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基础巩固
1.掌握重点字词。
(1)字音
论语( ) 愠( ) 三省( )
罔( ) 殆( ) 一箪食( )
曲肱( ) 笃志( )
(2)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 说: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3)一词多义
①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②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③而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博学而笃志
(4)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 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 日:
③传不习乎 传:
④温故而知新 故:
新:
⑤饭疏食饮水 饭:
2.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传不习乎?
(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有 朋 自 远 方 来,不 亦 乐 乎
(2)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3)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其 不 善 者 而 改 之
(4)三 军 可 夺 帅 也,匹 夫 不 可 夺 志 也
4.理解性默写。
(1)《论语》中阐述在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保持君子风格的句子是“ , ”。
(2)曾子以“忠”“信”的标准要求他的弟子塑造理想人格的句子是“ ? ”。
(3)孔子说过“ , ”,对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断反刍以至融会贯通,力求有所发现,才是获得真知灼见、超越他人的科学的方法。
(4)缺少思考的学习往往盲目,一味思考停止学习则常常陷入疑惑。这个意思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表达即“ , ”。
(5)《〈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 ”。
(6)《论语》中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
“ , ”。
(7)孔子认为,君子对待富贵的正确态度应是“ , ”。
(8)只要我们虚心求学,老师就在身边。正如孔子所说“ , ”。
(9)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10)古文中有许多含义深远、激发斗志的名句。例如《〈论语〉十二章》中就用“ , ”来激励志士仁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坚定志向。
5.下列语句中,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个人修养。请将它们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学而时习之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温故而知新 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⑦吾日三省吾身 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⑨人不知而不愠
(1)学习态度: 。
(2)学习方法: 。
(3)个人修养: 。
6.拓展延伸。
(1)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认识?请你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阅读提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论语》四则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没有的知识、技能,不懂的道理等。亡,通“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②学而不思则罔 罔:
③可谓好学也已矣 好: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②思而不学则殆。
(3)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内容 主张
第①则 择师之道
第②则 交益友,拒损友
(4)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2.(2020·内蒙古包头)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论语》八章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博学而笃志 笃:
②即之也温 即: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
(4)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孟子曰:“君子深造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②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③,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注]①深造:高深的造诣。②资:积累。③原:同“源”。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②必有我师焉 焉:
③切问而近思 切:
④一日暴之 暴:
⑤教亦多术矣 术: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3)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节选自《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乙】文中画线文字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
C.【甲】文中加点字“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乙】文中加点字“之”是代词“它”的意思。
D.【甲】文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教亦多术矣”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
B.【乙】文中“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懈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C.【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D.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为“仁”即“爱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①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②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注]①蚤:同“早”。②贰:两次,重复。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传不习乎 传:
②人不堪其忧 堪:
③于我如浮云 于:
④弟子孰为好学 孰: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3)【甲】文所选三则语录,谈论的都是方面的内容。(用四字词语填空)
(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颜回具有怎样的品质。
参考答案
一、基础巩固
1.(1)lúnyùnxǐngwǎngdàidāngōngdǔ
(2)①通“悦”,愉快
②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3)①动词,了解动词,体会,发现
②介词,替动词,做
③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
(4)①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动词作名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④形容词作名词,指学过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的理解与体会
⑤名词作动词,吃饭
(5)①省略句,“不知”后省略宾语“之”
②省略句,“可以”后省略宾语“之”
③判断句,“也”表示判断;倒装句,正常语序为“回也,贤哉”
④省略句,“其不善者”前省略谓语“择”
⑤判断句,“也”表判断
2.(1)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2)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3)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4)(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5)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3.(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5)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8)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9)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10)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5.(1)④⑥
(2)①②⑤⑧
(3)③⑦⑨
6.(1)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半部《论语》所包含的智慧和道理就可以治理天下。
启示:《论语》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应积极学习其精髓。(意思相近即可)
(2)示例:我认为读书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广泛涉猎,才能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对于经典著作则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二、阅读提升
1.(1)听从(采纳)
迷惑(迷惑不解)
喜爱(喜好、喜欢)
(2)①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②(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2分)
(3)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2分)择友之道(2分)
(4)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识。(4分)
2.(1)坚定 接近(走近,靠近)
(2)①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②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
(3)第③章中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
(4)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
3.(1)①以……为快乐
②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③恳切
④同“曝”,晒
⑤方法
(2)①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②研究人生学问的途径没有别的(奥妙),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3)C
(4)C
【参考译文】
【乙】孟子说:“君子依照正确的方法来取得高深的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就能够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孟子·离娄下》
孟子说:“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孟子·告子上》
孟子说:“研究人生学问的途径没有别的(奥妙),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孟子·告子上》
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啊。”《孟子·告子下》
4.(1)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②能忍受
③介词,对,对于
④谁
(2)①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
②自从我(门下)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
(3)个人修养(或:修身做人)
(4)①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仍“不改其乐”,体现了他安贫乐道的品质。②孔子说“有颜回者好学”,表明了颜回具有好学的品质。③“不迁怒,不贰过”,说明颜回能够自律自省。
【参考译文】
【乙】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门下)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比较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