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4.5 熔化与凝固
浙教版 七年级上
新知导入
从大自然的这些景象中我们发现,水可以由固态变成液态,也可以由液态变成固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熔化与凝固。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新知讲解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如给糖块加热,糖块熔化成糖水,蜡烛燃烧熔化成蜡油。
新知讲解
你知道物质的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的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2)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如水结成冰。
新知讲解
冰的熔化
冰的熔化是有先后之分的,未熔化的冰仍然是坚硬的。
新知讲解
而松香熔化却是一个逐渐软化的过程,固态和液态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分界点。
松香的熔化
新知讲解
二、探究海波和蜂蜡的熔化规律
1.实验目的
(1)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需要的条件。
(2)不同的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是否一样。
2.实验器材
带铁夹和铁圈的铁架台、试管、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海波(硫代硫酸钠)和蜂蜡、水等。
新知讲解
3.实验装置
铁架台
铁夹
试管
烧杯
石棉网
铁圈
酒精灯
温度计
特别提醒!
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思考讨论:烧杯下面放石棉网的目的是什么?
烧杯下面放石棉网的目的是使烧杯受热均匀。
石棉网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4.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实验器材。
(2)在两个分别盛有海波和蜂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缓慢加热,观察海波状态的变化。
合作探究
思考讨论:为什么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呢?
参考答案: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加热,这样可以使烧杯中的水缓慢、均匀加热试管,使试管内的海波均匀受热,缓慢升温,从而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测量温度和观察现象。
新知讲解
(3)待温度升到 40℃开始,每隔 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和松香完全熔化后再记录 4 ~ 5次。
(4)将两个表格中的各组数据先用点分别标在两个坐标图上,再用平滑的曲线将各个点连接起来。
(5)根据你所画的曲线图,比较海波和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有什么不同。
新知讲解
视频:海波和蜂蜡的熔化
新知讲解
记录表
时间 ( 分 )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海波的温度 (℃ ) 40 42 44 46 47 48 48 48 48 49 51 53 55
蜂蜡的温度 (℃ ) 52 53.5 55 56.5 58 59.5 61 61.5 62 62.5 63 63.5 64
新知讲解
时间/min
温度/°C
A
B
C
D
58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0 1 2 3 4 5 6
海波的熔化图像
AB段:固态,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C段: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需要吸热;
CD段:液态,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新知讲解
蜡的熔化图像
时间/min
温度/°C
70
52
54
56
58
60
62
64
66
68
0 1 2 3 4 5 6 7
新知讲解
5.实验结论
(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海波在熔化前温度升高,在熔化中温度不变,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
(2)蜂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都在上升。
思考讨论1:分析海波的熔化和蜂蜡的熔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参考答案
两者的共同点是:都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两者的不同点是:海波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在这一温度下海波会出现固、液共存的状态。
而蜂蜡在熔化时,温度则持续上升,它是一个逐渐变软再变稀的过程。
合作探究
思考讨论2:你知道让海波、蜂蜡均匀缓慢受热有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①采用水浴法加热;
②在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搅拌;
注意:切勿将温度计当搅拌器使用!
③将物质研碎。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二、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 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像海波那样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体叫晶体。
(2)非晶体:像蜂蜡那样,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但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新知讲解
(3)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①常见的晶体
海波、冰、明矾、石膏、水晶、食盐、萘、各种金属。
②常见的非晶体
蜂蜡、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等。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新知讲解
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温度
时间
O
A
B C
D
晶体的熔化图像
思考与讨论:如图, AB 、 BC 、 CD 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温度
时间
O
A
B C
D
合作探究
参考答案:AB段:物质是固态,吸热升温;在B点时,物质开始熔化,到C点熔化结束;
BC段表示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温度保持不变;CD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液态,吸热升温。
温度
时间
O
A
B C
D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温度
时间
O
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新知讲解
3.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温度
时间
O
A
B C
D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虽然继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的凝固图像
合作探究
思考与讨论:如图, DB 、 BC 、 CA 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温度
时间
O
A
B C
D
DB :温度逐渐降低,放出热量,为液态; BC :温度不变,放出热量,固液共存态。 CA :温度逐渐降低,放出热量,为固态。
新知讲解
温度
时间
O
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4.熔点和凝固点
(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不同,熔点一般也不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2)凝固点: 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新知讲解
(3)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新知讲解
温度
时间
O
A
B C
D
温度
时间
O
A
B C
D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的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一些晶体的熔点(℃)
新知讲解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金刚石 3550 金 1064 冰 0
钨 3410 银 962 固态水银 -39
纯铁 1535 铝 660 固态酒精 -117
各种钢 1300-1400 铅 327 固态氮 -210
各种铸铁 1200左右 锡 232 固态氢 -259
铜 1083 海波 48 固态氦 -272
思考与讨论1:灯泡的灯丝是用钨制成的,选用这种材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钨是熔点很高的金属,所以难以熔化。
灯泡的灯丝是用钨制成的,选用这种材料的好处:灯泡通电发热时,灯泡的灯丝不易熔断。
合作探究
思考讨论2:在北方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为什么?
合作探究
参考答案:因为北方的冬天气温低,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就是利用凝固时放热,使菜窖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致冻坏.所以就在菜窖里放几桶水。
思考讨论3:夏天,如果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冷水。
新知讲解
参考答案: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的温度更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热,从而使饮料的温度下降得更多。
思考讨论4:从冰箱冷冻室里取食物时常常感觉手被食物粘住;用湿餐巾贴在冰冷的食品表面,可以将食品粘住并提起。如何解释这些现象?
参考答案
因为手和餐巾上有水分,当水和湿餐巾接触到冰冷食物表面时这些水分会凝固成冰,所以,手和餐巾会被食品粘住。
合作探究
课堂练习
1.海波的熔点为48℃,在48℃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固态海波吸热,状态改变,温度不变
B.液态海波放热,温度不变,状态改变
C.固态海波放热,温度改变,状态不变
D.固态海波吸热,状态不变,温度不变
D
课堂练习
2.某种物质熔点为232℃,在这个温度时该物质的状态应为(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状态
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D
课堂练习
3.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熔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C
课堂练习
4.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下列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这是凝固现象,会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会吸热
C.这是熔化现象,会吸热
D.这是熔化现象,会放热
A
课堂练习
5.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 )
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
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
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
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
A
课堂总结
熔化与凝固
熔化和凝固
晶体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则持续上升。
凝固:液态→固态
熔化:固态→液态
探究海波和蜂蜡的熔化规律
海波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蜂蜡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无熔点和凝固点。
板书设计
一、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二、探究海波和蜂蜡的熔化规律
1.海波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在这一温度下海波会出现固、液共存的状态。
2.松香在熔化时,温度则持续上升,它是一个逐渐变软再变稀的过程。
板书设计
三、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晶体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则持续上升。
2.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无熔点和凝固点。
3.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的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1.2.3.4题
2.做本节的同步练习册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5 熔化与凝固
1. 你记得过生日时点燃蜡烛的情景吗?火焰边的蜡受热后逐渐软化直至变成液体从蜡烛边上流下(如图),蜡烛在熔化过程中( )
A.吸热,温度不变 B.吸热,温度升高
C.放热,温度不变 D.放热,温度升高
2. 如图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 =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52℃
3. 夏天,可在室内放上冰块降温。一段时间后,冰块会变成水,该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4. 如图所示,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属于晶体凝固的是( )
A. B.
C. D.
5. 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如图),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已经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
A.全部没有结冰
B.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C.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D.已经全部结冰
6. 如图所示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在第2min时是固态 B.甲在ab段不吸热
C.甲的熔点是48℃ D.乙是蜡烛
7. 将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放在-10℃的室外,则( )
A.冰和水的温度都逐渐降为-10℃
B.水温渐渐降为-10℃,且水渐渐结冰
C.水温保持0℃,且水渐渐结冰
D.水渐渐降温而结冰,但冰的温度保持0℃
8. 用图像能简洁直观地表达出物质的特性,下列对图像反映的物质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
A. a物质是非晶体,b物质是晶体
B.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T℃
C. a物质的比热大于b物质的比热
D. a物质的密度大于b物质的密度
9. 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同学们提出了几种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固态水银 金 固体酒精 钢 钨 甲苯
熔点(℃) -39 1064 -117 1515 3410 -95
A.固态酒精与甲苯不是晶体 B.水银温度计能测低于-40℃的气温
C.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D.钨在3410℃可以是液体
10.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 B.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
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11. 2021年3月19日20时左右,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附近的一座休眠了约6000年火山持续喷发红色岩浆,如图所示。炽热的熔岩从地球中的软流层上涌喷出后将逐渐冷却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岩石。
12. 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55℃时其状态为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或“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都有可能”)。
13. 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从到整个过程是______的(填“吸热”或“放热”),段物质处于_____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48℃代表此晶体的______。
14.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_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甲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熔化的特点是是吸热,温度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图甲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选填“固”或“液”或“固液共存”)
(4)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
15.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图是______(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在冰或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或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或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______热量。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
蜡烛属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故选B。
2.【答案】A
【详解】
A.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 =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
B.在BC段在熔化过程,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误;
D.该物质的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8℃,凝固点为48℃,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A
【详解】
冰块吸热由固态变成了液态的水,是熔化的过程,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D
【详解】
AB.由图像知道,AB选项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直线,所以不是晶体,故AB不符合题意;
CD.晶体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实验,C是晶体熔化过程, D是晶体凝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A
【详解】
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了冰,烧杯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小瓶中的水温只能降到0℃,此时小瓶中的水与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等,由于没有温度差,小瓶中0℃的水不能再向烧杯中放热,故水全部没有结冰。
故选A。
6.【答案】B
【详解】
ABC.如图可知,甲在ab段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海波,海波的熔点是48℃,在0~4min,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海波是固态,甲在第2min时是固态,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D.乙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是非晶体蜡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C
【详解】
水的凝固点是0°C,但水要凝固除了温度要达到凝固点外还需要继续放热,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因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C,此时放在-10℃室外,则冰水混合物将对外放热处于凝固过程中,水渐渐结冰,但温度不变。
故选C。
8.【答案】C
【详解】
A.由图可知,a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是非晶体,b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是晶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该物质的凝固点是T℃,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ab物质的质量相同,加热相同的时间,a升高的温度较多,a物质的比热容较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体积相同时,a物质的质量较大,由可知,a物质的密度较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D
【详解】
A.甲苯和固态的酒精都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故A错误;
B.水银的熔点是-39℃,所以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凝固,不能使用,故B错误;
C.钢的熔点是1515℃,高于金的熔点,所以纯金掉入钢水中会熔化,故C错误;
D.钨的熔点的3410℃,钨在3410℃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态、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详解】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故A错误;
B.天上飘落的雪花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雪花是晶体,故B错误;
C.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吸热,故C错误;
D.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凝固
【详解】
火山喷发物中的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地幔的软流层,炽热的熔岩是液态,冷却之后形成岩石,是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现象。
12.【答案】晶体 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都有可能
【详解】
[1]根据题意知道,这种晶体能使水温在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说明这种“神奇物质”是一种晶体,因为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且该晶体的熔点为55℃。
[2]由于这种晶体的熔点为55℃,所以,55℃时这种物质可能是固态(达到熔点尚未熔化),可能是液态(刚刚熔化结束),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熔化过程中)。
13.【答案】放热 固液共存 凝固点
【详解】
[1]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从A到D整个过程(凝固前、凝固过程以及凝固后)都要对外放热。
[2][3]在BC段物质的温度不变,所以处于凝固过程,即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时所对应的温度48°C为该物质的凝固点。
14.【答案】较小 不变 固 固体物质受热不均匀
【详解】
(1)[1]固体熔化实验,为了受热均匀,应该选用颗粒较小的冰。
(2)[2]由图像可知,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3]在第3min时,从图像看,冰的温度没有达到熔点,没有熔化,所以为固态。
(4)[4]如图物质放在试管中,在不使用搅拌器的情况下,容易使冰的受热不均匀。
15.【答案】冰 吸收
【详解】
(1)[1]图中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说明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冰是晶体。
(2)[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即此时温度已经可以使冰和蜡熔化了,但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后却停止熔化,试管放回烧杯后又继续熔化,就说明熔化要吸收热量,没有吸收热量就不能熔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5 熔化与凝固
教学设计
课题 熔化与凝固 单元 4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上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2.能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的含义3.能描绘晶体熔化图像,并能根据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重点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难点 根据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从大自然的这些景象中我们发现,水可以由固态变成液态,也可以由液态变成固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熔化与凝固。 学生观察图片了解熔化和凝固 引出本节课题熔化和凝固
讲授新课 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如给糖块加热,糖块熔化成糖水,蜡烛燃烧熔化成蜡油。(2)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如水结成冰。出示图片:水结成冰你知道物质的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的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出示图片:冰的熔化冰的熔化是有先后之分的,未熔化的冰仍然是坚硬的。出示图片:松香的熔化而松香熔化却是一个逐渐软化的过程,固态和液态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分界点。二、探究海波和蜂蜡的熔化规律1.实验目的(1)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需要的条件。(2)不同的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是否一样。2.实验器材带铁夹和铁圈的铁架台、试管、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海波(硫代硫酸钠)和蜂蜡、水等3.实验装置特别提醒!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思考讨论:烧杯下面放石棉网的目的是什么?烧杯下面放石棉网的目的是使烧杯受热均匀。4.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实验器材。(2)在两个分别盛有海波和蜂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缓慢加热,观察海波状态的变化。思考讨论:为什么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呢?参考答案: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加热,这样可以使烧杯中的水缓慢、均匀加热试管,使试管内的海波均匀受热,缓慢升温,从而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测量温度和观察现象。(3)待温度升到 40℃开始,每隔 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和松香完全熔化后再记录 4 ~ 5次。(4)将两个表格中的各组数据先用点分别标在两个坐标图上,再用平滑的曲线将各个点连接起来。(5)根据你所画的曲线图,比较海波和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有什么不同。视频:海波和蜂蜡的熔化记录表时间 ( 分 ) 0 0.511.52海波的温度 (℃ )4042444647蜂蜡的温度 (℃ ) 5253.55556.5582.533.544.5484848484959.56161.56262.555.565153556363.564AB段:固态,吸热,温度不断升高;BC段: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需要吸热;CD段:液态,吸热,温度不断升高。5.实验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海波在熔化前温度升高,在熔化中温度不变,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2)蜂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都在上升。思考讨论1:分析海波的熔化和蜂蜡的熔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参考答案两者的共同点是:都要从外界吸收热量;两者的不同点是:海波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在这一温度下海波会出现固、液共存的状态。而蜂蜡在熔化时,温度则持续上升,它是一个逐渐变软再变稀的过程。思考讨论2:你知道让海波、蜂蜡均匀缓慢受热有哪些措施?参考答案①采用水浴法加热; ②在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搅拌;注意:切勿将温度计当搅拌器使用! ③将物质研碎。二、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 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象海波那样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体叫晶体。非晶体。(2)非晶体:像蜂蜡那样,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但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收热量。(3)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①常见的晶体海波、冰、明矾、石膏、水晶、食盐、萘、各种金属。②常见的非晶体蜂蜡、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等。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晶体的熔化图像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思考与讨论:如图, AB 、 BC 、 CD 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物质处于什么状态?参考答案:AB段:物质是固态,吸热升温;在B点时,物质开始熔化,到C点熔化结束;BC段表示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温度保持不变;CD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液态,吸热升温。 非晶体的熔化图像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3.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晶体的凝固图像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虽然继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思考与讨论:如图, DB 、 BC 、 CA 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物质处于什么状态?DB :温度逐渐降低,放出热量,为液态; BC :温度不变,放出热量,固液共存态。 CA :温度逐渐降低,放出热量,为固态。 非晶体的凝固图像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4.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不同,熔点一般也不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2)凝固点: 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3)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一些晶体的熔点(℃)物质熔点物质熔点物质熔点金刚石3550金1064冰0钨3410银962固态水银-39纯铁1535铝660固态酒精-117各种钢1300-1400铅327固态氮-210各种铸铁1200左右锡232固态氢-259铜1083海波48固态氦-272思考与讨论1:灯泡的灯丝是用钨制成的,选用这种材料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钨是熔点很高的金属,所以难以熔化。灯泡的灯丝是用钨制成的,选用这种材料的好处:灯泡通电发热时,灯泡的灯丝不易熔断。思考讨论2:在北方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为什么?参考答案:因为北方的冬天气温低,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就是利用凝固时放热,使菜窖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致冻坏.所以就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思考讨论3:夏天,如果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冷水。参考答案: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的温度更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热,从而使饮料的温度下降得更多。思考讨论4:从冰箱冷冻室里取食物时常常感觉手被食物粘住;用湿餐巾贴在冰冷的食品表面,可以将食品粘住并提起。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参考答案因为手和餐巾上有水分,当水和湿餐巾接触到冰冷食物表面时这些水分会凝固成冰,所以,手和餐巾会被食品粘住。课堂练习1.海波的熔点为48℃,在48℃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固态海波吸热,状态改变,温度不变 B.液态海波放热,温度不变,状态改变C.固态海波放热,温度改变,状态不变D.固态海波吸热,状态不变,温度不变【答案】D2.某种物质熔点为232℃,在这个温度时该物质的状态应为(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状态 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答案】D3.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熔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答案】C4.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下列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凝固现象,会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会吸热C.这是熔化现象,会吸热 D.这是熔化现象,会放热【答案】A5.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 )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 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 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答案】A 阅读课文说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观察冰的熔化和松香熔化观察试验图片了解实验器材学生思考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数据根据数据画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总结实验结论学生思考讨论学生思考讨论阅读课文思考与讨论观察图像思考与讨论观察非晶体的凝固图像观察图像学生思考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练习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了解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为下面的实验做铺垫了解石棉网的用途了解水浴法的好处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了解海波熔化的特点了解海波和蜂蜡的熔化规律,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了解海波的熔化和蜂蜡的熔化,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了解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了解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以及物质所处的状态了解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了解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以及物质所处的状态了解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了解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了解灯泡的灯丝是用钨制成的原因,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解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巩固本节的知识
课堂小结 梳理自己本节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补充。
板书 一、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二、探究海波和蜂蜡的熔化规律1.海波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在这一温度下海波会出现固、液共存的状态。2.松香在熔化时,温度则持续上升,它是一个逐渐变软再变稀的过程。三、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晶体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则持续上升。2.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无熔点和凝固点。3.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熔化与凝固
熔化和凝固
熔化:固态→液态
凝固:液态→固态
海波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蜂蜡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探究海波和蜂蜡的熔化规律
晶体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则持续上升
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无熔点和凝固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