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光现象练习(4)2021-2022学年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和图(c)中物理现象中的光学原理相同
B.图(b)中的手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图(c)中的云在水中游,“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由图(e)可知,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潜望镜 B.海市蜃楼
C.叉鱼时瞄准鱼的下方 D.看到池底浅了
3.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空气中树梢的虚像,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中,哪一幅是正确的( )
A. B.
C. D.
4.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水中筷子
C.雨后彩虹
D.水中“倒影”
5.关于光现象及其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皮影戏利用光的折射原理
B.城市中的“光污染”利用了光的漫反射原理
C.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色散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6.下列关于实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
B.眼睛能看见的像是实像
C.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是实像
D.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像是实像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教室中的银幕对光的反射是镜面反射
B.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书本上的字,是由于光的漫反射的缘故
C.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变大时,反射角也将变大
D.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8.大约在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也第一次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因。如图是小孔成像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B.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C.无论怎样移动蜡烛,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都是放大的
D.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9.如图是小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蜡烛A距玻璃板5cm,则蜡烛B距蜡烛A需5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低且倾斜,在右边三图中,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直径与蜡焰大小相当的圆形挡光板则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D.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蜡烛A的像将变小
10.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
A.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B.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C.手在屏上形成“手影” D.字经过透镜后被放大
11.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阳光下的树影 B. 铅笔在玻璃砖后“错位”
C.赵州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D. 春晚五彩缤纷的光柱
12.2020年6月21日,精彩绝伦的日环食震撼登场。如图所示各光现象中与日食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的倒影
B.水中的筷子弯折
C.小孔成像
D.雨后的彩虹
13.如图所示,小华站在地铁玻璃安全门外候车。地铁到站后,玻璃门向两侧打开,小华在左右两侧玻璃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位置不重合 B.在两侧玻璃门所成的像越来越小
C.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位置重合 D.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二、填空题
14.一只鸽子从平静的湖面上方向高处飞的过程中,鸽子在湖中“倒影”的大小_______。在湖周边游玩的一些人能看见鸽子,是因为光照到鸽子身上,发生了光的_______反射。
15.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角为______°,若平面镜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5°,则反射角为______。
16.晴朗的夜晚看到星星在“眨眼”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夜晚的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月亮,这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___________像。
17.如图所示,MN是介质A和B的分界面,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一束光从介质A入射到介质B,入射角为______度,空气是介质______(选填“A”或“B”)。
18.公园里有一座桥,桥下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3m,该彩灯的“倒影”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若湖水上涨了0.3m后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______m,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明站在桥上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虚像。
19.按要求完成填空
(1)如图甲,用力重敲音叉,听到音叉的声音在变大,看到小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_有关,在月球敲击音叉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听到响声。
(2)如图乙,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 ______(选填“长”或“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3)如图丙,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然后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折,此时在右半部分纸板上______(选填“看到”或“看不到”)反射光线OF。
三、简答题
20.综合作图与问答
水中的鱼为什么看上去比实际深度要浅?请配图说明.
________
答: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造成的,来自水中鱼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折射光线________(选填“靠近”、“远离”)法线进入人的眼中,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鱼实际上是鱼的变浅的________像,而实际上鱼的位置较像要深一些.
21.教室里的银幕,常用较粗的白色布料制成,为什么
22.白天你在房间里,要想通过拿在手中的小平面镜更清楚地看清自己的脸,是脸面向窗户好?还是平面镜面向窗户好?为什么?
23.如图所示,是检测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如果力表与平面镜相距3m。按照行业要求被检测者应在距离视力表5m远处接受检测,则被检测者应坐在距离其身后悬挂的“E”型视力表多少米
24.如图所示,在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人的后上方,人通过前方的镜子看视力表在镜中的像;求人
到视力表的像的距离。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25.校车安全是我们生活中的重中之重.
(1)把校车涂成黄色,具有醒目提示作用,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我们看到的校车是黄色的原因;
(2)校车严禁超员,请写出两条因超员能给校车带来危害的相关物理知识.
(
2
)
(
1
)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图(a)中的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也是光的折射;图(b)中的手影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图(c)中水中折断的筷子是光的折射;图(d)中云在水中游中,“云”是光的反射;图(e)中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故选A。
2.A
【详解】
A.潜望镜由两块平面镜组成,是根据光的反射来工作的,不属于光的折射,故A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不均匀大气中发生折射现象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叉鱼时瞄准鱼的下方,即实际鱼的虚像,由于鱼反射的光进入空气中时发现折射现象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池底反射的光斜进入空气中时发现折射现象,人看到的池底是池底的虚像,比实际池底浅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
潜入水中的潜水员看到空气中树梢的虚像,是因为树梢的光斜射进水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A
【详解】
A.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水中的筷子像是被“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
A.皮影戏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A错误;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造成的,故B错误;
C.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C正确;
D.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
A.平面镜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
B.眼睛既能看见实像,又能看见虚像,故B错误;
C.实像和虚像都可能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故C错误;
D.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像是实像,故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
A.教室中的银幕对光的反射是漫反射,如果是镜面反射,则无法看清银幕的画面,故A错误;
B.能看到书本上的字,是由于光的漫反射的缘故,故B正确;
C.在光的反射中,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变大时,那么入射角变小,反射角也变小,故C错误;
D.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会发生折射,即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而光从一种介质垂直进入另一种介质,则传播方向不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8.D
【详解】
A.小孔成像中小孔的形状是任意的,故A错误;
B.小孔所形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B错误;
C.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有关,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像,故C错误;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若蜡烛A距玻璃板5cm,蜡烛A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5cm,则蜡烛B与蜡烛A相距10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故A错误;
B.实验时平面镜必须与水平面垂直放置,如果不垂直放置,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故丙图平面镜中蜡烛A的像会偏低且倾斜,故B错误;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如果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挡光板,则能看见蜡烛的像,无法看到物体B,故C正确;
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
A.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由阳光经云层折射造成的,出现光的色散,故A不符合题意;
B.桥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
C.手在屏上形成“手影”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字经过透镜后被放大,是光经透镜发生了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C
【详解】
A.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被树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从而形成树影,故A不符合题意;
B.铅笔在玻璃砖后“错位”,是因为铅笔反射的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发生了折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赵州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
D.五彩缤纷的光柱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不D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此题结合学生实际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12.C
【详解】
日食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水中的筷子弯折是由于光从水中入射到空气中发生了折射;雨后的彩虹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
故选C。
13.C
【详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大小相同,在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人到镜面的距离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不变,在两个平面镜中都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
故选C。
14.不变 漫
【详解】
[1]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等,鸽子的大小不变,那么鸽子在湖中“倒影”的大小也不变。
[2]在湖周边游玩的一些人能看见鸽子,是因为光照到鸽子身上,发生了光的漫反射,使这些人从各个方向都看到鸽子。
15.60° 55°
【详解】
[1]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30°,入射角为60°,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60°。
[2]若平面镜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5°,入射角减小5°,反射角也减小5°,为55°。
16.折射 反射 实
【详解】
[1]当星光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也要发生折射,一般说来,空气相对于地面不是静止的,总是在流动,随着空气的流动,在观察者注视的区域内,空气的密度会时大时小,因此穿过该区域的星光被折射,会有所不同,于是,折射光线就会不停的颤动、摇摆。所以晴朗的夜晚看到星星在“眨眼”是光的折射现象。
[2]夜晚的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月亮,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3]小孔成的像,光屏能够承接,所以“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17.50 B
【详解】
[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界面夹角为40°,入射角为50°。
[2]如图所示,折射光线与界面夹角为30°,折射角为60°,大于入射角,故B介质为空气。
18.虚 2.7 不变 折射
【详解】
[1] 该彩灯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是虚像。
[2] 若湖水上涨了0.3m后,灯距离湖面的距离为2.7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为2.7m。
[3]物体的大小不变,而像与物等大,故像的大小将不变。
[4]小明站在桥上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因为由水中的鱼出发的光线经过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光线看过去,即为看到的鱼,是鱼的虚像。
19.振幅 不会 短 看不到
【详解】
(1)[1]用力重敲音叉,听到音叉的声音在变大,声音的响度变大,看到小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振幅增大,所以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2]月球周围属于真空环境,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敲击音叉不会听到响声。
(2)[3]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3)[4]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折,此时纸板左右两部分不在同一平面,所以此时在右半部分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OF。
20. 折射 远离 虚
【解析】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我们沿着折射光线看过去时,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即像在鱼的上方,如图所示:
21.见解析
【详解】
电影银幕和教室里的投影屏幕都是用粗糙白布制成的,是为了让光线射到上面发生漫反射,让各个地方的人都能看到画面或者黑板上的字;荧幕做成白色,因为白色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故不同位置的观众都可以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22.见解析所示
【详解】
要想通过拿在手中的小平面镜更清楚地看清自己的脸,只有人脸处在明亮处,才会将更多的光反射到平面镜上,最终使进入人眼的光更多,看得更清楚,所以是脸面向窗户好.
23.1米
【详解】
视力表距离平面镜3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之间的距离是6m,检查视力时眼睛离视力表的像距离是5m,所以人站在平面镜和视力表之间,视力表在人身后1m的地方。
24.4.6m;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由于视力表距离平面镜2.5m,所以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5m,即视力表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是5m,由图知道,人在视力表前0.4m,所以人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是5m-0.4m=4.6m;视力表放在人的后上方,这样在检查视力时,人通过前方的镜子看视力表在镜中的像,可以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检查视力是充分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特点是解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25.(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黄色校车能够反射黄色的光;
(2)校车超员时,会使校车的质量变大,校车的惯性变大,给校车带来危害.(或:校车超员时,会使校车的质量变大,校车的动能变大,给校车带来危害.或校车超员时,会使校车受到的压力变大,校车受到的压强变大,给校车的轮胎带来危害.)
【解析】
试题分析:(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黄色校车能够反射黄色的光;
(2)校车超员时,会使校车的质量变大,校车的惯性变大,给校车带来危害.(或:校车超员时,会使校车的质量变大,校车的动能变大,给校车带来危害.或校车超员时,会使校车受到的压力变大,校车受到的压强变大,给校车的轮胎带来危害.)
考点:不透明物体颜色的物理学原理;惯性大小与质量关系应用;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应用;重力与质量关系应用;压强大小与压力关系应用.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