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标准化课时作业
(提高学习效率,摒弃题海战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标准化课时作业》以知识点为主线,以“基础积累、文本提升、同步拓展、语言运用”四级训练模式为阶梯,层层推进,助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全面提升学生成绩的利器。)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106/V45981.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时作业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注音或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
A.埋没(méi):使显不出来。
B.不知所措(cuò):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C.清(qīng)谈:不切实际的谈论。
D.激(jī)变:急剧变化。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1)船挂满帆,一路顺风行驶。 ( )
(2)把手揣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或不参与。 ( )
(3)一抬脚就能成功,形容事情很容易办成。 ( )
(4)事情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主观上是否努力。 ( )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B.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C.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意力。
D.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尊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尽管他们怎么造谣、诽谤,铁的事实是改变不了的。
B.我虽然下决心学好数学,老师也总是给我个别辅导,成绩总是提不高。
C.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D.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明。
5.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明。
B.中国学生大部分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
C.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D.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应现在的世界的。
6.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_是美籍华裔家,________奖获得者。
(2)“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中《_______》的《__________》篇。宋代朱熹抽取《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中庸》两篇和《__________》《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二、文本提升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_________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_________ 在个人行动上,我们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7.在选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8.画线句子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认为几千年前经书里的格物致知精神对于环境激变的今天有何指导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
11.文章中提到“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你能举一例来证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1) 一帆风顺 (2)袖手旁观(3)一蹴而就 (4)事在人为
3.B 4.C 5.c
6.(1)丁肇中 物理学 诺贝尔物理学
(2)礼记 大学 礼记 大学 论语
7.不论 还是 都
8.承上启下:前半句归结上文,后半句提出本段的论点。
9.道理论证
10.一是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二是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有计划的探索。
11.示例:早在1641年,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同时抛下两件物料相同但重量不同的物体,以驳倒亚里士多德认为的物体下跌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观点。实验证明不同重量的物体在空气中自由降落时,它的下降速度与重量无关,不同重量的物体会以同样的速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