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 数学五年级下册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 数学五年级下册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21 09:3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操作活动吸引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纸片的长、宽和正方形边长的关系,对铺满和不能铺满的原因作出解释。再通过想像这张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哪些正方形,从倍数的角度总结规律,为形成新的数学概念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揭示公倍数与最
分析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长、宽之间的关系,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成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联系铺的过程与结果,从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除以长方形的长、宽没有余数和有余数的层面上,体会正好铺满与不能正好铺满的原因。第二个层次根据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的经验,联想还能正好铺满边长是几厘米的正方形。先找到这些正方形,把它们的边长从小到大排列,知道这样的正方形有无数多个。再用“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概括地描述这些正方形边长的特征。显然,前一层次形象思维的成分较大,思考难度较小,对后一层次的抽象认识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活动领悟公倍数的含义,不仅体现在例题的教学中,也落实到练习里。
3学情分析
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本节课重点是通过操作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学会用列举法找到最小公倍数。
4重难点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常规积累
1.先想一想再说给同桌听:6÷3=2
6是3的(),2是6的();你还能怎么说?
2.说出2的倍数、3的倍数。
活动2【活动】操作感悟    理解概念
这是我们在四年级研究的关于一个数倍数的研究。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有关倍数的问题。(倍数)
1.布置操作任务:
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1号和2号两个正方形。请仔细观察所给图形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正好铺满哪个正方形,为什么?(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提供的学具动手铺一铺,留下铺的痕迹。)
2.呈现资源,组织交流。
小结:看来要考虑是否正好铺满,就要同时考虑边长与长和宽的关系。
板书: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3.象这样的小纸片还能正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出示图)为什么?
4.组织交流:都找对了吗?谁得更好?为什么?
小结:像这些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就是2和3的公倍数。
贴:2和3的公倍数有:6、12、18、24……
5.如果是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能正好铺满怎样的正方形?(出示图)想一想,其实就是找什么?你能有序说给同桌听吗?
6.板书:2和4的公倍数有:4、8、12、16、20……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    感悟特征
1.求两个数公倍数的一般方法。
如果没有图也能很快找到两个数的公倍数吗?跟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试一试,找到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
交流作业,出示资源。
2.组织观察,介绍最小公倍数。
刚才我们分别找到了三组数的公倍数,仔细观察两个数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
揭示:最小公倍数及其表示方法。
3.回顾内容,介绍集合图。
以前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倍数,刚才我们又一起学习了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那么一个数的倍数和两个数的公倍数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介绍集合圈。
4.完成练习四1
5.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观察最小公倍数与两个数的关系说说你的发现?2和10,4和3,8和6,3和6,4和5,10和4
组织交流。
快速反应:5和15,6和18
活动4【作业】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个数倍数的情况,回顾一下我们研究了哪些内容?想想看如果两个数的因数又会有怎样的特点,又该怎样研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