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1 14:4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近代化的探索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技术
制度
思想文化
开端
自我疗伤
温药慢治
猛药重治
开颅洗脑
【新文化运动】
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上都贴着
“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
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1)兴起的背景
开颅洗脑
陈独秀
(2)开始标志
时间:
《青年杂志》的创刊 .上海
(后改名为《新青年》
1915年
标志:
改名
陈独秀
胡适
李大钊
鲁迅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4)宣传思想
(旗帜\口号)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宽容》又名《北大钟声》
胡适
陈独秀
蔡元培
李大钊
鲁迅
(5)重要阵地
北京大学
《新青年》
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
小结归纳
1.新文化运动兴起概况
时间
兴起标志
主要人物
旗帜
阵地
1915年
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
胡适、李大钊、鲁迅、陈独秀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民主和科学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抨击
提倡
旧道德
旧文化
旧文学
民主
科学
新文学
(1)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2)提倡民主与科学
(2)提倡新文学
《故乡》闰土
《药》华小栓
《孔乙己》
《祝福》祥林嫂
《狂人日记》
1918作
1919作
1919作
1921作
1924作


人血馒头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变成了这个样子?
悲 惨 麻 木 愚 昧
封建旧道德和旧文化
回顾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说说他们具有哪些共性?
材料: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旧”在哪里?
“新”在哪里?
男尊女卑
封建专制
自由民主
旧式妇女
更新民族文化、塑造新的国民性格的思想启蒙。
封建礼教、宗法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规范等。
独立女性
男女平等
平等
(1)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新”的声音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民主
Democracy
科学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法则。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制度。
陈独秀
(2)提倡民主与科学
笑话一则:从前有个秀才到城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胡适
陈独秀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新思想
重内容
好理解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3)提倡新文学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3、评价新文化运动
材料一:“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
材料二:《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
③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材料三:聚集在《新青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主力军……——美国学者莫里斯
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性质
材料: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即以为中国文化传统是现代化的主要障碍;现代化即是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
--余英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材料:“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是片面的,偏激的。
对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唾弃”
“发扬”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改造
创新,与时俱进
对待中国传统和外来文化,有人唾弃它,有人发扬它,你怎么看?






思想文化
中国近代化的特点: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西方政治制度再到西方思想文化,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洋务运动
总结提升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开启经济/军事/教育近代化
开启政治制度近代化
开启思想文化近代化
课堂小结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
时间:1915年《青年杂志》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兴起
内容
意义
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倡导文学革命
随堂练习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D
C
A
随堂练习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
A、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C
A
2019年纪念五四运动中的讲话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中华民族应该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