其分泌物”,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早期发现病人就地进行呼吸道隔离和治疗”,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3)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后者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注射流脑疫苗获得的免疫属特异性免疫,只能预防流脑,不能预防乙脑。
【分析】1、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大多中空,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直肠极短,能减轻体重。
2、双重呼吸: 鸟类除具有肺外,并有从肺壁凸出而形成的薄膜气囊。气体经肺进入气囊后,再从气囊经肺排出,由于气囊的扩大和收缩,气体两次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能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这是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一种特殊呼吸方式。
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即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
(2)基因的多样性又叫遗传的多样性,它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起决定作用的多样性。生物的性状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细胞内有成千上万个基因。不同物种的生物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基因也有差异。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地球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又可以分出很多小的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个池塘、一条河流等,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这种免疫叫特异性免疫。
5、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
抗体具有特异性:特定的抗体只能对特定的抗原发生作用,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者使抗原失去致病能力。
6、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如下:
(1)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