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七下第24课古代诗词三首 课时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苏教版七下第24课古代诗词三首 课时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8-23 15:1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4课 古代诗词三首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阅读理解、分析。
(一)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③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⑤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溅溅( )( ) 胡骑( )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______________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
(3)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
3.对第①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按东西南北的顺序逐一去买。 B.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
C.家人和木兰分头去买。 D.出征前的急切心情和紧张操办。
4.第①句照应前面的“_________”;第②、③句可用后面的“____________”来概括。
5.对第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写北方苦寒,用战场的艰苦环境来衬托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B.以写景来表现北方战场的环境气氛。
C.描写边塞阴森、凄凉的战场环境。
D.运用对偶写环境,突出战场的惨烈。
6.“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
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敞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8.解释下列词语。
田家少闲月 闲:____________
右手秉遗穗 遗:___________
9.诗中押韵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中描写农民辛勤劳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其中“抱子在其旁”句中的“其”字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
“听其相顾言”中的“其”字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中写农民辛勤劳作与贫妇拾穗有什么目的 两者之间有没有联系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句中作者感到惭愧的是什么 “不能忘”的又是什么 这两句诗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4.这首词上阙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阙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沙场秋点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词人最后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jiān jiān jì
2.(1)只 (2)越过 (3)北方
3.B
4.愿为市鞍马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A
6.这是运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是百战中牺牲的有将军也有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有壮士也有将军。
7.诗中渲染了雄壮悲凉的气氛。 衬托出木兰的深明大义,勇敢坚强。
8.空闲的 遗漏的
9.忙 黄 浆 冈 光 长 旁 筐 伤 肠 桑 粮 忘
10.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1.贫妇 农夫和贫妇
12.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这两幅画面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由于官府横征暴敛,沉重的赋税使得农民破产,沦为拾穗者;今日的割麦者同样面临着破产的危机,尽管“但惜夏日长”,今天辛勤劳作,但黑暗的社会、苛刻的统治,必然会逼迫他们,他们也会成为明日的拾麦者。
13.面对农夫和贫妇,诗人觉得自己“不事农桑”,却坐享“岁禄”,心中很觉惭愧。同时诗人也为自己在任上不能解决人民生活艰苦的问题感到惭愧,“不能忘”的是农夫在烈日下拼命劳作的场景和贫妇拾穗充饥的景况,流露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
14.梦中所见的一场战争爆发前的情状 壮观而激烈的战斗场景
15.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16.肃杀的秋风中,战士们正在接受检阅,准备出征。
17.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
18.因为词人雄心再高,也只能跌回冷酷的现实,这一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