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标准化课时作业
(提高学习效率,摒弃题海战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标准化课时作业》以知识点为主线,以“基础积累、文本提升、同步拓展、语言运用”四级训练模式为阶梯,层层推进,助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全面提升学生成绩的利器。)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106/V45981.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
《出师表》课时作业
一、基础积累
1.给多音字注音。
(1)以遗陛下( ) 先帝遗诏( )
(2)行阵和睦( ) 性行淑均( )
(3)职分( ) 天下三分( )
(4)陟罚臧否( ) 未置可否(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中道崩cú( ) bì( )补阙漏 wěi( )自枉屈
庶竭nú( )钝 以彰其jiù( ) sù( )夜忧叹
3.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4.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_____通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2)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4)臣本布衣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5)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思。
(1)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________________
不效,则治臣之罪________________
(2)所以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________________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________________
(3)以
以伤先帝之明________________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
愚以为宫中之事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填空。
(1)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表达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屡遭挫败的情况下,2009年5月4日,中国足协正式任命高洪波出任国家队主教练,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出师表》中的句子填空)
8.文学常识填空。
《出师表》的作者是________。“表”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提升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9.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道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盖追先帝之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志士之气(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广故数言欲亡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今亡亦死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1.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反面说,再从正面说。
D.本段的主旨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
三、同步拓展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后出师表(节选)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
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臣非不自惜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贼适疲于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认为出师适当的时机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作于蜀军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大臣们对再次出征北伐已颇有异议。如表中所言,既然“才弱敌强”,为什么诸葛亮还主张“伐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后出师表>与《前出师表》所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
18.补全下面与诸葛亮有关的歇后语。
(1)刘备三请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草船借箭——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放孟获——____________________
19.西安市委党校65岁的历史学教授胡觉照曾写信给教育部教材司,建议将诸葛亮的《出师表》撤出中学语文课本,以华歆的《止战疏》代之。谈到用《止战疏》替换《出师表》的实际意义,胡觉照认为,《出师表》作为范文被选人初中课本,对于没有完全辨别能力的初中生来讲,容易形成“愚忠”思想,不利于形成科学的军事观,甚至不利于形成“止战息兵”的观念。
下面是一位网友在天涯论坛所发的帖子,请你也以发帖的形式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胡教授认为初中生“没有辨别能力”因而不适合学习《出师表》的理由比较牵强。现在的初中生,眼界普遍比较开阔,基本的辨别能力还是具备的,而且,老师在讲授《出师表》时,一定也会对文章背景、思想内容等做一个详细介绍,何为糟粕,何为精华,相信在老师的指引下,中学生们还是能够分得清的。因此,老教授担心因学习《出师表》而形成“愚忠”思想,实在是多虑了!
——谬华
我的帖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是关于诸葛亮的一副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照示例,写出另外列出来的六项具体所指的内容。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擒: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拒: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收二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排八阵: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l)wèi yí (2)háng xíng (3)fèn fēn (4)pǐ fǒu
2.殂 裨 猥 驽 咎 夙
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4.有 又 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可不译
5.(1)时 季节名称 (2)扩大 商店等开始营业 (3)痛心遗憾 深切憎恨 (4)平民 布做的衣服 (5)身份低微,见识浅陋 品质恶劣
6.(1)重任 奏效 (2)……的原因 用来 (3)以致 把 因为 认为
7.(1)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苟全性命于乱 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8.诸葛亮 奏章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9.C 10.D 11.B 12.C
13.(1)爱惜自己 (2)正好
14.(1)我从接受命令以来,每天睡觉睡不安稳,吃饭吃不香。(2)看到帝王之业不可能偏处在蜀地而自安。
15.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
16.敌强我弱,形势严峻,但若不去讨伐魏贼,王业也要灭亡,不如去讨伐。
17.表达的感情相同,都提出了北伐的建议,表明了自己效忠蜀汉的决心,如本文“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一句,与课文“受命以来,夙夜忧叹”的感情相同。
[参考译文]
先帝忧虑蜀汉与曹魏贼不能同时存在,帝王的事业不能偷安于一个角落,所以把讨贼的任务托付给我。凭先帝的英明,衡量我的才能,本来他知道由我去讨贼,我的才能薄弱,而魏贼却很强大。但是不去讨伐魏贼,王业也要灭亡;与其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他们呢?因此托付我去讨贼而毫不迟疑。
我从接受命令以来,睡觉睡不好,吃饭吃不香。考虑进行北伐,应该先去平定南方,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生草木不长五谷的地方,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我并非不爱惜自己,看到帝王之业不可能偏处在蜀地而自安。所以冒着危险艰难去实行先帝的遗志,可是议论的人认为这并非上策。现在反贼刚在西方疲于奔命,又在东方忙于作战。按照兵法应当趁敌人疲劳的时候出击,这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
18.(1)诚心诚意(2)有借无还 (3)顾全大局 (4)欲擒故纵
1 9.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都给予《出师表》高度评价。该文被选人中学语文课本,也非一朝一夕了,究竟经过了多少学子的诵读学习亦不可考,也未曾听说有谁因为读了《出师表》而形成了“愚忠”的思想,因此,胡教授认为《出师表》“对于没有完全辨别能力的初中生来讲,容易形成‘愚忠’思想”的看法,完全是一种想像和推测,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将诸葛亮的《出师表》撤出中学语文课本的建议过于轻率。
20.(1)六出祁山 (2)七擒孟获 (3)东和孙吴 (4)北拒曹魏 (5)收取东川、西川 (6)摆设八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