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单选题
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①生活方面 ②农业生产方面 ③水利建设方面
④城市建设方面 ⑤海陆空交通方面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任一地区气温都在升高 B. 区域性气候的变化比全球性气候变化简单
C. 近百年来我国气温升高趋势高于全球升高趋势 D.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3.冬季,我国北方的哈尔滨白雪皑皑,而南方的海南岛则花果飘香,气候宜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的影响 D. 河流影响
4.海南岛“反季节蔬菜”的生产规模很大,这主要是充分利用了 ( )
A. 气候条件 B. 地形条件 C. 水源条件 D. 土壤条件
5.下列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
B. 海南岛是我国著名的避寒胜地——海陆因素
C.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形因素
D.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形因素
6.亚欧大陆东部,受海陆差异影响最强烈,形成典型的(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季风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
7.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表现最显著的是( )
A. 低纬度地带 B. 中纬度地带 C.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带 D. 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带
8.下列气候类型中,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9.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
A. 亚洲 B. 非洲 C. 欧洲 D. 大洋洲
10.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大量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诗句。以下四句诗中,描述天气的是( )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吹来舶棹风 D.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1.北戴河成为夏季避暑胜地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洋流因素
12.我国北方地区在农业生产中流传着这样的话:“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你认为形成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气候变化
二、填空题
13.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 、 。
14.据图回答:
(1)已知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A、B两地在同一时间,气温理论上相差________℃。
(2)C地和D地相比,________地降水更多,水汽上升过程中更容易冷凝成云。
三、解答题
15.城市常成为“热岛”,气温高于郊区,如图。
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各线段的气流方向。
(2)怎样的气温垂直分布对对流运动的形成有利?
(3)在这个因素的作用下,城市和郊区的风应该是怎么吹的?________ (填“城市吹向郊区”或“郊区吹向城市”)。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候的认识.
【解答】人类主要生活在对流层,对流层中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的活动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在生活、生产、水利、交通方面都有影响;故D符合;
故答案为:D。
2.【答案】 D
【解析】【分析】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气象观测表明,全球气候确实有变暖的趋势,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4-0.8℃。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
【解答】气象观测表明,全球气候确实有变暖的趋势;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淹没;人类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滥砍乱伐,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气候变暖。
故答案为:D。
3.【答案】 A
【解析】【解答】北方纬度高气温低,所以哈尔滨白雪皑皑,南方纬度低,气温高、故选A
【分析】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知识点,属于基础题、
4.【答案】 A
【解析】【分析】海南岛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 一月份温度仍达17~24℃,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 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中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海南岛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6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
【解答】反季节蔬菜,主要是指春夏蔬菜秋季延后及春季提前生产,种植时必须采取防寒措施,达到提早上市目的。冬季反季节蔬菜生产的地区,要求选择在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处于平原区域反季节蔬菜低海拔或丘陵的地方,水源方便,土壤条件适宜,并尽可能有挡风屏障(如北面高山屏障或其它建筑物),避免冷风直接袭击。综合来讲就是气候条件要适宜。
故为A。
5.【答案】 C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形、海陆和季风等。
【解答】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B、我国跨纬度较广,海南岛位于我国的南端,纬度较低,属于热带,终年炎热,故不符合题意;
C、青藏高原海拔高,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故符合题意;
D、玉门关位于我国西北非季风区内,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应是海陆因素,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 C
【解析】【解答】亚洲气候的特点是: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其中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东部主要受来自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亚洲南部主要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亚洲气候的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7.【答案】 B
【解析】【解答】世界降水的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迎风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造成的.故选B.
【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8.【答案】 B
【解析】【解答】地中海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全球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该气候类型分布.一年中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高温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年降水量为300-1000毫米,故选B.
【分析】地中海气候是常考题,除了考核气候特征外,还经常以气候图的形式来判读。
9.【答案】 A
【解析】【解答】亚洲东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分布最广的大洲。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特别显著,故选A.
【分析】季风气候是常考题,需掌握季风气候典型分布地区,成因,特点。
10.【答案】 B
【解析】【解答】A、C、D描述的是某地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属于气候;B描述的是短时间的天气变化,具有多变性.B故选。
【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是常考题,区别的依据是看描述的时间,本题要理解每句古诗词的意思。
11.【答案】 B
【解析】【解析】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北戴河地处沿海,夏季深受海洋影响,气温低。故选B
12.【答案】 D
【解析】【分析】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
【解答】我国农业生产有“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之说,表明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3.【答案】 气温;降水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及影响气候的因素。这是本节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重点掌握,并能学以致用。
【解答】气候的基本要素是气温、降水。
14.【答案】 (1)24
(2)C
【解析】【分析】(1)气温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2)地形会影响气候,山的迎风坡由于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解答】(1)根据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A、B两地相差4000米,所以两地温差为:6℃×4000米/1000米=24℃。
(2)地形会影响气候,山的迎风坡由于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所以C地降水更多。
故答案为:(1)24℃;(2)C
三、解答题
15.【答案】 (1)解:
(2)对流的形成一般是热的气体因密度小而上升,而冷的气体因密度大而下沉。所以上冷下热的气体分布有利于对流运动的形成。
(3)郊区吹向城市
【解析】【分析】空气对流是由于空气受热不均,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沉而形成的。
运动规律: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沉,是一种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大气层中近地面空气的对流运动最为明显,所以我们把近地面11室内的空气对流循环系统公里高度的大气层叫做对流层。垂直温度梯度(或对应此地区与周边地区温度差异)越大,大气对流越明显。
【解答】(1)根据热的地方的空气向上垂直运动,冷的地方的空气向下垂直运动,用箭头标出即可。
(2)空气对流是由于空气受热不均,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沉而形成的。受对流运动的影响,热的地方的空气向上垂直运动,冷的地方的空气向下垂直运动。
(3)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是:热空气密度低,向上运动;而上方空气温度低(就是冷空气),密度高下沉,有利于形成对流。因此,对对流运动形成有利的气温垂直分布状态是:上面是冷空气,下面是热空气;据此可知,在这个因素的作用下,城市和郊区的风应该是郊区吹向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