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1 09:0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上海是中国近代最早开埠通商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出现新型经济形态的城市之一。以下两幅图片是19世纪上海地区的重要企业,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①两个企业均为近代化企业 ②图A企业采用官督商办管理形式
③图B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④两个企业均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以下是洋务运动中教育实践一览表,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时间 内容
1862年、1864年 创办京师同文馆、广东广方言馆
1866年、1867年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文算学馆
1872年、1873年、1875年、1887年 派遣留学生学习军事、科技
①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技教育  ②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确立
③洋务运动开辟多种途径培养科技人才  ④传统经学退出了中国教育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面对亡国灭种的危局,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面开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之间关系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
A.鸦片战争爆发是虎门销烟的导火线
B.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导致辛亥革命的发生
C.《马关条约》的签订引发了公车上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掀起了洋务运动
4.[2020·西安莲湖区期中改编] 课本第5课中有一幅近代爱国者所作的《时局图》,以下对它的解读,正确的有 (  )
①导致这一时局形成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②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③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 (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C.提出了进行民主革命主张
D.改变了落后的军事观念
6.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7.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帝的地位
8.“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 (  )
A.“灭洋”与“扶清” B.反帝与反封建
C.爱国与保守 D.正义与非正义
9.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
有 (  )
①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开创了用条约的形式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的先例 ③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④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下列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攫取的特权,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政府须同英商商定 ②北京东交民巷一带辟为使馆界,中国人不准在界内居住 ③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 ④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A.①③②④ B.③②④①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20分)
11.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刺激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以        为根本目的,以“       ”为口号,初步建成几支近代海军,其中以     舰队规模最大。洋务运动是中国     的开端。(8分)
12.戊戌变法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人士    创办的《    》(报刊名)和由他翻译的《    》有力地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梁启超的《      》阐述了变法的必要性 。(8分)
13.同学们发现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有很多相同点。如从学习的对象上看都学习      ,从作用上看都         。(4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计10分)
14.[西安莲湖区期中] 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转折性历史事件。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请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的侵华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40分)
15.(11分)仔细观察下列三个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回答相关问题。
(1)三幅图片分别是什么条约签订时的情景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三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趋势如何 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3)请你将下列一系列条款结合图片进行归类。(3分)
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②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④开放重庆等地为商埠
⑤开放广州、上海等地为通商口岸
⑥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图A:    ;图B:     ;图C:     。
(4)从这段屈辱的历史中,作为一名爱国者,你看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以史为鉴,你认为目前我国政府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3分)
16.(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有人统计,从1885年5月到1895年5月的10年间,三海(即慈禧归政后颐养之地南海、中海、北海)工程共挪用了海军经费436.5万余两,再加上颐和园工程挪用的860万两,清廷大修园林所挪用的海军经费总数达到了1300万两白银。
(1)比较材料一的统计数字,你可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2分)
材料二 中东一役,主客之势中逸东劳,众寡之形中强东弱,乃日人一举而扫平壤,再举而夺旅顺……七举而降威海……(中国)俯首乞怜如鱼困陆,索重款而不敢辞,割全台而不敢问,遂令二十三省如几上肉,任与国之取求,四万万人如阶下囚,听外人之笑骂。
——《新政真诠——何启、胡礼垣集》
(2)据材料二分析,“中东一役”指的是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中战败后所割之地有哪些 (3分)
材料三 《时局图》,谢缵泰绘于1898年。1903年12月25日由蔡元培等人主编的《俄事警闻》在上海创刊,《时局图》被刊登在其创刊号上:“因为这一张图,我们中国人知道的虽然不少,还有一大半是不知道的,所以特地登在第一天警闻上头,请我们四万万的中国人都开着眼看看,扪着心想想,恐怕不知不觉要赶紧去想法子了。”
(3)《时局图》反映了材料二中这一历史事件的结果,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后,中国怎样的社会状况 (2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何认识 (2分)
17.(20分)[改编] 学习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体会中国近代化艰难探索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无处可遁的选择】
材料一
(1)请根据历史时空示意图,概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是“无处可遁的选择”的原因。(4分)
【一丝清新的效应】
材料二
年份 (年)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万两) 比重(%) 数额 (万两) 比重(%) 数额 (万两) 比重(%) 数额 (万两)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0 0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给中国带来的新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4分)
材料三 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 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之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这些年要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康有为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维新派在经济上、政治上是如何“变祖宗之法”的。(2分)
材料四 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与顽固派围绕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要不要废八股兴学校”进行论战,这是一场维新与守旧、变法与反变法的争论,是中国的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通过论战,中国的知识分子进一步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更多的人倒向了维新阵营。
(4)有学者评价这次论战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请你从材料四中寻找理由,并说明这次论战起到怎样的作用。(4分)
(5)综合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目的有何不同。为什么说它们的目标脱离实际呢 (6分)
答案
1.A 2.C 3.C 4.C 5.B 6.A 7.A 8.C  9.C 10.C 
11.维护封建统治 自强、求富 北洋 近代化
12.严复 国闻报 天演论 变法通议
13.西方国家 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14.认识: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变化: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原因: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海关税、盐税等被作为赔款的担保,使清政府在经济上受制于列强;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监控之下;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5.(1)图A:《南京条约》。图B:《马关条约》。图C:《辛丑条约》。
(2)趋势:侵略程度逐渐加深。原因:清政府的腐朽落后。
(3)③⑤ ②④ ①⑥
(4)本质:腐朽没落,极端狭隘自私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我国应该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下,不断发展壮大,维护自己的主权和领土不受他国侵犯;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16.(1)清朝统治者贪图享乐、腐败。
(2)甲午中日战争。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刺激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或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4)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在国际社会中任人宰割。(言之有理即可)
17.(1)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不断逼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统治危机乃至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不得不变法图强。
(2)农业税收入比重不断下降,工商杂税收入比重(工商杂税收入和其他收入比重)不断上升。洋务运动促进了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工商杂税收入比重不断上升。
(3)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4)理由:这次论战是中国的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5)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戊戌变法:改变封建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原因:在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洋务运动不改变社会制度,仅靠学习技术无法摆脱被侵略的命运;戊戌变法认识到必须改变社会制度,但依靠少数人和没有实权的皇帝也没法实现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