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课时作业(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2年最新、最优,名师编写)

文档属性

名称 《隆中对》课时作业(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2年最新、最优,名师编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23 12:3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标准化课时作业
(提高学习效率,摒弃题海战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标准化课时作业》以知识点为主线,以“基础积累、文本提升、同步拓展、语言运用”四级训练模式为阶梯,层层推进,助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全面提升学生成绩的利器。)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106/V45981.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
《隆中对》课时作业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好为《梁父吟》(hào) 因屏人( bǐng) 猖蹶(jué)
B.屯新野(tún) 先主遂诣亮(yì) 倾颓(tuí)
C.亮躬耕陇亩(lóng) 不可胜数(shǔ) 乐毅(yuè)
D.欲信大义(shēn) 北据汉、沔(miǎn) 帝室之胄(zhóu)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殆天所以资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谓为信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人可就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4.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5.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注音。
(1)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________,读( )。
(2)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通________,读( )。
6.文学常识填空。
(1)《隆中对>节选自《________》,作者,字________,_____朝史学家。所著《________》记载了________三国的历史。
(2)我国史学上合称为“四史”的四部历史著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提升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________其岩阻,西________诸戎,南________夷越,外____孙权,内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7.“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中“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本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同义,这个词是________。
8.诸葛亮提出的策略,强调对不同方面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根据句意,依次填入选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A.保 抚 和 争锋 修
B.保 和 抚 结好 修
C.守 和 抚 结好 修
D.守 抚 和 争锋 修
9.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1)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表、刘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戎、夷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依次排出顺序。
①礼贤下士,网罗人才
②安抚边境各民族
③广布仁义
④结好孙权,搞好外交
⑤巩固荆、益基地
⑥利用帝室之胄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
⑦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
⑧搞好内政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同步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顾茅庐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刘备惋惜不已。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刘备立即吩咐备马。张飞说:“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道:“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刘备进屋至中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又看见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刘备问:“先生到哪儿闲游了?”诸葛均说:“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住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测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刘备无奈,只好留下一封信,与关、张怏怏而归。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冈拜访诸葛亮。关羽、张飞都不高兴。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哥哥怎么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刘备解释说:“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位大贤呢?”张飞说:“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你难道没听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张飞连忙说道:“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这才答应。
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庐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刘备吩咐关、张两人在门外等候,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说:“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
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连忙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天下大事。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马之劳”。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
(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38回改写)
13.依据本文的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联。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下联:________________
14.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用词语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1)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羽: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飞: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一段中童子说:“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
16.某校初三(8)班同学在阅读完《水浒》《三国演义》后,开展了一次“识英雄,学英雄,做英雄”的主题班会活动。在选择学习对象上,出现了分歧:一部分同学(甲方)选择诸葛亮,而不选宋江;一部分同学(乙方)选择了宋江,而不选诸葛亮;另一部分同学(丙方)则将诸葛亮、宋江都选了;还有一部分同学(丁方)则认为宋江、诸葛亮都不值得选。甲方选择诸葛亮的理由是:诸葛亮有运筹帷幄的卓越的军事谋略,同时还有对刘氏王朝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而宋江道貌岸然,虚情假意,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接受招安,出卖梁山,使众多英雄罹难。
假如你是乙方、丙方、丁方中的任何一方,请谈谈你的选择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完成下列对联。
上联:千古奇谋隆中决策
下联: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1)常常(2)器重,重视(3)大概(4)亲自 (5)确实这样 (6)接近、趋向
3.A 4.D
5.(1)信 伸 shēn (2)已 以 yǐ
6.(1)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陈寿 承祚 晋 三国志 魏、蜀、吴 (2)三国志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7.亲自 躬8.B
9.(1)现在曹操已拥有上百万军队,挟制天子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较量。 (2)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来欢迎您呢?
10.(1)不可与争锋 (2)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取而代之 (4)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11.⑥③①⑤②④⑧⑦ 12.成霸业,兴汉室。 13.刘玄德 三顾草庐
14.(1)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 (2)稳重,顾全大局 (3)鲁莽,直爽
15.(1)为二顾未见孔明埋下伏笔 (2)表明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 (3)暗示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关心天下大事
16.(示例)乙方:宋江仗义疏财,受到众英雄的拥戴。他统领梁山英雄,除强扶弱,劫富济贫,一身英雄气概。而诸葛亮效忠于昏庸无能的刘禅,东征西讨,七次北伐,影响了广大百姓的安宁生活。
丙方:诸葛亮、宋江两人都是名著中塑造的英雄人物,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诸葛亮的聪明智慧和敬业精神,学习宋江的仗义疏财和侠义精神。
丁方:他们是小说塑造的英雄,是虚构的人物,没有实际意义。即使有这样的英雄,也离我们的生活太远。要学英雄,我们就要学今天的英雄,学身边的英雄。如任长霞,面对黑暗势力,她拍案而起;面对平民百姓,她柔情似水。
17.万世流芳南阳渚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