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21 12: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例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
比例尺(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53-54页,例1、例2)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这三者间的数量关系。
难点:通过与算术方法解答相比较,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能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什么叫比?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化简比?化简比是运用什么来完成的?
2、化简下列各比。
5厘米﹕20千米 20米﹕4分米
(同桌交换检查,师订正)
师: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者扩大),在画在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这个比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比例尺)
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一)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1、认真阅读课本第53-54页,从中你能学到些什么?(5分钟)
检查自学情况
师:请几位同学说说自己学到的知识让大家来分享。
(二)后教
1、结合几位学生会学到的知识,进一步整合、理解知识点。
师: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的表示形式有两种:即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例如,一幅中国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这是数值比例尺,有时也写成1/100000000。又如,一幅北京地图上的比例尺是这样的
,这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地图上1cm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的实际距离。为了计算方便,一般吧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或后项是1的形式。当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时,单位一般要统一成厘米。注意:图上距离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距离。
2、探究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间的数量关系。(板书关系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3、出示例1
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km,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4c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可列式为:
120km =12000000cm
2.4:12000000 =1:5000000
答: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0。
4、出示例2
下面是北京轨道交通路线示意图。(出示示意图)地铁1号线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在图中的长度约为7.8cm,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
想: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
解:设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是Xcm。
7.8:X=1:400000
X=7.8×400000
X=3120000
3120000cm=31.2km
答: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距离大约是31.2千米。
(三)当堂训练
1、填一填
在比例尺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 )km,也就是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把这个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是( )。(指名回答及板演)
2、独立完成课本第53、54页上的“做一做”。(同桌交换检查,师订正)
3、出示“练习十”第3、5题。(先独立完成,后请两名同学板演,集体指出正误)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堂课所学的内容,你能否把所学到的知识与大家一起来分享吗
(五)板书设计:
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50km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