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三讲·阅读示例(二)(课件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三讲·阅读示例(二)(课件2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1 07:0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整本书阅读之
《乡土中国》
第三讲:阅读示例(二)
部编教材备课·必修上
社会结构:差序格局
——《乡土中国》四至七章阅读活动设计
第一部分:略读
快速阅读《乡土中国》四至七章,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各章行文结构
2、找出四章内在关联。
3、理解文中关键概念。
4、找出作者核心观点。
第4章:《差序格局》思维导图
第5章:《系维着私人的道德》思维导图
第6章:《家族》思维导图
第7章:《男女有别》思维导图
第2题:四章内在联系
第4章揭示了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差序格局”,而第5、6、7章则深入探讨了在这一格局下的道德特点,作为乡土社会中最基本的社群——家族的特点及两性关系。
第3、4题
章节 核心概念 主要观点
《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团体格局 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收缩能力;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克己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道德观念、克己复礼 在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格
《家族》 家族、氏族 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中国的家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
《男女有别》 亚普罗文化模式、浮士德文化模式 乡土社会中阻碍着共同生活的人充分了解的是个人生理上的差别,永远划分着人们生理差别的是男女两性;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
核心概念理解示例:
1、差序格局:指在血缘、地缘关系中以己为中心,具有亲疏远近且能伸缩的社会格局。
2、团体格局:指由若干人组成的一个个团体,各成员之间界限清晰、关系平等的社会格局。
第二部分:精读
认真阅读文章,做好阅读批注,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阅读《差序格局》,比较“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的特点。
2、阅读《家族》,比较中西方家庭的特点。
3、在《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一文中,作者举出尧舜和孟子的例子来论证“中国是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的社会”。有人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够全面的。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第1题:
差序格局 团体格局
一切价值以“己”为中心 在团体的人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
主张自我主义 主张个人主义
维系私人的道德 人人平等,一视同仁
群己关系是相对的、具有伸缩性 团体界限分明
依靠“礼”维持社会格局 依靠“法”维持社会格局
第2题:
比较标准 乡土家庭 西洋家庭
结构 父系单线 亲子
功能 生育、事业社群 生育
范围 父系单线可伸可缩(小家庭) 亲子两代(小家庭)
内部关系 父子、婆媳为主,夫妻为配 夫妻为主轴
情感定向 偏向同性,抑制男女情感 夫妻情感融洽
文化模式 亚普罗式(重稳定) 浮士德式(重激情)
第3题示例:
西方社会既拥有笼罩万有的神,也有团体利益的代言人——国家,以及规范团体和代言人行为的宪法。它们的存在是团体和个人权利的保证,但是难道西方社会就不存在因利用私人关系而产生的各种专制、黑暗、腐败现象吗 难道就不存在公私冲突现象吗 中国传统社会虽然缺乏作者所谓的团体道德,但是中国自古以来奉行孔孟伦理思想,传达人与人之间仁爱的重要与价值。这也是一种普遍的道德观念。虽然中国没有产生西方如上帝一样笼罩万有的神,但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朝代,都有普遍的信仰和道德约束体系。由此看来,作者仅举出尧舜和孟子这几个例子,就断定中国社会是“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的社会,是不够全面的。
第三部分:研读
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探究示例一:对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请阅读下面几位学者的观点,探究后面的问题。
探究材料:
探究材料一:李鹏亚《读<乡土中国>——对差序格局的理解》
探究材料二:苏力《较真“差序格局”》
探究材料三:陈心想《走出乡土:对话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第四章“差序格局:双线运作”
探究问题示例:
1、三位学者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阅读材料,加以概括。
2、这三位学者和费孝通的观点中,你更赞同哪种观点?结合文本和自身实际谈谈理由。
3、在《红梦》中,贾宝玉说林黛玉和他是姑表,而薛宝钗和他是姨表,所以林黛玉比薛宝钗亲,可见我国传统文化里这种亲属的远近亲疏的关系根深蒂固,请你能用《差序格局》中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4、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加速发展,“差序格局”这一概念也在逐渐消解其对中国乡村社会的解释力。请你结合自己生活实际,简要分析影响“差序格局”对中国乡村解释力的因素。
探究成果展示:
分小组进行展示;交流分享,可以相互提问、质疑、点评。
不设置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探究示例二:阅读《家族》《男女有别》,探究下面的问题。
1、南宋诗人、词人陆游曾与原配唐氏(一说为唐婉)情投意合,婚后生活幸福,然而陆母却硬生拆散他们,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偶然相遇,词人见人思情,写《钗头凤》一词。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阅读原词,结合《家族》《男女有别》中乡土社会里“家庭”“男女”的特点解释为何陆母会强行拆散陆游与唐氏的婚姻。
2、《红楼梦》中贾母、王夫人等长辈最后选择薛宝钗而并非林黛玉和贾宝玉成婚,请结合《家族》相关知识探究其原因。
3、为什么传统社会强调男女有别?男女有别这一原则产生了哪些社会现象?
4、传统的重男轻女的现象在现在还存在吗?请结合现实生活和个人实际具体说明。
探究成果展示:
分小组进行展示;交流分享,可以相互提问、质疑、点评。
不设置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第四部分:学以致用
一、阅读《家族》中“家族虽则包括生育的功能……这些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色”部分,完成1-4题。
1.下列关于中国乡土社会“家的性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家作为一种事业社群,具有绵续性,而西方的家庭无须担负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一般具有临时性。
B .氏族作为事业组织,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这种长期性同样是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家庭所具备的。
C .中国乡土社会的家庭注重绵续性,求效率,讲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只有夫妻间的相敬如宾,没有两性之间的情感安慰。
D .家庭关系的主轴在纵向的父子、婆媳之间,而不是在横向的夫妇之间,这一显著特点是由中国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决定的。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依据人类学上的说法,部落是由氏族扩大形成的。部落和氏族都具备事业组织的特点,在这一点上中西方是相同的。
B .中国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根据事业的大小可以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些事业可以包括政治、经济、宗教等诸多方面。
C .作者在《美国人的性格》一书中曾用“生活堡垒”一词形容夫妻的两性情感。这种情感可以在生活上安慰夫妻双方。
D .社群中各分子的关系的内容发生变化,跟该社群担负的功能有关。西洋家庭担负生育功能,中国家庭担负事业功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乡土社会中,家的结构如仅限于亲子的小组合而不加以扩大,就会影响家的长期绵续性,也就不利于经营复杂性事业。
B .中国乡土社会采取差序格局作为结构原则,这仅是作者的假设,由此得出的“基本的家具有氏族性”的判断并没有客观依据。
C .中国的家法和三从四德的道德标准,强调讲究负责和服从的纪律性,追求事业维系和发展的效率,冲淡了家人间的亲情。
D 在论述“中国的家”的特点时,作者一再强调“乡土社会”这一概念,表明这些特点的形成与乡土社会的性质密切相关。
4.对比费孝通先生在上文中提到的西方家庭中主轴和配轴的角色定位,联系当下,谈谈当今中国家庭成员关系的现状及变化。
二、请用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两种不同的道德观念评价下面的事例。
因为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打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对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