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课后强化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共16题)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居家人员要定期测量体温,下列有关水银体温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温计中的汞属于非金属单质
B. 体温计中的汞在常温下为液体
C. 温度不变时汞原子静止
D. 体温计的原理是温度改变时汞原子大小发生改变
2.小明在学习化学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地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3.为预防新冠病毒的传播,教室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了过氧乙酸的气味,这说明( )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体积很小 C. 分子可再分 D. 分子在不断运动
4.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 B.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
C.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 D.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分子种类变化
5.水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水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B.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 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D. 水汽化时体积增大是因水分子变大
6.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右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 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
A.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分子间有间隔 C. 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小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7.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从微观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B. 体温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C. 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8.用微观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胆矾研碎﹣﹣分子变小 B. 压缩空气﹣﹣气体分子间间隔减小
C. 品红在水中溶解﹣﹣分子在不断运动 D. 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分子间存在引力
9.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 原子种类 B. 原子大小 C. 分子间隔 D. 分子种类
10.下列客观事实与对应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糖块放入水中慢慢“消失” 分子不停运动
B 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 分子间有间隙
C 金刚石硬度比石墨大 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D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A. A B. B C. C D. D
11.“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一定条件下,3000L氮气可压入20L的钢瓶中。对此现象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氮气分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B. 氮气分的的质量变小了
C. 氮气分子的数目减少 D. 氮气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
13.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汽油挥发﹣﹣分子可分
B. 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C. 冰雪融化﹣﹣分子很小
D. 氧气液化﹣﹣分子体积变小
14.下列示意图中能表示2N2的是( 表示氮原子)( )
A. B. C. D.
15.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能在公园外闻到花香一一分子不断运动
B. 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则不能一一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
C. 气温升高,温度计中的水银柱升高一一汞原子变大了
D.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少于100mL一一分子之间有空隙
16.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重要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B. 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D.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二、综合题(共4题)
17.小南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将少许浓氨水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注:在通常状态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图2实验中可观察到 (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色。
(2).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 。与图1实验相经,改进后图2实验的优点是 。
(3).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可观察到纱布条变红的速率变 (填“快”或“慢”),请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 。
18.在下面(1)~(5)事实后的横线内,选择填写有关分子基本特征的序号。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停运动;
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1)湿衣服经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________
(2)如图所示,用长颈漏斗小心地将硫酸铜溶液(蓝色)注入水的下面,可以看到明显的界面。静置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________;
(3)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液体积小于100mL________;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均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
(5)25m3的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________。
19.在有关叙述后的横线上,填写与之对应的分子相关特点的编号。
A 分子很小 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1)品红在水中扩散,因为________;
(2)25000L的液化石油气可以装入24L的钢瓶中,因为________;
(3)每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kg,说明________;
(4)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二氧化碳却不能,说明________。
20.为了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一: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
步骤二: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步骤三: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人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放入烧杯A与B,观察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与步骤二的目的是 ;
(2).步骤二中取少量溶液,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 mL取用液体。
(3).步骤三中过几分钟后,在A烧杯中发生的现象为 。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2.【答案】 C
3.【答案】 D
4.【答案】 C
5.【答案】 C
6.【答案】 D
7.【答案】 B
8.【答案】 A
9.【答案】 C
10.【答案】 C
11.【答案】 B
12.【答案】 D
13.【答案】 B
14.【答案】 A
15.【答案】 C
16.【答案】 B
二、综合题
17.【答案】 (1)A烧杯中溶液无明显现象,B烧杯中溶液变红;ba
(2)在不断运动;节约药品(或装置始终密闭或减少环境污染)
(3)慢;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率慢
18.【答案】 (1)C
(2)C
(3)B
(4)D
(5)B
19.【答案】 (1)B
(2)C
(3)A
(4)D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0.【答案】 (1)证明氨水能使酚酞变红,水不能使酚酞变红(意思正确即可)
(2)1~2
(3)溶液变为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