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1 15:2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根据下表信息判断,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9世纪中期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1 2 4 3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913年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3 4 2 1
A.美、德实力变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B.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工业跨越式的发展
C.美、德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最早成为工业国家
D.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开展工业革命较晚
2.一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这表明德国参加一战是为了(  )
A.扼杀巴黎公社 B.争夺世界霸权
C.解放黑人奴隶 D.推动欧洲联合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点燃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德国无限制潜艇战
4.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不属于协约国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5.下表有关一战的统计数据说明,一战(  )
持续时间 卷入人口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4年多 约15亿 3000多万 约2700亿美元
A.壮大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 B.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C.阻碍了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 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6.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一战爆发之后,美国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B.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
C.一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潜艇等新式武器
D.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7.历时10个月之久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双方伤亡近百万人,有 “绞肉机”“屠场”和“地狱”之称。 材料旨在强调战争的(  )
A.规模 B.过程 C.残酷 D.结果
8.“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依据是(  )
A.世界各国均被卷入战争 B.交战双方未能决出胜负
C.交战双方均遭受重大损失 D.最终战胜国未能获取利益
9.“克伦斯基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倒台了……新政权立即就要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各地的政权都已转到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手里。” “新政权”是指(  )
A.沙俄 B.苏俄 C.苏联 D.俄罗斯
10.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道:“五四运动……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这里的“俄国革命”指的是(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光荣革命 D.南北战争
11.1917年 ,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标志着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成了现实。材料描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  )
A.原因 B.经过 C.作用 D.意义
1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原名彼得格勒)受邀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时,赞许了它和中国革命的渊源。这主要是肯定十月革命(  )
A.改变了世界格局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具有深远的影响 D.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13.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有(  )
①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②彻底消除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③都对德国进行了制裁
④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4.列宁曾经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该评论叙述的是华盛顿会议的(  )
A.原因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15.经过总结教训,列宁认为,既然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为此苏联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16.下表数据说明苏联(  )
时间 机器设备进口
1932年 78%
1937年 不到10%
A.优先发展农业 B.实现了工业化
C.推行市场经济 D.发展模式僵化
17. 下面表格是1928—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及机器制造业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苏联取得这样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项目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执行国家工业化方针
C.推行两个五年计划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8.“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该材料说明苏联模式(  )
A.促进生产力发展 B.重视发展农业
C.使人民安居乐业 D.侧重工业化,忽视民生幸福
19.“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判断,该材料(  )
A.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完全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C.认为苏联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建立集体农庄的必要性
20.对比以下两则史料,说明甘地和凯末尔领导的民族独立斗争(  )
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印度]甘地《武力政策》
我们国家与我国民族的唯一使命是用我们的刺刀把敌人从我们的土地上赶走。
——[土耳其]凯末尔
A.原因不同 B.方式不同 C.目的不同 D.影响不同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三小题,共40分。其中21题10分,22题18分,23题12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在美国的主导下,1922年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了针对中国问题的条约,其内容规定: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1)材料中的“条约”是指哪一条约?(3分)
(2)有人认为华盛顿会议中最大的受益国是美国,你同意吗?简要说明理由。(7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几乎所有政治家都认为……有必要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于是建立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常设机构的想法应运而生。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本阶级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
——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主编《20世纪的历史巨变》
材料三 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摘编自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一战后建立了什么“国际常设机构”?(2分)建立这一“国际常设机构”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革命”的名称和性质。(4分)概括引发这场革命的原因。(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战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2分)导致这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战争持续四年多,六大洲的30多个国家约15亿人口卷入这场战争。战争中,双方军人有1000多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受伤,交战国直接用于战争的费用就达1800多亿美元,相当于1793—1907年历次战争总支出的9倍左右。
——摘编自金重远主编《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
(1)一战的导火索是什么?(3分)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
一、1.A 点拨:表格信息显示,19世纪中期到1913年,英、法、美、德的工业增长倍数差距很大,它们在工业产值所占位次方面发生很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两国走在世界前列,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德两国经济实力后来居上。故选A。
2.B 点拨: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德国后来居上,但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此时的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德国与英、法等国冲突不断加剧。故选B。
3.C
4.D 点拨:一战前,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和俄国建立起三国协约。故选D。
5.C 点拨:题中数据说明一战历时长,卷入战争人口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阻碍了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 。故选C。
6.D 点拨: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ABC描述的是一战时的事实,属于史实,D是对一战的评价,属于史论。故选D。
7.C
8.C 点拨:用排除法。一战中先后参战的国家共30多个,并非世界各国均被卷入战争,A排除;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B 排除;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帝国主义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赃会议,D排除;交战双方死伤人数超过3000万,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从该角度可以说,一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C正确。故选C。
9.B
10.B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成立了苏维埃政府,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宣传和铺垫,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二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的俄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题干材料无关;光荣革命发生于英国;南北战争发生于美国。排除ACD,故选B。
11.D
12.C 点拨: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故选C。
13.C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的重点是制裁德国,华盛顿会议的重点是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关系,没有涉及德国,③错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激起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更大的矛盾,②错误。排除②③,故选C。
14.D 点拨:一战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规定列强在华遵守“机会均等”的原则,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有利于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没有很好地解决美日两国在太平洋两岸的利益冲突。故该评论叙述的是华盛顿会议的影响。故选D。
15.B
16.B 点拨:表中数据反映出苏联在1932—1937年间机器设备进口的比重急剧下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实现了工业化,机器设备大部分不再依赖进口,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7.C 点拨:仔细观察“1928—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及机器制造业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取得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是推行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故选C。
18.D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运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形成。这一模式下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显著提高。题干材料说明苏联模式侧重工业化,忽视民生幸福。故选D。
19.C 点拨:根据材料中的“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苏联模式对于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C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破坏,A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B不符合题意;建立集体农庄是牺牲农业,为工业建设服务,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B
二、21.(1)《九国公约》。(3分)
(2)同意。(2分)因为《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 “门户开放”等目的(或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5分)
22.(1)国际联盟。(2分)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2分)
(2)十月革命。(2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继续进行世界大战,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2分)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分)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发展不平衡。(2分)
(4)给卷入战争的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引发了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考。(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4分)
23.(1)萨拉热窝事件。(3分)
(2)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灾难。(2分)
论述: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矛盾。19世纪末20世纪初,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集团先后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不断扩军备战,冲突不断,矛盾不断扩大,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经过交战双方4年多的厮杀,最后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时间长,范围广,涉及国家多,伤亡人口多,经济损失大,是世界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灾难,它大大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面貌。(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