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1 22:5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伟大意义;了解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及内容的学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培养合作意识。
3、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诞生,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走向了繁荣富强;自觉培养热爱党、拥护党的情感。
【重难点】
重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难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厉害了,我的国》精华集锦)
二、新课讲解
模块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
(1)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2)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拥有生产资料,占有工人劳动的阶级
无产阶级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阶级
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粉碎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传播
(1)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出示图片:天津的觉悟社、长沙的新民学会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上面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一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3.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1)原因: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2)方式:
帮工人组织工会
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
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
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思想觉悟提高,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出示图片:长辛店劳动补习所旧址
模块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出示图片:中共一大上海会址、嘉兴南湖
1.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一大代表
小组讨论
结合以前的史实分析,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1.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
2.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
3.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者之一
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中国革命有了一个新的政党的领导,即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2)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
(3)中国革命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即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4)中国革命走上了新的道路,即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3.中共二大的召开
(1)时间:1922年7月。
(2)地点:上海。
(3)主要内容:
①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建设共产主义;
②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意义: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模块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背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2.表现
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
3.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时间:1923年2月
口号: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结果:被帝国主义和军阀吴佩孚镇压
意义:将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高潮
经验教训: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出示图片: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河南郑州二七纪念塔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中国共产党诞生》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