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式与方程的含义
1教学目标
借助天平,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等式,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小组交流分类的过程中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能正确识别等式和方程,会根据天平图、实物图和线段图列出方程,能根据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列出方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
3.在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感悟方程思想,体会方程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2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完成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进行教学的。从教学前测看,约有98%的学生认识天平,并了解其使用方法;约有40%的学生认识等式;约有18%的学生听说过方程;约有6%的学生能写出方程.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根据简单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认识天平
呈现天平图片,学生介绍天平。
活动2【活动】称物体,认识等式
1.用数学符号表示“平衡”。 出示天平图: 师:现在你知道什么信息? 天平平衡了,就表示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平衡”在数学上用什么符号表示?
2.教学例1: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质量关系: ①出示例1: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指出:像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叫等式(板书:等式)。 ②动画演示: 师:平衡吗?不平衡在数学上用什么符号表示?你能用含有这个符号的式子表示吗? ③依次动画演示,并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质量关系.
3.用式子表示一个将要落下的物体的质量关系 这个小方块落在盘子中天平会怎么样(动作演示)?如果平衡你会用式子表示吗?这里的X是什么意思?(板书“未知数”)不平衡怎么用式子表示?
活动3【活动】认识方程
1.出示例2,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并板书。
2.分类
(1)问题发散: 师:看到这么多的式子,你有什么想法?
(2)分类 既然要分类,那就要思考以什么为标准,分为几类?
(3)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要求: 小组讨论根据什么标准分?分为几类?
3.汇报讨论,归纳方程意义。 预设:分类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根据式子中左右两边连接的符号,分为三类,即大于号的一类,小于号的为一类;等于号的为一类; 第二种:根据两边是否相等,分为两类,即相等的为一类,不等的为一类; 第三种:根据是否有未知数分为两类:即有未知数的为一类,没有未知数的为另一类; 第一种要进行引导,其实大于与小于号的可以合并为一类的。 梳理学生的分类,集中反馈。 投影出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并隐去其它,只观察比较: 师:观察,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共同点? 找到方程式后,让学生相互说一说它们的特点,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类特殊的等式你能起个名子吗?
4.归纳方程意义。 学生齐读黑板上的三个方程。 师:像X+50=150,2X=200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学生齐读一遍),板书课题。 反问:什么是方程?也就是说它要有?还要有?什么是等式?
活动4【活动】深入理解方程
1.学生试写几个方程,并交流 (巡视,找到孩子写得不同方程,并展示,说理。)
2.选择: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课本第2页“练一练”第1题) 你发现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 课件显示:方程与等式的集合图。
3.反馈课前调查:下面写的是方程吗?
4.回顾旧知,沟通联系 师:方程其实已是老朋友了,请看(课件出示教材图片): 出示一上、三下教材中的蕴含的方程思想。 一上教材P62 三上教材P6 问:为什么说它是方程? 师:未知数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也可以用括号、方框表示,在我国历史上还用汉字表示的,这就给人们交流带来了不便,这时有一位数学家说话了——
5.背景介绍 三百多年前,法国数学家笛卡尔第一个提倡用字母X、Y、Z这三个字母作为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活动5【练习】练习提升
1.看图写方程 第1、2题直接口答,第3、4题列出方程后引导说出等量关系。
2.联通方程与生活 上题的最后一小题学生列出方程说出等量关系后,按以下程序教学:
(1)看图列方程。 比较:为什么方程是一样的?
(2)根据第二个线段图,联系实际说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学生先在作业纸上写,再投影学生的作业进行评讲。最后一题进行发散,并板书出三种不同的方程 X+27=39,39-X=27,39-27=X 师:这三个方程中有一个与今天学的方程不一样,你能找到吗?不同在哪?你现在有问题吗? 师:学习的过程就要不断地产生问题,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才会进步,才会变得更聪明。当然,有些问题我们不能在一节课里全部解决,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解决。
活动6【活动】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话要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