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转化的策略求简单数列的和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画图、发现等探究过程,体验数与形的互助关系,会用数与形的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2.使学生体会从简单的开始、找规律、想象等数学基本方法,渗透转化、数形结合、对应等数学基本思想,感受数学魅力。
3.培养独立思考意识和推理能力,获得成功体验。
2学情分析
一、编排独立课时的价值
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以往苏教版教材将“转化”策略编排在六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例题(如图1)通过平移、旋转,是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也是形与形之间的转化;在例题后安排“试一试”: 12+14+18+116 ,借助图形直观,是将复杂计算转化成简单计算,也是数与形之间的转化。
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虽然进行过许多转化,但对转化的感受还是很肤浅的,有的还处于无意识状态。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许多学生思维有一定困难,不能正确、顺利地“转化”,不但无法渗透转化思想,反而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鉴于“转化”的重要作用和学习难度,新教材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将原来“试一试”改为独立的例题(如图2),要求用独立的课时进行教学,体现了教材服务于学生的现实,突出了典型例题的作用,凸显了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价值,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二、课前思考
1、用通分的方法,即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学生很快就能计算出这道题的结果,一点都不费事、费时。为什么要把“数”转化成“形”呢?对于学生来说,肯定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如何让学生心甘情愿、心服口服呢?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定位在知识和技能层面,解决几道计算题,而应以例题作为研究的载体,探究“例子”蕴含的规律,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习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感悟知识和技能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经验,才是本课的关键所在。
3、转化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通常还需要其他更加具体的、有操作性的方法来配合实施,例如观察、对应、数形结合、想象、推理等,如何有机凸显这些方法帮助转化,增强转化意识,也是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突出数与形之间的转化,责任是让学生对“数与形的关系”从没关注到有关注,从无意关注到有意关注。如何让学生感悟到“数中有形”、“形中有数”,“数”和“形”的价值各是什么?数与形又有怎样的关系?这些学生可能会有隐约的感觉,但准确表达、深刻体验却不容易。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探索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一、回顾策略、引发思考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什么策略? (板书:转化)
师:我们把一个不规则图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有什么作用?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是形与形的转化。 (板书:形 转化为 形)
师:怎样计算 12+ 14 ?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是数与数的转化。(板书:数 转化为数)
师:无论是形与形的转化,还是数与数的转化,都能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地解决问题!那么,数能转化成形吗?形能转化成数吗?数与形的转化能方便哪些问题的解决呢?
二、以形助数、探究规律
出示: 12+14 + 18 +116 + 132 + 164 +1128
1.师:观察这道算式,有什么规律?你准备怎样计算?
2.师:用通分的方法,有点麻烦。这样一组有规律的分数相加,有点复杂,能不能转化成简单的算式呢?研究复杂的问题,通常可以怎样开始呢?
引导得出:从简单的例子开始,先研12+14;12+ 14+18;12+14+18+116 ,再找规律。
3.
(1)12+14
师: 12怎么表示? 14呢?你会画图表示 12 + 14 吗?
(先让学生自己画,再汇报画法)把什么看作单位“1”?
师:(课件出示正方形)12 和 14 分别对应的是什么图形?数和图形一一对应起来了!
12+14 的和离单位“1”还差多少?
师:观察算式和图形,想一想,这个算式可以转化成什么算式?
(2) 12+14+18
师:再加 18怎么在图上表示?算式可以怎样转化?
4. 12+14+18+116
师:116对应的图形是什么样?你会在头脑中想象画图吗?熟练时,在头脑中想象画图是更加高级的一种方法!
师:看一看,你在头脑中画的116跟屏幕上一样吗?原来的算式可以转化成什么算式?和同桌说一说
5.师:观察3个转化后的算式,有什么规律?怎样转化这道题?
12+ 14+18+116+132+164+1128
6.师:回顾解决这道复杂问题的过程,你能说说体会吗?
师(小结):在数能看到对应的形,在形中能找到对应的数,这种方法叫数形结合。 (板书:数形结合)
三、以数解图,体会联系
1、观察:(出示用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
师:这组图形有规律吗?第4个图形是什么样子?(出示第四个图形)
2、按规律写数
你会把图形的规律用数或算式写出来吗?
(1)1、4、9、16
(2)1×1、2×2、3×3、4×4
(3)1、1+3、1+3+5、1+3+5+7、1+3+5+7+9
3.对比:这三种表示形式,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想象
1+3+5+7+9+11对应的图形是什么样?49呢?10×10呢?
可以转化成其他什么算式?
四、温故知新、升华思想
1、师:运用数与形结合、互助、转化。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也常遇到。
(1)一年级上册29页第5题
师: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以形助数直观了!
(2)三年级上册60页第4题
师: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数小方格,把“形”问题转化成了“数”的问题。以数助形精确了!
(3)四年级:角的测量
师:量角器上的数能精确地表示出角的大小。
(4)六年级: 12×34
师:借助图形,分数乘法的结果看的更清楚了!
五、走近数学家——华罗庚
六、总结
师:数与形结合、互相帮助,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转化的方法,方便解决问题!
板书: 形 形
转 化 数形结合
数 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