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2中国的土地资源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
2、了解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政策。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 。2.珍惜每一寸土地。
难点: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内容:
课堂导入: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其构成特点,那么不同类型的土地如耕地、林地和草地等,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不同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
新课讲授:
、区域差异明显
1、活动:结合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耕地分布图,探究我国耕地的分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季风区
②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
③根据上述探究,归纳我国耕地的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
④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的自然原因是什么?(地形、土壤、温度带、气候类型)
学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属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
思考:我国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地区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学生:西北内陆:灌溉水源充足的山麓地带和绿洲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低、热量较好的河谷地带
教师: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布是什么?——学生:水源、热量
秦岭-淮河以南 | 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 | 旱地为主
3、活动:读图3-14,思考:
①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季风区
②我国林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
③我国林地分布区共同的自然条件是什么——降水较多的季风气候区,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
教师: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全区共有森林面积6.8亿亩,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37%,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西南林区是我国的第二大天然林区, 主要包括四川、云南和西藏三省区交界处的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以及西藏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坡等地区。秦岭、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属于我国第三个大林区——南方林区(东南林区),主要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
人工林:经过人为的造林措施(如播种、栽植、扦插等)而形成和成长的森林;
次生林:原有森林经采伐或经人力、自然力破坏后又恢复起来的森林。
4、活动:结合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草地分布图,探究我国草地的分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非季风区
②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以及我国西部的高山地区
③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区——内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等。
④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哪些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⑤说出我国草地的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东部草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
⑥我国草地分布区共同的自然条件是什么?——降水较少,半干旱地区的高原或山地。
5、活动:将下列地区与主要土地类型用直线连接起来。
6、乔木生长的耗水量要远远大于灌木和草本植物,有人曾形象地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乔木比喻为“抽水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种树好还是种草好?谈一谈你的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水资源严重不足,如果种植耗水量大的乔木,会导致这些地区更加干旱,而种植需水量少的灌木或草本植物,可以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加剧。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草要好于种树。
7、我国土地资源的质量区别
8、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小结
我国常见土地利用问题
对策: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耕地利用问题及治理措施
①耕地利用问题——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使用不合理,耕地破坏严重
②治理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的措施
一方面必须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
二方面要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的总量。
2、阅读:18亿亩:中国耕地保护的“红线”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国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18亿亩——这既是中国耕地面积的底线,也是不能突破的政策“红线”。
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8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与1996年的19.51 亿亩相比,12年间,中国的耕地面积净减少了1.25亿亩。显然,中国的耕地保有量离“红线”越来越近,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3、林地利用问题及治理措施
①林地利用问题
由于对林地的管理和利用不尽合理,滥伐森林的问题严重。
②保护林地的措施
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加快国土绿化,需要切实执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方针。
4、草地利用问题及治理措施
①草地利用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靠天养畜,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牧区有1/3的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
②保护草地的措施
在牧区要确定合理的载畜量,或划区轮牧,设法保持草地的生产力。
5、活动:(1)想一想,为什么“种啥啥不长”的沙地可以变成种植西瓜的宝地?对于家乡难以利用土地的开发,你有哪些“金点子”?
宁夏中卫环香山地区出产硒砂瓜。这里降水稀少,蒸发强烈,长期干旱,昼夜温差大。当地瓜农摸索出一套特殊的种瓜方法,先在旱地上铺压10多厘米厚的砂砾,再在其上栽种西瓜。这样白天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夜晚水汽冷凝后经砂砾下渗,既有利于西瓜的生长,还有助于西瓜吸收当地土壤中富含的微量元素硒。通过压砂,原本难以利用的旱地变成了高品质西瓜的生产基地。
学生:因为改良种植技术,采用压砂技术,白天减少水分蒸发,晚上水汽冷凝后经砂砾下渗,利于西瓜生长。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中国农村现保留有比较多的空闲宅基地,农田埂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闲置或废弃的土地也比较多。对这些土地进行整理,恢复并提高其生产力,不仅增加耕地面积,还能够改善乡村景观和人居环境。
①结合所在地区的情况,谈一谈农村土地整理的重要意义。
②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议一议,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通过哪些工程措施既可以使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又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呢?
6、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7、难以利用土地的合理利用
沙漠、戈壁:发展旅游业、种植耐旱植物、发展沙产业;
雪山:发展旅游业、利用水资源、开发动物资源;
石山:开发耐寒植物、发展高寒畜牧业;
高寒荒漠:发展旅游业、开发矿产资源
课堂练习:
1.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正确的是( )
A.在陡坡上开垦梯田
B.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可能增加放牧牲畜数量
C.洞庭湖大面积围湖造田
D.农村新建住宅,尽可能选择荒坡地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依法用地,规划用地
B.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C.占用基本农田,大力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D.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
3.下列人类活动,不合理的是( )
A.黄土高原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半干旱草原上开垦耕地
C.营造“三北”防护林 D.和缓山坡上有计划的开发梯田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分布和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倡导珍惜每一寸土地。大家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助学读本,作业本总结本课知识点
知识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