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测试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题4分,第11-15小题每题3分,共5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或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简答题(每空2分,44共分)
16.(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17.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8.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19.(1)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__________ 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22.(1)__________ _________(2)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第26、27小题各4分,第28、29、30小题各6分,第31、32小题各8分,共42分)
26. (1)_____________
(2)
27. (1)_____________
(2)
28. (1)_____________
(2)
29.(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
30. (1)_____________
(2)
31.(1)
(2)
(3)
32.(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2021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测试科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题4分,第11~15小题每题3分,共55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C B B A D B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D D B A D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44分)
16.(1)可以 (2)肥皂水
17.铁锈消失,溶液变黄;Fe2O3+3H2SO4=Fe2(SO4)3+3H2O; 冒气泡; Fe+H2SO4=FeSO4+H2↑
18.(1)酸性 (2)b (3)凉拌
19.(1)Na2CO3 2NaOH+CO2=Na2CO3+H2O
(2)盐酸小液滴 (3)2 H2SO4+K2CO3=K2SO4+H2O+CO2↑
20.(1)H+ SO42+ A,C
(2)紫色石蕊试液,若石蕊试液变红,则溶质为Na2SO4和H2SO4;若石蕊试液为紫色,则溶质为Na2SO4;若石蕊试液变蓝,则溶质为Na2SO4和NaOH。
21.(1)CO2 分解反应
(2)CO2+Ca(OH)2=CaCO3↓+H2O
(3)碳酸水中含有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碳酸分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而液态二氧化碳中只含有二氧化碳分子。 (合理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22.(1)长颈漏斗 BEC
(2)违反质量守恒定律(或元素种类没有守恒);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有沉淀产生,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硫酸铜溶液,无沉淀产生(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也给分)
(3)防潮防湿
23.(1)2H2O2 2H2O+O2
(2)将燃着的木条放于右管导管口,若熄灭,则已排尽
(3)关闭K2打开K1 ,向下压左侧注射器活塞左侧管内棉花不燃烧,右侧管内棉花燃烧
24.(1)碳酸钠、硫酸钠
(2)Ba2+、Na+、OH-、NO3-
25.(1)过滤
(2)Na2SO4和NaAlO2
(3)
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第26、27小题各4分,第28、29、30小题各6分,第31、32小题各8分,共42分)
26.(4分)(1)1:4:1 (2分)
(2)解:设甲醇的质量为x。
CH4+O2+H2 =CH3OH+H2O (方程式1分)
16 32
16吨×17.3% x
(计算1分)
x=5.536吨
答:获得甲醇的最大质量约为5.536吨。
27.(4分)(1)NO (2分)
(2)解:设最多可生成Cu(NO3)2的质量为x。
3Cu+8HNO3= 3Cu(NO3)2+2NO↑+4H2O
192 564
19.2克 x
=
x=56.4g (2分)
答:19.2g铜完全反应最多可生成Cu(NO3)2 56.4克。
28.(6分)(1)4.8 (2分)
(2)8.0gCuO中含铜元素的质量;mcu=8.0g× =6.4g (1分)
8.0gMgO中含镁元素的质量:mMg=8.0g× =4.8g (1分)
∵mCu+mMg=6.4g+4.8g=11.2g
∴X中只含铜、镁元素,故可设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uaMgb(或MgaCub) (1分)
又∵
∴a:b=1:2(或a:b=2:1)
∴X中铜、镁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或X中镁铜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 (1分)
29.(6分)(1)Cl- (2分)
(2)CuCl2、NaCl (2分)
(3)解:设生成9.8gCu(OH)2沉淀需要NaOH的质量为x
CuCl2+ 2NaOH=2NaCl+ Cu(OH)2↓
80 98
x 9.8g
则此时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1分)
故 (1分)
答: 为120.
30.(6分)(1)放热(2分)
(2)AB段:氧化铝和稀硫酸反应无气体生成,气压变化不大; (1分)
BC段: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放热导致气体膨胀,气压增大(1分)
CD段:完全反应后温度下降,气压减小;(1分)
DE段:反应停止,温度不变,气压不变(1分)
31.(8分)(1)根据表格可知,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52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52g
;
解得:x=8g; (1分)
那么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分)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每消耗25g盐酸生成1.1g二氧化碳,充分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52g,此时消耗盐酸的质量为=80g; (1分)
所以出产生气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至100g的曲线
(1分)
(3)根据表格可知,加入25g稀盐酸恰好生成1.1g二氧化碳,
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25gy 1.1g
;
解得:y=7.3%; (2分)
设需要加水质量为z,
36.5%×50g=(50g+z)×7.3%;
解得:z=200g。 (2分)
32.(8分)(1)墨鱼骨中的氨基酸是有机物,高温条件下分解,质量减少,使测得的 CO2偏多 (2分)
(2)除尽 CO2中的水蒸气,减小实验误差 (2分)
(3)进入量筒内水的体积即为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由此可知产生二氧化碳体积为880毫升,即0.88升,则二氧化碳质量为0.880L× 2.0克/升 =1.76g(2分)
设碳酸钙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5xg 1.76g
100:44=5xg:1.76g
x=80% (2分)
70℃ 催化剂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测试试卷
命题学校: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 命题人:洪亚纯
1.全卷满分为18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S-32 N-14 Cl-35.5 Ca-40 Cu-64 Mg-24 Na-23 Al-27
试题卷Ⅰ(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题4分,第11~15小题每题3分,共55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如图是我们常见的水果及其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西瓜pH=6.6 B. 葡萄pH=5.1 C. 猕猴桃pH=3.3 D. 桔子pH=3.6
2. 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这是因为盐酸中含有大量的( )
A.氢原子 B.氢分子 C.氢离子 D.氯离子
3. 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在路上因车祸翻倒,浓硫酸大量泄漏,为及时处理事故,下列采取的措施适宜的是( )
A.用水冲洗泄漏的浓硫酸 B.将熟石灰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
C.将氯化钡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 D.用土将泄漏的浓硫酸掩埋
4. 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下列实验你认为操作正确的是( )
A.测定某溶液的pH B.干燥氧气 C.试管中放入锌粒 D.稀释浓硫酸
5.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一项是 (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剂
B 盐酸具有酸性 除铁锈
C 熟石灰具有碱性 中和酸性土壤
D 食盐能使细胞失水 腌制肉类
6.如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 5mL 时,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 9mL 时,溶液中有 3 种溶质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 7mL 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7. 钴(Co)的化合物在锂电池中有很好的应用。如LiCoO2(钴酸锂)在酸性介质中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2LiCoO2+H2O2+3H2SO4==Li2SO4+2CoSO4+4X+O2↑,该反应中Li元素的化合价始终为+1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LiOH B. LiCoO2中钴的化合价为+3价
C. 生成物X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 该反应中,只有C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8.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A. 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 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 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SO42 个数比为2:1
D. 滴入适量BaCl2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9. 某无色溶液X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X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酚酞试液、Fe2O3粉末、BaCl2溶液,X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根据现象判断,无色溶液X是( )
加入的物质 酚酞试液 Fe2O3粉末 BaCl2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黄 无明显现象
A. 稀盐酸 B. Na2CO3溶液 C. NaOH溶液 D. 稀硫酸
10. 硫酸是一种常见的酸。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组成:硫酸溶液中有H+和SO42-两种微粒,且数目相同
B. 性质:能与碱、多种金属及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 用途:可用于清除铁表面的氧化铁和生产化肥硫酸铵
D. 检验: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11. 将a克烧碱溶液与b克硫酸铜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所得的混合物经过滤得蓝色沉淀物和无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铜 B. 滤液的pH一定等于7
C. 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 D. 滤液的质量一定小于(a+b)克
12.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
甲 乙
A 稀盐酸和氧化铜 水和硝酸铵固体
B 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AgNO3溶液和稀盐酸
C 稀硫酸和锌粒 水和浓硫酸
D Na2CO3溶液和稀盐酸 NaOH溶液和CO2
图示为有关氧气的知识结构图(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参加反应的氧气为足量)。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A.反应后④为CO2,⑤为Fe2O3
B. 氧气与C、P、Fe发生放热的化合反应
C. 用反应①制造氧气时,MnO2是反应物
D. ②③两种方法制取氧气时,都不需要检查气密性
14. 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象相符的是( )
15.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实验中生成的氧气体积。装置气密性良好,图Ⅰ中的燃烧匙内装有二氧化锰,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干燥管内装有足量碱石灰(可以吸收水蒸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装置Ⅰ分别与装置Ⅱ、Ⅲ、Ⅳ、V连接,均能达到测定氧气体积的目的
B.若用装置V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C.若用装置Ⅳ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b处导管口验满
D.若用装置Ⅱ收集氧气不需要进行验满操作
试题卷Ⅱ(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44分)
试剂 稀盐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石灰水 烧碱溶液
颜色 红 红 黄 黄 绿 绿 绿
16.小宁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
请分析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花汁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蚊子叮咬人时注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会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
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表试剂中的________。
17.将一根生锈的铁钉插入足量的稀硫酸中,首先看到_______现象,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一段时间后,又看到铁钉表面________现象,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
18.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高温下不稳定。它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1)根据信息可知,维生素C溶液显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在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溶液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食盐 b.苛性钠 c.硫酸镁
(3)为较好吸收利用维生素C,食用黄瓜时宜________(填“凉拌”或“煮熟“)
19.请根据酸、碱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会变质生成_______(填化学式),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打开一瓶浓盐酸,在瓶口观察到大量白雾,此白雾的成分是________ 。
(3)从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钾溶液中,每次取出两种溶液混合,其能发生____个
复分解反应;写出有气体产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宁为验证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分别将铁、氢氧化钠、氧化铜和氯化钡等固体药品加入到四支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1)如图所示为加入某种固体药品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的示意图(不考虑离子的大小关系),其中表示______,表示______(填离子符号)。则加入的固体药品可能是 (填写序号)。
A.铁 B.氢氧化钠 C.氧化铜 D.氯化钡
(2)反应后的四支试管中只有一支为无色溶液,小宁只向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就确定了溶质的成分,则加入的试剂及判断方法为________。
21. 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早在公元三世纪,张华在《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即如图反应①,其中“白石”即石灰石,“白灰”即氧化钙。
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首次制得CO2 ,并完成了如图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9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向水中注入二氧化碳,就可以制作出碳酸水。1823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通过加压得到液态二氧化碳。
(1)反应①发生后,可得到的气体为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碳酸水”与“液态二氧化碳”在成分上的区别主要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22. 同学们在市场上看到鱼老板将一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他们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进行了相关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溶液A。
(1)如图,仪器a名称是_______,若用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制取并收集到一瓶干燥氧气,应选用图中________装置(选填字母);
(2)对溶液A的溶质成分,同学们提出了猜想,并进行了实验:
猜想一:碳酸钠
猜想二:氢氧化钠
猜想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①经讨论,同学们首先否定了猜想二,理由是________;
②同学们取少许溶液A加入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猜想一正确。(在横线上写出后续实验操作及相关现象)
(3)通过以上探究,实验室在保存过碳酸钠时应注意 ________。
23.小宁通过图示实验装置(夹持部分已略去)及药品,按如下实验步骤,验证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其中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所用药品均足量(已知红磷着火点为240℃,白磷着火点为40℃)。
步骤一:向大烧杯中注入足量的冷水,打开K1关闭K2 ,向下压左侧注射器活塞,使生成的氧气持续通入U形管,并观察U形管中现象;
步骤二:关闭K1、打开K2 ,向下压右侧注射器活塞,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将U形管内的氧气排尽,然后将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等量的80℃的热水,并观察U形管中现象;
步骤三……并观察U形管中现象。
(1)根据图示信息,写出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简述步骤二中判断U形管内氧气已经排尽的方法。________。
(3)补充完整步骤三的操作,并写出U形管中应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
24.某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宁同学为测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首先她取了一定量的样品于试管中,先后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稀硝酸。0~t1时刻表示加入的氢氧化钡过程;t1时刻之后表示加入的稀硝酸的过程,她将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述实验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________;
(2)BD之间(不包括B、D端点)对应的溶液中的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5. 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镁合金(已知其他杂质不溶于酸也不与稀硫酸反应),为了测定易拉罐铝镁合金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小宁开展了如图甲的实验,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资料:氢氧化铝是一种白色沉淀,可与氢氧化钠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氢氧化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1)操作①表示的物质分离方法是 。
(2)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为cg时,充分反应后,溶液乙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3)根据实验数据,该易拉罐中铝元素和镁元素的质量比为 (用ma和mb表示)。
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第26、27小题各4分,第28、29、30小题各6分,第31、32小题各8分,共42分)
26. 浙江大学团队在《科学》杂志中介绍了一种利用“分子围
栏”催化剂,在70℃时将甲烷转化成甲醇(CH3OH)的技术,解决了甲烷高效率变甲醇的难题,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甲醇分子中C、H、O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
(2)利用该技术将甲烷转化为甲醇,参加反应的甲烷最高可达17.3%,是当前国际最高水平。若有16吨甲烷,获得甲醇的最大质量约为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
27. 清代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强水”的条目下写到“性最烈,能蚀五金”。“强水”中有硝酸,“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其中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X↑+4H2O
(1)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19.2克铜完全反应最多可生成Cu(NO3)2多少克?
氢气的储存是科学研究热点之一。X是一种储存氢气的材料,取11.2gX在O2中完全燃烧后只生成8.0gCuO、8.0gMgO
(1)上述燃烧过程中消耗O2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通过计算求X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写出计算过程)
29. 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
(1)整个反应过程中,________离子个数不变。
(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3)m1为多少?(要求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
30. 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足量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象可知密闭容器内发生了 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2)请对曲线各部分变化情况作出解释。
31. 碳酸钙是牙膏中一种常用的摩擦剂,可用石灰石为原料来制取。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0g石灰石研磨成粉末后置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盐酸,测得产生气体和加入稀盐酸的数据如下表。(设石灰石中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1)计算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在图中画出产生气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至100g的曲线。
加入稀盐酸质量/g 25 50 75 100
产生的气体质量/g 1.1 2.2 3.3 3.52
(3)现有36.5%浓盐酸50g,全部稀释成进行该实验所需的稀盐酸浓度,需要加入多少克水,写出计算过程。
32. 听说墨鱼骨能治疗胃酸过多,好学的小科和小妍想探个究竟。查阅资料,墨鱼骨含碳酸钙70%~85%以上,还含有多种氨基酸(有机物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为了测定墨鱼骨中碳酸钙的含量,他们先将墨鱼骨洗净晒干,并按各自设计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1)小科称取10克洗净晒干的墨鱼骨,高温灼烧至质量不变,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5.4克,处理如下:
CO2 质量=10克-5.4克=4.6克
设碳酸钙质量为M
CaCO3═CO2↑ + CaO
100 44
M 4.6克
所以M = 10.5克
CaCO3% =10.5克÷10克×100%=105%
小科的计算结果与事实不符,产生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
(2)小研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毫升) 10 10 10
进入量筒内水的体积(毫升) 330 660 880
(3)小妍将30mL稀盐酸分3次加入到5克样品中,每次加入盐酸后充分反应,待量筒内的水的体积不再变化时,读出水的体积,结果见下表。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2.0克/升,求:该墨鱼骨粉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A
B
C
D2021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测试试卷
命题学校: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 命题人:洪亚纯
1.全卷满分为 18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S-32 N-14 Cl-35.5 Ca-40 Cu-64
Mg-24 Na-23 Al-27
试题卷Ⅰ(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第 1~10 小题每题 4 分,第 11~15 小题每题 3 分,共 55 分。请选出
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如图是我们常见的水果及其近似 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西瓜 pH=6.6 B. 葡萄 pH=5.1 C. 猕猴桃 pH=3.3 D. 桔子 pH=3.6
2. 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这是因为盐酸中含有大量的( )
A.氢原子 B.氢分子 C.氢离子 D.氯离子
3. 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在路上因车祸翻倒,浓硫酸大量泄漏,为及时处理事故,下列
采取的措施适宜的是( )
A.用水冲洗泄漏的浓硫酸 B.将熟石灰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
C.将氯化钡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 D.用土将泄漏的浓硫酸掩埋
4. 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下列实验你认为操作正确的是( )
A.测定某溶液的 pH B.干燥氧气 C.试管中放入锌粒 D.稀释浓硫酸
5.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一项是 (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剂
B 盐酸具有酸性 除铁锈
C 熟石灰具有碱性 中和酸性土壤
D 食盐能使细胞失水 腌制肉类
6.如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 pH 随滴入液体体积
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 5mL 时,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 9mL 时,溶液中有 3 种溶质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 7mL 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7. 钴(Co)的化合物在锂电池中有很好的应用。如 LiCoO2(钴酸锂)在酸性介质中会发生如
下化学反应:2LiCoO2+H2O2+3H2SO4==Li2SO4+2CoSO4+4X+O2↑,该反应中 Li元素的化合价
始终为+1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 X的化学式为 LiOH B. LiCoO2中钴的化合价为+3价
C. 生成物 X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该反应中,只有 C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8.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A.滴入适量 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 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 测得反应后溶液中 Na+与 SO42 个数比为 2:1
D.滴入适量 BaCl2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9. 某无色溶液 X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
的 X 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酚酞试液、Fe2O3粉末、BaCl2溶液,X 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根
据现象判断,无色溶液 X是( )
加入的物质 酚酞试液 Fe2O3粉末 BaCl2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黄 无明显现象
A.稀盐酸 B. Na2CO3溶液 C. NaOH溶液 D.稀硫酸
10. 硫酸是一种常见的酸。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组成:硫酸溶液中有 H+和 SO42-两种微粒,且数目相同
B. 性质:能与碱、多种金属及 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 用途:可用于清除铁表面的氧化铁和生产化肥硫酸铵
D.检验: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11. 将 a克烧碱溶液与 b克硫酸铜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所得的混合物经过滤得蓝色沉淀物和
无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铜 B. 滤液的 pH一定等于 7
C. 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 D.滤液的质量一定小于(a+b)克
12.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
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
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
甲 乙
A 稀盐酸和氧化铜 水和硝酸铵固体
B 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AgNO3溶液和稀盐酸
C 稀硫酸和锌粒 水和浓硫酸
D Na2CO3溶液和稀盐酸 NaOH溶液和 CO2
13. 图示为有关氧气的知识结构图(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参
加反应的氧气为足量)。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A.反应后④为 CO2,⑤为 Fe2O3
B.氧气与 C、P、Fe发生放热的化合反应
C. 用反应①制造氧气时,MnO2是反应物
D.②③两种方法制取氧气时,都不需要检查气密性
14. 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象相符的
是( )
A B C D
15.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实验中生成的氧气体积。
装置气密性良好,图Ⅰ中的燃烧匙内装有二氧化锰,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干燥管内装有足
量碱石灰(可以吸收水蒸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装置Ⅰ分别与装置Ⅱ、Ⅲ、Ⅳ、V连接,均能达到测定氧气体积的目的
B.若用装置 V 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C.若用装置Ⅳ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 b处导管口验满
D.若用装置Ⅱ收集氧气不需要进行验满操作
试题卷Ⅱ(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 8 小题,每空 2 分,共 44 分)
16.小宁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
汁分别滴加到不同的试剂中,并记 试剂稀盐酸食醋蔗糖水蒸馏水肥皂水石灰水烧碱溶液
录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 颜色 红 红 黄 黄 绿 绿 绿
请分析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花汁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蚊子叮咬人时注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会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
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表试剂中的________。
17.将一根生锈的铁钉插入足量的稀硫酸中,首先看到_______现象,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一段时间后,又看到铁钉表面________现象,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
18.维生素 C又名抗坏血酸,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高温下不稳定。它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蔬菜
中,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1)根据信息可知,维生素 C溶液显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在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 C溶液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食盐 b.苛性钠 c.硫酸镁
(3)为较好吸收利用维生素 C,食用黄瓜时宜________(填“凉拌”或“煮熟“)
19.请根据酸、碱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会变质生成_______(填化学式),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________。
(2)打开一瓶浓盐酸,在瓶口观察到大量白雾,此白雾的成分是________ 。
(3)从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钾溶液中,每次取出两种溶液混合,其能发生____个
复分解反应;写出有气体产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小宁为验证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分别将铁、氢氧化钠、氧化铜和氯化钡等固体药品加入
到四支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1)如图所示为加入某种固体药品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的
示意图(不考虑离子的大小关系),其中 表示______, 表示
______(填离子符号)。则加入的固体药品可能是 (填写序号)。
A.铁 B.氢氧化钠 C.氧化铜 D.氯化钡
(2)反应后的四支试管中只有一支为无色溶液,小宁只向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就确定了溶
质的成分,则加入的试剂及判断方法为________。
21. 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早在公元三世纪,张华在《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即如
图反应①,其中“白石”即石灰石,“白灰”即氧化钙。
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首次制得 CO2 ,并完成了如图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9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向水中注入二氧化碳,就可以制作出碳酸
水。1823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通过加压得到液态二氧化碳。
(1)反应①发生后,可得到的气体为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碳酸水”与“液态二氧化碳”在成分上的区别主要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3 小题,每空 3 分,共 39 分)
22. 同学们在市场上看到鱼老板将一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
蹦乱跳起来,他们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进行了相关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 Na2CO4),常温下,过碳酸钠与
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溶液 A。
(1)如图,仪器 a名称是_______,
若用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制取并收
集到一瓶干燥氧气,应选用图中
________装置(选填字母);
(2)对溶液 A的溶质成分,同学
们提出了猜想,并进行了实验:
猜想一:碳酸钠
猜想二:氢氧化钠
猜想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①经讨论,同学们首先否定了猜想二,理由是________;
②同学们取少许溶液 A加入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猜想一正确。(在横线
上写出后续实验操作及相关现象)
(3)通过以上探究,实验室在保存过碳酸钠时应注意 ________。
23.小宁通过图示实验装置(夹持部分已略去)及药品,按如下实验步骤,验证了可燃物燃烧的
条件。其中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所用药品均足量(已知红磷着火点为 240℃,白磷着火点
为 40℃)。
步骤一:向大烧杯中注入足量的冷
水,打开 K1关闭 K2 ,向下压左侧
注射器活塞,使生成的氧气持续通
入 U形管,并观察 U形管中现象;
步骤二:关闭 K1、打开 K2 ,向下压
右侧注射器活塞,使生成的二氧化
碳将 U形管内的氧气排尽,然后将
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等量的 80℃的热水,并观察 U形管中现象;
步骤三……并观察 U形管中现象。
(1)根据图示信息,写出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简述步骤二中判断 U形管内氧气已经排尽的方法。________。
(3)补充完整步骤三的操作,并写出 U形管中应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
24.某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宁
同学为测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首先她取了
一定量的样品于试管中,先后逐滴加入氢氧化钡
溶液、稀硝酸。0~t1时刻表示加入的氢氧化钡过程;
t1时刻之后表示加入的稀硝酸的过程,她将产生沉
淀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图
像。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述实验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________;
(2)BD之间(不包括 B、D端点)对应的溶液中的
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5. 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镁合金(已知其他杂质不溶于酸也不与稀硫酸反应),为了测定
易拉罐铝镁合金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小宁开展了如图甲的实验,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
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资料:氢氧化铝是一种白色沉淀,可与氢氧化钠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氢
氧化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1)操作①表示的物质分离方法是 。
(2)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为 cg时,充分反应后,溶液乙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3)根据实验数据,该易拉罐中铝元素和镁元素的质量比为 (用 ma和 mb表示)。
四、解答题(本题共 7 小题,第 26、27 小题各 4 分,第 28、29、30 小题各 6 分,第 31、32 小题各 8
分,共 42 分)
26. 浙江大学团队在《科学》杂志中介绍了一种利用“分子围
栏”催化剂,在 70℃时将甲烷转化成甲醇(CH3OH)
的技术,解决了甲烷高效率变甲醇的难题,其微观
示意图如图所示:
(1)甲醇分子中C、H、O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
(2)利用该技术将甲烷转化为甲醇,参加反应的
甲烷最高可达 17.3%,是当前国际最高水平。若有 16吨甲烷,获得甲醇的最大质量约为多
少吨?(写出计算过程)
27. 清代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强水”的条目下写到“性最烈,能蚀五金”。“强水”中
有硝酸,“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其中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8HNO3=3Cu(NO3)2+2X↑+4H2O
(1)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19.2克铜完全反应最多可生成 Cu(NO3)2多少克?
28. 氢气的储存是科学研究热点之一。X是一种储存氢气的材料,取 11.2gX在 O2中完全燃
烧后只生成 8.0gCuO、8.0gMgO
(1)上述燃烧过程中消耗 O2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通过计算求 X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写出计算过程)
29. 含 CuCl2和 HCl的 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0%
的 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 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
据图回答:
(1)整个反应过程中,________离子个数不变。
(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3)m1为多少?(要求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
30. 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足量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
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象可知密闭容器内发生了 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2)请对曲线各部分变化情况作出解释。
31. 碳酸钙是牙膏中一种常用的摩擦剂,可用石灰石为原料来制取。
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 10g石灰石研磨
成粉末后置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盐酸,测得产生气体和加入稀盐酸的数据如下表。(设
石灰石中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1)计算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在图中画出产生气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至 100g的曲线。
加入稀盐酸质量/g 25 50 75 100
产生的气体质量/g 1.1 2.2 3.3 3.52
(3)现有 36.5%浓盐酸 50g,全部稀释成进行该实验所需的稀盐酸浓度,需要加入多少克
水,写出计算过程。
32. 听说墨鱼骨能治疗胃酸过多,好学的小科和小妍想探个究竟。查阅资料,墨鱼骨含碳酸
钙 70%~85%以上,还含有多种氨基酸(有机物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为了测定墨鱼骨中碳
酸钙的含量,他们先将墨鱼骨洗净晒干,并按各自设计实验方法
进行研究。
(1)小科称取 10克洗净晒干的墨鱼骨,高温灼烧至质量不变,
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5.4克,处理如下:
CO2 质量=10克-5.4克=4.6克
设碳酸钙质量为M
CaCO3═CO2↑ + CaO
100 44
M 4.6克
所以M = 10.5克
CaCO3% =10.5克÷10克×100%=105%
小科的计算结果与事实不符,产生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
(2)小研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3)小妍将 30mL稀盐酸分 3次加入到 5克样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品中,每次加入盐酸后充分反应,待量筒内的水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毫升) 10 10 10
的体积不再变化时,读出水的体积,结果见下表。
已知本实验条件下 CO 的密度为 2.0克/升,求: 进入量筒内水的体积(毫升) 330 660 8802
该墨鱼骨粉样品中 CaCO3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