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
1916年
1928年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时期
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
北洋军阀
课
题
释
义
时光轴
北洋政府
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占明显优势,引起袁世凯恐慌。
1.背景:
①根本: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②直接:宋教仁遇刺(“宋案” )
总统:名义上是国家领袖,无实权。
议会:多数党领袖为国务总理,组阁
内阁:总揽国家政务,对议会负责
宋教仁遇刺身亡
责任内阁制
一、二次革命
2、时间:
1913年
3、地点:
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起义,宣布独立。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
思考: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这次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4、直接原因:
宋教仁遇刺
5、结果:
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失败)
二次革命失败以后,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材料:同北洋军交战时,国民党缺乏统一指挥,只有李烈钧和黄兴分别在湖口和南京组织抵抗,稍晚一些时候,四川的国民党人也做了一些抵抗;而其余宣布独立的地区人采取观望态度。
国民党力量涣散。
阅读材料分析二次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概括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1、复辟准备
对内独裁专制,争权夺利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 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4)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终身大总统)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主权
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承认“二十一条”,换取日本支持
材料: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二十一条”主要内容
思考:这些内容对中国有何影响?
1、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
2、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日爱国斗争;
3、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
4、中国与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中,与日本的矛盾日渐加剧;
5、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
(丧权辱国)
1915年底,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2、袁世凯复辟帝制
材料研读:“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lu)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宣言》
三、护国战争
1、爆发原因:
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全国哗然。
孙中山发表《 》,号召维护共和制度。
讨袁檄文
孙中山高举反袁大旗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碱,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2、爆发 :1915年底,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约2万人的讨袁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蔡锷
李烈钧
唐继尧
3.经过:
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4.结果: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护国运动开始后,护国军斗志昂扬,节节胜利。讨袁护国之举得到了各省响应。在举国声讨下,3月22日,袁世凯众叛亲离、孤立无援的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16日,成为孤家寡人的袁世凯在广大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1916年1月1日—1916年3月22日称帝83天的袁世凯被迫宣告退位。6月6日病逝。
袁世凯的复辟帝制为什么会失败?
(1)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2)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护国运动的开展,各地讨袁势力的强大。
(4)“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引起众怒。
(5)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变化,帝国主义也改变对袁世凯的支持态度
四.军阀割据
军阀派系 控制区域
直系(冯国璋、曹锟为首) 控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皖系(段祺瑞为首) 掌握着北京政府,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奉系(张作霖为首) 控制东北地区
滇系(唐继尧为首) 控制着云南、贵州
桂系(陆荣廷为首) 控制着广东、广西
属于北洋军阀地方派系的是滇系、桂系。
袁世凯
直系军阀
皖系军阀
奉系军阀
段祺瑞
冯国璋
张作霖
滇系军阀
桂系军阀
吴佩孚
曹锟
孙传芳浙系军阀
陆荣廷
唐继尧
北洋军阀
西南军阀
其他军阀:粤系军阀、湘系军阀、川军、、黔系军阀、晋系军阀、西北国民军、马家军、辫子军……
北洋军阀割据示意图
乱
奉系—张作霖
(日本)
直系—冯国璋、曹锟
(英、美)
皖系—段祺瑞
(日本)
1、依附帝国主义;
2、连年混战。
依据材料,说说北洋军阀混战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农村劳动力减少,田地荒芜,影响了农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兵员军费大幅度增加,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次革命
导火线:宋教仁遇刺案
结果:被袁世凯镇压,孙、黄流亡日本
袁世凯复辟帝制
对内: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对外: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
护国战争
1915年,蔡锷等在云南发动。袁世凯取消帝制,绝望死去。
军阀割据
以直系、皖系、奉系为主,为争夺地盘,连年混战,民不聊生。
课堂小结
根本原因: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
统后,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1、宋教仁参加国会选举的目的是
A、扩大国民党的影响 B、组织新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特点 D、取代孙中山的领导地位
2、“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
A、宋教仁遇刺 B、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C、袁世凯复辟 D、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3、“二次革命”被镇压的最重要原因是
A、革命党人力量涣散 B、袁世凯实力很强大
C、革命党人准备不足 D、列强支持袁世凯
随堂练习
B
A
A
4.“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B、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C、 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5、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 )
A.梁启超 B.黄兴
C.孙中山 D.蔡锷
D
C