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质量监测参考答案
第一次监测(第十二章至第十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C A D C C B D C D B A B B A C A A
1.解:– 23℃的正确读法有两个:负23摄氏度或零下23摄氏度。
故选:C。
2.解:卫星的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的热值大,与其它燃料相比,质量相同时,液态氢完全燃烧时,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故A正确。
故选:A。
3.解:A、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故体温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低于沸水温度,故A错误。
B、自来水没有消毒作用,故B错误。
C、体温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低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故C错误。
D、医用酒精有消毒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4.解: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压缩体积,二是降低温度。因为一般氧气是在常温下运输和使用的,所以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的。只有C正确。
故选:C。
5.解:A、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可使蒸发减慢。故A不符合题意;
B、将蔬菜放在保鲜袋中,既减小了蒸发面积,又控制了空气流动,会使蒸发减慢。故B不符合题意;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空气的流速,可使蒸发加快。故C符合题意;
D、将水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既降低的温度,又控制了空气流动,会使蒸发减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解: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是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
故选:B。
7.解:冰是晶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熔点温度不变,此时的温度是0℃。
故选:D。
8.解: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是水蒸气对壶盖做功的结果,该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热机在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的燃气对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二者的能量转化情况相同。
故选:C。
9.解:A、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不符合题意。
B、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像,不符合题意。
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不符合题意。
D、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像,符合题意。
故选:D。
10.解:AB、质量相等温度为0℃的水和冰,分子动能相等,冰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使分子势能增大,所以水的内能大一些,故A错误,B正确;
CD、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由于冰块的温度等于水的温度,所以将冰块放入水中,不会发生热传递,能量不会从水传递给冰块,也不会从冰块传递给水,故C、D错误。
故选:B。
11.解:A、在炉火上烧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正确。
B、活塞压缩筒内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错误。
CD、双手相互摩擦和钻木取火,都是克服摩擦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D错误。
故选:A。
12.解:已知铁块和铝块的质量相同,并且吸收相同的热量,因为铝的比热容比铁的比热容大,由公式△t = 可知,比热容越大,升高的温度越低,铝块和铁块初温相同,铁块的末温高,铝块的末温低,二者接触,热量将从铁块向铝块传递。
故选:B。
13.解:黄金的熔点是1064℃,铱的熔点是2443℃,当温度为1063℃是金和铱均为固态;当温度为1065℃时,金是液态,铱是固态,能判断黄金中存在铱颗粒;当温度为2444℃和3507℃时,金和铱都为液态。
故选:B。
14 、解:由图可知,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此冲程为吸气冲程。
故选:A。
15.解:AB、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烧是否充分、释放热量多少无关,故AB错误;
C、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有效利用的能量,可以提高热机的效率,故C正确;
D、热机在工作时不可避免的要克服机械部件间的摩擦做额外功,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故D错误。
故选:C。
16.解:由于甲变为乙吸热,丙变为甲吸热,故丙是固态,甲液态,乙为气态,乙状态到丙状态,即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
故选:A。
17.解:A、由图象知:a物质的温度上升至T2后不再上升,可知温度T2可能为a物质的沸点也可能为a物质的熔点,故A错误;
B、电加热器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对物质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利用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B正确;
C、因为a、b是同种物质且质量相同,则它们的比热容相同,由图象知0~t1中a物质升高的温度和0~t2中b物质升高的温度相同,根据Q = cmΔt知,0~t1中a物质吸收的热量Q1等于0~t2中b物质吸收的热量Q2,故C正确;
D、a、c使用了相同规格的加热器,即功率P相同,不计热量损失,则由Q = W = Pt可知,当加热时间相同时,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故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
18.35~42;能;凝固;体积。
19.做功;增大。
20.液化;内。
21.做功;增大。
22.乙;不能;安全。
23.做功;2400。
三、作图与简答题:
24. 解;温度计上数值上大下小,说明是零上温度,在20~30℃之间有5小格,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24℃在数值20上增加两小格即可,如图所示:
25.答:(1)冬天我们戴口罩的时候,口中呼出的气流温度较高,其中的水蒸气在口罩上发生液化变成水,所以一段时间后就会觉得口罩变得潮湿了;
(2)用酒精湿巾擦手杀菌,酒精易蒸发,蒸发时需要吸收手上的热量,使手的温度降低,手会感到凉爽。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自身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等因素。酒精湿巾说明书要求揭开贴纸抽取后及时合上,是为了减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置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是为了降低液体的温度,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慢酒精的蒸发。
四、实验探究题:
26.(1)A处向上;(2)缩短加热水至沸腾的时间;
(3)液化;(4)98;保持不变;
(5)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6)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
27.(1)让固体受热均匀,且加热时间较长,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2)BC;吸收;变小;
(3)①由小变大;②低于。
28.(1)不同;(2)不同;
(3)质量;升高的温度;
(4)水;在质量、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的加热时间长,水吸收的热量多;
(5)1.4 × 103 J/(kg ℃)
五、计算题:
29.解:(1)水升高的温度:△t = 70℃ – 20℃ = 50℃;
(2)水吸收的热量:
Q吸 = c水m△t = 4.2 × 103J/(kg ℃) × 2kg × 50℃ = 4.2 × 105J;
(3)由Q吸 = cm△t可得,水升高的温度:
△t′ = = = 40℃,
t′ = 70℃ + 40℃ = 110℃>100℃,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所以水的末温为100℃。
答:(1)水升高的温度为50℃;
(2)水吸收的热量是4.2 × 105J;
(3)水的末温为100℃。
30.解:(1)观光艇满载时观光艇和8人的总质量为:
m = 800kg + 60kg × 8 = 1280kg,
满载时人、观光艇和8人的总重力为:
G = mg = 1280kg × 10N/kg = 1.28 × 104N,
因为观光艇漂浮,所以观光艇受到的浮力和总重力为平衡力,
所以观光艇满载乘客时所受浮力为:
F浮 = G = 1.28 × 104N;
(2)根据P = = = Fv知观光艇受到的牵引力为:
F = = = 4.3 × 103N,
因为观光艇匀速行驶,
所以观光艇受到的牵引力和水的阻力为平衡力,
所以观光艇受到水的平均阻力为:f = F = 4.3 × 103N;
(3)t = 30min = 1800s,
30分钟发动机输出有用功为:
W = Pt = 4.3 × 104W × 1800s = 7.74 × 107J,
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总能量)为:
Q放 = mq = ρvq = 0.8 × 103kg/m3 × 5 × 10 – 3m3 × 4.3 × 107J/kg = 1.72 × 108J,
柴油发动机的效率:
η = × 100% = × 100% = 45%。
答:(1)观光艇满载时,所受浮力是1.28 × 104N;
(2)观光艇以最大速度航行时,受到水的平均阻力是4.3 × 103N;
(3)发动机的效率为45%。
31.解:(1)汽车行驶时间:t = 10min = 600s,
行驶距离:s = 9km = 9 × 103m,
通过隧道的速度:v = = = 15m/s;
(2)汽车的质量:m = 1.5t = 1.5 × 103kg,
汽车的重力:G = mg = 1.5 × 103kg × 10N/kg = 1.5 × 104N,
汽车受到的阻力:f = 0.02G = 0.02 × 1.5 × 104N = 300N,
因为汽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牵引力F = f = 300N,
牵引力做的功:
W = Fs = 300N × 9 × 103m = 2.7 × 106J;
(3)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P = = = 4.5 × 103W;
(4)0.5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 = m汽油q = 0.5kg × 4.6 × 107J/kg = 2.3 × 107J,
能量利用效率:
η = × 100% = × 100% ≈ 12%。
答:(1)轿车通过隧道的速度是15m/s;
(2)通过隧道,轿车的牵引力是300N,其所做的功是2.7 × 106J;
(3)这段时间里牵引力的做功功率是4.5 × 103W;
(4)这段时间里轿车的能量利用效率是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